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前列腺电切镜引导置管治疗直肠低位吻合口漏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硬质直肠镜经肛门精准评估及引导置管治疗直肠低位吻合口漏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2年12月用前列腺电切镜对直肠癌Dixon术后8例临床症状严重的低位直肠吻合口漏进行评估治疗的患者资料,按国际直肠癌协作组(ISREC)分级标准进行分级:B级1例,C级7例,在电切镜监视引导下,实施“3管4腔置管引流法”,彻底冲洗清除骶前及直肠周围残腔内残留的肠内容物、坏死组织、异物等,监测患者吻合口漏的情况及感染相关指标,评估该方法临床疗效。结果:8例患者用前列腺电切镜经肛门精准评估并置管引流治疗后6例痊愈出院,平均愈合时间13(9~18)d。1例因出现吻合口出血及直肠阴道瘘,1例因吻合口完全离断、回缩当即行永久性降结肠造瘘。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无1例死亡。结论:将前列腺电切镜作为冲洗式直肠镜精准评估及引导置管引流治疗直肠低位吻合口漏是一种安全、便捷、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支气管结石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支气管结石(broncholithiasis)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支气管结石患者2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诊治过程及预后。结果:26例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咳嗽24例(92.31%)、咳痰19例(73.08%)和气短9例(34.62%)。影像学表现:支气管腔内高密度影17例(65.38%),合并肺不张8例(30.77%),支气管狭窄5例(19.23%),肺实变4例(15.38%),空洞1例(3.85%),胸腔积液1例(3.85%)。支气管结石发病部位:右侧支气管15例(57.69%),左侧支气管10例(38.46%),其中左肺上叶6例(23.08%),右肺上叶6例(23.08%),右肺中叶5例(19.23%),左主支气管4例(15.38%),右肺下叶3例(11.54%),右肺中间段1例(3.85%),气道多发结石1例(3.85%)。治疗方式包括一种介入手段15例(57.69%)、两种介入治疗手段9例(34.62%)、三种及以上介入手段2例(7.69%),手术1例(3.85%)。使用单用活检钳10例(38.46%)和使用活检钳合并其他治疗手段10例(38.46%)。治疗后支气管结石完全清除14例(53.85%)、部分清除10例(38.46%)、未清除2例(7.69%)。无大出血、心衰、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治疗前后气道狭窄程度评分及气促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气道狭窄程度改善。结论:支气管结石少见,症状不特异,总体预后良好,可通过支气管镜介入手段清除,复发率低,结石侵犯血管或内镜介入清除失败应考虑手术切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EFTR-C与ESE治疗≤1.5 cm腔内生长型胃间质瘤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比较透明帽辅助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C)与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 1.5 cm腔内生长型胃间质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9月该院治疗63例≤ 1.5 cm腔内生长型胃间质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FTR-C组(n=33)和ESE组(n=30),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情况、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气腹率、荷包缝合率、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率、钛夹数量、禁食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良好,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 对于≤1.5 cm腔内生长型胃间质瘤,EFTR-C相较ESE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费用低、恢复快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VEGFA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与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疗效的关系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初步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和VEGFR 2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肿瘤微血管密度与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0月至2023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贝伐珠单抗治疗的14例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采用神经肿瘤学反应评估标准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将获得疾病控制(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者定义为治疗有效组,未达到疾病控制者为治疗无效组,各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A、VEGFR 1/2蛋白的表达量,利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比较两组间VEGFA、VEGFR 1/2蛋白表达量及微血管密度的差异.结果 与贝伐珠单抗治疗无效组相比,贝伐珠单抗治疗有效组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A的表达量(分别为5.71±2.21和1.86±0.90,t=4.27,P=0.003)及微血管密度[分别为(46.7±16.7)个/400 倍镜和(23.4±5.7)个/400 倍镜,t=3.50,P=0.009]均明显增加,而VEGFR 1和VEGFR 2的表达量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初步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VEGFA的表达量和微血管密度与超选择性颅内动脉灌注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机器人辅助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患者抢救护理预案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机器人手术系统以高清的3D手术视野、灵活的机械臂、滤过术者手部震颤等优势,实现了外科手术的精准化、微创化,将微创手术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中国2006年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随着医生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提高,目前其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外科领域[2],特别是泌尿外科,已逐步成为常用术式[3]。腔镜手术通过二氧化碳气体建立人工气腹获取手术视野和操作环境。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是指人工气腹建立过程中或气腹状态下,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快速经静脉破损口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和右心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4]。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体栓塞发生率小于0.6%,但一旦发生,病程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达28%[5]。机器人术中为保障狭小空间的操作视野,气腹压力及流速设定往往高于腔镜手术,增加了二氧化碳气体栓塞发生率。因此,尽早识别、防止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循环系统,及时给予呼吸和循环支持是改善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预后的关键。虽然国内外已发布众多急性肺栓塞诊断与多学科团队救治共识和指南[4,6,7,8,9],但多针对肺血栓栓塞症,并不完全适用于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救治,临床实践中亟需系统性、整体化的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救治预案进行指导。本研究在总结既往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患者抢救护理经验及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机器人辅助腔镜术中二氧化碳气体肺栓塞患者抢救护理预案,现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癌变的内镜及通路改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结直肠癌是中国发病率居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5%~30%的散发结直肠癌来源于锯齿状病变癌变途径。锯齿状病变内镜下表现、分子信号通路改变、病理改变、自然病程等与经典“腺瘤-癌”途径不同,特别是无蒂锯齿状病变,由于内镜下发现率低,病灶边缘不清导致不完全切除,是间期癌的重要来源。因此,认识无蒂锯齿状病变非常重要。本文就无蒂锯齿状病变分类、内镜下pit pattern分型、分子改变特征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肾血管球瘤2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肾血管球瘤临床罕见,本文报道2例。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37、60岁,均因体检发现肾肿物入院。2例术前均行B超、CT检查,分别诊断为左肾肿瘤及左肾完全内生型肾肿瘤,分别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分别为血管球瘤和恶性潜能不确定的血管球瘤,术后分别随访121、14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双盘状消化道瘘封堵器治疗10例难治性气管食管瘘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本课题组发明的新型双盘状消化道瘘封堵器(以下简称封堵器)治疗难治性气管食管瘘(TEF)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封堵器治疗的10例难治性TEF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瘘口直径等,分析封堵器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封堵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瘘口封堵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患者术后1、3个月与术前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和体重指数以评估疗效。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10例TEF患者中,男7例,女3例,中位年龄(范围)为64.5岁(49.0~78.0岁),体重指数为(18.0±2.5) kg/m 2,瘘口直径为(1.2±0.6) cm。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封堵器置入术,封堵时间(范围)为(17.6±7.8) min(7.0~30.0 min),术中有2例少量出血,术后无患者出血,术后住院时间(范围)为(5.9±4.0) d(1.0~12.0 d)。10例TEF患者中,5例瘘口完全封堵,4例部分封堵,1例无效封堵,封堵有效率为9/10。术后1个月随访显示,9例患者进食呛咳症状明显好转,1例患者经更换不同尺寸封堵器(腰部直径为12 mm更换为15 mm)后呛咳症状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8例患者封堵器在正确位置;1例患者出现封堵器移位,取出封堵器并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1例患者因食管癌复发死亡。10例TEF患者术后3个月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和1、3个月的体重指数均高于术前[(70.0±34.0)分比(46.0±10.7)分,(19.32±2.59)、(19.73±2.92) kg/m 2比(18.03±2.50) kg/m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09、-2.37、-2.82,均 P<0.05)。 结论:临床应用封堵器治疗难治性TEF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药物诱导睡眠内镜VOTE评分一致性分析及影响因素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临床经验相当的2名医师之间对不同病情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腭咽、口咽、舌根和会厌(VOTE)评分一致性情况,并分析导致评分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科2014年12月至2018年7月64例OSAHS患者(男55例,女9例,年龄20~54岁)的术前药物诱导睡眠内镜(drug-induced sleep endoscopy,DISE)检查视频。由2名经验相当的医师单盲行VOTE评分,第3名研究者计算2名评分者间的Kappa值,并根据病例特征使用Fisher精确检验或卡方检验法进一步探讨影响评分一致性因素。结果:将64例OSAHS患者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7例)、中度(30例)、重度(18例)、极重度(9例)4组,并对2名评分者的评估结果行一致性检验。对于轻度OSAHS患者,腭咽及会厌平面的阻塞形态及程度的评估完全一致(Kappa值=1),但对该两个平面是否存在阻塞及口咽及舌根平面的阻塞情况(包括是否阻塞、阻塞形态及程度)的评估则无一致性( P>0.05)。对于中度OSAHS患者,2名评分者对腭咽平面的阻塞形态及程度一致性良好(0.61≤Kappa值≤0.80),在舌根及会厌平面阻塞程度的评估中无一致性( P>0.05),而对4个平面其余阻塞情况评估的一致性一般或中等(0.21≤Kappa值≤0.60)。在对重度OSAHS患者腭咽及会厌平面的评估中,2名评分者对是否存在阻塞的评估完全一致,但阻塞程度则无一致性。虽然口咽平面阻塞程度能达到良好的评估一致性,但对该平面是否阻塞的评估一致性一般。对重度OSAHS患者4个平面其他阻塞情况的评估中,2名评分者间的一致性中等或一般。在对极重度OSAHS患者的评估中,2名评分者在腭咽平面阻塞情况的评估完全一致,但对口咽及舌根平面的阻塞程度、会厌平面的阻塞形态及程度评估则无一致性。而4个平面其他阻塞情况的评估一致性良好或中等。在重度OSAHS患者中,口咽平面是否阻塞的评估差异与扁桃体大小相关( P<0.05)。 结论:临床经验相当的医师在行VOTE评分时,对腭咽及口咽平面是否阻塞的评估一致性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在病情更重的患者间能够达到更好的评估一致性。其中,评估重度OSAHS患者口咽平面是否阻塞一致性较差的原因在于扁桃体大小的不同,对于扁桃体不大的重度OSAHS患者,口咽平面是否阻塞的评估更需谨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治疗胰腺囊性肿瘤长期疗效的前瞻性研究(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在大样本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lauromacrogol ablation,EUS-LA)治疗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s)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4月—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55例疑诊PCNs的患者,其中仅使用聚桂醇作为消融剂行EUS-LA治疗的患者共计57例。以消融术后影像学体积变化为疗效评估标准,并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的57例行EUS-LA治疗的PCNs患者年龄(52.0±14.6)岁,其中女38例、男19例。33例病变位于胰腺头颈部,24例位于胰腺体尾部。共有50例患者接受影像学随访,EUS-LA治疗后囊肿的中位体积从术前的11 434.1 mm 3减小至639.4 mm 3 ( Z=-5.556, P<0.01),中位直径从32.0 mm减小至12.0 mm( Z=-6.161, P<0.01),完全缓解24例(48.0%),部分缓解14例(28.0%),稳定12例(24.0%)。12例患者进行第2次消融,总消融69例次,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3%(3/69)。随访12个月以上的患者34例,其中18例(52.9%)获得完全缓解,9例(26.5%)获得部分缓解,7例(20.6%)病变稳定。 结论:EUS-LA治疗PCNs安全有效,且长期疗效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