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放射治疗对健康细胞的杀伤作用,促成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的产生,有效减少对周边正常细胞的损伤.目前,α、β放射性核素是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众多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放射治疗不仅具有局部抗肿瘤效果,还通过触发机体免疫反应发挥全身抗肿瘤作用.该文详细描述了常用放射性核素的特性和临床应用,探讨辐射触发机体免疫反应的机制以及放射治疗、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与免疫疗法联合使用的相关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EB病毒感染中DNA识别通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其感染可累及血液、呼吸、泌尿、消化、神经等全身多个系统,亦在相关肿瘤、自身免疫病等疾病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作为一种DNA病毒,EBV可被固有免疫应答中的DNA识别受体感知,触发下游一系列免疫应答。DNA识别通路由DNA感受器、接头分子及下游效应信号组成。双链DNA感受器主要包括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样受体(absent in melanoma 2-like receptors,ALRs)、环状GMP-AMP合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等;接头分子主要是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和含有caspase招募结构域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ASC);下游免疫效应主要包括Ⅰ型IFN、炎性小体及促炎细胞因子等。作为一种疱疹病毒科的双链DNA病毒,EBV可触发宿主复杂的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尤其是多种DNA识别受体介导的通路,在宿主免疫防御及病原体免疫逃避等方面均发挥关键作用。本文以DNA感受器为线索,全面总结近年来DNA识别信号在EBV感染中的活化作用、调控机制及临床相关性,以进一步理解EBV感染后宿主的固有免疫应答,为EBV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免疫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传染病智慧化症状监测的进展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智慧化症状监测是我国传染病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和多渠道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症状监测在新技术发展下的必然路径。智慧化症状监测不仅包括医院就诊患者的大量医疗数据,还囊括未在医院就诊、海量的非医疗数据。然而,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挑战,如信息爆炸、成本-效益问题以及数据共享、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本文通过对智慧化症状监测相关概念发展的思考和总结,为传染病智慧化预警方法与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为我国和全球传染病防控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胃癌细胞外泌体经miRNA触发肝Kupffer细胞M2型极化以促进肝转移前生态位的形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与肝Kupffer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胃癌肝转移的影响,并揭示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裸鼠模型、病毒转染和流式分选技术,从胃癌细胞株(MKN45)中构建具有高度肝转移潜能的细胞株(MKN45-HL)。超速离心法收集外泌体,并通过纳米流式仪、透射电镜以及Western blot等进行表征和鉴定。构建胃癌细胞外泌体训导的裸鼠肝转移模型,并经活体成像技术监测肝转移灶的发展。通过细胞培养、q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等分析胃癌细胞外泌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利用外泌体miRNA的组学分析和qRT-PCR筛选验证胃癌外泌体促巨噬细胞M2极化的miRNA分子靶点。结果:胃癌来源的外泌体主要集中在肝脏,大多数被肝内巨噬细胞所摄取,且在体外培养和裸鼠体内都能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MKN45与MKN45-HL外泌体训导的裸鼠经脾脏注射小鼠前胃癌细胞后均出现明显的肝转移灶,且MKN45-HL外泌体表现出更强的促肝脏巨噬细胞M2极化和促胃癌细胞肝转移的能力。两者的miRNA组学分析显示了很多差异性表达的miRNAs。高肝转移潜力的胃癌细胞系和肝转移患者血清外泌体中miR-519a-3p显著升高,可经外泌体被巨噬细胞内化,对胃癌肝转移有预测价值,并与肝转移预后密切相关。结论:胃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经miR-519a-3p触发肝Kupffer细胞的M2样极化,推进胃癌的肝转移进程,可能是塑造胃癌肝转移前生态位微环境的重要分子。本研究为揭示胃癌肝转移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并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UPR-ATF6通路在心搏骤停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心搏骤停(CA)及心肺复苏(CPR)后的缺血/再灌注(I/R)过程是导致包括心功能障碍和脑损伤在内的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的重要原因。内质网中蛋白质平衡失调即内质网应激(ERS)是I/R损伤诱导的病理变化之一。未折叠蛋白反应(UPR)是细胞在ERS下触发的适应性反应。调控UPR的各分支从而缓解ERS以促进细胞存活是极具前景的治疗I/R损伤的方式。其中UPR的活化转录因子6(ATF6)信号通路的激活能通过促进内质网内蛋白平衡恢复及减少氧自由基等方式保护多种组织免受I/R损伤。本文围绕ATF6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心脏和脑I/R损伤中的作用和潜在治疗靶点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PCAS的有效治疗方式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种罕见SERPINC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1个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患者所携带的复合杂合突变进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先证者因“突发晕厥并四肢抽搐一天”于2018年11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9人)外周静脉血并进行家系调查。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AT活性(AT:A),免疫比浊法检测AT抗原(AT:Ag)。对SERPINC1基因进行直接测序以确定突变位点。利用多种计算机工具预测突变的保守性和疏水性变化。构建重组质粒表达载体并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以进行体外过表达研究。采用Western Blotting、ELISA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对重组AT蛋白进行体外表征。结果:先证者为一例21岁男性。AT:A为 33%,AT:Ag同步下降,属于Ⅰ型AT缺陷症。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在第2和第5外显子分别携带c.318_319insT(p.Asn107*)杂合插入突变和c.922G>T(p.Gly308Cys)杂合错义突变。该两个突变位点在同源物种中均完全保守;疏水性分析表明,p.Gly308Cys突变可能降低氨基酸残基307-313的亲水性。体外表达显示,重组蛋白AT-G308C在转染细胞裂解液和培养上清中的含量分别降低至46.98%±2.94%和41.35%±1.48%;经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后,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在细胞质中的AT-G308C蛋白量恢复到与野生型相似的水平;在细胞裂解液和培养上清中均未检测到重组蛋白AT-N107*。结论:p.Asn107*杂合插入突变和p.Gly308Cys杂合错义突变与该家系先证者AT水平降低有关。p.Asn107*杂合插入突变可能触发无义突变介导的mRNA降解,从而消除异常转录本;p.Gly308Cys杂合错义突变可能通过改变局部残基的疏水性导致AT蛋白在细胞质中发生蛋白酶体依赖性降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临床特点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ystemic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JIA)与幼年系统性红斑狼疮(juvenile 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SLE)并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3年1月河北省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收治的48例MAS患儿的病例资料,分为sJIA-MAS组及JSLE-MAS组,比较2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治疗情况。结果:48例MAS患儿,男14例,女34例,发病年龄9.5(3.0,11.8)岁。sJIA-MAS 28例,男11例,女17例;JSLE-MAS 20例,男3例,女17例。48例MAS患儿均有发热和高铁蛋白血症,sJIA-MAS多为稽留热或弛张热。sJIA-MAS[15例(53.6%)]最常见的触发因素是呼吸道感染,JSLE-MAS[13例(65.0%)]最常见的触发因素是疾病活动。EB病毒与巨细胞病毒感染[sJIA 7例(25%),JSLE 4例(20%)]也是触发MAS因素之一。相比JSLE-MAS,sJIA-MAS发热天数[15.0(12.0,21.0)d比6.0(4.0,9.5)d, Z=-3.812, P=0.001]与住院天数[29.0(26.3,39.8)d比26.0(19.3,30.8)d, Z=-1.958, P=0.049]更长。相比JSLE-MAS,sJIA-MAS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85.32±561.67)U/L比(139.61±124.44)U/L, t=4.973, P=0.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84.00(235.25,1 251.25)U/L比189.50(53.25,374.08)U/L, Z=-3.283, P=0.001]、CRP[11.48(3.56,28.89)mg/L比1.91(0.53,8.98)mg/L, Z =-3.200, P=0.001]、铁蛋白[32 167.0(12 384.8,65 963.8)μg/L比2 003.5(922.5,11 430.0)μg/L, Z =-4.130, P=0.001]、铁蛋白 max/ESR min[1 353.35(355.75,4 342.53)比91.92(34.94,291.53), Z =-4.120, P=0.001]更高,CRP下降的幅度[80.04(45.64,143.71)mg/L比10.20(6.27,25.64)mg/L, Z=-4.433, P=0.001]更大。相比sJIA-MAS,JSLE-MAS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05(2.90,7.73)×10 9/L比1.56(1.15,3.47)×10 9/L, Z=-3.577, P=0.001]、血小板计数[(162.68±92.19)×10 9/L比(110.10±72.99)×10 9/L, t=2.118, P=0.040]更低,JSLE-MAS肾脏受累更常见[10例(50%)比0例(0%), χ 2=17.684, P=0.001]。符合噬血细胞综合征标准的sJIA-MAS与JSLE-MAS 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例(21.4%)比5例(25.0%), χ 2=0.084, P=0.772]。 结论:sJIA-MAS与JSLE-MAS相比,sJIA-MAS病情更凶险,不易控制;而JSLE-MAS脏器损害较多,血液系统、肾脏受累更常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细胞信号共抑制分子疱疹病毒侵入介导因子-B和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通路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病死率高,目前发病机制不明确,大量肝细胞坏死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除肝移植外,尚无特效治疗。细胞信号共抑制分子疱疹病毒侵入介导因子(HVEM)-B和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参与多种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过程并通过调控Janus激酶3-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通路影响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可能在HBV-ACLF的发病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综述阐述了HVEM-BTLA通路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现状,以及其在HBV-ACLF免疫触发和疾病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与机制,并讨论了HVEM-BTLA通路作为HBV-ACLF潜在治疗靶点、短期或长期临床预后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和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激导致脱发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压力增大,越来越多人面临压力过大导致脱发。应激导致脱发的研究主要见于:精神压力大时,毛囊更容易受氧化应激、免疫紊乱和炎症等影响而导致脱发。最近研究除了氧化应激、免疫等因素还有关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激素释放改变、精神压力影响毛囊细胞的自噬、线粒体DNA损伤累积、应激交感神经反应等方面。应激脱发类似于多基因、慢性、全身性皮肤病,不能仅针对单一触发因素去干预疾病,脱发多重机制研究为更准确并多方位的靶点治疗提供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合并垂体GH-PRL混合腺瘤的McCune-Albright综合征四例临床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4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MAS)合并垂体生长激素-催乳素(GH-PRL)混合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特点,探讨更有效的临床治疗和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4例MAS合并垂体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混合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特点、治疗及转归,并进行文献复习,分析外科手术及药物干预的疗效。结果:临床特点:4例患者中,3例为女性,均7岁前起病。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类型均为多骨型,且均累及颅面部。均有明显巨人症/肢端肥大症表现,3例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1例视交叉明显受压。4例患者均无自发或触发泌乳。实验室检查:4例患者G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明显升高,GH水平不被高糖抑制,血PRL均大于100 ng/ml,4例患者ALP水平明显升高,血钙、磷水平正常。影像学特点:4例患者垂体瘤均为大腺瘤,病例2、3出现单侧海绵窦包绕,病例4在第一次手术后残余肿瘤再次增大并包绕双侧海绵窦。4例患者头颅CT均显示颅面骨和颅底部多发FD。治疗与转归:4例患者均接受垂体瘤切除手术及静脉双膦酸盐治疗,并根据情况选择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及其他对症治疗。较早诊断并起始治疗的2例患者治疗后达到部分缓解,另2例患者治疗后未缓解。结论:MAS合并GH-PRL混合腺瘤患者,起病年龄更早,更易出现视神经损害。早期诊断并给予合理的手术治疗有助于快速改善生化指标(GH、IGF-Ⅰ和PRL等),同时联合药物(生长抑素类似物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可以更好地维持生化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