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中脑多巴胺区静态及动态功能连接异常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SCH)患者中脑多巴胺区[腹侧背盖区及双侧黑质致密部(VTA/SNc)]静态功能连接(sFC)及动态功能连接(dFC)的异常改变,及其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8例首发未用药SCH患者,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之匹配的199名健康对照(HC)组资料。所有被试均行高分辨率结构像MRI及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扫描。将中脑多巴胺区(VTA/SNc)定义为三个种子点,采用sFC和dFC方法分析SCH组与HC组VTA/SNc功能连接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将差异脑区提取的sFC和dFC值与患者的PANSS量表中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总分以及各症状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CH组男86例,女112例,年龄(23±9)岁,HC组男95例,女104例,年龄(22±5)岁。SCH组的PANSS量表中阳性量表分为(20±7)分,阴性量表分为(21±7)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为(41±11)分,总分为(82±22)分。与HC组相比,SCH组VTA与小脑蚓部7/9区、左侧壳核、右侧丘脑、左侧中扣带回四个脑区团块sFC值降低(峰值中心, t值分别为-4.35、-4.81、-4.35、-4.65,体素 P<0.005,团块 P<0.05),右侧SNc与左侧小脑半球4/5/8区、右侧壳核、右侧内侧眶额回、左侧壳核四个脑区团块sFC值降低(峰值中心, t值分别为-4.91、-5.15、-4.77、-5.21,体素 P<0.005,团块 P<0.05),左侧SNc与右侧壳核、右侧内侧眶额回、左侧中扣带回三个脑区团块sFC值降低(峰值中心, t值分别为-5.82、-4.83、-4.65,体素 P<0.005,团块 P<0.05);SCH组VTA与右侧顶下回、右侧角回、右侧顶上回dFC变异值降低( t=-4.17)。SCH组以VTA为种子点的脑区团块2(左侧壳核)、以右侧SNc为种子点的脑区团块4(左侧壳核)的sFC值与PANSS量表中的阳性量表分呈正相关( r=0.141、0.169,均 P<0.05),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值尚与幻觉、妄想、猜疑、敌对、交流障碍、被动/淡漠、交流缺乏、刻板思维、抑郁、不合作、判断和自知力缺乏、冲动控制障碍、主动回避社交这些症状呈现相关性(均 P<0.05)。 结论:首发SCH患者中脑多巴胺区(VTA/SNc)与小脑、丘脑、纹状体、前额叶、扣带回等脑区静态功能连接或动态功能连接(稳定性)降低,并与疾病阳性与阴性症状分数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lström综合征1例患者的临床与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1例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的Alstr?m综合征(ALMS)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日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的1例41岁男性AL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进行检测,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致病性分析。结果:患者病史14年,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视力受损、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躯干型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以及被迫害妄想症。基因检测提示其携带 ALMS1基因c.6823C>T(p.Arg2275Ter)和c.9442_9445dup(p.Ser3149LysfsTer2)复合杂合变异,经Sanger测序验证分别遗传自其父亲和母亲。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上述变异均被判定为致病性(PVS1_VeryStrong+PM2_Supporting+PM3+PP3; PVS1_VeryStrong+PM2_Supporting+PM3)。文献回顾提示,患者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为既往未见报道的表型。 结论:ALMS1基因c.6823C>T(p.Arg2275Ter)和c.9442_9445dup(p.Ser3149LysfsTer2)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上述患者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丰富了ALMS的临床表型谱,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ICU记忆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EMDR)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ICU记忆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广东省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6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认知训练,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8次EMDR治疗。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ICU记忆量表(ICUMS)和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ICUMS中事实记忆、情感记忆、妄想性记忆维度得分和总分分别为(19.48 ± 5.14)、(10.45 ± 2.62)、(7.06 ± 2.62)、(37.00 ± 6.12)分,对照组分别为(24.58 ± 7.38)、(13.58 ± 4.07)、(9.48 ± 3.57)、(47.64 ± 9.99)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3.14~5.22,均 P<0.05)。干预组PCL-C量表中警觉性增高、回避/麻木、重新体验症状群得分和总分分别为(8.09 ± 2.13)、(10.42 ± 2.62)、(7.24 ± 2.69)、(25.76 ± 4.25)分,对照组分别为(9.30 ± 2.35)、(12.73 ± 2.11)、(9.24 ± 2.51)、(31.27 ± 4.9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20~4.85,均 P<0.05)。 结论:EMDR治疗可有效减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ICU记忆和改善PTSD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精神分裂症纹状体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纹状体作为大脑核心区域,与大脑多个脑区构成复杂网络,参与多项功能如大脑信息整合、奖赏学习、运动等。不少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纹状体存在不同程度结构改变,另有相关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纹状体与其他脑区、默认网络、视觉网络、奖赏网络等存在功能连接异常,而这些异常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障碍、幻觉妄想、快感缺失等相关。本文主要介绍精神分裂症纹状体的结构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更好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生物学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计算精神病学研究策略在精神分裂症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计算精神病学作为一种新兴临床方法学,将计算解剖学、认知神经学等多学科原理和理论引入临床精神病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利用假说驱动或数据驱动的计算模型阐释精神疾病发病机制,改进或研发新的治疗方案。随着人工智能专用集成电路、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技术等硬件水平的提高与算法和模型可解释性的增强,大量模型转化应用到精神分裂症相关研究中。本综述整理了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计算精神病学的假说和数据基础,并对计算精神病学研究策略在精神分裂症研究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库的吡仑帕奈精神不良反应风险信号挖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挖掘吡仑帕奈精神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为该药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库(FAERS),收集2012年第3季度至2021年第3季度以吡仑帕奈为首要怀疑药物的精神不良事件(AE)报告。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的首选术语(PT)对AE进行标准化。从AE报告中提取患者一般情况和精神AE结局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 ROR)法进行吡仑帕奈精神不良反应风险信号挖掘,报告数≥3且 ROR值的95%置信区间下限>1的PT定义为阳性信号。 结果:共收集到以吡仑帕奈为首要怀疑药物的精神AE报告922例,所涉922例患者中男性439例(47.6%),女性441例(47.8%),性别不详42例(4.6%);有年龄记载者676例,为(38±19)岁;有AE结局记载者807例,因AE导致住院/住院时间延长、需要紧急治疗、危及生命和死亡者分别为409例(44.4%)、316例(34.3%)、60例(6.5%)和22例(2.4%)。922例AE报告涉及1 580个PT, ROR法检测出阳性信号的PT为46个,其中AE报告数排在前5位的PT为攻击(286例)、易激惹(128例)、自杀意念(110例)、实施自杀行为(100例)和愤怒(77例),信号强度( ROR值)排在前5位的PT为抽搐后精神病(383.13)、精神分裂症样障碍(355.27)、杀人意念(203.56)、分离性障碍(119.64)和妄想知觉(108.34),其中分离性障碍、抽搐后精神病为药品说明书中未记载的AE。46个阳性信号PT中共14个(30.4%)在药品说明书中未记载,其他12个PT按信号强度( ROR值)由高至低依次为不当性行为(81.43)、多疑(65.20)、去抑制状态(32.72)、行为冲动(31.18)、人格改变(22.56)、行为异常(16.31)、社交回避行为(12.95)、躁动(6.15)、双相情感障碍(5.23)、情感易变(5.09)、梦魇(2.86)和恐惧(2.79)。 结论:精神不良反应是吡仑帕奈较常见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氧化二氮滥用致精神症状患者脑血流灌注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滥用一氧化二氮(N 2O)致精神症状患者的神经心理和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特点。 方法:纳入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和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N 2O滥用致精神症状患者12例。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采集患者SPECT/CT图像,图像重建后采用Database Comparison软件自动处理分析,估算各个脑区总体平均摄取值与正常相同年龄段相应感兴趣区的总体平均值的差异统计值。 结果:(1)12例N 2O滥用患者临床表现为焦虑、抑郁、幻觉、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7例伴有认知功能下降。(2)神经心理测查:BPRS评分为(57.83±11.15)分,其中焦虑忧郁因子分为(3.94±0.47)分,缺乏活力因子分为(3.25±0.85)分,思维障碍因子分为(3.21±1.27)分,激活性因子分为(2.28±0.56)分,敌对性因子分为(3.14±1.24分);自知力障碍评分为(2.92±1.08)分,工作不能评分为(4.50±1.17)分,HAMD评分为(32.75±10.13)分,HAMA评分为(18.67±5.80)分,MMSE评分为(27.67±2.50)分,MoCA评分为(24.58±3.78)分。(3)脑SPECT显示,与正常相同年龄段相应感兴趣区的总体平均值比较,7例(58.30%)患者的额叶、8例(66.70%)患者的颞叶局部脑血流灌注明显减低。 结论:滥用N 2O对局部脑血流灌注有重要影响,可出现焦虑、抑郁、幻觉、被害妄想等精神病学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学习能力。SPECT脑灌注显像能够清晰的显示N 2O滥用致脑局部血流灌注改变,从而提示该处局部脑功能活动的改变,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等级暴力风险下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特点及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石河子市绿洲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8例,并对其进行为期3 d的暴力风险评估,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评估结果分为低风险组( n=78)、中风险组( n=51)和高风险组( n=29),各组患者在3 d内完成听觉P300的检测,并观察1周内患者是否发生暴力攻击行为。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方差分析研究不同暴力风险分组P300的变化,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三组患者的P300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4.71, P=0.10),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67, P<0.01)。两两比较发现,与低风险组[(12.14±9.19) μV]比较,中风险组[(8.25±7.13) μV]和高风险组[(6.71±4.97)μV]患者的P300波幅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4,-5.45,均 P<0.05)。高风险组与中风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P30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2.31, P>0.05)。发生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未发生暴力行为的患者相比,其P300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6.30,9.78,均 P<0.01)。BVC等级高(与高风险组相比,低风险组: OR=0.03,95% CI:0.00~0.35;中风险组: OR=0.09,95% CI:0.01~0.62)、P300潜伏期( OR=1.30,95% CI:1.13~1.48)延长和波幅降低( OR=0.50,95% CI:0.36~0.70)、有被害妄想( OR=0.12,95% CI:0.02~0.76)是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 结论: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可以作为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风险的可靠性神经电生理指标,对于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相关脑病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抗菌药物相关脑病(AAE)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住院期间使用抗菌药物≥2 d的CKD 3~5期患者的电子病历,从中筛选出应用抗菌药物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或诊断为脑病者,由临床医师和药师应用Naranjo评定法进行评分,将评分≥4分者判定为AAE。提取AAE患者基本信息、基础疾病信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以及AAE相关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 438例CKD 3~5期住院患者中共有977例(40.07%)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经综合评估判定发生AAE者33例(3.38%)。33例AAE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68(56,78)岁,范围27~88岁;CKD 3b期2例,4期6例,5期25例;行透析治疗者21例;血清肌酐(492±265)μmol/L,血尿素氮(16.9±10.7)m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10.4(7.0,14.9)ml/(min·1.73 m 2)。涉及AAE的抗菌药物为β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其中AAE发生率最高的药物为头孢吡肟[28.57%(4/14),95% CI:1.5~55.6)],其次为头孢他啶[14.67%(11/75),95% CI:6.5~22.9]。使用抗菌药物至发生AAE的时间为(6±3)d。AAE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谵妄、躁狂(45.45%,15/33),肢体不自主运动和癫痫大发作(各18.18%,6/33),神志淡漠(15.15%,5/33),嗜睡(12.12%,4/33),妄想、幻觉(3.03%,1/33)。33例AAE患者经停药或更换抗菌药物并给予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和对症治疗,截至出院,30例(90.90%)患者症状消失,3例(9.10%)未愈。 结论:CKD患者是发生AAE的危险人群,尤其是使用β内酰胺类治疗的患者。需要抗菌药物治疗的CKD患者应按eGFR调整药物剂量,治疗期间注意监测,防止AAE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酒精性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是一种少见的可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可能存在酒精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基础疾病。酒精性CPM可表现为多种临床症状,但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病例较少报道。本例为出现精神症状的CPM患者,提示精神症状可能是CPM的表现之一,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尽早完善头颅磁共振检查以减少对CPM的漏诊、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