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模式探讨——基于CHARLS数据库解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了解我国老年人群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共病规律,为制定慢性病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2020年CHARLS数据库,分析年龄≥60岁老年人10 635名的基本信息和健康数据,探索15种常见慢性病流行趋势,并引入实际预期比(O/E)、凝聚层次聚类分析挖掘共病模式.结果 中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86.39%,以高血压病(48.49%)、关节炎(43.12%)、胃部疾病(不包括肿瘤或癌)(32.06%)为主;共病患病率66.30%,二病共存组合前三位的是"高血压病+关节炎"(22.28%,O/E=1.07)、"高血压病+血脂异常"(20.25%,O/E=1.44)、"胃部疾病+关节炎"(18.65%,O/E=1.35);三病共存组合前三位的是"高血压病+关节炎+血脂异常"(10.31%,O/E=1.70)、"高血压病+血脂异常+心脏病"(9.70%,O/E=2.65)、"关节炎+胃部疾病+高血压病"(9.49%,O/E=1.42);凝聚层次聚类分析整体按照恶性肿瘤、情感及精神疾病、"中风+记忆有关疾病+帕金森症"、"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脏病"、"慢性肺部疾患+哮喘+胃部疾病+关节炎+肝脏疾病+肾脏疾病"分别聚类成簇,形成共病模式.结论 中国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整体逐年升高,且存在聚集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细胞外囊泡在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转化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是中国原创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其以肿瘤细胞来源的微囊泡作为载体,包裹或负载临床常用小分子化疗药物,通过药物靶向递送、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逆转巨噬细胞极化表型及促进肿瘤抗原提呈等多重作用机制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有效杀伤.历经十余年的抗肿瘤机制探究、临床前评估及临床试验,该技术已成功完成临床转化,获批临床应用.为进一步推动"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在临床的规范和科学应用,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细胞外囊泡及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技术和临床专家,经过多次商讨与修订,最终撰写了《"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本共识就"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该技术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建议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癌肝移植前沿:肌少症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等待移植的肝癌患者多伴有肝硬化等严重基础疾病,处于长期营养不良和炎症应激状态,易合并肌少症,严重制约肝移植疗效。在手术、感染、代谢紊乱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移植受者还面临着肌少症加剧或新发的风险,因此肌少症贯穿了移植管理全链条。结合肌少症的受者分层体系能更精准地预测肝癌肝移植疗效,其评估体系也日趋精细化、多元化和智能化。当前,有关肌少症的基础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器官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全新的研究切入点。另外,肌少症的发生演进机制和临床精准预防和诊治方案也亟待突破,已成为肝癌肝移植的全新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rahma相关基因1与激活转录因子2相互作用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Brahma相关基因1(BRG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激活转录因子2(ATF2)相互作用调控c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2021年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经病理确诊为日光性角化病(AK)、cSCC(含原位鳞癌)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分别66例和80例,同时收集皮肤美容手术修整下的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3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BRG1在cSCC、AK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BRG1表达与c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收集cSCC患者和健康对照新鲜组织标本各12例,常规培养cSCC细胞株A431和Scl-1及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组织及细胞中BRG1 mRNA的表达,通过免疫共沉淀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分析BRG1与ATF2的相互作用。通过RNA干扰法敲低A431、Scl-1细胞中BRG1(BRG1 siRNA1 ~ 5组)和ATF2表达(ATF2-shRNA组),并分别转染阴性对照siRNA或shNC作为对照(control siRNA组、shNC组),采用细胞计数(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敲低BRG1、ATF2对c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多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Dunnett- t检验。 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RG1蛋白在cSCC、AK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 χ2 = 44.40, P < 0.001)。qRT-PCR显示,cSCC组织中BRG1 mRNA表达水平(1.345 ± 0.956)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2.499 ± 1.501, t = 2.25, P = 0.035),A431、Scl-1细胞中BRG1 mRNA表达水平(0.041 ± 0.002、0.026 ± 0.003)亦显著低于HaCaT细胞(0.135 ± 0.033, t = 4.95、5.73, P = 0.008、0.005)。BRG1的低表达与cSCC患者癌组织位于曝光部位( P = 0.041)、肿瘤低分化程度( P = 0.001)、Broder高分级( P < 0.001)有关。BRG1 siRNA1组和BRG1 siRNA2组A431、Scl-1细胞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细胞迁移率均显著高于control siRNA组(均 P < 0.05)。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在A431、Scl-1细胞中BRG1蛋白与ATF2蛋白能相互结合,免疫荧光法显示二者存在共定位;与control siRNA组相比,A431(BRG1 siRNA1、2组)和Scl-1细胞(BRG1 siRNA1组)中敲低BRG1表达可促进ATF2磷酸化激活(均 P < 0.05);与shNC组相比,shATF2组A431、Scl-1细胞克隆形成数(均 P = 0.001)、24 ~ 96 h细胞增殖活性(均 P < 0.001)、迁移细胞数及侵袭细胞数均显著降低(均 P ≤ 0.001)。 结论:BRG1在cSCC及AK组织中低表达,且BRG1可抑制c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ATF2促进c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BRG1可能通过与ATF2蛋白相互作用并抑制ATF2磷酸化激活,从而发挥抑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食管癌根治术后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555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44例,女211例;年龄为(64±8)岁。观察指标:(1)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2)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单因素分析根据资料类型采用对应的统计学检验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前进法。 结果:(1)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555例患者中,9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40%(91/555)。9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中,共分离培养细菌5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3株,革兰氏阳性菌 3株,真菌3株,包括多重耐药菌20株。53株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18株(12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18株(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6株(2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各2株(2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粘质沙雷菌、克氏柠檬酸杆菌、纹状棒杆菌、奇异变形菌、产酸克雷伯菌各1株。3株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肺炎链球菌1株。3株真菌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或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情况分别为12、12、11、9、8、6、5株;18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上述指标分别为0、1、1、1、2、0、2株。(2)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学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术前住院时间≥6 d、手术时间≥240 min、手术方式为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 d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肿瘤病理学分期为Ⅱ期和Ⅲ期、术前住院时间≥6 d、手术时间≥240 min、手术方式为开胸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5 d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诊断膀胱癌预后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基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膀胱癌(BLCA)预后模型。方法:从TCGA下载BLCA的lncRNA表达数据及临床信息,利用单因素Cox回归评估每个lncRNA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OS)的相关性,将经多重比较校正 P值<0.01的lncRNA作为候选预测变量,再在训练队列中通过最小化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多因素逐步Cox回归等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同时在验证队列中验证该模型。统计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tROC)曲线下面积以及Harrel C指数。并将患者预测模型风险评分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通过 t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差异。 结果:建立基于13个lncRNA的BLCA预后模型,其中LINC01465、ARHGAP5-AS1、ZFHX4-AS1、MAFG-AS1为预后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0.32、0.16、0.06、0.20),其余为保护因素(β值均<0);该预测模型在完整队列中第1年、第3年、第5年OS的tROC曲线下面积为0.79、0.82、0.80,Harrell C指数为0.74。校正包括年龄和肿瘤分期在内的混杂因素发现,该模型风险评分为BLCA患者总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风险比为4.05, P<0.001)。高风险和低风险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显示,高风险组年龄较低风险组年龄大(70.0 岁>66.1岁, P<0.001)、非乳突型患者较多[74.2%(147/202)比61.2%(123/202), P=0.005]、高分期患者较多[Ⅳ期患者为37.6%(76/202)比28.0%(56/202), P<0.001]、高级别肿瘤较多[98.0%(198/202)比92.0%(183/202), P=0.005]。 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13个lncRNA的膀胱癌预后模型,该模型可为临床决策和患者咨询提供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癌患者家庭韧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家庭韧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9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乳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家庭韧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有效回收率为96.4%(106/110)。 结果:106例乳腺癌患者的中文版家庭韧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分别为(58.77±7.49)、(33.99±6.85)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的中文版家庭韧性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呈正相关( r=0.485, 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家庭韧性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宗教信仰、主要照顾者(配偶)和社会支持水平( P<0.05)。 结论:乳腺癌患者的家庭韧性处于中等水平,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宗教信仰、主要照顾者(配偶)和社会支持水平是乳腺癌患者家庭韧性的影响因素,下一步应针对影响因素制订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口腔癌术后患者社会支持与其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口腔癌术后患者社会支持现状,探讨其与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之间的相关性,为医务人员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头颈肿瘤外科收治的160例口腔癌术后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预期性悲伤量表(AGS)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口腔癌术后患者社会支持与其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口腔癌术后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9.4%(159/160)。结果:159例口腔癌术后患者SSRS总分为(37.43±7.99)分,条目均分为(3.74±0.80)分;159名主要照顾者AGS总分为(70.60±15.90)分,条目均分为(2.62±0.59)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口腔癌患者SSRS总分与其主要照顾者AGS总分呈负相关( 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口腔癌术后患者照顾者预期性悲伤是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 P<0.05),可独立解释11.2%的变异( P<0.01)。 结论:口腔癌术后患者社会支持处于中上水平,其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口腔癌术后患者照顾者预期性悲伤是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临床医务人员应加强关注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的心理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6—9月选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造口门诊的390例结直肠癌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肠造口自我管理问卷、心理韧性量表、伤残接受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管理、心理韧性和造口接受度的相关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9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有效回收率为98.97%(386/390)。结果: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得分为(99.07±12.40)分,心理韧性得分为(69.43±9.76)分,造口接受度得分为(82.00±10.56)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管理得分与心理韧性、造口接受度得分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640、0.727, P<0.01)。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造口术后时间、TNM分期、术后放化疗情况、心理韧性和造口接受度是结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结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期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期癌因性疲乏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和癌因性疲乏(CRF)现状进行调查,并采用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RF的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对12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CRF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期CRF的总体平均水平为(5.78±2.59),其中在认知维度中患者的轻度疲乏率最高49(40.83%),在行为维度中患者的中度疲乏率最高68(56.67%),在情感维度中患者的重度疲乏率最高34(28.33%);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疼痛情况、社会支持情况、肿瘤分期、焦虑抑郁程度、化疗周期、自我效能水平均为影响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期CRF的相关因素(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度、自我效能、化疗周期、焦虑抑郁程度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RF的独立因素( P<0.05)。 结论:化疗周期、社会支持度、自我效能水平与焦虑抑郁程度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CRF的相关影响因素,临床上需结合患者病情与CRF的临床特征对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方案,进而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