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龙泉驿地区城市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成都市龙泉驿地区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社区居民肠镜筛查结果,为评价和优化结直肠癌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0月成都市龙泉驿地区按照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结直肠癌筛查流程判定为初筛阳性,并在我院完成全结肠镜诊断性检查且获取病理检查结果的城市社区人群1 5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肠镜诊断结果,分成病变组和正常组,病变组根据病理结果进一步分为结直肠癌组、癌前病变组和良性病变组,分析不同分组之间性别、年龄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初筛阳性人群1591例,肠镜诊断正常组965例、病变组616例,病变检出率39.35%,其中,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47.27%vs 3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187,P<0.001).随着年龄的增加,病变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x2趋势=32.432,P<0.001),按性别分层以后无论男女的年龄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变的检出率随时间(2019~2023年)呈上升趋势(x2趋势=75.757,P<0.001),按性别分层以后无论男女的时间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镜诊断病变组626例经病理学诊断发现:结直肠癌3例,检出率0.19%;癌前病变228例,检出率14.33%;良性病变395例,检出率24.83%.癌前病变检出率以60~69岁年龄组最多,良性病变检出率以≥70岁年龄组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现阶段施行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项目,能有效识别高风险群体、准确检出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是控制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的重要二级预防措施,为公共健康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染色体6p21.1区遗传变异与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缺血性脑卒中(IS)是脑卒中的主要亚型,它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由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因此了解IS的遗传危险因素是阐明IS发病机制、优化预防策略、确定新的治疗靶点的重要步骤。2012年和2015年2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结果显示在染色体6p21.1区存在与IS发病相关的风险位点,但后续的重复验证研究结果却存在争议,而且染色体6p21.1区遗传变异影响IS易感性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的探索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本文对染色体6p21.1区遗传变异与IS易感性之间的关联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阐明其在IS中的作用机制,从而为IS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COSO-ERM框架的公立医院采购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公立医院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提升采购业务风险管理既是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和治理效果的内在需要,也是现阶段外部监管的重点。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和对北京市属公立医院相关人员的深度访谈,分析北京市属公立医院的采购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发现存在采购业务风险管理内部环境尚未形成、风险控制活动未能满足风险管理要求、信息沟通机制尚待完善、内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然后基于2017年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战略与绩效》框架(COSO-ERM),分别从治理和文化、战略和目标设定、绩效、审阅和修订,以及信息、沟通和报告5个方面提出优化采购业务风险管理的建议。可通过调整优化采购业务组织架构,形成三道防线的风险防控协同,打造良好的风险管理内部环境;基于风险考量制定采购战略规划和采购业务目标,完成对风险偏好的有效传导;梳理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形成风险清单,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评估风险影响程度,科学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通过加强多角度监控,动态审视采购风险和绩效,改进采购风险策略;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信息沟通与共享,建立有效的报告机制,增强风险管理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策略的现状与困惑——中西医结合认识汇通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液体复苏是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的重要支持手段,但目前关于补液时机、补液量、液体种类和复苏目标等具体内容尚有争议。临床实践也常常面临液体不足和补液过多的两难困惑。本文结合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从中医气血津液基础理论气血相互关系及变化角度,将中西医关于液体复苏的认识融合汇通,提出"三阶段两步走"的早期液体复苏方案,为进一步优化液体复苏策略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安宁疗护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上海市医疗机构安宁疗护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为促进安宁疗护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一、二、三级医院共18家医疗卫生机构中,随机抽取256名从事安宁疗护服务的医护人员,使用自行编制的“上海市医疗机构安宁疗护医护工作压力调查表”对其进行线上问卷调查。比较不同特征安宁疗护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状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并调查压力来源及期望的减压对策。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56份。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得分7.5(6.0,9.0)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安宁疗护工作年限≥5年者工作压力水平更高( OR=3.78、2.04, P=0.007、0.039),月收入>10 000元者工作压力水平更低( OR=0.34, P=0.005)。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来源的前3位分别是患者离世(88.3%,226/256)、个人收入低(78.1%,200/256)及职称晋升难(67.2%,172/256),期望的减压途径前3位分别为增加经济收入(88.3%,226/256)、优化绩效考核目标(78.1%,200/256)及优化职称晋升机制(66.0%,169/256)。 结论:上海市医疗机构安宁疗护医护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其工作压力源广泛,年龄、月收入水平、安宁疗护工作年限是其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提高薪资待遇,优化绩效考核目标及职称晋升机制是安宁疗护医护最期望的减轻工作压力的解决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多数预后较好,但有15%~20%的患者预后不良,需要术后辅助治疗。随着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发展,分子学和临床病理学的结合有助于更加精准地指导预后风险评估与术后辅助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现阶段的研究尚不够透彻,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预后风险因素、术后辅助治疗策略的选择以及研究前景3个方面进行综述,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并于各部分融入分子分型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医师在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面提供新的思路,优化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辅助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的生存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浙江省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执行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运用爱德华政策执行模型对浙江省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进行分析,总结其在政策执行标准、政策资源、政策执行者意向和管理组织结构4个方面的实践情况和存在问题,为促进全国健康影响评价试点工作提供参考。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初步构建了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政策内容与执行策略的不完善,领导决策和顶层设计的不足,政策执行主体在态度、理解程度和执行偏好方面的差异,以及跨部门协作中各部门权责体系的不明确。为进一步推动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浙江省应积极推动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保障,整合优化政策资源,逐步建立健全多元整体协同的健康治理机制,以跨部门协作为健康共建路径,促进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青少年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术中液体管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全球2%~4%的青少年罹患脊柱侧弯,其中进展严重的患者需接受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此类手术耗时长、创伤大、失血失液量多,因此优化术中液体管理策略,以避免术中液体超负荷或容量不足对发育阶段青少年重要器官的损害,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此类手术术中液体管理策略尚无定论。文章围绕青少年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术中的输液及输血策略,包括容量监测指标、补液方式、液体种类、血液保护、输血指征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此类手术中液体管理进一步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不同阶段中,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2月21日至9月22日广州市COVID-19病例的密切接触者20 348例,均已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针对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比较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20 348例密切接触者中,男性12 462例(61.24%),年龄 M( P 25,P 75)为31.0(23.0,43.0)岁,核酸检测次数 M( P 25,P 75)为2.0(1.0,3.0)次,隔离天数 M( P 25,P 75)为12.0(8.0,13.0)d。研究对象经过7次核酸检测后,共确诊病例256例。第1、2、3和第7次核酸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9.14%与99.99%(确诊177例)、89.84%与99.99%(确诊230例)、97.27%与99.99%(确诊249例)、100.00%与99.98%。基于我国COVID-19疫情防控分为3个阶段(国内输入、境外输入和境外输入关联),首次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70.68%、68.00%和67.35%,特异度分别为99.98%、100.00%和100.00%。 结论:建议做核酸检测3次,可提高灵敏度并降低假阴性风险。对于广州市COVID-19疫情防控3个阶段,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的灵敏度结果较为一致,但略有降低趋势,这可能与疫情防控后期阶段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增多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规范化外科手术与多学科综合治疗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一项单中心队列研究报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规范化外科手术以及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开展对胃癌外科患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队列研究方法,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癌专病数据库收集2000—2016年行胃癌外科手术治疗的4 516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依据治疗时间段分为第1时期段组(2000—2006年,胃癌规范化外科治疗探索阶段,967例);第2时期段组(2007—2012年,胃癌规范化外科治疗应用阶段,1 962例);第3时期段组(2013—2016年,胃癌规范化外科治疗策略优化与多学科治疗体系应用阶段,1 587例)。比较分析3组患者之间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差异。随访预后信息更新截止至2020年1月1日。全组病例最终随访率88.9%(4 016/4 516),中位随访时间51.58个月。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绘制,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曲线间的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第1、第2和第3时期段组D 2/D 2+淋巴结清扫比例分别为14.4%(139/967)、47.2%(927/1 962)和75.4%(1 197/1 58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07.210, P<0.001);近端胃切除比例分别为19.8%(191/967)、16.6%(325/1 962)和8.2%(130/1 587),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 2=100.020, P<0.001);中位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00 ml、100 ml和100 ml,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 H=1 126.500, P<0.001)。同时还发现,中位淋巴结清扫数目第1、第2和第3时期段组分别为14枚、26枚及30枚,3组呈显著增加趋势( H=987.100, P<0.001)。生存分析显示,第1、第2和第3时期段组患者预期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5.3%、55.2%和62.8%,且第3时期段组与第1时期段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4)。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时期段(第3时期段组比第1时期段组, HR=0.820,95% CI:0.708~0.950, P=0.008)、接受术后辅助治疗( HR=0.696,95% CI:0.631~0.768, P<0.001)以及非上部肿瘤( HR=0.884,95% CI:0.804~0.973, P=0.01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积极因素,而患者发病年龄≥65岁( HR=1.189,95% CI:1.084~1.303, P<0.001)、姑息性手术切除( HR=1.538,95% CI:1.333~1.776, P<0.001)、肿瘤长径≥5 cm( HR=1.377,95% CI:1.239~1.529, P<0.001)、肿瘤大体分型为Ⅲ~Ⅳ型( HR=1.165,95% CI:1.063~1.277, P<0.001)及肿瘤TNM分期Ⅱ~Ⅳ期(Ⅱ/Ⅰ: HR=1.801,95% CI:1.500~2.162, P<0.001;Ⅲ/Ⅰ: HR=3.588,95% CI:3.028~4.251, P<0.001;Ⅳ/Ⅰ: HR=6.114,95% CI:4.973~7.516, P<0.001)为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通过规范化外科手术治疗技术的实施以及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开展,提高了胃癌外科诊疗质量,改善了胃癌患者的治疗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