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置胎盘对胎盘植入性疾病致子宫全/次全切除及胎盘植入部位子宫局部切除患者手术情况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对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致子宫全/次全切除及胎盘植入部位子宫局部切除(简称植入部位切除)患者手术情况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分娩、因PAS行子宫全/次全切除或者植入部位切除的患者510例。根据是否合并前置胎盘分为合并前置胎盘组(427例)和无前置胎盘组(83例)。根据子宫切除方式(子宫全/次全切除或植入部位切除)分层,子宫全/次全切除者根据是否合并前置胎盘分为合并前置胎盘组(221例)和无前置胎盘组(23例),植入部位切除者根据是否合并前置胎盘分为合并前置胎盘组(206例)和无前置胎盘组(60例)。采用非参数检验或 χ2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特征、手术情况和妊娠结局的差异。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前置胎盘对需要额外手术操作和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1)合并前置胎盘组与无前置胎盘组比较:与无前置胎盘组比较,合并前置胎盘组产后24 h出血量[1 541 ml(1 036~2 368 ml)与1 111 ml(695~2 000 ml), Z=-3.91],以及需要额外手术操作[84.8%(362/427)与69.9%(58/83), χ2=10.61]、子宫全/次全切除[51.8%(221/427)与27.7%(23/83), χ2=16.10]、膀胱镜检查术和/或输尿管支架置入术[60.7%(259/427)与31.3%(26/83), χ2=24.25]、总体不良妊娠结局[86.9%(371/427)与65.1%(54/83), χ2=17.75]、产后24 h出血量>1 500 ml[54.1%(231/427)与33.7%(28/83), χ2=29.94]和输注血制品的比例较高[75.9%(324/427)与47.0%(39/83), χ2=28.27]( P值均<0.05)。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既往剖宫产次数、产次、孕期增重、双胎、是否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等混杂因素,发现前置胎盘是PAS子宫切除(全/次全切除和植入部位切除)患者需要额外手术操作( aOR=3.26,95% CI:1.85~5.72)及发生不良妊娠结局( aOR=5.59,95% CI:2.01~6.42)的危险因素。(2)按子宫全/次全切除和植入部位切除分层,合并前置胎盘组与无前置胎盘组比较:①在全/次全子宫切除患者中:合并前置胎盘组发生额外手术操作[82.8%(183/221)与56.5%(13/23), χ2=9.11],尤其是膀胱镜检查术和/或输尿管支架置入术的比例高于无前置胎盘组[67.9%(150/221)与34.8%(8/23), χ2=9.99]( P值均<0.05),但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6%(198/221)与87.0%(20/23), χ2<0.01, P=0.972]。②在子宫植入部位切除患者中:合并前置胎盘组需要额外手术操作[86.9%(179/206)与75.0%(45/60), χ2=4.94]及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高于无前置胎盘组[84.0%(173/206)与56.7%(34/60), χ2=25.31]( P值均<0.05)。与无前置胎盘组比较,合并前置胎盘组中需要膀胱镜检查术和/或输尿管支架置入术[52.9%(109/206)与30.0%(18/60), χ2=9.78]和血管阻断术的比例高[94.2%(194/206)与71.7%(43/60), χ2=24.23],产后24 h出血量多[1 368 ml(970~2 026 ml)与995 ml(654~1 352 ml), Z=-3.66],产后24 h出血>1 500 ml[46.6%(96/206)与23.3%(14/60), χ2=10.37]及输注血制品的比例高[68.9%(142/206)与33.3%(20/60), χ2=24.73]( P值均<0.05)。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既往剖宫产次数、产次、孕期增重、双胎、是否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等混杂因素,发现前置胎盘在子宫全/次全切除患者中并未增加需要额外手术操作( aOR=2.71,95% CI:0.99~7.42)及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aOR=2.14,95% CI:0.54~8.42),前置胎盘在子宫植入部位切除患者中是需要额外手术操作( aOR=4.67,95% CI:2.15~10.10)及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 aOR=3.80,95% CI:1.86~7.77)。 结论:前置胎盘增加PAS致子宫全/次全切除及植入部位切除患者的额外手术操作和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临床诊断PAS合并前置胎盘,需做好相应的准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足月单胎子宫腺肌病初产妇的产程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足月单胎子宫腺肌病初产妇的产程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规律产前检查,单胎、初产、头位、阴道分娩的子宫腺肌病孕妇109例为腺肌病组,同期单胎、初产、头位、阴道分娩的非子宫腺肌病孕妇109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产程干预、母儿结局及产程时间。结果:(1)一般情况:腺肌病组孕妇的孕前子宫体积[(66.8±23.7)cm 3]大于对照组[(41.4±13.1)cm 3],辅助生殖受孕比例[分别为31.2%(34/109)和7.3%(8/109)]以及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比例[分别为31.2%(34/109)和5.5%(6/109)]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孕次、妊娠合并症(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甲状腺疾病)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2)产程干预及母儿结局:腺肌病组的中位产后出血量[300 ml(200~355 ml)]显著高于对照组[260 ml(200~300 ml); Z=-2.364, P=0.018]。腺肌病组产妇的临产方式、缩宫素使用、人工破膜、会阴Ⅲ度及以上裂伤、侧切的比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及1分钟Apgar评分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3)产程时间: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宫口开大0~1、1~2、2~3、3~4、4~5、5~6、6~7 cm所需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腺肌病组宫口开大7~8、8~9、9~10 cm所需时间及第二产程(中位数分别为20、18、15、12 min)短于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23、23、23、26 min),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4)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产程的影响:腺肌病组中是否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的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孕妇宫口开大7 cm后产程明显加快,需严密观察;第三产程应积极使用促宫缩药物预防产后出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IVF-ET术后GDM患者的妊娠风险评估及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不同受孕方式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产检且分娩的1453例GD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436例GDM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自然受孕的1017例GDM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x2检验比较两组间基本资料、体重变化、血糖合格率、母婴妊娠结局及相关并发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根据各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权重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独立危险因素及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IVF-ET是GDM患者发生首次剖宫产(OR=1.809,95%CI:1.339~2.442)、早产(OR=1.622,95%CI:1.090~2.413)、产后出血(OR=2.377,95%CI:1.406~4.018)、胎盘粘连(OR=1.971,95%CI:1.211~3.209)、低出生体重儿(OR=2.232,95%CI:1.354~3.680)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应用产次、年龄、胎数、孕期总增重、IVF-ET和瘢痕子宫建立联合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概率P=eLogit(P)/(1+eLogit(P)),Logit(P)=β1X1+β2X2+…+βnXn.该模型对早产、剖宫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联合预测效能较好,AUC约0.8,均大于各独立危险因素的AUC.结论 由产次、年龄、胎数、孕期总增重、IVF-ET和瘢痕子宫构成的联合预测模型对GDM患者剖宫产、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血清外泌体miR-494水平与妊娠期胎儿生长受限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血清外泌体微小RNA-494(miR-494)水平与妊娠期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关系.方法 收集妊娠期妇女182例,RT-PCR法检测血清外泌体miR-494.对研究对象追踪至分娩结束,以是否发生FGR将研究对象分为FGR者及非FGR者.比较发生与未发生FGR孕妇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发生FGR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 182例孕妇中22例发生FGR、160例未发生FGR,FGR发生率为12.09%.发生FGR孕妇BMI、第27周血清外泌体miR-494水平、孕期增重过度比例、贫血比例、脐血流异常比例、羊水过少比例、脐带扭转比例、胎盘灌注不良比例、瘢痕子宫比例、不良孕产史比例及合并甲亢、甲减、免疫血栓相关疾病、肝内胆汁淤积症比例均高于未发生FGR孕妇,血细胞比容、血红素水平低于未发生FGR孕妇(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第27周高血清外泌体miR-494、脐带扭转、不良孕产史、孕期增重过度、胎盘灌注不良是妊娠期发生FGR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第27周高血清外泌体miR-494与脐带扭转、不良孕产史、孕期增重过度及胎盘灌注不良均对妊娠期发生FGR具有相加交互作用(P均<0.05).结论 血清外泌体miR-494在发生FGR的孕妇中水平升高,是F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FGR发生中,高血清外泌体miR-494与脐带扭转、不良孕产史、孕期增重过度、胎盘灌注不良等危险因素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足月单胎妊娠孕妇引产失败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分析足月单胎妊娠孕妇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引产失败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1 日至2019 年12 月31 日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和平院区妇产科分娩的足月单胎妊娠引产1483 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引产结局分为引产成功组(1108 例)和失败组(375 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引产失败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性能与拟合优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高龄初产、无阴道分娩史、受教育程度≤12 年、分娩孕周<40 周、孕前超重、孕前肥胖、孕期增重超标、身高<160 cm、引产前子宫颈Bishop评分<4 分、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750 g、联合引产、可疑胎儿窘迫、引产至临产时间≥24 小时是引产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身高≥165 cm,地诺前列酮栓引产是引产失败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分别利用产前因素、产前结合产时因素构建引产失败预测模型,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914 与 0.940,约登指数分别为0.660 与0.733,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7.5%与88.9%.结论:本研究筛选出引产失败的显著影响因素,一方面为临床制定提高引产成功率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并构建引产失败预测模型,有助于产科医生与孕妇共同决定分娩方式,保障母婴安全;另一方面旨在提升大家孕期保健意识,提升阴道分娩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高龄经产妇妊娠的临床特点 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探讨高龄经产妇妊娠的临床特点、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2022年10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2例高龄经产妇临床资料作为高龄组,选取同期在医院分娩的154例非高龄经产妇临床资料作为非高龄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不良妊娠结局,根据高龄组妊娠结局将其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29例)和妊娠结局良好组(113例),统计高龄经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单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 高龄组、非高龄组有流产史产妇构成比分别为73.24%、54.55%,高龄组有流产史产妇构成比高于非高龄组(P<0.05).高龄组、非高龄组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11.27%、3.25%,高龄组早产儿构成比高于非高龄组(P<0.05).高龄组与非高龄组孕期增重、是否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无流产史、产检次数、是否软产道损伤及是否子宫收缩乏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孕期增重>10 kg、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流产史、产检次数<5次及子宫收缩乏力均为高龄经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33、2.992、2.680、2.450、2.450,P<0.05).结论 高龄经产妇妊娠的临床特点包括早产及妊娠期并发症较多,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孕期增重>10 kg、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流产史、产检次数<5次及子宫收缩乏力,临床可据此对有以上特征的产妇进行针对性治疗或干预,降低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氟诺哌齐对新西兰家兔胚胎-胎仔发育毒性及毒代动力学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 研究氟诺哌齐(fronopezil)对新西兰家兔胚胎-胎仔发育的影响及其伴随毒代动力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按妊娠顺序将孕兔分为溶媒(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5%聚乙二醇400水溶液)对照组、环磷酰胺(18 mg·kg-1,阳性对照)组及氟诺哌齐3.6,9.0和22.5 mg·kg-1组.溶媒对照组和氟诺哌齐组于妊娠第6~18天(GD6-18)ig给药,环磷酰胺组于GD6-20 ig给药.GD28处死孕兔,检测胚胎-胎仔发育,ELISA检测GD5,GD18和GD28孕兔血清中性激素水平,首末次给药前后采血进行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胎仔、胎盘和羊水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氟诺哌齐3.6,9.0和22.5 mg·kg-1对孕兔的体重、增重、摄食量和妊娠结局及胎仔的外观、内脏、骨骼和体格生长发育均未见明显影响;仅在GD18或GD28各剂量组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有一定程度波动.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氟诺哌齐可通过胎盘屏障,但在孕兔和胎仔体内无明显蓄积;环磷酰胺组胎仔体重、顶臀长和连胎子宫重均低于溶媒对照组(P<0.01),外观和骨骼均出现畸形.结论 氟诺哌齐对新西兰家兔胚胎-胎仔发育毒性的未见有害作用剂量为22.5 mg·kg-1,为药效起效剂量的125倍,该剂量下GD18 血药峰浓度为1093 μg·L-1,药时曲线下面积为6650 μg·h·L-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高龄二胎产妇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的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构建高龄二胎产妇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PHUI)的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7例高龄二胎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所有产妇的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分为子宫瘢痕愈合良好(GHUI)组204例和PHUI组73例,经单因素分析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二胎产妇剖宫产后PHUI的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进行临床应用性验证.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期增重、贫血、既往剖宫产史、子宫位置、手术时机、术者年资、切口与宫颈内口距离、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术后感染是高龄二胎产妇剖宫产后PHUI的影响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贫血、既往剖宫产史、子宫位置、手术时机、切口与宫颈内口距离、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术后感染是高龄二胎产妇剖宫产后PHU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构建高龄二胎产妇剖宫产后PHUI的Nomograms预测模型,经检验,该模型C-index为0.921,校准度为0.873,预测高龄二胎产妇剖宫产后PHUI的AUC为0.868(95%CI:0.822~0.916),敏感度为84.93%,特异度为70.10%;且经临床验证,该模型预测高龄二胎产妇剖宫产后PHUI的AUC为0.885(95%CI:0.825~0.949),敏感度为85.29%,特异度为77.66%.结论 基于年龄、贫血、既往剖宫产史、子宫位置、手术时机、切口与宫颈内口距离、胎膜早破、羊水污染、术后感染等临床资料构建高龄二胎产妇剖宫产后PHUI的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且其预测价值高,临床应用性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妊娠39周引产对初产妇剖宫产率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探讨妊娠39周引产相对常规妊娠41周引产对初产妇剖宫产率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收治的918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均为妊娠39周以上引产分娩、单胎、头位且无明确增加母婴不良结局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初产妇.根据引产孕周分为妊娠39周组(184例)、妊娠40周组(384例)以及妊娠41周组(350例).对3组间产妇一般情况、促子宫颈成熟情况、引产方式及不同子宫颈成熟(子宫颈评分≥4分,子宫颈评分<4分)的产程时间进行比较;对3组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母婴不良结局进行Log-binomial回归分析.结果:①3组初产妇年龄、孕次、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产前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重随引产孕周增加而增加(P<0.05);3组的引产指征、促子宫颈成熟、引产方式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发生剖宫产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失败比例随孕周增加而升高(P<0.05).③与妊娠41周组比较,妊娠39 周组(RR 0.71,95%CI 0.56~0.89)、妊娠40 周组(RR 0.78,95%CI 0.65~0.92)的新生儿综合不良结局的风险均降低.子宫颈评分<4分时,3组进入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引产到分娩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子宫颈评分≥4分时,妊娠39周引产进入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和引产到分娩时间均短于妊娠40周及妊娠41周(P<0.05).结论:妊娠39周引产在不增加剖宫产率的情况下或可降低部分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尿囊素雌激素样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筛选尿囊素雌激素样活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特点.采用小鼠子宫增重实验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实验对尿囊素雌激素样活性进行筛选,同时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的变化;采用特异性雌激素受体阻断剂(ICI 182,780)、雌激素受体α阻断剂(MPP)、雌激素受体β阻断剂(THC)、雌激素膜受体GPR30阻断剂(G15)拮抗实验及Western blot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尿囊素可显著性提高未成熟雌性小鼠的子宫指数、血清E2与FSH水平(P<0.05);且能够促进MCF-7细胞的增殖(P<0.05),但促增殖作用可被ICI 182,780、MPP、G15所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尿囊素可以显著增加小鼠子宫ERα、GPR30的表达.本研究首次发现尿囊素具有雌激素样活性,且通过雌激素受体ERα、GPR30共同介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