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并胃食管反流病对咽喉反流性疾病临床特征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对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咽喉嗓音外科就诊的具有LPRD症状的141例患者资料,男性118例,女性23例,年龄28~75(56.72±10.04)岁。被纳入的患者同时进行24 h下咽食管腔内多通道阻抗pH(24 h-HEMII-pH)监测、多时点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反流症状指数(RSI)和反流体征评分(RFS)量表评估。24 h-HEMII-pH监测结果中有一次咽喉部反流事件作为LPRD的诊断标准,24 h记录食管下段pH<4.0的时间大于4.0%或DeMeester评分>14.7作为GERD的诊断标准。其中,LPRD和GERD均为阳性的患者被划分为L&G组,LPRD阳性而GERD阴性的患者被划分为IL组,LPRD阴性而GERD阳性的患者被划分为IG组,LPRD和GERD均为阴性的患者被划分为N组。统计分析各组患者反流的临床特征及唾液胃蛋白酶检测的差异。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24 h-HEMII-pH结果,116例(82.3%)患者被诊断为LPRD,45例(31.9%)患者被诊断为GERD,其中IL组有82例(58.2%),L&G组有34例(24.1%),IG组有11例(7.8%),N组有14例(9.9%)。基于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共有106例患者结果为阳性,L&G组的总唾液胃蛋白酶检测阳性率(94.1%)、晨起检测的阳性率(70.6%)均显著高于IL组(75.6%,26.8%)、IG组(63.6%,27.3%)和N组(35.7%,28.6%), χ2值分别为19.01和20.81, P值均<0.001。L&G组患者的RSI评分(14.0)显著高于IL组(7.0)、IG组(1.0)和N组(0), H=52.26, P<0.001。L&G组和IL组在R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92, P>0.05)。 结论:合并GERD使LPRD患者的临床症状更明显,唾液胃蛋白酶检测阳性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内镜阴性烧心患者反流特征及其在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下的表现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罗马Ⅳ标准,评估内镜阴性烧心患者的反流特征及其在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robe-based confocal laser endoscopy,pCLE)下的表现。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1年3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且伴有典型烧心症状的内镜阴性患者36例,行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及pCLE检查,遵循罗马Ⅳ诊断流程,筛选出非糜烂性反流病(16例)、反流高敏感(8例)及功能性烧心(12例)患者,并分为3组,比较3组间Gerd Q量表评分、24 h pH监测结果及pCLE下微结构改变。结果:3组患者间Gerd Q量表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阳性影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非糜烂性反流病组DeMeester评分[28.45(20.08,34.53)分]和酸反流次数[(24.88±9.05)次]均显著高于反流高敏感组[7.30(3.90,11.38)分, P<0.001;(13.63±5.76)次, P=0.003]和功能性烧心组[6.90(4.80,9.73)分, P<0.001;(7.42±8.32)次, P<0.001],反流高敏感组和功能性烧心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非糜烂性反流病组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直径[(18.68±2.12)μm]和鳞状上皮细胞间隙[(3.95±0.97)μm]均高于反流高敏感组[(13.91±1.99)μm, P<0.001;(2.97±0.55)μm, P=0.006]和功能性烧心组[(13.83±2.00)μm, P<0.001;(2.31±0.54)μm, P<0.001],反流高敏感组和功能性烧心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非糜烂性反流病组、反流高敏感组和功能性烧心组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数目分别为2.0(1.00,2.75)个,2.0(1.00,2.75)个和1.5(1.00,2.00)个,3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97)。 结论:Gerd Q量表不适用于内镜阴性烧心患者的鉴别诊断。与功能性食管疾病(反流高敏感和功能性烧心)相比,非糜烂性反流病中酸反流和黏膜微结构改变有更重要的致病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食管动力障碍检测和对抗反流疗效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拟诊为酸或非酸反流性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患者的食管动力障碍特点,并与抗反流药物治疗反应相关联,寻找筛选适合抗反流治疗慢性咳嗽患者人群的有效指标。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慢性咳嗽专科门诊就诊的拟诊GERC患者173例,其中男87例,女86例,年龄(45.1±14.6)岁。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及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II-pH)的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病因诊治过程和最终诊断等信息。根据治疗反应将纳入病例分为常规抗反流有效组、强化抗反流有效组和抗反流无效组,分析抗反流治疗的疗效预测因素。使用 χ2检验、Student-Newman-Keuls检验或Kruskal-Wallis H( 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向前逐步回归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因素。 结果:173例拟诊GERC患者包括常规抗反流有效者45例(26.0%)、强化抗反流有效组54例(31.2%)和抗反流无效组74例(42.8%)。52.0%患者存在食管动力障碍(90/173),但常规抗反流有效组该比例较低( χ2=8.09, P=0.018)。反流类型以非酸反流为主(136/173,78.6%),常规抗反流有效组酸反流比例( χ2=19.49, P<0.001)和酸暴露时间( H=11.04, P=0.004)明显高于另外两组。酸和非酸GERC患者食管动力障碍比例相似(64.9%比48.5%, χ2=3.11, P=0.078);非酸GERC患者食管蠕动中断长度较短[2.4(0.7,5.6)cm比6.1(1.4,10.0)cm, Z=-2.39, P=0.017],食管上括约肌长度较长[(4.1±0.9)cm比(3.7±1.3)cm, t=-2.09, P=0.038],食管正常收缩百分比较高[60.0%(17.8%,90.0%)比30.0%(0,80.0%), Z=-2.14, P=0.032],蠕动大中断百分比较低[10.0%(0,40.0%)比50.0%(0,100.0%), Z=-2.92, P=0.004]。强化抗反流有效组和抗反流无效组的食管下括约肌平均静息压明显低于常规抗反流有效组( H=7.49, P=0.024),而食管无效收缩百分比则明显较高( H=8.60, 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无效收缩百分比为标准抗反流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以≤45%为截断值,具有中等预测价值(AUC=0.67, P=0.004)。 结论:GERC患者食管动力障碍很普遍,酸和非酸GERC患者的食管动力异常各有其特点。食管无效收缩百分比可能为选择抗反流治疗方案和疗效预测的有效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在儿童胃食管反流病的应用和诊断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24 h MII-pH)在儿童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 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行24 h MII-pH监测的41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监测结果将417例患儿分为GERD组(监测阳性组)和非GERD组(监测阴性组),比较两组反流事件的差异。将132例行电子胃镜检查的GERD组患儿分为反流性食管炎组(RE)组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组,比较两组反流事件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417例患儿男 232例、女 185 例,年龄(7.3±3.9)岁,病程0.5(0.1,2.0)年,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反酸(128例)、呕吐(173例)、腹痛(101例)、咳嗽(76例)等。24 h MII-pH 监测显示反流阳性率为58.3 %(243/417),高于24 h食管pH监测的反流阳性率[43.6%(182/417)]。24 h MII-pH监测结果显示,GERD和非GERD组酸反流次数、弱酸反流次数、非酸反流次数、液体反流次数、混合反流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4,19)比4(1,9)次/24 h、14(6,32)比7(3,13)次/24 h、0(0,0)比0(0,0)次/24 h、19(10,34)比8(3,14)次/24 h、6(2,12)比3(1,5)次/24 h, Z=-6.96、-7.25、-5.62、-8.75、-6.48,均 P<0.05]。RE组和NE组Boix-Ochoa评分、长反流次数、长反流时间、弱酸反流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2(21.4,153.2)比20.7(12.1,34.7)分,5(2,10)比1(0,4)次/24 h,19(7,87)比8(3,22)min,5(2,15)比15(6,33)次/24 h, Z=-3.44、-3.41、-2.65、-2.27,均 P<0.05]。 结论:24 h MII-pH监测可识别反流物的类型,不仅提高了儿童GERD的检出率,而且为初步探索疾病的病因提供了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类型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进一步明确非酸反流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可疑存在咽喉反流的349例住院或门诊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303例,女性46例;年龄25~81岁,平均年龄56.03岁。所有患者均行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pH, MII-pH)监测,监测前行喉镜检查,并记录患者的反流症状指数(reflux symptom index,RSI)评分和反流体征评分(reflux findings score,RFS),统计咽喉部酸反流和非酸反流事件次数,每一患者按酸反流事件与所有反流事件之比大于50%定义为酸反流为主类型,如果非酸反流事件占比大于50%则定义为非酸反流为主类型。比较不同反流类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多个独立样本进行组间比较,定量资料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组间χ 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349例患者行24 h MII-pH检查,结果显示无反流事件组90例,酸反流为主类型组51例,非酸反流为主类型组198例,酸反流和非酸反流事件相等者10例。统计发现无反流事件组的RSI [(10.72±4.40)分]、RFS [(7.70±2.73)分]和反流事件平均次数(0次)均低于酸反流为主类型组[RSI为(13.16±6.62)分,RFS为(10.08±3.03)分,反流事件平均次数为(5.33±3.15)次, P值均<0.05]和非酸反流为主类型组[RSI为(13.25±5.54)分,RFS为(8.81±2.54)分,反流事件平均次数为(7.93±5.26)次, P值均<0.05]。非酸反流为主类型组和酸反流为主类型组间的R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非酸反流为主类型组的RFS低于酸反流为主类型组( P<0.05)。非酸反流为主类型组的反流事件平均次数高于酸反流为主类型组( P<0.05)。 结论:咽喉反流中存在酸反流和非酸反流。非酸反流为主类型较酸反流为主类型的RFS低,RSI得分无差异,反流事件平均次数高。非酸反流事件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起一定作用,但是酸反流事件的影响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管-胃"程氏Giraffe重建术"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患者中应用的初步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行近端胃切除后食管-胃"程氏Giraffe重建术"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程氏Giraffe重建术"适用范围:(1)SiewertⅡ型和肿瘤长径<4 cm的Siewert Ⅲ型AEG患者;(2)术前临床分期:cT 1~2N 0M 0。采用描述性系列病例研究的方法。收集2018年2—7月期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及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行近端胃切除后采用食管-胃"程氏Giraffe重建术"的34例AEG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Siewert Ⅱ型AEG;TNM分期:ⅠA期14例,ⅡA期11例,ⅡB期8例。食管-胃"程氏Giraffe重建术"简要步骤:距离胃大弯边缘4 cm处纵行切割形成12 cm长的管状胃;在距最远端2 cm处垂直离断胃小弯,形成胃底和His角;保证距离His角5 cm以上作食管-管状胃吻合。术后通过随访胃食管反流症状量表(RDQ)评分、检测核素胃排空试验和食管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MII)-pH来整体评估残胃动力和抗反流情况。 结果: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近端胃切除后食管-胃"程氏Giraffe重建术",开腹手术13例,腹腔镜手术21例。手术时间(144.6±39.8)min,术中出血(35.4±17.2)ml,腹腔镜手术中未发生中转开腹现象。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为(8.4±2.5)d。术后1个月RDQ评分为(4.4±3.1)分,术后6个月为(3.3±2.5)分;术后1个月核素胃排空试验显示,胃半排空时间为(67.0±21.5)min,1 h、2 h和3 h胃残余率分别为(52.2±7.7)%、(36.4±3.1)%和(28.8±3.6)%,术后2个月食管24 h MII-pH监测显示,酸反流总次数为(12.6±7.9)次,非酸反流总次数(19.6±9.7)次,DeMeester评分为(5.8±2.9)分。结论:"程氏Giraffe重建术"在行近端胃切除的Ⅱ型AEG患者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动力及抗反流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行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24 h MII-pH)的370例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24 h MII-pH 结果,将患儿分为GERD组(202例)和非GERD组(168例)。以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IgE、幽门螺杆菌感染、食管裂孔疝等8项指标作为发生GERD 可能的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儿童GERD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370例患儿中,GERD组男124例,女78例,年龄(6.4±4.1)岁(2月龄至16岁9个月),非GERD组男82例,女86例,年龄(8.0±3.5)岁(10月龄至15岁2个月)。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 OR=0.600,95% CI:0.396~0.908, P=0.016)、年龄( OR=0.537,95% CI:0.412~0.699, P<0.001)、食管裂孔疝病史( OR=7.433,95% CI:2.567~21.520, P<0.001)与儿童GERD发病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童( OR=0.567,95% CI:0.367~0.874, P=0.010) 、低龄( OR=0.613,95% CI:0.459~0.819, P=0.001)、食管裂孔疝病史( OR=4.023,95% CI:1.298~12.470, P=0.016)是儿童GERD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论:男童、低龄,合并食管裂孔疝是儿童GERD发病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4小时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和Dx-pH监测诊断咽喉反流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24小时多通道腔内阻抗(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MII)-pH(简称24 h MII-pH)监测和Dx-pH监测在诊断咽喉反流时的一致性及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3-10月就诊于海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存在咽喉反流相关症状或相关疾病的52例患者,同时行24 h MII-pH监测和Dx-pH监测,记录患者咽喉部反流阳性事件次数、酸清除时间以及Ryan指数.数据统计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一致性检验.结果 52例患者MII-pH监测诊断咽喉反流阳性率30.7%(16/52),Dx-pH监测诊断咽喉反流阳性率26.9%(14/52),MII-pH监测和Dx-pH监测一致性一般(κ=0.626).若以MII-pH监测为参考金标准,则Dx-pH监测诊断咽喉反流的灵敏度为68.8%(11/16),特异度为91.7%(33/36).所有患者中MII-pH监测共发现下咽部反流阳性事件(pH <4)62次,Dx-pH监测共发现口咽部反流阳性事件(直立位pH <5.5或卧位pH <5.0)50次.MII-pH监测和Dx-pH监测均发现的阳性事件共44次,中位酸清除时间为22.8[13.5;42.6]s,MII-pH监测发现而Dx-pH监测未发现的阳性事件共18次,中位酸清除时间为5.2[3.5;6.5]s,两者酸清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58.5,P<0.05).结论 24 h MII-pH和Dx-pH监测在诊断咽喉反流时的一致性一般,两者在诊断咽喉反流时具有互补性.Dx-pH监测可准确测量气道pH值变化,但对于酸清除时间短的酸反流事件存在漏诊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由于局部或全身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功能不全,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产生的烧心等一系列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组织的损害.其中,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导致的反流性咽喉炎,又被称作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LPR),是近年来才被临床关注的疾病.这个概念的提出,也是随着人们对GERD认知的逐渐加深而形成的.LPR虽然常与GERD并存,但目前仍然倾向于认为LPR和GERD是相互关联而又不同的2种疾病.目前对LPR的发病率还没有确切的统计结果,据一项研究估计,至少有33%的GERD患者伴有慢性LPR症状.随着反流性疾病患病率的显著升高,临床上关于反流性疾病的食管检测技术也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上在使用的技术主要包括:食管高分辨率测压法(high-resolution manometry,HRM)、多通道食管腔内阻抗-pH监测(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pH,MII-pH)、无线 pH胶囊、内镜功能性管腔成像探头(endoscopic functional lumen imaging probe, ENDOFLIP)、DX-pH (Restech)以及唾液胃蛋白酶检测(PEP-TEST).本文就GERD反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食管MII-pH监测对NERD和FH诊断价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与功能性烧心(FH)的症状均主要表现为烧心,两者难以鉴别.多通道腔内阻抗(MII)是一种能全面监测和评价食管功能以及鉴别胃食管反流物性质和成分的新技术.目的:探讨食管MII-pH监测对NERD和F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内镜下食管黏膜无改变的烧心患者,行24 h食管MII-pH监测,并分析NERD和FH患者的监测指标.结果:46例内镜下食管黏膜无改变的烧心患者中,NERD患者26例(56.5%),FH患者20例(43.5%).NERD患者pH<4的总时间百分比、立位pH<4的时间百分比、卧位pH<4的时间百分比、pH<4的反流次数,反流时间≥5 min的次数、DeMeester评分、液体反流次数和近端反流次数显著高于FH组(P<0.05),而两组弱酸反流次数、弱碱反流次数、混合反流次数和气体反流次数并明显差异(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无改变的烧心患者中NRED所占比例高于FH.MII-pH监测对NERD和FH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有效鉴别NERD和FH.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