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术后化疗期间症状群困扰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调查肺癌术后化疗期间症状群现状,分析影响肺癌术后化疗期间症状群困扰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肺癌化疗症状群困扰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2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进行术后化疗的19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文版安德森症状测评量表(MDASI-C)评估化疗症状群困扰程度将其分为轻度困扰组及重度困扰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术后化疗期间存在症状群重度困扰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 190例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有180例(94.74%)发生不同程度的疲乏,134例(70.53%)发生不同程度的焦虑,97例(51.05%)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124例(65.26%)发生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期、化疗周期≥4个、Ⅲ~Ⅳ级不良反应、白细胞计数<2×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是肺癌术后患者对化疗期间症状群存在重度困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内部及外部验证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32、0.867,95%CI 分别为(0.771~0.882)、(0.779~0.929),校准曲线与实际曲线接近重合,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1.896,P=0.204.结论 肺癌术后化疗期间疲乏-负性情绪-疼痛-睡眠障碍症状群发生率较高,基于其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肺癌术后化疗期间发生症状群的及困扰程度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有利于肺癌术后化疗期间发生症状群的早期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并进行预测模型探索。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9年1月—2020年4月选取河南省某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95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出院时,采用一般情况和疾病相关资料收集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安德森癌症消化道症状调查量表(MDASI-GI)、衰弱问卷式评分、起立行走计时试验(TUGT)及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95份,回收有效问卷189份。结果:血浆白蛋白水平、24 h进食量、MDASI-GI和TUGT是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独立预测因素( P<0.05)。最终得到患者术后出院准备度预测模型为: Y=-3× X1+1× X2+5× X3-4× X4-1× X5( Y=出院准备度; X1=疼痛评分, X2=血浆白蛋白, X3=24 h进食量, X4=MDASI, X5=TUGT)。 结论:ERAS模式下食管癌患者术后出院准备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出院评估预测模型效能较好,可为临床出院决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在线就医从意愿到行为的促进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研究在线就医从意愿到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对互联网医疗服务利用情况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自建互联网医疗平台上66 270人次患者数据,对就医时间、就医地点、医生活跃度、医生职称、医生年龄、医生性别、就诊疾病类型等指标进行 χ2检验和无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不同指标对在线就医从意愿到行为的影响。 结果:66 270人次有在线就医意愿者,实现在线诊疗39 996人次,占60.35%。互联网医疗能够有限度突破时空限制,促进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医生职称对患者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具有非线性影响;医生活跃度会显著促进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女医生、中青年医生促进了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不同类型疾病对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具有不同影响力。结论:对于患者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患者的使能资源具有促进性影响,需要因素具有直接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头颈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症状群及其影响因素决策树预测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头颈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症状群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精准症状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或复查的289例头颈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安德森症状调查表-头颈对患者进行测评,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头颈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症状群,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决策树构建各症状群预测模型。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89份,剔除无效问卷18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7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8%。结果:共提炼出睡眠-躯体症状群、头颈癌放疗-心理症状群、头颈癌特异性症状群3个症状群。决策树预测模型显示,头颈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症状的核心影响因素为疾病分期和手术方式,其次为术前情绪问题、婚姻状况和主要照顾者;该模型的总体正确百分率分别为61.6%、67.2%、62.0%,并且在预测未发生候选症状群的正确预测率分别为96.1%、86.4%、62.4%,拟合效果较好。结论:头颈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存在多个症状群,疾病分期和手术方式为各症状群核心影响因素,决策树模型有利于医务人员高效识别各症状群高发人群和制订精准干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老年人社区临终关怀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老年人社区临终关怀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于2020年9—11月对北京市朝阳区4个片区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64例老年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倾向特征、使能资源和需求因素3个维度,应用 χ2检验、秩和检验分析老年人社区临终关怀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同时基于安德森理论,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及效应大小。 结果:户籍、职业、社区养老服务了解程度、社区就医便捷认同度、社区卫生服务减轻家庭负担认同度、社区卫生服务改善自身健康认同度、社区临终关怀服务了解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收入满足程度、前一年自付医疗费、居住状态、社区就诊费用接受度、社区医护人员数量满意度、健康状况自评、过去2周是否患病以及患慢病种类数均是老年人社区临终关怀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均 P<0.05)。在安德森模型3个维度中,使能资源可直接产生影响,也可通过需求因素间接产生影响,总效应值为0.404;需求因素可直接产生影响,效应值为0.193;倾向特征可通过使能资源和需求因素间接产生影响,总效应值为0.176。使能资源维度中社区卫生服务就诊费用接受度影响最大(FL=0.535),需求因素维度中患慢病种类数影响最大(FL=1.018),倾向特征维度中社区卫生服务减轻家庭负担认同度影响最大(FL=0.612)(均 P<0.05)。 结论:影响老年人社区临终关怀服务需求的因素和作用路径多样,其中社区卫生服务就诊费用接受度、患慢病种类数、社区卫生服务减轻家庭负担认同度影响较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利用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利用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随机调查在某"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注册的247例患者,了解其利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现状,并以安德森卫生服务模型为框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47例接受"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患者中,女性占74.5%(184例),平均年龄37岁(20~81岁),患者在该平台接受护理服务总次数的中位数为2次。输液是患者在该平台上接受的最多的护理服务项目。年龄较大、没有基本医疗保险、常规护理来源为非三级甲等医院、无慢性疾病的患者利用该互联网平台接受护理服务的频次较高。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得到了患者的初步认同。影响个体持续利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倾向因素是年龄,使能因素是医疗健康保险状况和常规护理来源,需要因素是慢性疾病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纵向关联:基于网络分析模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网络模型,探索症状内部及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关联,为制定针对性的症状管理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肠外科住院的255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MDASI)、生活质量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EORTC QLQ-C30)调查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和临床资料,以及术前(T1)、术后1 d(T2)、术后7 d(T3)的症状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状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各个时间节点患者的症状与生命质量各个领域的差异.基于网络分析构建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网络模型,通过计算节点强度中心性与边缘权重数值,确定核心症状与节点的关联.结果 除生活质量的认知功能领域外(P=0.311),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在T1、T2、T3节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3个网络模型中,患者症状与生命质量各个领域均呈负相关:在T1阶段,苦恼与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最强(-0.22);在T2阶段,厌食与身体功能的相关性最强(-0.34);在T3阶段,健忘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最强(-0.30).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群主要表现为疾病行为症状群(包括气短、口干、健忘、麻木感)、心理神经症状群(包括悲伤、苦恼、嗜睡、睡眠不安、疼痛、疲劳)以及胃肠道症状群(包括厌食、恶心、呕吐).其中,根据节点强度值,在T1阶段,气短(1.30)、口干(1.09)、健忘(1.03)是核心症状,情绪功能(1.16)是核心领域;在T2阶段,气短(1.42)、悲伤(1.23)、苦恼(1.20)是核心症状,社会功能(1.24)是核心领域;在T3阶段,悲伤(1.45)、厌食(1.28)、嗜睡(1.26)是核心症状,情绪功能(1.25)是核心领域.3个网络模型稳定性高,网络连接强度稳定性系数分别为0.518、0.561、0.672.结论 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经历了稳定的疾病症状群,且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需对症状群加强认识与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社会经济因素对老年长期照护方式选择的影响:基于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的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分析需要长期照护老年人的基本特征,探究老年人群选择长期照护方式的潜在影响因素,为预先优化对应的照护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选择"社会化长期照护"或"非正式的家庭照护"为被解释变量,以修正的安德森健康行为模型为理论分析框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前倾因素、使能因素、需求因素对选择长期照护方式的影响.结果 需要长期照护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848名(16.68%)选择社会化长期照护,4 236名(83.32%)选择家庭照护;5 084名老年人中,87.43%为80岁及以上,64.10%为女性,79.85%为未婚/丧偶/离异,67.54%为农村户籍,80.76%享受医疗保险,69.81%患有慢性病.小学以上受教育程度、未婚/丧偶/离异、东部/东北部、南方、城市地区、高收入、享受离退休待遇、未参加医疗保险、所在社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的老年人,更加倾向于选择社会化长期照护(P<0.05).结论 家庭照护是我国长期照护的主要方式,选择何种长期照护方式主要受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规模、医疗保险等因素的影响.建议以社区为平台基础,整合养老生活照料和医养资源,深入发挥家庭在长期照护中的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需要满足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了解我国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需要满足状况,分析影响因素,以期为建立和完善我国老年人照护服务和保障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20年数据,选取居家失能老年人样本,根据安德森模型设置自变量,描述性统计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需要满足状况,运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未满足照护需要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 473名居家失能老年人,其中36.2%的老年人存在照护需要未满足情况,男性、失能程度低、经济状况差、无医疗保险、无配偶、与子女交往少、可选择其他照护资源不足的居家失能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照护需要未满足的情况.结论 建议引导家庭成员积极承担照护老年人的责任,探索以人为本的整合型照护服务,重视男性养老护理员培养,发展灵活多样的照护服务项目,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照护服务体系,同时可通过发展养老储蓄账户、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照护保险等方式来缓解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经济压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互联网医院用户服务需求的条件组合路径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互联网医院不同类型用户需求的条件组合路径,以提高其服务利用率.方法:采用安德森模型研究框架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构建包括倾向性因素、使能因素和需求因素在内的因果链条.结果:研究从用户角度出发,针对预诊、问诊和复诊三个服务阶段提出了六种基于用户特征的条件组合路径,全方位考察了经济性、专业性和指导性等因素,分析不同年龄和疾病群组的需求.研究发现,互联网医院在不同服务阶段、不同条件组合路径下的用户需求在考察因素中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和建议:互联网医院应根据"低年龄组+预诊""低年龄组+问诊体验"和"高年龄组+复诊"等不同路径所代表的用户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以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同时,建议建立覆盖全链条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完善监管和政策框架,以提升互联网医院服务利用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