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转移瘤大分割精准放疗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体部大分割放疗肺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自2007-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93例肺转移瘤患者,男124例,女69例,中位年龄58岁,中位KPS评分80分。原发肿瘤以肺癌(33.7%)、结直肠癌(21.2%)、头颈部肿瘤(13.5%)、乳腺癌(10.9%)为主。分析大分割放射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9.9个月(95% CI为55.1~64.6个月),共治疗317个病灶,90.7%应用4D-CT定位,应用调强放疗(IMRT)、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螺旋断层治疗(TOMO)技术者分别占69.4%、28.0%、2.6%,中位大体肿瘤体积、计划靶体积分别为5.0(0.2~142.3)、12.0(1.0~200.1) cm 3。处方剂量以60 Gy分4~15次为主,中位计划靶体积剂量60(45~70) Gy;生物等效剂量96(60~150) Gy。1、3、5年局控率分别为95.7%、91.3%、89.9%,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局控率的影响因素( P=0.027)。1、3、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1%、60.8%、46.2%和54.3%、30.3%、19.9%,放疗前肺外远处转移和原发肿瘤至肺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未见>3级不良反应。 结论:图像引导放疗大分割精准放疗对肺转移瘤可取得安全且较好的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不同治疗方法的Ⅲ期随机对照研究再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比较放疗、化疗和手术不同组合方式的综合治疗对局部晚期期头颈部鳞癌生存的影响。方法:2002-2012年间222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进入术前同步放化疗与术前单纯放疗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同步化疗采用顺铂30 mg/m 2,单周方案,放疗采用常规技术或调强放疗技术。所有患者在放疗至50 Gy时进行疗中疗效评价,根据疗效决定患者后续治疗接受手术或继续原方案治疗。 Kaplan- Meier法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生存情况。 结果:全组随访中位时间59个月(7~139个月)。单纯放疗(R组84例)、同步放化疗(R+C组67例)、术前放疗(R+S组34例)、术前同步放化疗(R+C+S组37例)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44%、51%、52%(R+C+S组:R组 P=0.047),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48%、49%、61%(R+C组:R组 P=0.081,R+C+S组:R组 P=0.035),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0%、85%、65%、73%(R+C组:R组 P=0.064,R+C组:R+S组 P=0.016)。 结论:综合治疗可提高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长期生存,联合化疗有提高无远处转移生存趋势。提高局部晚期头颈鳞癌总生存的最佳综合模式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MRI动态图像观察吞咽时器官动度对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靶区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利用MRI技术连续采集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时图像,观察并测量软腭、舌、喉的运动规律及最大活动度。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7月-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原发头颈部恶性肿瘤20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3例,中位年龄58.5岁(28~78岁)。20例患者中鼻咽癌7例,口腔癌3例,口咽癌5例,下咽癌3例,鼻腔鼻旁窦2例。根据AJCC第八版分期Ⅰ-Ⅱ期患者2例,Ⅲ期8例,Ⅳ期10例。结果:吞咽时软腭向上移动移动距离为(1.06±0.31)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后移动距离为(0.83±0.24) cm且近似正态分布。舌体向后移动距离为(0.77±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含压舌板行图像采集患者舌上移位移为0,无压舌板患者舌体中位上移距离为1.23 cm (0.59~1.41 cm)。喉向上移动距离为(1.14±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前移动的中位距离为0.4 cm (0.27~0.90 cm)。结论:吞咽运动有可能发生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并引起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周围正常组织移动;因此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注意GTV至PGTV的个体化外放距离,以保证肿瘤处方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老年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后心理痛苦状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估≥60岁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调强放疗(IMRT)前后的心理痛苦情况。方法: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对85例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IMRT前、后心理痛苦程度和痛苦问题前瞻性调查。IMRT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采用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 结果:全组中位年龄为66岁(60~85岁)。调查显示IMRT前、后有73%、87%患者出现心理痛苦( P<0.001),显著痛苦分别为6%、35%( P<0.001)。IMRT前主要痛苦问题(>10%发生率)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担忧、口腔疼痛、经济问题、紧张、睡眠问题和鼻腔干燥,IMRT后显著增加的痛苦问题为口腔疼痛、便秘、进食、恶心和鼻腔干燥。性别( OR=5.520,95% CI为1.437~21.212, P=0.013),疗前PG-SGA评分( OR=1.220,95% CI为1.048~1.421, P=0.010)和是否有医疗保险( OR=0.230,95% CI为0.053~0.995, P=0.049)是IMRT前显著心理痛苦的相关因素,职业( OR=2.286,95% CI为1.291~4.050, P=0.005)和是否拥有医疗保险( OR=0.089,95% CI为0.029~0.276, P<0.001)是IMRT后显著心理痛苦的相关因素。 结论: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IMRT前痛苦发生率高,IMRT后痛苦加重,主要为治疗相关的痛苦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头颈部肿瘤IMRT中适应性再计划预测因素和时间节点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头颈部肿瘤IMRT疗程中,适应性再计划有助于改善由于解剖结构变化导致的剂量学不确定性,并能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患者治疗前有较大淋巴结、治疗中体重明显下降等是疗程中再计划的重要预测因素;在放疗开始第4周后靶区及危及器官的缩小趋于稳定,建议第3或第4周行1~2次适应性再计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鼻咽癌IMRT再计划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IMRT是目前鼻咽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研究表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由于原发肿瘤及转移淋巴结退缩、体重下降导致正常器官及头颈部轮廓缩小,这些变化可能引起原发肿瘤剂量不足和OAR剂量过高,从而影响治疗疗效.放疗中修改计划可保证靶区剂量、降低OAR剂量,部分患者从中获益.但对于IMRT中再计划的优势、时机及频率还未达成共识,需要继续探索.对于如何挑选放疗中需要修改计划的患者目前缺乏相应的规范,有待继续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中咽缩肌放射剂量与治疗后吞咽困难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中咽缩肌放射剂量与治疗后吞咽困难的相关性.[方法]150例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均给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疗程为6个月.患者均在放疗结束后接受洼田饮水试验与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将纳入患者分为吞咽功能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吞咽困难.比较不同患者咽缩肌放射剂量.采用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MDADI)评估调强放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患者吞咽功能,分析调强放疗6个月后吞咽功能评分与咽缩肌放射剂量的相关性.[结果]150例患者调强放疗6个月后,95例出现吞咽困难,包括轻度34例、中度40例、重度21例,发生率为63.3%(95/150).调强放疗6个月后,吞咽功能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吞咽困难患者咽上缩肌、中咽缩肌、咽下缩肌、舌骨肌放射剂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患者吞咽功能评分与上述肌肉放射剂量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引起的吞咽困难与咽缩肌放射剂量相关,放射剂量越大,吞咽困难症状越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参麦注射液对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治疗作用的研究.方法 120例均明确临床诊断为头颈部肿瘤,全部接受放射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的给予调强放射治疗,1.82~2.18 Gy/次,1次/d,5次/周,放疗总剂量60~71.96 Gy.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出现时间较迟、复原时间较快(P<0.05);两组中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观察组20%、对照组80%(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放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明显减轻患者出现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症状,保证放疗按时完成,提高了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