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心理干预融入孕产期卫生保健服务∶健康思维项目的调适及可行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中文版健康思维项目进行调适,并在此基础上评价由产科护士主导的健康思维项目在中国开展的可行性。方法:对医院护理管理者、参与健康思维项目预试验的护士和围产期女性进行访谈,基于各方的反馈意见对健康思维项目的内容、开展方式、次数等进行调适。根据调试后的项目手册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干预结束后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评价由产科护士主导的健康思维项目在中国开展的可行性。结果:调适后的中文版健康思维项目由产科护士在孕妇每次产检的时候对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干预时间为每次30 min,干预次数为5次,干预的地点在产科门诊健康宣教室。健康思维项目在中国开展的促进因素包括孕产妇对精神心理健康的卫生需求较为普遍,孕妇、护士和医院都能从项目中获益,管理层的支持,项目本身有很多便捷性及护士的人格魅力。阻碍项目开展的因素包括母亲的参与意愿不够,社会对精神心理问题存在歧视,护士的工作时间不够,护士的知识和技能需提升,培训和督导方式需要改进。结论:调适后的中文版健康思维项目在中国开展是可行的,可以考虑在中国孕产期卫生保健服务中增加健康思维项目以促进围产期女性和新生儿的身心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中心新生儿脑积水10年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新生儿脑积水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检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脑积水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足月、不同病因及治疗方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及短期结局。结果:共纳入脑积水患儿223例。早产儿136例(61.0%),足月儿87例(39.0%),早产儿组颅内出血后脑积水比例高于足月儿组( P<0.001)。原发性脑积水58例(26.0%),颅内出血后脑积水82例(36.8%),颅内感染后脑积水48例(21.5%),出血合并感染后脑积水35例(15.7%),颅内出血组围产期窒息、出生时急救复苏、生后3 d内气管插管比例高于其他组( P<0.05);颅内感染组合并新生儿败血症、原发性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组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比例高于其他组( P<0.05)。非手术治疗137例(61.4%),临时性引流48例(21.5%),永久性分流37例(16.6%),行颅内血肿清除术1例(0.4%),原发性组及颅内出血组行永久性分流术后好转率高于临时性引流和非手术治疗( P<0.001)。 结论:新生儿脑积水的主要病因为颅内出血及颅内感染;颅内出血后脑积水早产儿比例高,不同病因引起的脑积水合并不同的临床问题;孕产期母婴保健、预防新生儿败血症及颅内出血是预防脑积水的要点;治疗方式的选择尚需积累更多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孕产期甲状腺疾病防治管理指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制定本指南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和落实我国政府部门制定的《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满足妇幼保健、产科及内分泌科专业人员对孕产期甲状腺疾病防治与管理提供规范服务的需求。指南建议要按照甲状腺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低、一般、较高和高风险的妊娠风险分级。在孕产期完成妊娠风险动态评估,及时调整相应的管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孕产期相关因素对儿童屈光不正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屈光不正是儿童眼科常见疾病,是指眼睛的轴向长度与屈光力不匹配而造成视觉模糊,通常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的。孕产期相关因素对儿童屈光不正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对孕产期不同阶段进行分类,重点从孕期生活方式、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不良妊娠结局和其他因素4个方面对儿童屈光不正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儿童屈光不正防控提供围生期保健线索,实现防控关口前移,减轻因儿童屈光不正带来的公共卫生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上海市2 002例孕妇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上海市妊娠早、中、晚期各期孕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在孕产期保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方法:2020年2月7日至2月12日期间,由上海市16个区级妇幼保健所组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助产医疗机构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连续招募前来产前检查(产检)的孕妇,由孕妇自愿完成电子问卷。数据分析采用频率、χ 2检验和赋值评分等方法。 结果:本次调查在18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7家助产医疗机构共获得有效问卷2 002份。调查发现,94.6%(1 894/2 002)的孕妇担心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被感染,14.7%(294/2 002)的孕妇认为自己需要心理减压服务;87.7%(1 756/2 002)的孕妇要求"分时段预约孕产妇避免人群聚集"。相比于孕早期和孕晚期孕妇,孕中期孕妇更希望减少产检次数(分别为35.2%、39.5%、48.1%, P<0.01);相比于经产妇,初产妇更愿意增加远程咨询和指导(分别为49.2%、63.8%, P<0.01)。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的保健知识,孕妇对"孕产期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个人防护"需求最高(4.40分),且71.0%(1 421/2 002)的孕妇希望通过健康类App、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来获取相关知识。 结论:上海市的孕妇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存有担忧,且高度关注相应的防护措施;孕妇要求分时段预约产检,且希望能使用线上途径获得健康信息和保健服务。妇幼保健机构应对接孕妇需求,优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知识和保健服务,保障母婴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妊娠合并梅毒产妇发生早期新生儿死亡相关因素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产妇发生早期新生儿死亡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浙江省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系统监测的梅毒产妇(妊娠≥28周分娩)。收集感染孕产妇人口学特征(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孕次、产次、不良妊娠史等)、孕产期保健记录、梅毒实验室检测结果、梅毒治疗方案、产时信息、分娩婴儿信息等。采用趋势 χ2检验分析梅毒产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变化趋势,皮尔逊相关分析梅毒产妇驱梅治疗与早期新生儿死亡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71例发生早期新生儿死亡的产妇中,年龄为21~34岁者49例(69.01%),中学文化程度者52例(73.24%),无固定职业39例(54.93%),孕次≥3次者39例(54.93%),经产妇48例(67.61%),死胎、死产、流产史8例(11.27%),妊娠晚期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circle card test,RPR)或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lized red unheated serum test,TRUST)效价≥1∶4者49例(69.01%)。共计72例早期死亡新生儿,其中男40例,女32例,首位死亡原因是早产/低出生体质量(56例,77.78%)。2014年至2020年,浙江省妊娠合并梅毒产妇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从10.37‰(24/2 314)下降至1.49‰(3/2 007),呈下降趋势(趋势 χ2=20.05, P<0.001)。产妇驱梅治疗率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呈负相关( r=-0.895, 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规范治疗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风险(Wald=24.845, P<0.001,比值比为0.181),产妇妊娠晚期RPR或TRUST效价≥1∶4(Wald=72.026, P<0.001,比值比为10.112)增加早期新生儿死亡风险。 结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是妊娠合并梅毒产妇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首位原因。加强孕产妇驱梅治疗,尤其是规范治疗,有利于降低梅毒产妇发生早期新生儿死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孕产瑜伽联合生育舞蹈对孕期焦虑、抑郁情绪和母婴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孕产瑜伽联合生育舞蹈对孕期焦虑、抑郁情绪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孕妇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n=150)与对照组( n=150)。对照组给予常规孕产期保健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孕产期保健管理基础上进行孕产瑜伽联合生育舞蹈训练。比较两组孕期抑郁情况、母婴结局。 结果:在产程时间方面,观察组孕妇第一、第二及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分娩结局方面,观察组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阴道助产率、会阴侧切率、早产儿、巨大儿发生率、产后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孕妇实施孕产瑜伽联合生育舞蹈训练能够使产妇分娩时间明显缩短,可对孕妇焦虑、抑郁情绪有所缓解,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7—2019年我国西部三省部分地区HIV感染孕产妇抗病毒治疗药物耐药性发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2017—2019年我国西部三省部分地区HIV感染孕产妇耐药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于2017 年 4 月至2019 年 4 月在新疆、云南、广西三个省/自治区的7个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地区所有提供孕产期保健及助产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血样本检测,完成孕期、分娩前和产后相关情况的信息收集和不同时期病毒载量、CD4 +T 淋巴细胞、耐药基因的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因素与HIV感染孕产妇发生耐药的关系。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55例HIV感染孕产妇,耐药发生率为3.4%(22/655),均为交叉耐药,低度耐药率为2.1%(14/655),中度耐药率1.2%(8/655),高度耐药率为0.8%(5/655),既往应用过抗病毒药物的人群中耐药率为1.9%(8/418),未应用过药物的人群为5.9%(14/237),NNRTI类耐药占2.8%(18/655),NRTI类耐药2.5%(16/6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既往应用过抗病毒药物的孕产妇发生HIV耐药的风险更低( OR=0.32,95% CI:0.11~0.76)。 结论:加强抗病毒药物使用的管理,重点关注既往未应用抗病毒药物的孕产妇,有助于降低耐药突变的发生,临床上应考虑个性化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实现病毒抑制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1年至2020年天津市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及死亡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天津市2011年至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io,MMR)的变化趋势和孕产妇死亡原因,以指导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至2020年天津市全部孕产妇死亡病例(89例)及评审资料,分析MMR的变化趋势、死亡原因顺位及死亡评审结果。采用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MMR的变化趋势:10年天津市平均MMR为7.97/10万,各年MMR呈波动式下降,2014年最高(12.61/10万),最低为2019年(3.85/10万)。(2)死亡孕产妇的特征:非本市户籍死亡孕产妇高龄、无稳定职业/无业、大专以下学历、经产妇、未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的比例均高于本市户籍者[33.33%(8/24)与20.00%(13/65), χ2=46.18;100.00%(24/24)与69.23%(45/65), χ2=9.53;87.50%(21/24)与64.62%(42/65), χ2=4.44;79.17%(19/24)与44.62%(29/65), χ2=8.42;75.00%(18/24)与13.85%(9/65), χ2=31.02; P值均<0.05]。(3)孕产妇的死亡原因:直接产科死亡占57.30%(51/89),间接产科死亡占42.70%(38/89)。死因顺位的前5位依次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猝死、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症、羊水栓塞。(4)孕产妇死亡评审结果:可避免的孕产妇死亡占39.33%(35/89),其中直接产科死亡占94.29%(33/35),间接产科死亡占5.71%(2/35)。(5)可避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医疗保健系统的知识技能问题[62.86%(22/35)],且集中在区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86.36%(19/22)]。 结论:应加强区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和流动人口的孕产期保健管理,以保障母婴安全,进一步降低MMR。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孕产妇不同时点抑郁状态转归及持续抑郁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孕产妇在孕产期不同阶段的抑郁状况与各时点的自然转归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联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和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5家妇幼保健机构共同构建了中国孕产妇心理健康队列研究,于2015年8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对孕产妇进行招募后开展了孕产期7个时点心理状况的随访追踪,利用自填式问卷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调查获得孕产妇一般人口学特征和抑郁状况等相关信息,并对其孕产期抑郁状况及自然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招募1 284人,将完成产后42 d随访且至少完成6次随访的调查对象纳入分析,共计1 210人。采用孕13周EPDS得分代表孕早期抑郁状况,采用孕17周和孕24周的平均分代表孕中期抑郁状况,采用孕31周和孕37周的平均分代表孕晚期抑郁状况,采用产后3 d和产后42 d的平均分代表产后抑郁状况。孕早、中、晚期和产后抑郁人数(%)分别为321人(26.5%)、218人(18.0%)、189人(15.6%)和219人(18.1%),孕早、中、晚期和产后抑郁状况均呈正相关( P<0.001),其中孕早期和孕中期( r=0.678)、孕中期和孕晚期( r=0.771)以及产后和孕晚期( r=0.706)相关性较强。在孕早期抑郁的孕产妇中,26.2%的孕产妇在整个研究过程均抑郁,42.7%的孕产妇出现产后抑郁。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文化程度本(专)科及以上( OR=0.437,95% CI:0.212~0.900, P=0.025)、孕期运动锻炼( OR=0.586,95% CI:0.348~0.987, P=0.044)、婚姻满意度高( OR=0.370,95% CI:0.221~0.620, P<0.001)和体质指数(BMI)正常( OR=0.516,95% CI:0.270~0.985, P=0.045)降低抑郁发生风险;对居住环境不满意( OR=1.807,95% CI:1.074~3.040, P=0.026)增加抑郁发生风险。 结论:我国孕产妇孕早期的抑郁检出率最高,孕中、晚期有所下降,产后抑郁检出率再次提高;且孕早期抑郁检出阳性者在孕中、晚期和产后多保持同样趋势。运动、BMI、文化程度、居住环境满意度和婚姻满意度会影响孕产妇抑郁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