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孜州高原藏族地区0~6岁儿童维生素A、D、E水平与海拔高度、季节变化等因素的相关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甘孜州高原藏族地区0~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Vit A)、维生素D(Vit D)25-羟维生素D[25-(OH)D]、维生素E(Vit E)水平情况,为政府有关部门对高原地区儿童健康体检,四病(小儿腹泻、营养性贫血、佝偻病、小儿肺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12个乡镇和稻城县14个乡镇参与体检的2 122名0~6岁儿童,现场填写完成相关问卷、体格测量、静脉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Vit A、Vit E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季节变化、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2 122名0~6岁儿童血清Vit A水平为(1.05±0.27) μmol/L、亚临床缺乏率为8.15%(173/2 122例)、可疑亚临床缺乏率为45.99%(976/2 122例);不同年龄、季度和海拔血清Vit A水平、亚临床缺乏率和可疑亚临床缺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血清25-(OH)D水平为(24.65±6.45) ng/L,缺乏率为6.03%(128/2 122例),不足率为16.59%(352/2 122例);不同年龄、季度血清25-(OH)D水平缺乏率和不足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血清Vit E水平为(7.81±1.74) mg/L,缺乏率为2.78%(59/2 122例),不足率为29.59%(628/2 122例);不同年龄、季度血清Vit E平均水平、缺乏率和不足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Vit A和25-(OH)D在1岁以前水平最低,缺乏率最明显。Vit E在>1~2岁最低,缺乏率和不足率最高。Vit A、25-(OH)D、Vit E水平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明显,夏季水平显著高于春、秋、冬季。Vit A、25-(OH)D受海拔影响显著,在4 km以上海拔高度其水平最低。 结论:甘孜州高原藏族地区0~6岁儿童Vit A、25-(OH)D、Vit E整体水平低于平原地区,不同年龄段、季节、海拔Vit A、25-(OH)D、Vit E差异显著,与当地资源缺乏、母亲孕期营养和出生后摄入不足,当地季节和海拔变化造成的温度、光照等因素有关,需要在孕期开始做好合理补充,预防维生素缺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孕期环境温度暴露与孕妇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不同孕期温度和温湿度指数暴露对孕妇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何贤纪念医院)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问卷收集孕妇基本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孕妇进行心理评估.同时收集研究期间气象数据并计算温湿度指数,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评估不同孕期温度及温湿度指数与SAS和SDS得分,以及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关联.结果 纳入研究的孕妇共5553例,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完成焦虑自评者分别为2 497、2 709、857名,焦虑检出率分别为13.1%、8.9%、10.3%;完成抑郁自评者分别为2 554、2 784、863名,抑郁检出率分别为27.2%、19.3%、18.9%.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孕中期,调查前1周、2周、1月的环境平均温度每升高5 ℃,SAS标准分(95%CI)分别降低0.61(-1.08,-0.13)、0.70(-1.24,-0.16)、0.75(-1.44,-0.07)分;焦虑发生风险 OR(95%CI)分别为 0.71(0.56,0.91)、0.61(0.46,0.81)、0.55(0.38,0.79).以温湿度指数为暴露指标时观察到相似的结果.按调查季节分层分析发现,冷季温度及温湿度指数升高与孕中期焦虑发生风险降低有关,暖季温度及温湿度指数升高与抑郁发生风险降低有关.结论 孕期温度暴露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有关,这种关联在不同季节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河南省大气细颗粒物暴露与小于胎龄儿的发病风险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2.5)及其组分与小于胎龄儿(SGA)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基于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数据库2013年河南省的母婴数据进行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妇妊娠各时期PM2.5及其组分暴露对SGA的影响.结果:在调整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妊娠情况和环境温度变量后,以第一分位数PM2.5浓度为参照,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和全孕期暴露于第四分位数PM2.5浓度分娩SGA的风险分别增加58.2%(OR=1.582,95%CI 1.44~1.738)、35.4%(OR=1.354,95%CI 1.235~1.483)、30.1%(OR=1.301,95%CI 1.189~1.423)和45.9%(OR=1.459,95%CI 1.363~1.561).以第一分位数浓度暴露为参照,全孕期黑炭、有机物、铵盐、硝酸盐和硫酸盐第四分位数浓度暴露与分娩SGA风险增加均有关(P<0.05).结论:妊娠各时期孕妇避免PM 2.5暴露均能降低SGA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孕产妇心理痛苦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产妇的心理痛苦现状,分析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9月至2017年4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广西桂中南地区483例HIV感染孕产妇作为调查对象,利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艾滋病感知歧视量表(BHSS)、艾滋病压力量表(SS-HIV)、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HIV感染孕产妇心理痛苦(DT≥4)检出率为68.1%,中、重和极度心理痛苦检出率分别为49.7%、17.6%和0.8%,继续妊娠者检出率(75.2%)高于选择终止妊娠者(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8.44,P<0.01);继续妊娠者不同孕期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5.41,P<0.01),选择终止妊娠者随孕期变化不大(x2=0.03,P>0.05).DT平均得分4.85±1.82,继续妊娠者得分(5.94±1.73)高于选择终止妊娠者得分(4.20±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感染途径、感知歧视、相关压力和社会支持5个因素是不同妊娠结局取向HIV感染孕产妇的共同影响因素,继续妊娠者的影响因素还包括高危妊娠和孕周大小.结论 HIV感染孕产妇的心理痛苦检出率和心理痛苦水平均较高,其影响因素与孕产妇的感染特征、妊娠特征、感知歧视、相关压力和社会支持有关,与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孕期温度暴露与早产儿发生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温州市早产儿出生情况,探讨不同孕期温度暴露对早产儿发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温州市2012—2016年9月围生期保健和分娩监测系统的新生儿资料和环境温度资料,采用基于限制三次样条基函数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控制性别、 出生年份、 出生季节和登记住址等混杂因素后,分析孕期温度暴露与早产儿发生的关联性.结果纳入研究491854名新生儿,2012—2016年早产儿平均发生率为4.56%,早产儿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平均胎龄、 平均出生体重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夏季和冬季早产儿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69%和4.75%.孕早期温度暴露与早产儿发生风险呈现"U"型关系,相对于中位温度20℃,孕早期暴露在极端寒冷(7.5℃)和极端炎热温度(30.5℃)下,早产儿发生风险分别增加26.5%(95%CI:18.2%~35.6%)和15.1%(95%CI:7.9%~29.1%).孕晚期暴露在极端炎热温度(30.5℃)下,早产儿发生风险增加11.9%(95%CI:7.3%~17.0%).结论温州市早产儿发生率逐年上升,孕期极端温度暴露可增加早产儿发生风险,尤其是孕早期和孕晚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罕见的嵌合型14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病例报道及细胞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1 临床资料1. 1 病史患儿,女,8 个月,因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易感冒,反复生病,曾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现于我院儿科复诊. 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表型正常,无遗传病家族史,其母27 岁时生患儿,孕期未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未服用禁忌药物, G2 P2 ,剖宫产. 患儿出生时体质量2. 7Kg,出生时无窒息抢救史,出生后一直母乳喂养,7个月开始添加奶粉混合喂养,6+月能抬头,现不能翻身、独坐、爬行. 患儿无遗传病家族史,无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按卡进行. 临床体征:体质量7kg,发育正常,营养欠佳,神清,精神欠佳,面色尚红润,皮肤黏膜无黄染、苍白及紫绀,未见瘀斑瘀点,无皮疹,无肝掌及蜘蛛痣,弹性可,温度正常. 头颅大小及形态正常,无畸形及包块,无颅骨软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孕期环境温度对早产风险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济南市孕妇孕期环境温度对早产风险的影响,识别暴露的关键窗口期和敏感人群.方法 依托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济南市建立的出生队列的基线人群,以婴儿母亲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期间每日环境温度数据,观察其对早产的影响.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结合Cox比例风险模型来估计孕期环境温度对早产风险的影响并识别关键窗口期.采用似然比检验分析家庭主妇与环境温度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再将研究对象按照家庭主妇进行分层分析以观察其效应修饰作用.结果 ①在纳入研究的6501位母亲中,有285位早产,占4.38%.②与孕期中等温度相比,较低和较高的环境温度与早产风险存在统计学联系,较低温时的关键窗口期在第1~27孕周;较高温时的关键窗口期在第1~ 29周,其危险比(HR)峰值出现在第13~18孕周,危险比HR为1.13(95% CI:1.07 ~ 1.20).③似然比检验发现,家庭主妇与温度存在交互作用(x2=8.73,P=0.013).④在家庭主妇人群中,极端0℃时的效应峰值为4.00(95%CI:1.63~9.82),高于非家庭主妇[1.71(95% CI:1.08~2.73)];极端30℃时的效应峰值为3.45 (95% CI:1.56~7.60),高于非家庭主妇[1.79 (95% CI:1.12~2.84)].结论 孕期暴露于较低和较高的环境温度可能会增加早产风险,关键窗口期分别是第1~27孕周和第1~29孕周,家庭主妇人群对极端气温更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孕中期热暴露后子宫缺血对子代大鼠宫内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孕中期热暴露后子宫缺血对子代大鼠宫内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受孕后随机分为热暴露组(Ⅰ组)、子宫缺血组(Ⅱ组)和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Ⅲ组).热暴露组:妊娠第8~13天置于(35±1℃)环境中进行高温暴露,孕期其余时间温度控制在(23±1)℃;子宫缺血组:孕期全程温度控制在(23±1℃),妊娠第14天行双侧子宫动静脉部分结扎;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妊娠第8~13天置于(35±1℃)环境中进行高温暴露,孕期其余时间在温度控制在(23±1)℃,妊娠第14天行双侧子宫动静脉部分结扎.测量孕鼠不同妊娠时段的体重变化,检测仔鼠的数量、体重、身长、尾长、外观、活/死胎数、胎盘重量、母体循环HSP70表达及胎盘组织HSP70、Bax、Bcl-2等蛋白表达.结果: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孕鼠孕期体重增加值低于热暴露组和子宫缺血组(均P<0.05);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的胎死率高于热暴露组和子宫缺血组(均P<0.05),窝活胎数低于热暴露组和子宫缺血组(均P<0.05);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的胎盘重量低于热暴露组和子宫缺血组(均P<0.05);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孕鼠血浆HSP70水平高于热暴露组和子宫缺血组(均P<0.05),但3组胎盘组织HSP70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胎盘组织Bax与Bcl-2比值(Bax/Bcl-2):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子宫缺血组>热暴露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热暴露后子宫缺血对大鼠子代宫内发育及胎盘发育有不利影响,增加胎死率,加速胎盘滋养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东方田鼠的驯育与繁殖研究初报
编辑人员丨2023/8/5
对108只野生东 方田鼠(Microtus fortis Büchner)进行了驯育,并观察其习性和繁殖情况.经过2年,东方田鼠已适应实验鼠类常规饲养环境(温度18~26℃,相对湿度60%~70%),生 长发育良好,繁殖产仔日趋正常;75~80日龄性成熟,初配日龄为85~90日龄,孕期为21d;平均每胎产仔3.7只,仔鼠成活率68.7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ELARIF)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镇江市妇幼保健院采取硬膜外分娩镇痛(ELA)的9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按照产妇是否发生ELARIF,将其分为发热组(n=74,发生ELARIF后,鼓膜温度≥38 ℃),对照组(n=906,无ELARIF,鼓膜温度<38 ℃)。对2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产时及产后相关资料、ELA相关资料及新生儿相关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2组产妇年龄、身高、分娩孕龄、流产次数、胎膜早破发生率,孕前、分娩时人体质量指数(BMI),孕期BMI增加值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上呼吸道感染、B族链球菌感染发生率,分娩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水平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发热组产妇人工破膜总发生率、ELARIF所致人工破膜发生率、中转剖宫产术分娩率,第一、二产程与总产程时间,产程开始至开始进行ELA时间、开始ELA至分娩时间及顺产产妇产后尿潴留(PUR)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长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发热组中转剖宫产产妇ELA药物用量为(39.9±24.2) mL,ELA持续时间为4.8 h(3.8、6.3 h),ELA结束时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为6分(5、6分),均分别显著高于、长于对照组的(37.1±24.9) mL、3.6 h(2.3、5.3 h)及4分(3、5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8、Z=-4.22、Z=-8.48,P<0.001)。④发热组产妇分娩新生儿的羊水粪染、胎儿窘迫、生后5 min Apgar评分<10分及因感染转人新生儿科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产程延长可增加产妇发生ELARIF风险,而ELARIF可导致产时干预及分娩风险增加。临床应重视ELA产妇产程管理,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促进产程进展,降低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