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缓解术后疼痛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针刺缓解术后疼痛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6月6日收录的有关针刺缓解术后疼痛的文献,运用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软件建立针刺处方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获取308篇文献,纳入317个针刺处方,涉及173个腧穴,主要归膀胱经、胃经、大肠经、脾经。足三里、合谷、内关等均为使用频次≥50次的高频腧穴。特定穴中多使用五输穴。针刺缓解术后疼痛常见部位为腹部、肛周、腰背部、膝部。腹部术后疼痛常用足三里、内关等穴位,关联度较高的组合为“足三里-内关”;肛周术后疼痛选穴常用承山、长强等,关联度较高的组合为“承山-长强”等;腰背部术后疼痛选穴常用肾俞、环跳等,关联度较高的组合为“阿是穴-环跳”“肾俞-环跳”等;膝部术后疼痛选穴常用血海、梁丘等,二者配伍组合关联度较高。结论:针刺缓解术后疼痛多选取阳经穴位,以远近配穴、循经取穴为主,且注重特定穴的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穴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有关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RCT文献。对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穴位处方梳理统计并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25.0和Climentine 12.0对针灸处方进行聚类和关联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0篇,涉及针灸处方215个,穴位75个,其中常用穴位有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太冲、中脘、三阴交、关元、大肠俞、神阙、脾俞,出现频次最高的经络是足阳明胃经;穴位主要集中在双下肢与胸腹部;最常用的特定穴为合穴;天枢、足三里在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具有重要地位。结论: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遵循以循经取穴为主,辨证取穴为辅这一原则,同时亦运用特定穴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改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 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5例.对照组予以来氟米特片、艾拉莫德片、塞来昔布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其中隔药灸选取脾俞、阳陵泉、腰阳关、命门及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上的阿是穴,每日 1次,每次 30 min.两组均治疗 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中医证候积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ESR、CRP、SAS、HAQ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0.00%,高于对照组的 55.56%(P<0.01).结论 隔药灸联合中医五行手指操能改善寒湿痹阻型RA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雷火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伴低肌肉质量女性患者平衡功能和肌骨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观察雷火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伴低肌肉质量女性患者平衡功能和肌骨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POP伴低肌肉质量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5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钙尔奇D(1.5 g碳酸钙+125 IU维生素D3)口服,每次1片,每天1次,共治疗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雷火灸治疗,穴取命门、腰阳关及双侧肝俞、肾俞、大肠俞,每穴艾灸30 min,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指标[足底压力中心(COP)95%置信椭圆面积、总位移、平均速度]及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肉代谢因子[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和骨代谢因子[Ⅰ型胶原N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C末端交联肽(CTX-Ⅰ)]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OP 95%置信椭圆面积、总位移、平均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腰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MSTN、PINP、CTX-Ⅰ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血清PGC-1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对照组患者血清MSTN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MSTN、PI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GC-1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雷火灸可有效缓解POP伴低肌肉质量女性患者腰部疼痛,改善平衡功能,并调节肌骨代谢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随机对照试验分析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收集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文献,归纳总结针灸治疗IBS的临床应用规律,为IBS的针灸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提供文献资料.方法 检索从建库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中医针灸信息库中针灸治疗IBS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2019和SPSS25.0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基于纳入文献总结分析穴位、治疗方法等的临床应用规律.结果 共纳入文献 524 篇,提取针灸处方 572 条,涉及穴位 63 个.常用募穴和交会穴,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太冲、三阴交、中脘、脾俞、大肠俞、关元和神阙穴为最常用的穴位,足阳明胃经、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是常用经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有效聚类为天枢-足三里.治疗方法以针刺、灸法和穴位贴敷为主.不同分型的IBS选穴基本一致,均多用针刺治疗.腹泻型IBS根据不同证型进行配穴.肝郁脾虚型常配太冲穴;脾肾阳虚型多配肾俞?关元和神阙穴,常用灸法;脾胃湿热型和脾虚湿盛型多配中脘穴;寒热错杂型常配阴陵泉穴.结论 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太冲、三阴交、中脘、脾俞、大肠俞、关元和神阙穴是针灸治疗IBS的常用穴位,天枢、足三里和上巨虚为主穴,可根据不同分型和证型选取配穴.治疗方法以针刺、灸法和穴位贴敷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针刺治疗银屑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银屑病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0月30日收录的针刺治疗银屑病的相关文献,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穴位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年代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45篇,共计56个穴位,总频次477次.使用频次前5位的穴位是曲池(46次)、三阴交(37次)、血海(36次)、肺俞(34次)、膈俞(32次);归经多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以及足阳明胃经等,使用频次最多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与其他穴位共现频次前5位的穴位为曲池(310次)、三阴交(274次)、血海(255次)、肺俞(225次)、足三里(221次);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位在纳入文献所在年份中出现次数较多,选择率较高.结论:针刺治疗银屑病对于穴位的选择有一定规律性,可考虑以"曲池、三阴交、血海、肺俞、膈俞、足三里"为主穴制定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暖脐散神阙贴敷联合艾灸治疗脾虚型泄泻患儿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分析暖脐散神阙贴敷联合艾灸治疗脾虚型泄泻患儿效果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接诊的120例脾虚型泄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暖脐散神阙贴敷联合艾灸治疗,其中艾灸取穴:神阙、中脘、足三里、天枢、脾俞、肾俞,治疗14 d.记录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情况(大便性状正常时间、泄泻停止时间),检测治疗前后肠道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乳酸)、肠道菌群数量(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球菌、大肠杆菌)、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大便性状正常时间、泄泻停止时间均更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比对照组,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更低(P<0.05);治疗后,对比对照组,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更多,粪球菌、大肠杆菌数量更少(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比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暖脐散神阙贴敷联合艾灸治疗脾虚型泄泻患儿效果显著,有助于缩短病程、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微生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升清-理中-培元"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治思路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总结储浩然教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查阅古籍并结合现代文献研究,总结储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及治疗思路,明确该疾病基本诊治规律,并举临床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储师认为,中焦气机失调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核心病机,主张以"升清气机-调理中焦-培补元气"为治疗思路,以天枢穴为核心穴位,配以中脘、章门、上巨虚、大肠俞、足三里调理中焦脾胃,配以龙虎交战的针刺手法,助中焦气机畅达.重点选用"百会-内关"调节清气,梳利头脑心神,提升整体气机,此外以"关元-足三里"固本培元,培补先天元气.验案中患者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证,兼有心神不宁、阳气虚衰之象,储师以升清-理中-培元法治之,补后天以滋先天,并予以安神,收效显著.[结论]储师临床上根据辨证,增减穴位,通过整合穴位群,使中焦气机升降有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调中复元"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疗体系,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取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2002年 1月—2022年 1 月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临床文献数据库,分析其选穴特点,运用SPSS Statistic26.0 及SPSS Modeler 14.0 等数据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 71 篇临床研究文献,收集穴位处方 112 张,涉及腧穴 73 个,治疗方式排名前 3 位的是针刺、火针、刺络拔罐,使用频次排名前 5 位的腧穴为肺俞、膈俞、曲池、血海、肝俞,特定穴以背俞穴使用频次最高,使用频次排名前 3 位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及手阳明大肠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两连线关联群是肺俞-脾俞,三连线关联群是曲池-三阴交-血海,四连线关联群是肺俞-肾俞-脾俞-肝俞.对使用频次≥5 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腧穴分为 3 类.第一类为阿是穴.第二类可分为 2 组,百会、外关、委中为一组,心俞、肺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为一组.第三类可分为 2 组,阴陵泉为一组,其余穴位为一组(包括曲池、三阴交、血海等).结论: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常使用针刺、火针、刺络拔罐等方法,取穴以背俞穴为主结合传统治疗皮肤病的穴组,穴位主要来自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等,可为临床使用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患者腰骶部及相关背俞穴表皮温度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腰痛患者腰骶部及相关背俞穴的表皮温度,探究病理状态下腧穴的功能属性变化.方法:纳入50例LDH腰痛患者作为观察组、4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红外热像仪检测两组受试者腰骶部及双侧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的穴位表皮温度,计算两组受试者双侧腰骶部、背俞穴表皮温度差,比较观察组患者患侧与健侧腰骶部及相关背俞穴表皮温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腰骶部表皮温度及双侧腰骶部表皮温度差升高(P<0.001).观察组患者双侧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表皮温度差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P<0.001).观察组患者患侧腰骶部及肾俞、大肠俞表皮温度较健侧升高(P<0.001).结论:LDH 腰痛患者腰骶部及相关背俞穴表皮温度左右失衡、不对称分布,肾俞、大肠俞存在穴位的相对特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