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动筛查在早期肺癌诊治中的作用及健康管理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主动筛查在早期肺癌诊治中的作用及健康管理建议。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胸外科具有完整人口社会学、临床信息及病理影像学特征的2 056例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前就诊原因分为主动筛查组1 082例,被动就诊组974例,分析两组肺癌手术患者人口社会学、临床信息及病理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并探讨主动筛查组人群健康管理要点。结果:2016年1月—2019年12月,主动筛查组人数占两组总人数的比例由36.1%升至54.2%,主动筛查组中CT检查发现肺癌的患者构成比由82.2%上升至96.8%。主动筛查组中女性、非吸烟者、腺体前驱病变、腺癌、0期患者、Ⅰ期患者、病变直径(d)≤1 cm、1 cm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吸烟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视力损失多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凋亡和光感受器的退化引起。主动、被动吸烟会增加AMD发病率及向晚期AMD进展的风险,并且影响湿性AMD的治疗效果。吸烟可引起脉络膜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脉络膜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变薄,导致脉络膜和视网膜血管反应性受损。香烟中的尼古丁可导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度表达,VEGF增加血管通透性及诱导内皮细胞增生,从而诱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吸烟可诱发氧化应激,导致氧化损伤,减少补体因子H表达,增加膜攻击复合物,导致巨噬细胞功能异常,促进玻璃膜疣形成,诱导CNV形成。因此,在控制AMD发生、预防CNV形成中应充分认识吸烟与CNV以及AMD的关系,这对AMD的早期预防及探索更有效的治疗途径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陕西省开展的CHD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 d确诊为CHD的围产儿和妊娠<28周但经超声等检查确诊为CHD的胎儿;对照组为未发生任何出生缺陷的同时期新生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与子代发生CHD的关系,并进行亚组分析探索其稳定性。结果:共纳入2 259例调查对象,其中病例组695例,对照组1 564例。病例组中围孕期被动吸烟者占26.76 %,而对照组中仅占6.01 %。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围孕期被动吸烟者子代患CHD的风险是无被动吸烟者的3.32倍( OR=3.32,95 %CI:2.41~4.56)。该风险随着孕妇被动吸烟暴露频率的增加而增大:每周被动吸烟1~3 d的孕妇生育CHD子代的风险是无被动吸烟者的2.75倍( OR=2.75,95 %CI:1.62~4.66);而每周被动吸烟超过3 d的孕妇生育CHD子代的风险是无被动吸烟者的3.62倍( OR=3.62,95 %CI:2.48~5.29)。亚组分析显示,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和子代CHD的关系稳定。 结论:母亲围孕期被动吸烟是子代发生CHD的危险因素。孕妇应尽可能避免二手烟的暴露,防范被动吸烟的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育龄女性体重过低、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013年和2019年中国18~49岁育龄女性体重过低、超重和肥胖状况、变化趋势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2013年和2019年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 的育龄女性9 220 664人的孕前检查资料,分析其体重过低、超重和肥胖流行情况、变化趋势,以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年龄标化率,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中国18~49岁育龄女性的体重过低率为7.47%,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1.05%和6.08%。从2013年至2019年间,育龄女性的体重过低率有所下降,超重肥胖率显著上升。低龄、受教育程度高及少数民族是体重过低的危险因素,高龄、农民、既往孕次及产次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而素食习惯、吸烟或被动吸烟均可能增加体重过低或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结论:我国育龄女性面临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应加强对育龄女性的孕前体重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庆市大气污染与小学生呼吸系统疾病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探讨重庆市大气污染与小学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关联。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根据重庆市空气污染状况随机抽取8个区县,每个区随机抽取1所小学,于2019年底对所有3~5年级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同时收集当年最近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活居住环境、行为习惯及大气污染暴露对小学生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本研究共纳入5 918名小学生,呼吸系统患病率为21.54%,男生和女生患病率分别为23.38%、19.59%。调查学校空气质量指数(AQI)平均值为67,PM 10、PM 2.5、NO 2、O 3超标率分别为1.16%、6.92%、0.99%、5.65%,SO 2、CO未超标。调整相关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气污染高暴露地区( OR=2.52)、家中使用空气污染相关化学品( OR=1.47)、有被动吸烟( OR=1.27)、家中养宠物( OR=1.18)的小学生呼吸系统患病风险更高(均 P<0.05)。此外,AQI( OR=1.18)、PM 10( OR=1.20)、PM 2.5( OR=1.35)和NO 2( OR=1.11)年均值升高小学生呼吸系统患病风险增加(均 P<0.05)。综上,重庆市小学生呼吸系统患病与生活居住环境、行为习惯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有关,大气污染物中PM 10、PM 2.5和NO 2暴露浓度升高可导致小学生呼吸系统疾病患病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山西省太原市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太原市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的现状,为制定该地区学龄前儿童健康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11-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太原市24所幼儿园共11 126名3~5岁学龄前儿童,采用小龄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育性协调障碍发生率为3.4%,疑似发育性协调障碍发生率为5.4%,其中男童发生率高于女童(χ 2=9.46, P < 0.01);随着年龄的增大,发育性协调障碍的发生率有所降低( r=-0.06, P < 0.01);发育性协调障碍的发生与父亲和母亲的文化程度、母亲孕期被动吸烟呈负相关( r=-0.11, P < 0.01; r=-0.12, P < 0.01; r=-0.03, P < 0.01),父母文化程度越低、母亲孕期被动吸烟,发育性协调障碍的发生率越高。 结论:太原市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发生率低于中国南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幼儿园所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发育性协调障碍的发生率越低( r=0.03, P < 0.01)。环境因素对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家长、幼儿园老师和儿童保健工作者应针对儿童早期发育环境中的不利因素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清叶酸与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转归的关系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交互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叶酸与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1)转归的关系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交互作用。方法:基于2014年6—12月在山西省介休市和阳曲县建立的已婚妇女社区队列,选取经病理学诊断为CIN1的5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2个月后再次行病理学检查,根据CIN1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CIN1消退组、持续和进展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血清叶酸与CIN1转归的关系,采用相加模型分析血清叶酸与HR-HPV感染的交互作用。结果:564例患者中,479例再次行病理学检查,CIN1消退组331例,持续和进展组148例。CIN1消退组与持续和进展组患者的血清叶酸分别为(18.890±8.360)和(15.640±5.550)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6.937, P<0.001)。154例患者检出HPV感染,其中148例为HR-HPV感染,6例为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单因素分析显示,消退组与持续和进展组在年龄、被动吸烟、清洗阴部频率、性生活后清洗、换洗内裤频率、血清叶酸及HR-HPV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洗阴部频率( OR=0.422,95% CI为0.238~0.750)、换洗内裤频率( OR=0.574,95% CI为0.355~0.928)、血清叶酸(13.06~16.78 nmol/L: OR=4.806, 95% CI为2.355~9.810;≤13.05 nmol/L: OR=8.378,95% CI为4.024~17.445)、HR-HPV感染( OR=1.852,95% CI为1.170~2.933)是CIN1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血清叶酸低水平和HR-HPV感染对CIN1持续和进展的相对超额危险度=4.992(95% CI为0.189~9.796),归因危险度=0.552(95% CI为0.279~0.824),交互作用指数=2.632(95% CI为1.239~5.588),血清叶酸≤16.78 nmol/L且HR-HPV感染阳性的a OR=9.055(95% CI为4.878~16.807)。 结论:低血清叶酸水平可增加CIN1持续和进展的风险,且与HR-HPV感染存在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儿童哮喘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近5年中国儿童哮喘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哮喘及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Elsevier、CNKI、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库,以"儿童""哮喘""患病率""横断面研究""child""asthma""prevalence"和"China"为中英文检索词,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发表的有关中国儿童哮喘横断面研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分析,通过亚组、敏感性分析探索异质性的来源和单个研究对合并效应产生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24篇文献,共484 719名儿童,其中哮喘患病50 608例。中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为4.90%(95% CI:2.60%~7.20%),烟草/被动吸烟、特应性皮炎等12项危险因素均可诱发哮喘( P均<0.05)。亚组分析结果表明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南方地区患病率高于北方地区,年患病率从2015-2016年的3.8%上升到2017-2018年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目前中国儿童哮喘患病率相对较高,但识别诸多危险因素对哮喘预防有很大帮助,可降低儿童哮喘患病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吸烟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吸烟与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 188例大连地区年龄大于等于40周岁的T2DM患者进行研究,并对其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同时采集其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等基本信息,3年后对此人群进行随访、整理,分析其基线及随访的各项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估吸烟对DR发生、进展及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发生的影响。结果:不同吸烟状态下中老年人DR发生率( χ2=11.318, P=0.010)和DR进展率( χ2=9.790, P=0.020)存在差异。与不吸烟组相比,戒烟组人群DR发生率显著降低( P<0.05)。戒烟组与被动吸烟组DR进展率差异显著( P<0.05)。男性戒烟组DR发生率显著低于男性不吸烟组和被动吸烟组( P均<0.05)。与不吸烟组相比,女性主动吸烟组、被动吸烟组及戒烟组DR发生率、DR进展率及PDR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不同吸烟状态与中老年人DR发生、DR进展有关,与PDR发生无关,戒烟是男性DR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戒烟与女性DR发生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孕妇孕早、中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孕妇孕早、中期睡眠质量和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孕妇睡眠质量和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CPWCS)孕早、中期孕妇数据。问卷调查获取一般人口学特征、怀孕意向、健康相关行为、抑郁和睡眠质量信息。描述孕早期、孕中期睡眠质量并比较其在不同人群特征下的分布情况,logistic回归探究孕早、中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3 618名孕妇,孕早、中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8.2%和28.7%;13.0%的孕妇在孕早、中期持续存在睡眠障碍,15.2%的孕妇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质量差、入睡时间长、存在睡眠障碍、日间困倦是我国孕妇睡眠的主要问题。孕早期规律饮食( OR=0.75,95% CI:0.62~0.92)、孕期在业( OR=0.84,95% CI:0.71~0.99)是孕妇睡眠质量的保护因素;孕妇年龄≥30岁( OR=1.19,95% CI:1.03~1.37)、孕早期被动烟草暴露( OR=1.18,95% CI:1.02~1.36)、抑郁症状( OR=2.25,95% CI:1.95~2.61)是孕妇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 结论:我国孕妇孕早期、孕中期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部分孕妇存在孕早、中期睡眠质量下降或持续存在睡眠障碍的情况。关注高龄孕妇、鼓励孕妇规律饮食、减少被动吸烟,减轻抑郁症状可能有助于孕妇睡眠质量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