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arma算法和复杂网络探讨王应麟治疗小儿咳嗽处方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基于Carma算法和复杂网络探讨王应麟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的处方规律.方法 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5月王教授门诊以咳嗽为主诉的患儿处方,采用Carma算法和复杂网络分析王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的主方,探索王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的处方规律.结果 共纳入病例420人次,平均年龄6.5岁,其中男158例、女262例,涉及处方420首,中药97味,药物总频次为4 665,使用频次>20的药物37味.将Carma算法分析出的药物组合与临床验证,发现王教授治疗小儿咳嗽常用两药组合为茯苓-橘红、玄参-白茅根、前胡-白前、紫苏子-紫菀、防风-路路通;三药组合为紫苏子-紫菀-葶苈子、茯苓-藿香-橘红、辛夷-防风-路路通;四药组合为茯苓-玄参-橘红-白茅根、茯苓-南沙参-橘红-玄参;五药组合为茯苓-玄参-橘红-白茅根-南沙参、茯苓-玄参-橘红-白茅根-藿香;六药组合为茯苓-玄参-橘红-白茅根-南沙参-枇杷叶、茯苓-玄参-橘红-白茅根-南沙参-板蓝根、茯苓-玄参-橘红-白茅根-藿香-防风、枇杷叶-紫苏子-紫菀-葶苈子-前胡-白前、北沙参-净山楂-百部-百合-川贝母-麦冬.复杂网络分析发现核心药物有南沙参、茯苓、橘红、玄参、白茅根、枇杷叶、浙贝母、板蓝根、前胡、白前、百部、天竺黄、藿香.多尺度骨干网络分析出5首核心处方.结论 王教授治疗小儿咳嗽根据病史、症状、病位不同,处方不同,新病多从邪实考虑,以痰热为主,多以泻肺化痰取效;痰热渐退,余邪未清,以清除余邪、补益气阴为主;久病则以益气养阴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的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用药规律和作用机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组方规律,预测核心药物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后续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采用中药复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对中药处方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探究支气管哮喘的组方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以网络药理学策略,筛选高频药物核心靶点,通过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研究药物对疾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和通路,以期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共纳入 448 项研究,包含 459 首处方、210 味中药;其中,化痰止咳平喘药(占 28.70%,1 413 次/4 924 次)和补虚药(占 21.83%,1 075 次/4 924 次)应用较多,以温性(占 49.31%,2 483 次/5 035 次)、辛味(占 29.75%,2 295 次/7 713 次)为主,归经以入肺经(占 29.08%,3 608 次/12 408 次)最多;关联分析得到高频药对与高频角药各 10 组.麻黄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核心药物,其与支气管哮喘共有 147 个交集靶点,主要有白天竺葵苷元、草本菌素和无色矢车菊素等 23 种活性成分,核心靶点为热休克蛋白90AA1、肿瘤蛋白p53 和JUN等,主要通路为癌症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糖尿病并发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AGE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注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及健脾益肾,兼顾解表与清热类药物的应用;高频药物麻黄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主要参与药物的反应、基因表达的正向调节及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等生物过程,发挥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蒙药玉簪清咽十五味散方源与方解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为蒙药玉簪清咽十五味散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蒙医药本草古籍文献记载及现代文献规范标准,结合临床实际用药特点,对玉簪清咽十五味散的方名、基源、方解、方源进行本草考证.结果 与结论 该方由 15 味中药材组方,始载于第司·桑杰嘉措《兰塔布》,属传统蒙药经典验方.单味药基源方面,诃子或金诃子、川楝子、栀子、广酸枣、肉豆蔻、苦参、甘草基源无异议;邦占即玉簪花,檀香即白檀香,竹黄即天竺黄(石灰华、石膏),沙参即北沙参,丁香即公丁香,木香即广木香,巴沙嘎即鸭嘴花,沉香即山沉香,为最佳配伍组合.药味涩、苦、辛、甘、酸分别占 26.80%,67.53%,18.56%,24.23%,5.15%;药性寒、凉、平、温分别占 24.74%,43.81%,17.01%,14.43%.对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胸满、气喘、胸肋作痛、肺热咳嗽、巴达干热等症的疗效确切,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不同花色洋紫荆花瓣花青素和类黄酮物质组成和含量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本研究选择 3 种不同花色的洋紫荆(Bauhinia variegata L.)为实验材料,应用LC-MS/MS技术分析花青素和类黄酮物质,比较不同花色洋紫荆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洋紫荆有53 种花青素和340 种类黄酮物质.不同花色洋紫荆花瓣中的花青素差异较大,紫红色花中的锦葵色素-3-O-半乳糖苷、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半乳糖苷等含量较高,粉红色花中的飞燕草素-3-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锦葵色素-3-O-槐糖苷、矮牵牛素-3-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锦葵色素-3-O-桑布双糖苷-5-葡萄糖苷等含量较高,白色花中的天竺葵素-3-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等含量较高.白色花中几乎不含天竺葵素-3-O-桑布双糖苷、天竺葵素-3-O-槐糖苷、飞燕草素-3-O-桑布双糖苷等.紫红色花中几乎不含飞燕草素-3-O-槐糖苷.不同花色洋紫荆花瓣中的类黄酮差异较大,粉红色花中的芍药花素-3-O-葡萄糖苷、芍药花素-3,5-O-二葡萄糖苷、金圣草黄素-7-O-芸香糖苷-5-O-葡萄糖苷、异牡荆素-7-O-(6''-芥子酰)葡萄糖苷等含量较白色、紫红色花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严世芸"以通为要"治疗心力衰竭的理论和药对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根据心力衰竭复杂的病机和发病特点,结合"心主血脉"理论,总结出"心主血脉,其要在通,以通为用"的创新观点.在此理论观点的指导下,本文分别从"大补心气,固肾之本""温通心脉,养血活血""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重镇安神,交通心肾"四个治法角度对严世芸治疗心衰的思路和药对进行总结,并例举了"人参,黄芪""淫羊藿,鹿角,补骨脂""熟地黄,山茱萸""桂枝,附子""桃仁,酸枣仁,川芎""地龙,水蛭""葶苈子,大枣""车前子,泽泻""龙骨,牡蛎""菖蒲,郁金,天竺黄""夜交藤,远志,琥珀粉"等11 组药物组合,对于临床辨治心衰具有执简驭繁的作用,便于掌握,并结合临床医案,以飨同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天竺黄本草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4/1/20
通过研读历代本草、医典古籍等资料,发现关于天竺黄的记载存在差异,为正本清源,该研究以本草古籍为基础,结合植物形态和调查研究,对其始载古籍、品名、功效主治和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考证.在早期记载中,天竺黄还有多个不同名称,例如竹黄、天竹黄、竹膏、竹糖、竺黄等,且目前所知最早使用天竺黄为正名的是《日华子本草》;在历代古籍中,有关天竺黄的记载最早也是出现于《日华子本草》,而非《蜀本草》或其他古籍.《日华子本草》对其产地、功效主治也进行了相关描述,虽因其认知有限,存在错误,但为今后研究天竺黄提供思路,对以后形成成熟的体系具有开创性意义.随着研究深入,天竺黄的功效主治从《日华子本草》开始也是一脉相承,古今变化不大且经历多年临床佐证,逐步完善;在考证过程中,笔者发现,古籍中关于天竺黄质量评价的记载不多,但也为今后天竺黄的质量等级标准的制定奠定相应的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从外风引动内风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辨治
编辑人员丨2023/12/9
大面积脑梗死(l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LHI)可归属中医学"中风"范畴.该文基于外风引动内风理论,从"内风盛-引外风-二风煽"的发展规律阐述LHI的辨治.脏腑内虚,气血失调,内风旺盛,招致外风,引动内风,中脏入腑,肝阳暴亢,致风火相煽,痰瘀胶着,蒙蔽脑窍,脑络闭塞,终致LHI的发生.认为"内风盛"为LHI发病的根本,"二风煽"为其核心病机,"引外风"为"二风煽"的启动点;治疗上应以"祛风逐邪,泄浊去闭,表里双解"为法,拟定通圣方(主要由防风、大黄、厚朴、栀子、赤芍、虎杖、天竺黄、人工牛黄等组成)治疗LHI,临床疗效较显著.基于外风引动内风论治LHI,采用表里内外同治之法,可及时阻断内外风相煽的过程,为临床中医药治疗LHI提供思路及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化痰通络汤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及不稳定标志物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CAS))斑块及血脂及不稳定标志物MMP-9、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以脑梗死伴有不同程度CAS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9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给予化痰通络汤治疗,方药组成:法半夏9 g,白术9 g,丹参15 g,天麻12g,胆南星6 g,香附9 g,酒大黄6 g,三七粉(冲服)3 g.痰多色黄者加瓜蒌30 g,浙贝母9 g,天竺黄6 g;舌质紫暗者加桃仁、红花各9 g,赤芍15 g;舌苔黄腻者加黄芩、栀子各9 g;头晕头痛者加菊花、夏枯草各9 g.每日1剂,分为早、晚两次服用.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分散片治疗,每日10 mg.连续服药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有效率为7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74,P<0.05);经过治疗组患者IMT、斑块总积分与斑块面积在治疗后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各值水平在治疗3个月后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HDL-C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患者HDL-C值在治疗3个月后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水平均有下降,且治疗组的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死伴CAS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降低颈动脉IMT值、CAS斑块总积分与斑块面积,有效低地控制TC、TG、LDL-C以和HDL-C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可显著降低不稳定标志物MMP-9水平,升高TIMP-1水平,提示化痰通络汤可能通过调节患者血清中MMP-9和TIMP-1的水平,从而达到脑保护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礞石滚痰丸的临床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礞石滚痰丸是中医泻火逐痰的著名方剂,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被临床广泛应用.文章基于该方的现代研究与运用背景,围绕其主治、功效、剂型、用法、临床运用及加减变化等进行了系统评述.调查显示,原方所主病证有数十种之多,但以痰火壅、闭、窜、乱为其基本病机;汤、散、丸剂均可选用,但以丸剂为佳,且宜缓缓服用(药后宜静卧或少动),有利于消除陈积伏匿之痰.现代该方主要用于神经精神、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疾病,其中治疗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与西药大体相近,联合西药使用时或能提高其疗效及减轻其不良反应,但不少病例属于个案,确切疗效尚待评价.该方现代多用汤剂,随症加减中的配伍主要涉及化痰祛浊、凉血活血、行气解郁、祛风止痉等类药物,尤其与清半夏、天竺黄配用最为常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玫瑰天竺葵与波旁天竺葵植物学性状及挥发油成分分析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比较漳州地区栽培的玫瑰天竺葵Pelargonium roseumR.Br和波旁天竺葵Pelargonium asperum Bourbon的初花期植物学性状及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五点采样法观测2种天竺葵初花期的植物学性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种天竺葵中的挥发性成分,运用GC-MS技术进行测定,并对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同等栽培条件下,玫瑰天竺葵的株型及叶片较小,整体叶色较深,叶缘浅裂,叶尖无撕裂状,单叶互生;挥发油得率为0.070%,挥发油淡绿色.波旁天竺葵的株型及叶片较大,整体叶色较浅,叶缘深裂,叶尖撕裂状明显,单叶对生;挥发油得率为0.120%,挥发油淡黄绿色.经GC-MS分析得知,玫瑰天竺葵挥发油含66种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63.13%,倍半萜类化合物占29.58%,含量较多的成分为香茅醇(9.89%)、牻牛儿醇(5.21%)、甲酸香茅酯(4.85%)、6,9-愈创木二烯(4.76%)及丁香烯(4.20%);波旁天竺葵挥发油含75种成分,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63.08%,倍半萜类化合物占28.56%,含量较多的成分为(-)-β-香茅烯(7.97%)、香茅醇(7.64%)、6,9-愈创木二烯(5.98%)、薄荷酮(5.96%)及牻牛儿醇(5.10%).结论:玫瑰天竺葵和波旁天竺葵在植物学性状及挥发性成分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为其挥发油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