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BI-RADS分类对特殊类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在特殊类型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诊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特殊类型乳腺癌患者112例(112个病灶),患者均行术前超声检查。分别由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低年资住院医师依据超声BI-RADS分类对乳腺病灶进行评估。以组织病理学为金标准,分析BI-RADS分类诊断特殊类型乳腺癌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比较不同特殊类型乳腺癌的BI-RADS分类及超声恶性征象之间的差异。对两名医师的评估结果进行Kappa检验,判断一致性是否良好。结果:112例患者中,化生性癌20例,伴有髓样特征的浸润性癌19例,大汗腺分化的癌16例,黏液癌12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2例,浸润性乳头状癌10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其他特殊类型癌17例;BI-RADS 3类4例(3.5%),BI-RADS 4a类13例(11.6%),BI-RADS 4b类42例(37.5%),BI-RADS 4c类47例(42.0%),BI-RADS 5类6例(5.4%)。BI-RADS分类诊断特殊类型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6.43%,准确性为96.43%。不同特殊类型乳腺癌的BI-RADS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特殊类型乳腺癌病灶常表现为低回声、不规则形、边界成角或微分叶。不同特殊类型乳腺癌病灶的最大径、边界、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名医师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789。 结论:不同特殊类型乳腺癌超声征象有差异,超声BI-RADS分类对特殊类型乳腺癌诊断准确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乳腺大汗腺分化的癌合并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乳腺大汗腺分化的癌(carcinoma with apocrine differentiation,CAD)与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ma,IMPC)都属于乳腺浸润性癌的特殊类型,两者混合的病例,国内外罕见。本文报道1例乳腺CAD合并IMPC,伴部分肿瘤细胞极向倒置(partial reversed cell polarity,PRCP),后者既可见大汗腺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GCDFP-15阳性、雄激素受体阳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阴性、HER2 3+),又表现出IMPC的侵袭模式并伴上皮细胞膜抗原、E-cadherin特征性表达。回顾其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伴大汗腺分化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伴大汗腺分化是一种少见肿瘤,同时具有包裹性乳头状癌的组织学结构和大汗腺分化的上皮特点,由于此类肿瘤罕见,缺乏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及临床病理资料的积累,2019版WHO乳腺肿瘤分类暂时未将其明确列入分类。该文报道1例49岁女性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伴大汗腺分化,复习相关文献,总结临床病理特点,以建立针对此类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OX10在乳腺导管上皮性病变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探讨SOX10在乳腺导管上皮普通性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DH)、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及不同亚型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科2021年12月至2023年06月进行了SOX10免疫组化染色的乳腺标本共197例,其中UDH 48例、ADH 20例、DCIS 40例、伴大汗腺分化的癌10例、luminal A 20例、luminal B 27例、Her2过表达10例及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rcinoma,TNBC)22例,分析不同乳腺导管上皮性病变中SOX10的表达差异.结果:SOX10在48例UDH呈马赛克样斑驳着色,而20例ADH及40例DCIS中均不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OX10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阳性率为68.20%(15/22),而在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浸润性乳腺癌中均不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OX10在AR阴性的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率高达86.67%(13/15),在AR阳性三阴型乳腺癌中仅有28.57%(2/7),而在伴大汗腺分化乳腺癌(AR均为阳性)中不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OX10在所有正常乳腺导管周围肌上皮表达,而在32.5%(13/40)DCIS导管周围肌上皮缺失.结论:SOX10免疫组化染色是鉴别诊断UDH和ADH的特异性指标,但不能区分ADH和DCIS,且在导管内癌特别是高级别导管内癌肌上皮中可表达丢失,用来鉴别DCIS和浸润性癌特别是微浸润性乳腺癌有一定的风险;SOX10是三阴性乳腺癌相对特异的指标且与AR的表达呈负相关;正确判读SOX10的免疫组化染色模式,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识别不同乳腺导管上皮性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FOXC1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研究FOXC1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01-2022-09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标本159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组织中FOXC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FOXC1阳性表达率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最高,占87.27%(48/55),而在非TNBC分子亚型中均为低表达状态.在TNBC中,FOXC1阳性的染色强度均为中等到强阳性,而在其他三个亚型中,FOXC1的阳性强度有一例Her-2过表达型的病例显示强阳性表达以外,其余阳性均为比较低的弱阳性表达.FOXC1多发生于较为年轻的患者,也好发于组织学分级更高的乳腺癌中.同时,伴大汗腺分化的癌中FOXC1的阳性率低,其余类型则阳性率高.FOXC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大小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无相关性.结论 FOXC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呈高表达状态,是一种高度特异性三阴性表型的标记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表达P504s的伴大汗腺分化乳腺癌1例
编辑人员丨2023/9/2
伴大汗腺分化的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 with apocrine differentiation,ADBC)是少见乳腺癌类型,在乳腺癌中不足1%,具有特有的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1-3].其形态学上具有宽大的嗜酸性颗粒状胞质,核圆形、卵圆形,具有显著的核仁;AR、GCDFP-15弥漫阳性,ER、PR阴性,HER-2阳性或阴性.本科室诊断的1例ADBC,无意中发现P504s在肿瘤细胞中弥漫强阳性表达.查阅文献,Harumi等[4]新近实验证明P504s在ADBC诊断中具有和GCDFP-15相同的敏感性,可作为鉴别ADBC与其他乳腺癌非常有价值的免疫标记.现报道该病例,以此推广P504s在诊断ADBC中的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皮肤混合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皮肤混合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28例手术切除的皮肤混合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形态学观察,其中23例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大体表现为真皮和/或皮下境界清楚的结节状肿块.镜下,肿瘤上皮和肌上皮呈立方状、梭形、浆细胞样等多种形态,排列成条索状、腺样、巢状,可伴有毛囊、皮脂腺、大汗腺、小汗腺样分化.肿瘤间质以纤维、黏液、软骨样或透明变性基质为主,偶见脂肪或骨样组织.免疫组化显示导管上皮CEA、CD117(+),肌上皮p63、GFAP、Calponin、S-100(+),两种细胞CK、CK5/6、EMA、Cam5.2均(+).结论 皮肤混合瘤是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鉴别诊断需要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乳腺化生性癌合并大汗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报告1例乳腺化生性癌合并大汗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彩超、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和预后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患者,女,62岁,临床表现为双侧乳腺肿物进行性增大.彩超示左侧乳腺局部腺体结构紊乱、回声减低,右侧乳腺实性包块伴钙化斑.行HE染色,显微镜镜下可见左侧乳腺组织导管内细胞核呈多形性,染色质粗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常见.右侧乳腺正常结构被破坏,囊腔内壁衬附具有不同程度核异形和多形性的鳞状细胞,部分肿瘤细胞由大汗腺癌细胞构成,细胞质丰富、颗粒状,呈强嗜酸性,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左侧乳腺肿瘤细胞P120(胞膜),E-cadherin,ER,PR,HER-2均阳性表达,CK5/6阴性表达;右侧乳腺鳞状细胞癌成分ER,PR和HER-2均阴性表达,CK5/6和p63均阳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约为40%.大汗腺癌细胞成分ER和PR阴性表达,AR,GCDFP-15,HER-2均阳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约为40%.结合该患者临床资料、乳腺彩超、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确诊为左侧高级别导管原位癌(粉刺型);右侧乳腺含有鳞状细胞癌分化的乳腺化生性癌合并大汗腺癌的特殊亚型乳腺癌.乳腺化生性癌是一组有异源性成分的癌,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乳腺大汗腺分化癌伴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乳腺伴大汗腺分化癌伴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汗腺分化癌(ACB)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30例及乳腺大汗腺分化癌伴浸润性导管癌(ACB伴IDC)30例临床病理资料,并比较3组患者的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ACB伴IDC患者的平均年龄相对较高(57.23±3.51岁),与ACB患者比平均年龄差异不大,显著高于IDC患者平均年龄(50.17±5.62岁)(P<0.05);ACB伴IDC的病理分期以Ⅱ、Ⅲ级为主,组织学分级以Ⅱ级为主,与其他两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②3年内ACB伴IDC的骨转移率66.7%,区域淋巴结转移率43.3%,远处转移率46.7%,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ACB伴IDC的首次转移平均时间为12.2±2.1个月,首次复发平均时间为13.6±3.3个月,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③3年内,ACB伴IDC组死亡5例,死亡率16.7%,显著高于其他两组;首例死亡时间为第13个月.ACB和IDC各出现死亡1例(3.3%)和2例(6.7%),首例出现死亡时间为第24个月和第17个月.ACB伴IDC的无病生存期(DFS)与总生存期(OS)平均周期为14.6±3.7个月、23.2±2.2个月,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④ACB伴IDC的ER、PR及Her2阳性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所有的ACB伴IDC患者中,IDC的ER、PR及Her2均要显著高于ACB,差异显著(P<0.05).⑤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病理分期、骨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首次复发及转移均与预后不良有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首次复发对转移、转移率影响最大.结论 ACB伴IDC比单纯的ACB、IDC的临床病理特征更显著,且预后更差.临床上及时注意患者首次复发转移时间及控制转移率可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伴单纯性大汗腺分化的浸润性乳腺癌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乳腺病变中异型大汗腺增生的形态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复习本院收治的1例伴单纯性大汗腺分化的浸润性乳腺癌的组织形态,并进行相关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镜下可见大汗腺化生呈囊肿、乳头状增生、不典型增生、低级别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大汗腺癌的形态改变,肿瘤细胞弥漫表达AR和GCDFP-15.结论 大汗腺化生广泛存在于乳腺的良性病变中,恶性病变中相对罕见,恒定表达AR和GCDFP-15可以证实大汗腺化生;因其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应提高对异型大汗腺增生的组织形态认识,避免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