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明细胞丘疹病57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透明细胞丘疹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2014年11月至2022年3月诊断的57例透明细胞丘疹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57例患儿中,男30例,女27例;年龄6个月至7岁10个月;发病年龄1 ~ 74个月,39例(68.4%)于婴儿期发病;病程1 ~ 84个月。皮疹主要表现为粟粒至黄豆大小类圆形白色斑疹或1 ~ 2 cm短条状白色斑疹。49例(85.9%)皮疹数量< 20个。好发部位依次为下腹部(35例,61.4%)、胸前或上腹部(34例,59.6%)、腋前或腋下(17例,29.8%)、外阴(11例,19.3%)。胸前或上腹部、腋前或腋下的皮疹以短条状白色斑疹相对多见[23/34例(65.7%)、10/17例],下腹部皮疹以类圆形白色斑疹占明显优势[30/35例(85.7%)],外阴皮疹都表现为类圆形白色斑疹。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基底层或基底层上方散在的胞质丰富淡染体积稍大的细胞,这些细胞CK7阳性、癌胚抗原阳性和过碘酸希夫染色阳性。结论:透明细胞丘疹病患病年龄小,下腹部和外阴的皮疹大多是类圆形白色斑疹,胸前或上腹部、腋前或腋下的皮疹以短条状白色斑疹相对多见,有较强的临床识别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硬化萎缩性苔藓样乳房外Paget病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70岁,因外阴白斑伴痒9个月于2018年12月10日就诊。患者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大阴唇瘙痒,色素减退。于外院诊断为"外阴白斑",予外用药治疗(具体不详),疗效欠佳,色素减退斑渐扩大至双侧大阴唇内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马大正外洗方联合电刺激治疗外阴白斑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观察马大正教授外洗方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外阴白斑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9月温州市中医院妇科治疗的外阴白斑患者,共4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马大正教授自拟的外洗方联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外洗方治疗,隔天1次,每次15 min,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电刺激治疗与外洗方治疗交替进行,隔天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经期停止外洗方及电刺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外阴瘙痒程度、外阴皮肤弹性、外阴病变范围、外阴皮肤颜色情况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观察随访3个月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外阴瘙痒程度、外阴皮肤弹性、外阴病变范围、外阴皮肤颜色情况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0%.结论:马大正外洗方联合电刺激治疗外阴白斑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与体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白斑颗粒剂Ⅰ号方联合白斑膏治疗外阴白斑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白斑颗粒剂Ⅰ号方联合白斑膏治疗外阴白斑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 2019 年 9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外阴白斑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治疗组给予口服白斑颗粒剂Ⅰ号方、外涂白斑膏以及光疗照射波姆光治疗仪;对照组给予口服转移因子胶囊、外涂干扰素凝胶以及光疗照射波姆光治疗仪.观察 2 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于对照组(95.0%比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以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2.03±1.24)比(3.45±1.29)],2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白斑颗粒Ⅰ号方联合白斑膏治疗外阴白斑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女性外阴硬化性苔藓的病因及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23
外阴硬化性苔藓(VLS)又称外阴白斑、外阴营养不良,是一种以瘙痒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肛门生殖器区域皮肤,如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外阴瘢痕形成甚至永久性畸形,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外阴白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清晰,其主要与免疫学因素、炎症反应、遗传易感因素相关,病毒感染、性激素水平异常等也可能是其致病原因.VL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诊断通常是临床诊断,但在必要情况下可进行活检,用以排除外阴上皮内瘤变或癌症.治疗旨在控制症状,阻止进一步的瘢痕形成和变形,并降低患癌症的风险,其手段包括局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以及针对并发症的手术治疗及长期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银丹膏联合远红外线外治法治疗外阴白斑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自制银丹膏外敷配合远红外线在治疗外阴白斑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外阴白斑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于月经结束后3~7 d,给予远红外线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院内自制银丹膏涂于外阴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3周.疗程结束后,比较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变化,计算临床有效率以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①治疗结束后,临床总有效率监测结果显示,实验组(94.73%)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1.54%),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有所下降,实验组患者外阴瘙痒、外阴白斑面积、皮肤弹性等症状积分下降程度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银丹膏外敷可有效治疗外阴瘙痒,改善病变区颜色及皮肤弹性,配合远红外线效果十分明显,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斑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阴唇疣状黄瘤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报告1例小阴唇疣状黄瘤.患者女,58岁.外阴肿物4年余.患者4余年前偶然发现右侧小阴唇肿物,缓慢增大,无不适,未予治疗.患者既往有外阴慢性瘙痒史10余年,外院诊断为外阴白斑.皮肤科检查:两侧大阴唇苔藓样增厚,右侧小阴唇一枚粉色增生性肿物,表面呈颗粒状增生.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乳头瘤样增生,真皮乳头可见丰富的泡沫细胞聚集.诊断:疣状黄瘤.予手术完整切除皮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以"脏腑-寒热-内外"观探讨黄芪治疗外阴白斑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外阴白斑,又称外阴白色病损,是指外阴皮肤呈局限性或弥漫性白色斑块,可向两下肢内侧、会阴部及肛周蔓延,伴有阴部剧烈瘙痒、肥厚、干燥、变白,或大小阴唇萎缩为主.部分患者有癌变可能,癌变率约 2%~5%[1],其国内外发病率为 1/300~1/1000,占外阴疾病的 50%以上[2].中医辨证多责之于肝肾,大致分为肝经湿热证、肝肾阴虚证、血虚风燥证[3].根据其病因病机,其治则为养血祛风、燥湿止痒、滋补肝肾等,临床多选择左归丸、知柏地黄丸、丹栀逍遥散、当归饮子等加减.笔者认为,肾主生殖,开窍于二阴,二阴病变与肾密切关联.肝经湿热下注,可蕴结外阴.因此,滋养肝肾、养血祛风、燥湿止痒,可奉为治疗外阴白斑之圭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龙胆泻肝汤配合白斑霜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龙胆泻肝汤配合白斑霜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给予白斑霜治疗,研究组56例给予龙胆泻肝汤配合白斑霜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阴痒和阴痛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CD3+、CD4+和CD8+)水平,统计2组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阴痒和阴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和CD4+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CD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CD3+和CD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龙胆泻肝汤配合白斑霜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疗效显著,同时能明显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盐酸氨酮戊酸光动力(ALA-PDT)治疗外阴硬化性苔藓(L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4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外阴硬化性苔藓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20%ALA-PDT,每2周治疗1次,治疗6次.对照组局部外用0.1% 他克莫司软膏,2次/d,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均完成19例,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9.47%(17/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5%(15/1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皮损面积(2.89±3.25)cm2、白斑(1.67±1.21)、瘙痒(0.87±1.32)、症状/体征总分(7.64±5.63)分与对照组皮损面积(4.15±3.04)cm2、白斑(2.98±1.05)、瘙痒(1.45±1.24)、症状/体征总分(9.72±6.4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ALA-PDL治疗LS疗效高且安全性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