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部分肩袖损伤的疗效及可能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及常规治疗部分肩袖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00例部分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非手术治疗,同时观察组接受肩峰下PRP注射治疗,对照组接受肩峰下激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肩关节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CMS)和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MRI图像。结果:患者男55例,女45例;年龄40~75岁[(55.9±9.1)岁] 。患者均获随访6.0~8.2个月[(6.2±2.9)个月]。治疗前两组VAS、CMS、IL-6、IL-1β、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VAS分别为(3.5±0.9)分、(1.4±0.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0.9)分、(1.8±0.5)分( P均 <0.01)。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CMS分别为(59.5±9.4)分、(86.5±7.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5±8.6)分、(78.5±8.4)分( P均 <0.01)。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分别为(0.69±0.21)μg/L、(2.06±0.55)μg/L、(2.12±0.49)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92±0.26)μg/L、(2.67±0.48)μg/L、(2.87±0.51)μg/L( P均 <0.01);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分别为(0.37±0.11)μg/L、(1.14±0.23)μg/L、(1.27±0.25)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45±0.09)μg/L、(1.36±0.27)μg/L、(1.88±0.26)μg/L( P均 <0.01)。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3,6个月两组VAS、CMS及血清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均 <0.05),且治疗后6个月各指标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MRI显示冈上肌腱下表面高信号消失,肌腱内部水平高信号减弱。 结论:PRP注射治疗部分肩袖损伤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关节镜下腘绳肌腱贯穿股骨隧道联合重建前交叉韧带及前外侧韧带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腘绳肌腱单束移植物贯穿股骨隧道联合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及前外侧韧带(ALL)的手术技术,并比较术前、术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0例ACL断裂合并ALL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贯穿股骨隧道的ACL联合ALL重建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膝关节功能进行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和Lachman试验分级评估,并应用膝关节活动测量仪和KT-2000测量仪对患者膝关节进行客观评估。比较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Lachman试验分级、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及胫骨前后向松弛度。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手术前后比较采用 t检验。配对等级资料手术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 结果:2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2±1.4)个月,手术时间60~90 min。术后复查膝关节MRI,移植物固定良好,无膝关节僵硬、感染、深静脉血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常见并发症。20例患者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伸活动正常,其中2例患者Lachman试验I°弱阳性;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分别由术前的(44.6±1.7)、(54.2±2.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7.5±1.3)、(89.6±1.0)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的(35.0±1.5)°提高到末次随访的(134.2±2.5)°,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屈膝90°KT-2000测量仪测量膝关节手术前后胫骨松弛度差异由术前的(11.9±1.0) mm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1.9±0.3) mm,结果显示,膝关节稳定性较术前明显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膝关节镜下腘绳肌腱单束移植物联合重建ACL及ALL的手术技术安全有效,可恢复患者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术后中短期随访临床主客观功能评分指标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收肌腱移位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全髌腱止点上移治疗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大收肌腱移位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联合全髌腱止点上移手术治疗骨骺尚未闭合且合并严重股四头肌挛缩的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HDP)患者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3例(37膝)骨骺尚未闭合的HDP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例(12膝)合并严重股四头肌挛缩需要进行上述手术方式治疗,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10~14岁,平均(12.1±1.4)岁。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Lysholm评分、临床查体及膝关节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平片的适合角及外侧髌骨角评估髌股关节对合关系。结果:10例(12膝)患儿平均随访23个月(12~36个月)。所有患儿术后6个月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均未出现感染及髌骨再次脱位等并发症,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77±9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96±6( t= ?23.155, P<0.05)。髌股关节适合角由术前的72.4°±17.2°改善到末次随访的-7.5°±4.8°( t=21.392, P<0.01),外侧髌股角由-64.6°±9.4°改善为6.5°±3.7°( t=-22.874, P<0.01)。 结论:大收肌腱移位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全髌腱止点上移治疗骨骺尚未闭合且合并严重股四头肌挛缩的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初期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前臂Gustilo ⅢB和ⅢC型骨折伴有复杂组织缺损急诊修复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诊修复前臂Gustilo ⅢB、ⅢC型骨折伴复杂组织缺损治疗结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西安凤城医院手足显微外科2014年1月-2022年2月肘关节至腕关节间的Gustilo ⅢB、ⅢC型骨折伴有大面积软组织或伴有血管、骨、肌腱、肌肉等复合缺损的病例98例,急诊进行清创、骨固定、游离皮瓣覆盖、骨移植(或骨水泥占位)或肌肉动力重建,通过影像资料、问卷、电话、微信、来院复诊对患者最新信息进行功能评定。采用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分别考察一般情况、病情、修复方法(嵌合组织移植组和单纯皮瓣移植组)等自变量与保肢、手术次数、创面愈合、功能评分、并发症等因变量间的关系。将 P<0.05的差异进一步纳入回归方程,判断多个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本组术后随访6~96个月,平均71.1个月。嵌合组保肢率为95.1%、感染率8.50%、平均手术次数为(2.13±0.89)次;单纯皮瓣移植对照组保肢率为87.5%、感染率15.38%、手术次数为(2.62±0.64)次。Anderson评分优良率65.3%、上肢功能障碍评定(DASH)平均32.9(0~60)分。嵌合组和皮瓣组在保肢、感染因变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缺血时间、骨固定方式在手术次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嵌合组和单纯皮瓣移植组在骨固定方式、创面愈合情况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基础病、是否骨缺损、Gustilo分型、骨固定方式在功能评分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 结论:急诊修复前臂严重损伤,具有较高保肢率和功能效果。保肢率与损伤程度、肢体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ESS)、缺血时间等自变量无关,而单纯皮瓣和嵌合移植与保肢率、感染、创面愈合有显著相关性;损伤程度、缺血时间、骨缺损与功能评定、手术次数、骨愈合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游离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7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22年5月,海南中德骨科医院手足外科对收治的17例手指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或指骨外露的患者,设计并切取同侧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大小为2.0 cm×2.0 cm~4.5 cm×2.0 cm,受区吻合动脉为指掌侧固有动脉或指总动脉,静脉为伴行静脉或皮下浅表静脉。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抗凝、抗血管痉挛及对症治疗。出院后通过门诊、电话或微信等方式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7例皮瓣完全成活,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4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指体屈、伸功能正常,保护性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TPD)为8~12 mm,平均8 mm;供区除遗留线形瘢痕外,无其他不良反应。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部的功能恢复,结果优14例,良1例。结论:应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术区在同一肢体,手术方便快捷,供、受区组织结构相近,更能恢复指体功能,是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lizarov技术治疗脊柱裂足踝畸形2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1 男性,26岁,因“左足重度马蹄内翻畸形伴负重区皮肤溃疡10年”于2006年10月16日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垂杨柳医院就诊。患者腰骶椎裂继发双足畸形,大小便可部分控制,幼年时曾行腰脊膜膨出囊肿切除、脊膜修补术。右足轻度后足内翻,左足重度马蹄内翻畸形合并足背感觉障碍,以足背前外侧负重行走,负重区皮肤溃疡10余年未愈合。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均建议截肢后安装假肢,患者拒绝,为求进一步治疗于我院就诊。体检:左足呈重度马蹄内翻畸形,跟腱、胫后肌腱、跖筋膜挛缩,足部骨关节呈固定性内翻内收畸形,小腿三头肌肌力Ⅲ级,胫前、胫后、腓骨长短肌、屈踇屈趾及伸趾伸踇肌肌力0级,足背及足底外侧皮肤感觉缺失,足背前外侧负重区可见5 cm×3 cm大小火山口样溃疡,边缘角化。取溃疡区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结果回报为炎性改变。X线检查示第5跖骨缺失(合并骨髓炎清创时切除)(图1)。遵循秦泗河矫形外科理念(骨科自然重建理念+微创、简单、有效手术操作原则)于2006年10月2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足矫形手术(溃疡清创,跟腱、胫后肌腱、踇长屈肌腱延长,三关节截骨、Ilizarov足踝畸形牵伸术)。术中患肢使用气压止血带,先切除足部溃疡,刮除骨面肉芽组织。在切除溃疡的骨面,用骨刀行距跟关节、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楔形截骨矫形,术中矫正大部分骨性畸形。然后穿针安装Ilizarov环式外固定器,维持足踝适当矫形位置(图2),部分缝合切口,残留的创面皮肤边缘以细钢针钉于骨面,防止回缩,无菌敷料包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引导下勾刀腱鞘松解术治疗小儿狭窄性腱鞘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B型超声引导下运用勾刀腱鞘松解术治疗小儿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收治的58例小儿拇指狭窄性腱鞘炎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33例,女25例,无拇指外伤史,术前X线摄片排除骨关节疾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分成手术切开组(A组)及B型超声下勾刀切割组(B组)。A组患儿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2.4±1.1)岁,患侧为左侧16例,右侧14例;B组患儿28例,男14例,女14例;年龄为(2.3±0.8)岁,患侧为左侧16例,右侧12例。A组患儿行腱鞘切开松解术,B组患儿行B型超声引导下勾刀腱鞘松解术。收集并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综合疗效及瘢痕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B组患儿切口小,瘢痕程度轻,早期疼痛改善明显;切口长度在B组为(1.9±0.8) mm, A组为(12.5±1.4)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瘢痕情况评分在B组为(2.1±0.7)分,A组为(4.7±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术后1 d的疼痛评分在B组为(1.5±0.5)分,A组为(2.7±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所有患儿均完成随访,两组患儿末次随访均无复发,疗效评定均为A级,治疗有效率为100%,术后复查B型超声均未见A1滑车处出现增生、粘连等情况,肌腱滑动情况良好。 结论:B型超声引导下勾刀腱鞘松解术治疗小儿拇指狭窄性腱鞘炎具有微创、瘢痕小、安全有效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抗生素骨水泥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组织瓣序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组织瓣序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18年8月—2021年8月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DFU患者,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42~65岁,2型糖尿病病史5~19年。患者创面均合并局部骨骼、肌肉或肌腱缺损或外露,创面均于Ⅰ期清创后行抗生素骨水泥覆盖+Ⅱ期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穿支皮瓣+肌瓣)或单纯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拆除骨水泥并清创后的创面面积为9.0 cm×5.0 cm~20.0 cm×7.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0.0 cm×5.0 cm~22.0 cm×7.0 cm,肌瓣切取面积为5.0 cm×3.0 cm~8.0 cm×4.0 cm。组织瓣供区均直接缝合。随访时观察供区愈合情况、皮瓣成活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织瓣质地、外形,双侧肢体有无新发溃疡,患者行走能力。结果:Ⅱ期术后随访8~21个月,供区均愈合良好,仅残留线性瘢痕;14例患者组织瓣完全成活,1例患者在Ⅱ期术后3周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扩创+植皮后愈合。末次随访时,组织瓣质地良好、外形佳,患肢及对侧肢体无新发溃疡,患者日常行走功能无明显障碍。结论: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组织瓣修复DFU创面,可快速控制感染,术后皮瓣成活率较高,患者日常行走功能无明显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足踝双源CT伪影识别对痛风诊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足踝双源CT检查中伪影识别对痛风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诊断为痛风患者58例为病例组,男57例、女1例,年龄18~69(39±13)岁。对照组收集同期因运动损伤来诊,明确排除痛风患者37例,男36例、女1例,年龄为16~76(34±14)岁。两组均行单侧足踝部双源CT扫描,病例组选取患侧/症状重侧。并利用痛风软件(Dual-Energy Gout)对所得薄层数据进行尿酸盐分析。比较两组在趾甲、亚毫米点、皮肤、运动影及血管钙化影等影像中检出尿酸盐阳性的差异。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非参数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阳性趾甲检出率分别为94.8%(55/58)和59.5%(22/37),单个个体阳性趾甲检出个数及阳性趾甲尿酸盐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病例组与对照组伪彩阳性亚毫米点总检出率分别为81.0%(47/58)和13.5%(5/37),在肌腱韧带的检出率分别为75.9%(44/58)和13.5%(5/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两组数据在皮肤、运动影及血管钙化影伪彩阳性的检出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趾甲与亚毫米点尿酸盐伪彩阳性对痛风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应被简单判定为伪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吻合高位穿支的内增压大面积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6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吻合高位穿支的内增压大面积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21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手足外科共收治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骨关节、肌腱外露的患者6例,均应用吻合高位穿支的内增压大面积游离ALTF修复。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2~60(46.0±8.1)岁,损伤原因:5例交通事故损伤,1例机器挤压伤。4例下肢软组织缺损中,2例伴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例伴髌骨缺损及腓骨骨折,1例伴腓骨骨折;2例上肢软组织缺损均伴骨和肌腱外露,无骨折;创面面积为25.0 cm×12.0 cm~35.0 cm×19.0 cm。一期行VSD处理,二期采用游离ALTF覆盖创面,采用吻合高位穿支的方式来增大皮瓣切取面积,皮瓣面积为26.0 cm×13.0 cm~36.0 cm×15.0 cm。6例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缩小创面,剩余创面游离皮片植皮覆盖。术后1、2、3、6个月门诊复查,随后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根据皮瓣外观、质地、感觉恢复评价手术效果。结果: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无皮瓣近端部分坏死。随访6~24(16.7±5.0)个月,皮瓣外观、质地满意,无磨损破溃。皮瓣感觉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评定标准,4例恢复到S 3,2例恢复到S 2。2例上肢损伤患者术后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为良;4例下肢损伤患者术后膝关节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功能评分,3例为优,1例为良,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2例为优,2例为良。供区均无感染,无功能缺失。 结论:游离ALTF穿支较恒定,皮瓣修复时可重建部分感觉,利用吻合高位穿支的方式增大皮瓣切取面积,穿支血管可靠,是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较好的修复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