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筛选诱导肠道病毒71型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最短氨基酸基序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筛选肠道病毒71型(EV71)中和表位,确定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特定最短氨基酸基序,为合成肽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淘选EV71中和抗体特异性结合克隆并测序,推导出中和表位的关键序列。合成含有关键序列且N端乙酰化(AC)和C端连接血蓝蛋白(KLH)的系列肽段,免疫小鼠后收集血清,经Western blot、ELISA和中和试验验证肽段的免疫原性以及免疫后血清的中和活性。结果:经过3轮淘选和克隆测序后,分析确定关键基序为KQEKDL。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修饰后的含关键基序的系列肽段免疫小鼠获得的血清与EV71和VP1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结合。ELISA结果表明仅含有最短关键基序的合成肽段(AC-KQEKDL-KLH)免疫后血清对其余3条肽段及EV71的反应最强。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该肽段免疫后血清的中和效价也最高。结论: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成功筛选出EV71中和表位,确定KQEKDL关键基序可能是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特定最短氨基酸序列,为了解免疫应答机制、免疫原性评价及多肽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胶质母细胞瘤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颅内最常见的、恶性度最高的原发性肿瘤。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在多肽疫苗、DC疫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溶瘤病毒5个领域飞速发展。GBM的免疫治疗相关研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本文将从以上5个方面对近期报道的针对GBM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人源CD8 + T细胞表位鉴定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鉴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CD8 + T细胞表位,为了解抗病毒免疫机制和疫苗设计提供参考。 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在SFTSV非结构蛋白中预测潜在表位,利用酶联免疫斑点吸附试验、胞内因子染色、四聚体染色验证表位的免疫原性,体外复性试验验证表位与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结合力。结果:NS-3多肽能刺激特异性CD8 + T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且诱导CD107a表达水平升高。康复病例中检测到NS-3表位特异性CD8 + T细胞分群。NS-3与HLA-A*3001能稳定结合。 结论:从SFTSV的NS蛋白中鉴定到首个人源HLA-A*3001限制性CD8 + T细胞表位NS-3,为疫苗开发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流感病毒M2蛋白胞外区的双层蛋白质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免疫学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两步脱溶剂-交联法制备携带流感病毒血凝素茎部α螺旋区(HAα)、6个串联重复的M2蛋白胞外域(6M2e)和鞭毛蛋白(Flg)的双层蛋白质纳米颗粒,探究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方法:采用脱溶剂-交联法将融合蛋白FljB-6M2e-△D2D3-HAα和HAα-6M2e制备成双层蛋白质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进行物理表征后评估其细胞毒性。免疫小鼠后采用ELISA方法进行特异性抗体效价测定,ELISPOT检测细胞免疫水平,CCK-8法检测脾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本研究成功制备了粒径为(130.03±2.96) nm的双层蛋白质纳米颗粒FljB-6M2e-△D2D3-HAα/ HAα-6M2e。免疫小鼠后产生的抗M2e-IgG抗体效价为1∶25 600,抗HAα-IgG抗体效价为1∶12 800,高于对照组小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3.051和3.780, P=0.038和0.019)。与对照组相比,多肽刺激可以使小鼠脾细胞显著增殖[M2e刺激增殖率:(154.18±2.34)%,HAα刺激增殖率:(151.51±1.56)%]( t=12.942和24.591, P均<0.001),并且诱导产生分泌更多IL-4和IFN-γ的淋巴细胞(M2e刺激: t=5.477和6.571, P=0.005和0.013;HAα刺激: t=9.239和7.671, P=0.001和0.013)。多种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IFN-γ和IL-4的转录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FN-γ: t=13.253和20.847, P均<0.001;IL-4 : t=6.032和4.824, P=0.004和0.009)。 结论:本研究所制备的双层蛋白质纳米颗粒可以刺激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为开发多表位流感通用疫苗提供了有效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纳米疫苗的构建与细胞吞噬效率的体外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制备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 PCSK9)纳米疫苗,并初步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 2.4)对纳米疫苗的体外吞噬效率。方法:选取PCSK9 207-223为抗原肽,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为载体蛋白,用"还原-热聚-氧化"法将BSA分子转变为BSA纳米颗粒(BSA nanoparticle, BN),PCSK9多肽链接在BN表面合成纳米疫苗(BSA-PCSK9 nanoparticle, BPN),PCSK9多肽与分子BSA直接链接合成分子疫苗(BSA-PCSK9, BP)。动态光散射测定BN、BPN粒径和电位大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形貌;SDS-PAGE电泳分析抗原负载情况;检测BPN不同时间点的粒径变化反映其在生理环境下的稳定性;BPN与DC 2.4细胞共孵育24 h,增强型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 CCK8)检测DC2.4细胞活性,反映BPN生物相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DC 2.4对纳米疫苗的吞噬情况。 结果:合成的BPN粒径为(68.2± 3.1)nm、电位为(?14.8±0.6)mV,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BPN近球形;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BPN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证明短肽链接成功;模拟生理环境下,BPN粒径在144 h内保持稳定;增强型CCK8检测结果显示DC2.4细胞活性均大于100%;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相比BP,DC 2.4对BPN的吞噬效率更高。结论:BPN体外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好,易于被DC吞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颗粒展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获得展示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刺突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的乙型肝炎病毒衣壳样颗粒(capsid-like particles, CLPs)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将SARS-CoV-2的4条B细胞线性表位(M1、S1-57、S14P5和S21P2)置换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epatitis B virus core protein, HBc)第80位丙氨酸。在大肠埃希菌BL21 Star (DE3)中诱导表达这4种线性表位和HBc的重组融合蛋白(M1-HBc、S1-57-HBc、S14P5-HBc和S21P2-HBc)。SDS-PAGE、Western blot和非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native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NAGE)鉴定表达产物。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纯化CLPs并经Western blot验证其抗原性。用纯化的CLPs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测定血清中的抗体滴度。结果:重组融合蛋白M1-HBc和S1-57-HBc自组装成M1-CLP和S1-57-CLP,S1-57-CLP免疫小鼠后靶向S1-57多肽的抗体滴度高达1∶1 000 000。结论:在原核系统中成功表达了展示SARS-CoV-2 M1或S1-57线性表位的乙型肝炎病毒CLPs,S1-57-CLP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研制SARS-CoV-2新型诊断试剂和疫苗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Rv0446c人T细胞抗原表位鉴定及其免疫特征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Rv0446c的抗原表位及其免疫原性,为结核病的免疫诊断技术及疫苗研发提供候选抗原及表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TE-predict和IEDB的T细胞表位预测软件对结核分枝杆菌抗原Rv0446c进行T细胞表位预测,用ELISPOT实验检测表位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来自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和福州肺科医院的结核病患者(50例)、肺部疾病患者(39例)及健康志愿者(55例)中的免疫反应性。将60只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成10组,每组6只,分别采用PBS、血蓝蛋白(KLH)、高剂量结核分枝杆菌抗原Ag85B(50 μg/只)、低剂量Ag85B(20 μg/只)、高计量P120、低剂量P120、高计量P121、低剂量P121、高剂量P123、低剂量P123(P120、P121、P123高剂量为100 μg/只、低剂量为50 μg/只)多肽对其皮下免疫,每只小鼠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4周,应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脾细胞产生的IFN-γ、IL-2、IL-4、IL-10细胞因子水平。结果:预测的7条表位多肽中,ELISPOT试验筛选出4条阳性T细胞表位多肽P120、P121、P122、P123,在结核病患者中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0.0%、18.0%、6.0%、22.0%和96.8%、98.9%、100%、96.8%。与对照PBS组和KLH组比较,P120多肽能刺激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IFN-γ、IL-4、IL-10,P121多肽刺激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4(均 P<0.05),P123多肽刺激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IFN-γ(均 P<0.05)。P120、P121、P123多肽刺激小鼠产生的IL-2的水平高于PBS组低于Ag85B-L组和Ag85B-H组(均 P<0.05),但与KL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Rv0446c蛋白及其T细胞表位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能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细胞免疫应答,可用于结核病的临床诊断技术研究和新型结核亚单位疫苗的构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PV疫苗接种者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的HPV16特异性免疫特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性研究HPV疫苗接种者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针对HPV16病毒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特征。方法:选取6名女性HPV疫苗接种者、5名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患者及8名健康女性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的抗凝血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血浆,用HPV16 L1蛋白多肽库作为刺激物对其进行体外培养9-10天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样本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2及TNF-α的CD4 +及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同时检测研究对象血浆中的HPV16 IgG抗体水平,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人群针对HPV16的特异性免疫特征。 结果:不同组别人群血浆中的IgG水平存在差异,疫苗接种者的IgG水平高于健康人和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疫苗接种者针对HPV16的特异性CD4 +T细胞免疫水平较健康人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整体人群体内针对HPV16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水平与其抗体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earson检验,r>0.4, p<0.05)。 结论:不同组别人群针对HPV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具有明显的特征差异,HPV疫苗接种者体内存在较高的特异性抗体及CD4 +T细胞免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应用ELISPOT方法筛选确定尼帕病毒融合糖蛋白和附着糖蛋白的H-2 d限制性T细胞表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在小鼠中筛选和确定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融合糖蛋白(fusion glycoprotein,F)和附着糖蛋白(attachment glycoprotein,G)特异性的H-2 d限制性T细胞表位。 方法:本研究基于NiV F和G蛋白全序列设计合成多肽库(单肽长为15个氨基酸,前后肽重复10个氨基酸),使用表达NiV F和G蛋白的DNA疫苗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通过矩阵设计将F和G抗原全序列肽库分别混合成肽池,取免疫后小鼠脾细胞进行IFN-γ ELISPOT检测,确定肽库中特异反应的优势表位肽。结果:F肽库筛选到12条特异性优势肽,第56条多肽产生的反应最强;G肽库筛选到4条特异性优势肽,第72条多肽产生的反应最强。结论:本研究使用IFN-γ ELISPOT方法筛选和确定了12条NiV F抗原特异性和4条NiV G抗原特异性H-2 d限制性优势T细胞表位,为NiV免疫学与疫苗研究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免疫佐剂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肿瘤免疫疗法的兴起,肿瘤疫苗作为其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研究领域,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也日益显现。免疫佐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改变免疫应答类型、调节免疫应答强度,还可降低疫苗的使用剂量、提高疫苗安全性,故免疫佐剂在肿瘤免疫疫苗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其研究也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归纳了常用免疫佐剂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已用于临床的3种传统佐剂(弗氏佐剂、油乳佐剂、铝盐佐剂)和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新型佐剂(脂质体、中药佐剂、小分子多肽佐剂、细胞因子佐剂、纳米佐剂)的特性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