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慢性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诊疗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慢性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估被试的认知功能。对所有被试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记录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认知功能与P300事件相关电位的相关性。 结果:观察组HAMA评分[(16.65±5.10)分,(9.30±4.42)分]及HAMD评分[(18.07±3.97)分,(8.48±3.21)分]高于对照组( t=8.438,14.545,均 P<0.05),MoCA评分[(22.35±4.25)分]低于对照组[(25.65±2.29)分]( t=-5.291, P<0.05)。MoCA量表的8个维度中,观察组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3.38±1.46)分,(4.63±0.69)分]、命名[(2.37±0.78)分,(2.65±0.48)分]、语言[(2.17±0.96)分,(2.53±0.81)分]、延迟回忆[(2.58±1.45)分,(4.17±0.85)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5.991,-2.394,-2.259,-7.292,均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P300的潜伏期(N1、N2、P3)明显延长( t=3.281,4.342,4.492,均 P<0.01)。P300的潜伏期(N1、N2、P3)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 r=0.242,0.301,0.311,均 P<0.05)。P300的潜伏期(N2、P3)与HAMA评分呈正相关( r=0.205,0.207,均 P<0.05)。P300的潜伏期(N2、P3)与MoCA的延迟回忆评分呈负相关( r=-0.197,-0.236,均 P<0.05)。 结论:慢性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慢性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P300呈现出潜伏期延长。P300潜伏期与慢性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认知相关。P300事件相关电位或可作为慢性失眠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认知障碍的神经生理学客观评价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γ振荡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γ振荡特点,旨在探讨其潜在神经机制。方法:将符合临床诊断的慢性失眠患者根据焦虑抑郁评分分为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组( n=19)与慢性失眠组( n=13);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为正常对照组( n=16);采集3组受试者在静息状态和认知负载状态下的脑电信号,应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γ频段的相对功率,分析比较3组受试者γ振荡的空间分布特征模式。应用Spearman相关对脑电γ频带相对功率与睡眠量表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组、慢性失眠组和正常对照组静息态脑电γ频带相对功率分别为0.192 1±0.008 0,0.210 3±0.009 6,0.237 3±0.006 4;3组认知负载态的脑电γ频带相对功率分别为0.220 7±0.008 1,0.249 5±0.009 8,0.267 7±0.007 2,与静息态相比均显著增加(均 P<0.05);静息态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组(0.179 9±0.009 7)、慢性失眠组(0.194 4±0.010 4)脑电节点(F3,F4,C3,C4,P3,P4,O2,F8,T4)的平均脑电γ频带相对功率均低于对照组(0.236 0±0.012 0)( P<0.05);认知负载态失眠伴焦虑抑郁组(0.207 3±0.009 7)脑电节点(F3,C3,C4,P3,P4,T4)的平均γ频带相对功率低于正常对照组(0.259 1±0.009 4)( P<0.05);3组受试者组内及组间公共差异节点(F3,C3,P3)的脑电γ频带相对功率与失眠、焦虑抑郁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 r=-0.467~-0.274, P<0.05)。 结论: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左后额、左中央和左顶的γ振荡缺失可能是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神经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失眠障碍伴抑郁状态与失眠障碍患者的静息态脑镜像同伦连接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技术分析失眠障碍(ID)伴抑郁状态与ID患者大脑半球间VMHC值差异,探讨ID伴抑郁状态患者大脑半球间信息交流和整合功能受损情况.方法 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ID患者57例,rs-fMRI前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贝克抑郁量表(BD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根据BDI评分将57例患者分为ID组(BDI评分<14分)28例和伴抑郁状态组(BDI评分≥14分)29例,比较2组PSQI、ISI、HAMA、HAMD评分;收集2组rs-fMRI数据进行VMHC分析,计算VMHC值;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ID伴抑郁状态患者差异脑区VMHC值与BDI、HAMA、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伴抑郁状态组BDI评分[(25.65±8.57)分]、HAMA[(22.45±11.21)分]、HAMD[(20.51±9.41)分]评分均高于 ID 组[(7.71±4.43)、(12.75±7.43)、(12.42±6.65)分](t=9.863,P<0.001;t=3.836,P<0.001;t=3.734,P<0.001),PSQI、ISI 评分[(14.86±2.47)、(17.72±4.99)分]与ID 组[(14.35±2.54)、(16.39±5.75)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62,P=0.450;t=0.935,P=0.354).与 ID组比较,伴抑郁状态组双侧颞下回、楔叶、岛盖部额下回VMHC值降低(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ID伴抑郁状态患者双侧楔叶VMHC值与BDI评分呈负相关(r=-0.437,P=0.017),双侧岛盖部额下回VMHC值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378,P=0.042).结论 在失眠程度相近的情况下,与ID患者相比,ID伴抑郁状态患者存在大脑半球间信息交流和整合障碍,双侧颞下回、楔叶、岛盖部额下回VMHC值降低,且VMHC值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电针对慢性失眠症伴情绪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递质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观察电针对慢性失眠症伴情绪障碍患者睡眠质量及血清多巴胺(DA)、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的影响.方法64 例慢性失眠症伴情绪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2 例,治疗期间治疗组脱落 2 例.2 组均给予睡眠宣教,治疗组加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钝针不透皮浅刺,2 组疗程均为 4 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 2 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失眠程度、焦虑和抑郁状态,ELISA法检测血清中DA、GABA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ISI、HAMA、HAMD-17 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DA、GABA含量显著增加(P<0.01),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电针在改善慢性失眠症伴情绪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方面疗效显著,同时能够缓解其焦虑抑郁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患者外周血清中DA、GABA等递质表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干眼患者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评估干眼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并分析干眼临床特征与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的关系.方法 纳入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门诊的干眼患者70例,同时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4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使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CPSQI)、Epworth嗜睡量表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评估睡眠质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情绪状态,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估干眼症状;利用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测量泪膜动态变化和客观视觉质量;LipiView ? Ⅱ眼表干涉仪获取不全眨眼比例(partial blink rate,PBR)、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和睑板腺缺失程度;同时测量泪膜破裂时间(fluorescein breakup time,FBUT)、角膜染色评分(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S)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it).结果 干眼患者的CPSQI总分(P<0.001)及其组成因子评分、ISI评分(P<0.001)、HAMA评分(P<0.001)和HAMD评分(P=0.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睡眠质量差与睡眠质量良好的干眼患者比较,OSDI评分较高(P=0.046),S Ⅰ t较低(P=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睡眠质量差的干眼患者ISI评分(P<0.001)、HAMA评分(P=0.001)和HAMD评分(P<0.001)更高.相关性分析显示,OSDI评分与C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评分和入睡时间均呈正相关;S Ⅰ t与C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睡眠效率评分均呈负相关;FBUT与睡眠效率评分呈负相关;CFS与睡眠时间呈负相关,与睡眠障碍呈正相关.OSDI评分还与ISI评分和HAM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睡眠质量差在干眼患者较普遍,且可能伴随焦虑及抑郁.睡眠障碍可能伴随泪液分泌减少、泪膜不稳定、角膜损伤较重或心理负担增加,影响干眼的发生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与失眠严重程度和血清25-羟维生素D3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 慢性失眠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之一,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而关于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与失眠严重程度、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 年 6 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诊治的老年慢性失眠患者 105 例为研究对象,入组前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老年抑郁量表(GDS-15)、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测试,并根据PSQI评分将患者按照失眠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其中轻度失眠组 32 例、中度失眠组 38 例、重度失眠组 35 例.运用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PPG)评估患者客观睡眠质量,监测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及觉醒次数;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血清 25(OH)D3、TNF-α水平.结果 重度失眠组睡眠潜伏期长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觉醒次数高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总睡眠时间少于轻度失眠组,睡眠效率低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中度失眠组睡眠潜伏期长于轻度失眠组,睡眠效率低于轻度失眠组(P<0.05).重度失眠组MMSE、MoCA评分均低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中度失眠组MMSE、MoCA评分均低于轻度失眠组(P<0.05).重度失眠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25(OH)D3 水平低于轻度失眠组和中度失眠组(P<0.05);中度失眠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轻度失眠组,25(OH)D3 水平低于轻度失眠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MSE、MoCA评分与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25(OH)D3 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失眠严重程度、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和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失眠严重程度及血清 25(OH)D3 水平降低、TNF-α水平升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障碍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100例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治疗组使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快动眼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S3、S4.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项PSQI得分下降,治疗组各项PSQI得分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HAMA和HAMD得分减少,治疗组HAMA和HAMD得分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快动眼睡眠时间和慢波睡眠时间S3、S4延长,治疗组快动眼睡眠时间和慢波睡眠时间S3、S4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可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焦虑、抑郁、睡眠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奥氮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老年痴呆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奥氮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入院顺序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加用茴拉西坦.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采取简明精神状态评分(MMSE)评估精神行为症状情况,并根据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疗效评估;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统计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痊愈9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7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治疗后2组敌对猜疑、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焦虑抑郁、偏执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生活质量活力、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各指标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失眠2例,嗜睡2例,锥体外系反应1例,头痛0例,恶心2例,皮肤瘙痒0例;对照组失眠1例,嗜睡3例,锥体外系反应0例,头痛2例,恶心1例,皮肤瘙痒1例;观察组总不良反应7例,与对照组8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老年痴呆患者疗效较佳,且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抑郁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抑郁检出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老年综合评估对438例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住院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438例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中伴有抑郁者154例(35.15%).抑郁组中女性、非婚姻状态、低收入、跌倒及失眠的发生率与非抑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0、0.00、0.00、0.00).抑郁组中认知功能、营养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低于非抑郁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3、0.00、0.00、0.00).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在抑郁组中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 0.03、0.04).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非婚姻状态、认知功能障碍、低收入、失眠、营养不良及糖尿病会增加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的风险(OR=2.291、2.065、2.384、2.965、2.561、1.949,均 P<0.05). 结论 老年期抑郁与女性、非婚姻状态、跌倒、失眠、认知功能障碍、营养不良、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慢性疼痛及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关,其中非婚姻状态、认知功能障碍、低收入、失眠、营养不良及合并糖尿病会增加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阿戈美拉汀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阿戈美拉汀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85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戈美拉汀组和米氮平组,阿戈美拉汀组43例给予阿戈美拉汀(25~50mg/d)治疗,米氮平组42例给予米氮平(15~30 mg/d)治疗.治疗4w末及8w末,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估抑郁程度的改善情况,副反应量表(TESS)分析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4w后,两组HAMD评分及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8w后,效果更明显.在各时间点,两组HAMD评分和PSQI总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都没有发生较严重不良反应,但阿戈美拉汀组TESS评分显著低于米氮平组(P<0.05).结论 阿戈美拉汀与米氮平均能快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程度及失眠状态,但患者对阿戈美拉汀的总体耐受性可能优于米氮平,可能增加患者对治疗计划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