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混合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调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 2022 年 7 月—2023 年 2 月选取烟台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 21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随访问卷、运动益处/障碍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目的抽样法选取量性研究中依从性低的 14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 7 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得分为(13.11±4.0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运动自我效能、运动益处/障碍、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 40.8%.质性研究共提炼出 3 个主题,7个亚主题:个人特质和经验(体能欠佳与既有疾病交互影响、运动兴趣不足与运动时间缺乏、认知误区);行为特定的认知(运动自我效能不足、安全体验感知欠佳);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支持不足、专业支持缺乏).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处于低等水平,年龄、运动自我效能、运动益处/障碍、社会支持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并且,体能欠佳与运动兴趣不足、居家运动康复过程中的障碍难以克服、对疾病治疗的认知局限以及居家运动康复过程中难以获得专业支持均是风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关注重点人群,定期评估患者的运动障碍因素,给予针对性个案指导,提高患者居家运动康复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药单体及提取物涂层冠脉介入器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在升高,疾病负担下降的拐点尚未出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手段,其中药物洗脱支架及药物涂层球囊是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2种PCI器械,但仍存在再狭窄及晚期血栓事件的问题.如何在保护内皮细胞活性的同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进而既抑制再狭窄又抗血栓形成,是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中药单体及提取物尤其是中药单体组合涂层具有多靶点潜力,是对人工合成化合物涂层的重要补充.该文综述了应用于PCI器械药物涂层的中药单体(三氧化二砷、紫杉醇、水蛭素、川芎嗪、大黄素、苦参素、姜黄素等)、中药单体组合(紫杉醇/水蛭素、栀子苷/黄芩苷)、中药提取物(莪术提取物、昆明山海棠提取物),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讨论,以期为研发新的PCI器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见于中老年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常累及心、脑血管,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IS)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常与冠心病(CHD)同时并存。与未合并CHD者相比,合并CHD的IS患者多数病情更严重,死亡风险更高,预后更差。本共识根据病因和临床特点,将其分为脑-心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关IS/TIA、动脉粥样硬化性IS/TIA与CHD共存三大类,并制订了相应的诊断标准。在急性期治疗时间窗内针对卒中进行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针对CHD则视情形采取分期或同期颈动脉干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心肌血运重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并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在二级预防方面给予危险因素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措施,并积极进行心脏和神经康复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心电图测量冠心病患者左房室间期与患者病情、心脏彩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心电图测量冠心病(CHD)患者左房室(AR)间期与患者病情、心脏彩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接受食管心电图检查的CHD患者按AR间期分AR间期<100 ms(AR间期缩短组,53例)、AR间期100 ~ 150 ms(AR间期正常组64例)、AR间期>150 ms(AR间期延长组,72例);比较三组一般资料、病情、心脏彩超及冠状动脉病变指标,无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AR间期与病情、心脏彩超及冠状动脉病变指标的关系。结果:三组性别构成、年龄、糖尿病、吸烟史、血脂、血尿酸(UA)、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高血压比例(54.72%、31.25%、46.81%, χ2 = 7.283, P<0.05)、收缩压(SBP)[(138.84 ± 4.97)、(122.47 ± 7.45)、(139.23 ± 7.05) mmHg(1 mmHg = 0.133 kPa)]、CHADS 2评分[(1.47 ± 0.08)、(1.02 ± 0.15)、(1.67 ± 0.10)分]、CHADS 2-VAS c评分[(1.49 ± 0.28)、(1.00 ± 0.24)、(1.74 ± 0.22)分]、Gensini评分[(38.27 ± 5.84)、(24.45 ± 6.08)、(39.42 ± 5.7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11.423、4.938、12.597、11.345, P<0.05);三组每搏输出量(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病情[心绞痛(AP):41.51%(22/53)、65.62% (42/64)、37.50%(27/72),急性心肌梗死(AMI):58.49%(31/53)、34.38%(22/64)、62.50%(45/72), χ2 = 3.469, 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150.73 ± 15.09)、(141.49 ± 28.68)、(151.49 ± 14.47)ml]、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42.15 ± 10.49)、(39.82 ± 8.37)、(40.94 ± 11.02) ml]、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6.27 ± 4.94)%、(62.20 ± 3.69)%、(57.64 ± 4.99)%]、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0.98 ± 0.29、1.22 ± 0.35、0.97 ± 0.34)、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双支、≥ 3支分别为14、18、21例,37、13、14例,9、22、4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4.377、7.252、4.944、3.424、5.824, P<0.05);无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AMI、LVEDV、LVESV、LVEF、Gensini评分、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冠状动脉≥ 3支病变均与CHD患者AR间期存在显著关联( OR = 2.349、1.893、2.754、2.872、0.414、2.201、4.336、3.401,均 P<0.05)。 结论:CHD患者AR间期与病情、心脏彩超及冠状动脉病变指标存在密切关联,值得临床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左室功能低下冠心病多中心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运用双桡动脉(RA)与左乳内动脉(LIMA)桥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治疗左室功能低下(左室射血分数≤40%)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15个省、自治区24家心脏中心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对左室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全动脉CABG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男55例,女32例,年龄(57.5±9.1)岁。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2例,糖尿病12例,周围血管病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轻度肾损害12例,升主动脉钙化3例。合并支架内狭窄者43例,左主干病变21例。术前左室射血分数(35.5±7.3)%,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5.5±2.6)mm。远端吻合口(3.2±0.9)个,升主动脉阻断时间(90.5±22.7)min,体外循环时间(113.4±19.2)min。二尖瓣置换32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三尖瓣成形5例;27例预防性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2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手术死亡率2.3%(2/87)。术后房颤15例、脑卒中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术后随访(39.5±7.7)个月,随访率100%,随访中无死亡,无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术后3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53.0±1.5)mm比(65.5±2.6)mm, t=9.51, P=0.02],左室射血分数提高[(45.2±3.3)%比(35.5±7.3)%, t=13.79, P=0.001];心绞痛分级术后亦有明显改善(≤2级者:98.8%比5.7%,χ 2=17.21, P=0.001)。共有62.4%(53/85)的患者于术后(30.5±7.4)个月接受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仅1例RA桥狭窄,通畅率98.8%。 结论:在选择合适的病例中,双RA与LIMA的全动脉CABG术治疗冠心病伴左室功能低下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民航飞行员心肌桥对心室复极影响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民航飞行员心肌桥的检出情况及心肌桥飞行员心室复极是否存在异常,探讨心肌桥对心室复极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9年≥40岁的民航飞行员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资料。排除患有影响心室复极的心血管疾病者。测定飞行员运动前静息心电图及运动结束后1 min QT间期,计算QT间期离散度(QT dispersion,QT d)。根据是否检出心肌桥分为心肌桥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心肌桥组与对照组飞行员的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及室性早搏发生率。对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者,统计分析QT/RR斜率。 结果:共有243例飞行员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2例,女性1例。243例民航飞行员中检出心肌桥27例,主要见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25/27,92.6%);17例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心肌桥组6例,对照组11例。心肌桥组飞行员总飞行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29, P=0.022);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率或可疑阳性率及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2.74、5.78, P<0.001、=0.016);平板运动试验恢复1 min后QT d延长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20, P=0.028);24 h室性早搏的平均发生次数、QT e/RR斜率和QT a/RR斜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7、4.26、2.51, P=0.034、<0.001、=0.024)。 结论:飞行员心肌桥可能导致心室复极时间延长,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平时航空卫生保障工作中应重视心肌桥飞行员的体检和飞行适应性评定,尤其要加强对心室复极异常飞行员的日常健康管理,以确保飞行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1美国胸外科协会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专家共识解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21年5月美国胸外科协会发布了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该共识建议术前多学科参与,积极对缺血性心肌病进行评估,包括心肌活力、瓣膜功能等;术中采用多支动脉桥、含血心肌保护液行心脏停跳的CABG,同期积极处理二尖瓣关闭不全并重视心律失常处理,积极使用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内的心脏机械辅助装置;术后采用多学科团队规范化重症监护病房的各项治疗,继续合理使用心脏辅助装置,重视心脏起搏治疗并在出院后90 d内密切随访等措施降低缺血性心肌病CABG 的手术死亡率,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并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有无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有或无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登记的22 780例(取部分有效信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排除3 432例患者后,根据是否存在心血管风险因素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无心血管风险因素为对照组(2 840例),有心血管风险因素为观察组(16 508例),观察两组间临床特点、心功能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间年龄、症状、血压、心率、入院时血糖、入院时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酸酯、HDL-C、LDL-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单支病变、左主干或多支血管、左前降枝、左旋支、右冠状动脉、左主干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院期间死亡率(2.6% vs 3.1%, P=0.450)和并发症(20.6% vs 20.0%, P=0.6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临床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全因死亡率为2.0%(57/2 840),观察组为1.3%(21/16 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1)。 结论:即使在无心血管风险因素影响下老年患者也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对于无任何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仍需给予全方面的监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生存预测评分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是一种能提供循环和氧合支持的体外循环技术,目前应用于心源性休克(CS)、肺栓塞、心搏骤停(CA)等疾病的救治。但VA-ECMO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如果在使用VA-ECMO前,利用预测评分进行危险分层有助于筛选出最佳获益人群,制定最佳的临床策略,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关于VA-ECMO预测评分的综述鲜有报道,本文旨在对多种VA-ECMO评分工具〔VA-ECMO辅助后生存率评分(SAVE)、VA-ECMO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的预后评分(ENCOURAGE)、未包含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Ⅺ)、心脏外科术后行体外膜肺氧合评分(PC-ECMO)、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行VA-ECMO的死亡预测评分(REMEMBER)、大面积肺动脉栓塞行VA-ECMO辅助后死亡风险预测评分、ECMO辅助下心肺复苏评分(ECPR)、经体外生命支持的低体温结局预测评分(HOPE)〕的预测性能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氨基末端脑钠尿肽联合冠状动脉CT对冠状动脉造影最终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尿肽(NT-proBNP)联合冠状动脉CT对冠状动脉造影最终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经冠状动脉CT初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6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最终确诊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71例)和非冠心病组(97例)。比较两组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数据和Gensini评分的差异,并行多因素分析。做NT-proBNP与最终确诊为冠心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计 数(WBC)、Gensini评分、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NT-proBNP水平比较[(65.8 ± 8.8)岁比 (58.8 ± 10.5)岁、(27.5 ± 4.2) kg/m 2比(23.3 ± 5.3) kg/m 2、(8.4 ± 2.6) × 10 9/L比(5.7 ± 2.2) × 10 9/L、(88.2 ± 12.0)分比(43.3 ± 10.5)分、2.2 ± 1.1比1.1 ± 0.8、72.1(28.0,87.2) ng/L比27.2(13.5,34.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6、2.43、2.54、7.89、5.97, U=3 407.76, P<0.05)。冠心病组糖尿病病史率高于非冠心病组[50.7%(36/71)比24.7%(2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04,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冠状动脉CT分别联合NT-proBNP、年龄、糖尿病病史、Gensini评分对冠状动脉造影最终确诊为冠心病的预测风险显著增加,以NT-proBNP最显著( OR=14.57、1.05、2.48、3.47, P<0.05)。做NT-proBNP对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灵敏度为55.6%,特异度为82.6%,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的临界值为71.5 ng/L。 结论:NT-proBNP联合冠状动脉CT对最终确诊冠心病有预测价值,尤其对于NT-proBNP超过71.5 ng/L,冠状动脉CT初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要积极动员做冠状动脉造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