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期被动吸烟对1岁儿童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孕期被动吸烟对1岁儿童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影响.方法 以深圳出生队列研究平台的1 363对母子为研究对象.在孕期使用问卷调查孕妇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被动吸烟情况,并在儿童1岁时使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3/ASQ:SE)评估儿童神经行为发育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期被动吸烟对1岁儿童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影响.结果 孕期被动吸烟对1岁儿童除粗大动作外的其他方面发育均有不同程度的有害影响:与无被动吸烟相比,在孕早期重度被动吸烟的孕妇其子代沟通(OR=1.932,95%CI:1.023~3.648)、精细动作(OR=3.388,95%CI:1.232~9.317)、解决问题(OR=3.270,95%CI:1.317~7.795)、社交-情绪(OR=1.792,95%CI:1.159~2.772)发育迟缓的风险增大;在孕中期被动吸烟的孕妇其子代沟通(OR=1.802,95%CI:1.068~3.039)、个人-社会(OR=1.705,95%CI:1.080~2.837)发育迟缓的风险增大,重度被动吸烟的孕妇子代沟通(OR=2.864,95%CI:1.322~6.240)、社交-情绪(OR=1.882,95%CI:1.081~3.275)发育迟缓的风险增大;在孕晚期,重度被动吸烟的孕妇其子代沟通(OR=3.415,95%CI:1.366~3.158)、精细动作(OR=3.976,95%CI:1.838~13.360)、社交-情绪(OR=2.231,95%CI:1.234~4.032)发育迟缓的风险增大.结论 孕妇孕早、中、晚期被动吸烟可对子代1岁时神经行为发育多个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有害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相关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大众减少室内吸烟、重视孕妇健康和儿童早期神经行为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肥胖对女性生育及子代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肥胖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肥胖定义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0 kg/m2.根据 WHO 最新统计,自1975年以来,肥胖患病率增加了两倍,全球育龄妇女的肥胖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25年,女性的肥胖率将达到20%[1].肥胖对身体诸多系统都有不利影响,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癌症和骨关节炎等全身性疾病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肥胖会对女性生殖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女性生育能力下降及不孕风险增高,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母乳喂养与儿童期及以后超重的风险:针对同胞配对和干预研究的系统综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母乳喂养与子代后期超重或肥胖风险降低有关,但由于相关研究大多未能降低混杂因素所导致的偏倚风险,因此尚不确定两者是否为因果关系。2021年11月,Dewey等 [1]的一篇系统综述发表在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上,探讨了母乳喂养与未曾母乳喂养的婴儿相比,以及不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是否影响子代远期超重或肥胖的发生风险,重点关注了同胞配对和干预性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母体肥胖与子代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肥胖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与子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综述近年母体肥胖与子代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归纳总结,倡导关注生命早期健康对儿童及成人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希望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胎源性起源机制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线粒体胁迫对认知功能的双刃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人口老龄化,对认知能力下降的担忧越来越成为医学咨询中的普遍话题。术后认知改变的发生涉及自身情况及围术期多种因素,其中阿尔兹海默症(AD)是最主要的担忧。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是麻醉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认为部分麻醉药物会造成线粒体损伤,并且大多数研究认为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对AD造成影响。但人们很少注意到细胞在线粒体胁迫后可通过一系列整合应激反应(ISR)维持稳定,还可能会使子代产生适应性而减弱胁迫。本文就线粒体胁迫在A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工周期冻融单囊胚移植前口服雌激素时间不影响单胎子代出生结局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中,孕酮应用前口服雌激素时间对单胎子代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全胚冷冻第一次行FET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人工周期准备子宫内膜,分析单囊胚移植且分娩单胎子代周期。根据孕酮转化子宫内膜前口服雌激素时间,将所有FET周期分为四组:≤12 d( n=306)、13~15 d( n=620)、16~18 d( n=471)和≥19 d( n=275)。主要观察指标为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发生率。 结果:共纳入1 672个单囊胚移植且单胎分娩FET周期。四组间SGA的发生率分别为7.8%(24/306)、4.8%(30/620)、5.7%(27/471)和7.6%(21/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04)。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酮应用前雌激素使用时间不影响单胎子代SGA的发生率(以≤12 d为参照,13~15 d:a OR=1.37,95% CI:0.70~2.70, P=0.361;16~18 d:a OR=0.74,95% CI:0.40~1.36, P=0.336;≥19 d:a OR=0.81,95% CI:0.44~1.49, P=0.501)。四组间新生儿早产率( P=0.204)、低出生体质量( P=0.582)、巨大儿( P=0.201)和LGA( P=0.335)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人工周期FET中,孕酮应用前口服雌激素时间不影响单囊胚移植单胎子代出生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重/肥胖女性孕期增重过多对妊娠结局及子代远期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孕前超重/肥胖及孕期增重过多不但增加不良围产结局的风险,也与儿童心脏、呼吸、代谢和认知相关的不良结局有关。女性肥胖是妊娠期间一个重要的可变因素。以孕期饮食和体育活动作为干预手段,能有效控制孕期增重,减轻压力和抑郁,也能防止摄入过多热量,以减少孕期增重。由于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比孕期增重更重要,因此可以通过优化产前保健,改善子代的长期健康状况。未来的预防策略应侧重于对孕前超重/肥胖的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宫内暴露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在河流、土壤、人体及野生动物体内均能检测到PFASs的存在。PFASs能诱导实验动物的多系统毒性,包括肝脏毒性、神经毒性、生殖和发育毒性、内分泌毒性及免疫毒性等。PFASs与子代出生结局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PFASs主要通过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通路,干扰雌激素,影响甲状腺系统、糖皮质激素、炎症反应及DNA甲基化,从而危害子代健康。我们综述PFASs宫内暴露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PFASs宫内暴露与子代出生结局及生长发育的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原核来源囊胚冻融移植对临床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零原核(nonpronuclear,0PN)、单原核(monopronuclear,1PN)、双原核(two pronuclei,2PN)废弃胚胎来源冻融单囊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单囊胚移植的患者资料。根据移植囊胚的不同来源分为4组:A组为2PN可利用胚胎来源(形态学评级为Ⅰ~Ⅲ级的2PN胚胎),B组为0PN胚胎来源,C组为1PN胚胎来源,D组为2PN废弃胚胎来源(形态学评级为Ⅳ级的2PN胚胎),分析4组患者基本资料,并以A组为参照组,分别比较B、C、D组的临床妊娠结局,在单胎活产的周期比较新生儿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计算校正后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a 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结果:经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与A组相比,B组的活产率明显低于A组(a OR=0.701,95% CI:0.534~0.920, P=0.011);D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明显低于A组(a OR=0.595,95% CI:0.456~0.777, P<0.001;a OR=0.600,95% CI:0.449~0.800, P=0.001),余流产率、妊娠期并发症、多胎妊娠率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上述各项指标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B组、D组巨大儿、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的发生风险均明显高于A组(巨大儿,B组:a OR=2.367,95% CI:1.299~4.315, P=0.005;D组:a OR=2.711,95% CI:1.463~5.026, P=0.002;LGA,B组:a OR=1.930,95% CI:1.158~3.217, P=0.012;D组:a OR=2.039,95% CI:1.174~3.543, P=0.011),低出生体质量、小于胎龄儿、早产的发生风险B组、D组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组上述指标发生的风险与A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无可利用2PN胚胎时,可将0PN、1PN、2PN废弃胚胎行囊胚培养后进行移植,但要关注0PN、2PN废弃胚胎增加子代巨大儿、LGA发生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与新生儿血糖及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HbA 1c)与新生儿血糖及出生体重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分娩的178例GDM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分娩前1周内的HbA 1c反映GDM孕妇分娩前2~3个月的血糖控制水平,将GDM孕妇分为HbA 1c≥6%组(45例)和HbA 1c<6%组(133例)。收集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出生后早期血糖值作为结局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偏相关分析法分析孕妇分娩前HbA 1c与新生儿初始血糖的线性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分娩前HbA 1c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新生儿低血糖和大于胎龄儿(LGA)的发生风险。 结果:与分娩前HbA 1c≥6%组相比,HbA 1c<6%组GDM孕妇的新生儿初始血糖更高[分别为(3.5±1.4)和(2.8±1.3)mmol/L, t=2.85, 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分娩前HbA 1c与新生儿初始血糖呈负相关( r=-0.25, P<0.001);采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控制混杂因素,该负相关关系仍然存在( r=-0.27, 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胎龄等因素的影响后,分娩前HbA 1c每降低0.1%,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减少24 g(β=24,95%CI 16~33, P<0.001)。将HbA 1c以连续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GDM孕妇分娩前HbA 1c每降低0.1%,其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风险降低12%(OR=0.88,95%CI 0.82~0.95, P<0.001),LGA的发生风险降低8%(OR=0.92,95%CI 0.87~0.97, P<0.01)。将HbA 1c以二分类变量进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调整相关混杂因素,与分娩前HbA 1c≥6%组的GDM孕妇相比较,分娩前HbA 1c<6%组的GDM孕妇,其子代新生儿低血糖(OR=0.23,95%CI 0.09~0.59)及LGA(OR=0.30,95%CI 0.12~0.71)的发生风险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GDM孕妇分娩前HbA 1c与新生儿血糖及出生体重相关,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显著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及LGA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