-
大学生体重污名与孤独感和自尊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探讨大学生体重内隐污名、体重外显污名、孤独感、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建某2所高校大学生185名,采用大学生体重污名量表(C-WSS)、孤独感量表修订版(Revised UCLA Loneliness Scale,UCLA-R)、自尊量表(SES)评估体重外显污名、孤独感、自尊水平,采用单类内隐关联测验程序(SC-IAT)评估体重内隐污名总的内隐效应值(D值).结果:总的D值、UCLA-R得分均与C-WSS得分正关联(β=0.16、0.20),SES得分与C-WSS得分负关联(β=-0.22);UCLA-R得分与SES得分负关联(β=-0.54).结论:大学生体重外显污名水平与体重内隐污名、孤独感、自尊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及自尊分离与就业焦虑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及自尊分离与其就业焦虑的关系.方法:选取116名大学生完成内隐自尊测量实验,并施测自尊量表(SES)和就业焦虑问卷(EAQ),获得内隐自尊、外显自尊和就业焦虑水平;另外选取80名大学生完成高内隐自尊启动实验、内隐自尊测量实验,获得高内隐自尊水平,并施测SES和EAQ.结果:内隐自尊及SES、EAQ得分分别为(159.5±81.2)、(2.4±0.7)、(3.2±0.9).SES得分负向预测EAQ得分(β=-0.13).高外显自尊时,内隐自尊得分负向预测EAQ得分(β<-0.01);低外显自尊时,内隐自尊得分正向预测EAQ得分(β=0.01);高内隐自尊时,SES得分负向预测EAQ得分(β=-0.06).结论:大学生的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就业焦虑关系密切;自尊分离程度越低就业焦虑水平越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川省儿童受虐对其内隐与外显自尊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四川省儿童受虐和内隐与外显自尊的现状,探讨儿童受虐和自尊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受虐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4座城市574名学生(10~16岁),通过自尊量表测量儿童外显自尊;采用儿童受虐筛查表筛查出受虐儿童(54名)及对照组(63名),使用E-Prime实验测量被试内隐自尊.结果 四川地区儿童受虐筛查率为11.3%,受到1种虐待方式的儿童占55.4%,2种占29.2%,3种及以上占15.4%.总样本儿童外显自尊平均水平(28.92±5.58)为自尊中等水平,受虐儿童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水平均低于总样本平均水平(t值分别为-2.56,-2.40,P值均<0.05).儿童的抚养人文化程度对外显自尊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6.23,P<0.05),抚养者文化程度越高,儿童外显自尊越高.儿童性别和受虐情况进入内隐自尊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F=6.11,P<0.01),儿童受虐和内隐自尊呈负相关(t=-2.91,P<0.01).结论 抚养人的文化程度对儿童外显自尊产生影响,儿童的受虐经历和性别对其内隐自尊产生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3条目自恋人格量表中文版的信度效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以大学生为被试,在该群体中施测13条目自恋人格量表,探讨该量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因素结构,并检验其信度效度.方法:对大学生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795份,以自尊量表、攻击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为效标,间隔3周后,随机选取100名大学生进行重测.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应提取3个维度,累计方差解释率为59.827%;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量表结构效度良好(x2/df=2.004,CFI=0.956,TLI=0.918,RMSEA=0.069,SRMR=0.034);总量表及领导/权威、夸大的自我表现欲和特权感/占有欲维度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6、0.691、0.750、0.872;重测信度分别为0.863、0.833、0.825、0.844,效标关联效度也都达到显著水平.结论:13条目自恋人格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以对外显自恋及领导/权威、夸大的自我表现欲以及特权感/占有欲维度进行有效测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及自尊分离与攻击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及自尊分离与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18名大学生完成内隐自尊测量实验,并同时完成自尊量表(SES)和攻击性问卷(AQ),获得内隐自尊水平、外显自尊水平和攻击性水平,对数据进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另外,选取108名大学生完成高内隐自尊启动实验、内隐自尊测量实验,获得高内隐自尊水平,并完成SES和AQ测试,对数据进行简单线性回归.结果:本样本内隐自尊和SES、AQ得分分别为(164.9±80.5)、(2.5±0.7)、(54.1±15.5).SES得分负向预测AQ得分(β=-7.36).高外显自尊时,内隐自尊得分负向预测AQ得分(β=-0.14);低外显自尊时,内隐自尊得分正向预测AQ得分(β=0.07);高内隐自尊时,SES得分负向预测AQ得分(β3=-7.97).结论:自尊和攻击性密切相关;自尊分离程度越高,个体攻击性越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不同类型大学生高自尊个体的攻击行为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考察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的攻击行为,以及自我威胁情境下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的攻击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方法:研究 1 采用问卷法,通过外显自尊量表、社会期望量表操纵不同类型高自尊,然后对攻击行为进行测量,考察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的攻击行为.研究 2 采用实验法,通过外显自尊量表、内隐自尊测验操纵不同类型高自尊,通过虚拟智力测验操纵自我威胁情境,然后对攻击行为进行测量,考察自我威胁情境下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攻击行为是否产生变化.结果:研究 1 发现,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的攻击行为差异显著.脆弱型高自尊个体攻击行为显著高于安全型高自尊[t(129)=2.50,P<0.05].研究 2 发现,不同高自尊组和不同威胁组的攻击行为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在威胁组情况下,脆弱型高自尊个体攻击行为显著高于安全型高自尊[F(1,73)=13.14,P<0.01];在对照组情况下,脆弱型高自尊个体攻击行为与安全型高自尊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自我威胁调节了不同类型高自尊个体的攻击行为.相较于对照组,自我威胁情境下,脆弱型高自尊个体比安全型高自尊更易产生攻击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厌恶度与自杀观念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 分析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特征,探讨其厌恶度与自杀观念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20例情感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生理和心理均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他人厌恶度量表(T1)、自我厌恶感量表中文版(SDS-C)、自尊量表(SES)、自我和谐量表(SCCS)、特质愤怒量表(TAS)、生活事件量表(LES)、中文版心理弹性问卷(CD-RISC)、自杀态度问卷(QSA)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评价.比较2组各量表总分的差异,分析观察组患者T1、SDS-C和LES 3个量表总分与HAMD总分和QSA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ES和CD-RISC总分显著降低(P<0.01),HAMD、YMRS、MOAS、T1、SDS-C、SCCS、TAS、LES、QSA总分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QSA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T1、SDS-C和LES 3个量表的总分与HAMD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QSA各维度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采用相关问卷进行情感障碍的早期筛查,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措施的实施至关重要,对已诊断情感障碍的患者进行对自我、他人及生活事件的厌恶度评估有利于临床快速判断其自杀倾向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
自尊对自我监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1/1/16
目的 探讨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对自我监控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某市市民80名作为被试,施测自我监控量表、自尊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采用SPSS 17.0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自尊结构和对自我监控的影响.结果 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相关不显著,外显自尊和他人导向显著正相关(t=0.576,P<0.001),高外显高内隐自尊对他人导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ΔR2=34.9,P<0.01).结论 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是相互独立的结构,高外显高内隐自尊能显著预测他人导向,内隐自尊与自我监控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