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颗粒展示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获得展示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刺突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的乙型肝炎病毒衣壳样颗粒(capsid-like particles, CLPs)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将SARS-CoV-2的4条B细胞线性表位(M1、S1-57、S14P5和S21P2)置换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epatitis B virus core protein, HBc)第80位丙氨酸。在大肠埃希菌BL21 Star (DE3)中诱导表达这4种线性表位和HBc的重组融合蛋白(M1-HBc、S1-57-HBc、S14P5-HBc和S21P2-HBc)。SDS-PAGE、Western blot和非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native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NAGE)鉴定表达产物。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纯化CLPs并经Western blot验证其抗原性。用纯化的CLPs免疫BALB/c小鼠,通过ELISA测定血清中的抗体滴度。结果:重组融合蛋白M1-HBc和S1-57-HBc自组装成M1-CLP和S1-57-CLP,S1-57-CLP免疫小鼠后靶向S1-57多肽的抗体滴度高达1∶1 000 000。结论:在原核系统中成功表达了展示SARS-CoV-2 M1或S1-57线性表位的乙型肝炎病毒CLPs,S1-57-CLP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研制SARS-CoV-2新型诊断试剂和疫苗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噬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豚鼠背根神经节模型中病毒结构及功能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及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豚鼠背根神经节模型中病毒结构及功能蛋白生物合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中培养扩增VZV,同时分离提取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VZV-HELF与PBMC共培养18~20 h,离心收集VZV-PBMC。32只豚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于内眦静脉丛注射自体PBMC;自噬抑制组、自噬诱导组、VZV感染组分别先腹腔注射3 mg/kg 3-甲基腺嘌呤溶液、0.5 mg/kg雷帕霉素溶液、相同体积的0.9% NaCl溶液,2 h后均于内眦静脉丛注射VZV-PBMC 50 μl。14 d后,处死各组豚鼠,取背根神经节组织,透射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形态及自噬囊泡形态及数目,Western印迹检测VZV核衣壳蛋白(NCP)和立即早期蛋白62(IE62)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p62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VZV感染的背根神经节中抗VZV抗体的表达。统计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 t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 结果:透射电镜下,VZV感染组背根神经节中可见核衣壳病毒粒子及散在的自噬体结构。空白对照组、VZV感染组、自噬诱导组及自噬抑制组自噬囊泡数量[ M( Q1, Q3)]分别为0、5(4,6)、7(5,9)、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 = 135.60, P<0.01),VZV感染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及自噬抑制组(均 P<0.05),但与自噬诱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自噬诱导组显著高于自噬抑制组( P<0.05)。Western印迹显示,VZV感染组IE62蛋白表达水平(1.49 ± 0.06)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0.50 ± 0.09), t = 9.17, P<0.05;自噬抑制组抗VZV抗体表达显著低于自噬诱导组和VZV感染组( t值分别为9.24、7.78,均 P < 0.01),而自噬诱导组与VZV感染组抗VZV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VZV感染豚鼠背根神经节后发生了自噬;通过抑制自噬,豚鼠背根神经节中部分VZV结构及功能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组人细小病毒B19 VP2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汉逊酵母系统重组表达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 B19V)主要衣壳蛋白VP2,并对VP2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进行理化性质研究及免疫效果评价。方法:重组表达B19V VP2蛋白,并使其自组装成VLP;通过高密度发酵和系列层析纯化步骤获得VP2-VLP;SDS-PAGE和凝胶过滤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蛋白质纯度,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观察颗粒形态,并检测VP2-VLP磷脂酶活性。采用ELIS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检测小鼠体内VP2-VLP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水平。结果:本研究制备的重组VP2-VLP纯度大于95%,颗粒均一且形态良好,大小近似天然病毒颗粒;VLP可与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磷脂酶A2活性为阴性;吸附佐剂后的VP2-VLP能够诱导小鼠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结论:汉逊酵母表达系统制备的B19V VP2-VLP可作为候选靶抗原用于B19V预防性疫苗的开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诺如病毒重组乳酸菌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是导致人类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目前仍没有获批上市的NoV疫苗,开发安全有效且便于推广的NoV疫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乳酸菌表达系统构建在体外表达GⅡ.2型人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HuNoV)主要衣壳蛋白(viral protein 1,VP1)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并评价其诱导机体产生黏膜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能力。方法:将HuNoV GⅡ.2型VP1基因片段无缝克隆至乳酸菌表达系统中,体外诱导表达目的蛋白VP1,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蛋白表达条件。对小鼠进行口服免疫后通过ELISA方法测定其血清和组织中的免疫因子水平。结果:构建了一株针对HuNoV GⅡ.2型的新型重组乳酸乳球菌疫苗,口服免疫后可诱导小鼠产生NoV特异性IgG和IgA,并诱导产生黏膜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分子sIgA。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口服乳酸菌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产生针对NoV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并产生对应的免疫分子。与被广泛用于研究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疫苗相比,此口服疫苗还具有制备快捷、成本更低、运输方便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源诺如病毒GII.3[P12]型病毒样颗粒的免疫原性及受体结合能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制备GII.3[P12]型人源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 HuNoV)广州株GZ2013-L20的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 VLP)和多克隆抗体,系统表征其免疫原性特征和受体结合能力,为HuNoV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GZ2013-L20毒株基因组为模板,扩增ORF2并构建重组转座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菌 DH10 Bac获得重组杆状病毒质粒Bacmid-L20-ORF2,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目的VLP,采用透射电镜、SDS-PAGE、Western blot(WB)和受体结合实验等方法对纯化后VLP进行鉴定。此外,将VLP免疫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和受体结合阻断试验进行评价。 结果:构建了重组杆状病毒Bacmid-L20-ORF2,并成功获得目的毒株VLP;透射电镜显示颗粒直径约为30 nm;SDS-PAGE和WB结果显示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 ×10 3)约58;受体结合实验表明,目的VLP与分泌型唾液受体(A型、B型、AB型和O型)、O型非分泌型唾液受体以及猪胃黏蛋白均能有效结合;VLP多克隆抗体效价达到2×10 5,且与20种(20/28)基因型HuNoV的衣壳蛋白具有交叉免疫反应;受体结合阻断实验显示,多克隆抗体仅对同型VLP具有中和阻断效果,而对GII.2、GII.4、GII.8和GII.17等基因型VLP没有中和作用。 结论:GII.3[P12]型HuNoV广州株VLP与分泌型和非分泌型唾液受体均呈现较强的结合能力,其多克隆抗体具有免疫结合广谱性,但中和阻断效果仅对同型病毒有效,其结果为疫苗研发的理性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组腺相关病毒衣壳蛋白电荷异质性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建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衣壳蛋白电荷异质性的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imaged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iCIEF)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验证,以期为rAAV产品的表征研究、质量控制及生产工艺稳定性的监控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方法 将待测样品经变性处理后,采用紫外荧光检测模式进行iCIEF分析,进样时间设为55 s,电压为1 500 V,聚焦时间为1 min;随后将电压调整至3 000 V,并继续聚焦10 min.激发波长设为280 nm,发射荧光检测曝光时间设为80 s.以rAAV 5型空心颗粒(rAAV-E)为待测样品,验证方法的专属性、精密性、线性范围、准确性及定量限.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rAAV 5型实心颗粒(rAAV-F)样品的电荷异质性.结果 rAAV-E样品在pH 6.9~7.1之间呈现2个明显主峰(Peak1和Peak2),空白对照未检测到病毒衣壳蛋白峰;6次重复检测rAAV-E样品2个主峰Peak1和Peak2的pI均值分别为6.91和7.04,RSD均为0.14%,峰面积百分比均值分别为35.6%和55.8%,RSD分别为1.1%和0.4%;3个时间点检测rAAV-E样品2个主峰Peak1和Peak2峰面积百分比的RSD 分别为 3.45%和 3.38%,pI 的RSD分别为0.10%和0.11%;rAAV-E浓度在(4.08~6.12)× 1012vp/mL范围内,与Peak1和Peak2的总峰面积均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54 888 x-76 556,R2=0.976;80%、100%和120%预期浓度rAAV-E样品2个主峰总峰面积的回收率均在80%~120%范围内;Peak1的定量限为1.02× 1012 vp/mL,Peak2定量限为0.76 × 1012 vp/mL.rAAV-F样品呈现Peak1 和 Peak2外,在酸性区域(pI<5.85)还观察到明显的额外峰,这是rAAV-F区别于rAAV-E的主要特征,也表明其具有复杂的电荷异质性分布.结论 建立的iCIEF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精密性及准确性,可用于rAAV衣壳蛋白电荷异质性的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口蹄疫病毒样颗粒诱导表达型载体的构建及其BHK-21细胞池的筛获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瞬时表达是目前利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衣壳蛋白的主流方法.为实现染色体稳定表达 FMDV 衣壳蛋白并高效组装出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s,VLPs),本研究构建了piggyBac(PB)转座-组成型表达、PB转座-四环素(tetracycline,Tet)诱导型表达两套质粒.利用荧光蛋白标记技术,验证了质粒的功能.通过抗生素筛选得到了组成型表达P12A3C(WT/L127P)基因的BHK-21 细胞池(C-WT、C-L127P)和诱导型表达P12A3C(WT/L127P)基因的BHK-21 细胞池(I-WT、I-L127P).荧光观察和PCR检测证明了绿色荧光蛋白、3C蛋白酶、反向四环素转录激活因子等基因的稳定整合.Western blotting、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实验证明了细胞池I-L127P具有更强的衣壳蛋白和VLPs生产能力.本研究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诱导表达 FMDV 衣壳蛋白,有助于推动哺乳动物生产 FMDV VLPs疫苗的技术工艺,也为构建其他蛋白的哺乳动物细胞诱导型表达系统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疫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1/13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引起的,SARS-CoV-2病毒毒株不断突变、进化.疫苗研究是控制COVID-19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根据制备机制不同,SARS-CoV-2疫苗分为灭活病毒疫苗、减毒活疫苗、mRNA疫苗、DNA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和蛋白亚单位疫苗等.其中,病毒蛋白亚单位疫苗因其安全性、有效性高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病毒核衣壳蛋白免疫原性高,可变性较低,可作为疫苗制备新方向.我们通过梳理SARS-CoV-2疫苗研究进展、疫苗安全性、疫苗免疫效率等方面,总结疫苗研究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可能的研制策略,以期为今后防疫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HEV与细胞结合的氨基酸位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构建模型用于评估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突变衣壳蛋白与细胞的结合作用以及各氨基酸位点在细胞结合过程中的作用,探讨HEV的入侵机制,为研究HEV的受体奠定基础.方法:以D66的基因四型重组类病毒颗粒样抗原为研究对象,对其关键结构域位点的氨基酸进行定点突变,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确认突变蛋白的正常构象,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突变蛋白对吸附的影响,探讨影响病毒吸附入胞的关键位点.结果: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定点诱变技术成功制备并鉴定了 45个正确折叠、构象正常的突变蛋白;ELISA检测结果显示,重组类病毒颗粒样抗原D66的单点突变并不会影响蛋白构象;应用模型模拟突变蛋白与细胞的结合过程,T484A、S488A、T489A、P491A、R512A、Y561A、N562A和T585A突变蛋白显著影响了对C3A的吸附.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评估HEV衣壳蛋白与细胞结合性的模型,T484A、S488A、T489A、P491A、R512A等位点的丙氨酸突变显著减弱了HEV衣壳蛋白与细胞的结合,这些位点可能是影响HEV与细胞结合的关键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基于Qbeta噬菌体装甲RNA技术的诺如病毒RNA标准参考样品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针对目前检测领域缺乏诺如病毒(Norovirus,NoV)核酸标准样品这一瓶颈,基于Qbeta噬菌体装甲RNA技术构建内含GII型NoV检测靶标RNA的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s,VLPs)标准参考样品.方法:人工合成包含Qbeta噬菌体成熟酶编码基因、衣壳蛋白编码基因、包装位点、ISO/T15216-2 2012中规定的GII型NoV检测靶标对应的cDNA序列及辅助多克隆位点的DNA片段QINVGII,将其克隆到pET-28a(+)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ET-QINVGII.将pET-QINVGII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并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透射电镜分析后,利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制备纯化VLPs,并对纯化后的VLPs开展均匀性、稳定性及定值研究.结果:SDS-PAGE结果证实重组大肠杆菌在14.lkDa左右有目的条带表达;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结构完整、直径约为25nm的VLPs.定值结果显示,制备的VLPs样品中GII型NoV检测靶标RNA的含量为(1.06 ±0.06)×107 copies/μl;均匀性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均匀性良好,即F=2.24< F0.05(9,20);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备的VLPs在37℃可保存12天、室温(20 ~25℃)可保存24天、4℃至少可保存90天、-20℃至少可保存200天、-80℃至少可保存300天.结论:基于Qbeta噬菌体制备的NoV装甲RNA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拷贝数高,为NoV分子检测提供了良好的标准参考样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