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智老人家庭照顾者赋权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失智(dementia)又称痴呆,是一种获得性、进行性的认知障碍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行动障碍及人格变化,由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或脑血管病变所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2],逐渐丧失自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失能老人突出品格优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失能老人这一群体最突出的品格优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和心内科的失能老人22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长处问卷(CVQ-96)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进行横断面调查和品格优势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28例失能老人品格优势为亲和力90例,品格优势为生命力137例,品格优势为意志力1例。失能老人最突出的品格优势为生命力,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是否使用智能产品、宗教信仰、与配偶的关系、社会交往、生活总体满意度、月收入和是否存在言语障碍的失能老人生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562、5.025、10.551、-2.098、4.047、96.006、11.094、20.952、-2.196; P<0.05);其中年龄>85岁、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会使用智能产品、社会交往频率高、对生活总体满意度高对失能老人品格中的生命力优势有独立的影响( P<0.05)。 结论:针对上述可控的保护因素,在品格优势理论的指导下,可为相关部门完善失能老人健康政策和建立健全老年人群健康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加强老年流行病研究 科学指导老年健康防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形势,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作为我国人口中寿命最长和最脆弱的特殊群体,亟需针对此人群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老年流行病学是研究流行病学理论与方法在老年人研究中的应用科学,整合多种方法开展老年人特殊健康特征分析,获取老年人健康流行病学规律。本期“老年流行病学”重点号文章围绕老年人群慢性病、心理健康、认知功能和死亡等识别出一系列健康长寿的生活方式、生物标志物和环境内暴露指标等可修饰性危险因素,以期为科学指导老年健康防控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未来研究不仅需要持续关注慢性病、失能和失智等传统老年健康问题,也要重视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对死亡的认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对死亡这这个词识别起来不复杂,甚至许多人会用英文来表述,这是从字面的角度看死亡。至于死亡这回事,不需要学习,从小孩子到老人也都有不同的认知。但任何人都不能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谈死亡,因为生者不知死,逝者不知死,所以死亡是一个什么感受,永远是一个解不开的迷。再者死亡就预示着从这个世界消失,美景看不到了,美食尝不到了,亲情感受不到了,这就使活着的人不想谈,也不敢谈死亡。可换一个角度来讲,死亡对人生意义这么重大,如果糊里糊涂地面对,除了带来躯体的痛苦,还要面临心理的焦虑,更有愧于来世一场。从这个意义上看,人人都要对死亡有认识。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认知,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认知,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认知,患者有患者的认知,回避是不聪明的,也是不明智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韧性养老机构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养老机构收治了大量衰弱、失智、失能、高龄等老人,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是管理防控的重点单位。本文通过提出"韧性养老机构"的概念,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剖析韧性养老机构的内涵和结构构成,并提出养老机构韧性提升策略,以期帮助养老机构优化现有管理制度和模式,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加强老年健康关键因素与相关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老年人失能、失智、虚弱等综合征广泛流行。健康老龄化的关键是改善功能发挥,其不仅仅与健康个体相关,许多老年人患一种或多种疾病,但不影响其功能发挥。老年人健康受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社会行为和精神心理等多维度因素影响,前期研究围绕死亡、疾病、功能受损和内在能力下降等发现了老年人健康的一些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且发现高龄老人存在不同于一般老人的特殊健康规律,但在老年健康关键因素识别和相关机制研究仍存在不足。本期重点号围绕老年人功能发挥、内在能力和疾病结局,利用全国代表性队列和重点地区数据开展分析研究,对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及可能机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为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健康应对提供科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养结合型老年公寓不良事件现状及护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合肥市医养结合型老年公寓不良事件发生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合肥市两家老年公寓的入住的270位老人作为调查对象,对入住老人发生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成立风险管理小组,运用智能信息化手段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护理干预,干预6个月后,再次调查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老人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270名调查对象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3.7%,其中跌倒发生率较高(17.78%),其次为其他(2.96%)、走失(1.11%)、压疮(0.74%)、噎食(0.74%)、烫伤(0.37%);采取6个月的针对性护理对策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下降至6.44%( P<0.05),跌倒、走失发生率分别为4.41%、0,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清晨和晚上发生率分别为3.39%、0.34%,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积极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提升社区老年护理服务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期护理保险对老年人医疗负担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基于健康生态学理论,探讨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实施对老年人医疗负担的影响,为优化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设计和实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CHARLS 2018年数据库5161个样本,运用OLS回归方法探究长期护理保险与老年人医疗负担之间的关系.结果:长期护理保险显著减少了参保老人的住院频次、自付住院费用以及门诊频次;长期护理保险主要减轻了轻度失能、收入水平较高老年人群的医疗负担.结论: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加强护理服务供给、关注弱势群体与推动智慧养老建设是优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减轻老年人医疗负担的有效举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失能失智老年人养老服务政策注意力配置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2013年以来我国出台的养老服务政策中有关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文本内容,探讨我国政府在失能失智老年人养老服务政策制定中的注意力配置分布情况,为政策完善提供思路.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政策工具和增能视角两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通过Nvivo软件对国家层面出台的52份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和统计分析.结果 累计编码275条,政策注意力强度呈阶段性变化,政策工具维度上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45.82%),增能要素维度以环境增能(51.27%)和服务增能(43.27%)为主.结论 我国失能失智老年人养老服务政策工具使用存在结构性失调,增能视角政策要素注意力配置分布不均.建议提升政策精准度,构建多维增能的养老服务体系,助力健康老龄化的实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养老机构适老营养膳食照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9 亿,占总人口的13. 5%[1].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占比逐年上升,罹患慢病和失能失智的老人逐渐增多,人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愈发强烈,我国养老机构的规模逐年增大. 根据我国发布的 2021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21 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35. 8 万个,养老床位合计 815. 9 万张,其中,医养结合的机构6492 家[2,3]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