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鹦鹉热衣原体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二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鹦鹉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导致的一种罕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因其发病率较低,且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故常导致诊断困难、治疗不及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现报道2例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导致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NGS)技术检测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病原体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的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患者和急慢性创面患者(男10例、女1例,年龄23~85岁),共采集标本23份,其中全血标本6份、皮肤组织块标本1份、引流的脓液标本1份、创面分泌物拭子标本15份。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分别采用微生物培养法、mNGS法检测病原体。统计2种方法检测出的病原体数量和种类以及mNGS法检测的相对丰度,并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对数据行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经微生物培养法检测,在23份标本中,5份标本未检出病原体;其余18份标本共检出35株病原体,属于9种细菌和2种真菌。5份标本均各检出单一病原菌,9份标本均各检出2种病原菌,4份标本均各检出3种病原菌。经mNGS法检测,在23份标本中,1份标本未检出病原体;其余22份标本共检出75株病原体,分属于28种细菌、3种真菌和3种病毒。8份标本均各检出单一病原体,5份标本均各检出2种病原体,2份标本均各检出3种病原体,3份标本均各检出4种病原体,2份标本均各检出6种病原体,各1份标本检出7、20种病原体。微生物培养法在每份标本中检出的病原体为2(1,2)种,明显少于mNGS法的2(1,4)种( Z=3.359, P<0.01)。在微生物培养法未检出病原体的5份标本中,mNGS法在其中2份标本中检出细菌、另2份标本中检出病毒。mNGS法检出的存在2种及2种以上细菌的标本13份,每份标本中相对丰度占第1位的细菌其相对丰度范围为28.8%~95.9%。在23份标本中,有7份(30.4%)标本采用2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5份(21.7%)结果完全不一致,11份(47.8%)结果不完全一致。 结论: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相比,mNGS法检测敏感性更高、对病原体的检出能力更强,并且可判断混合感染的病原体的相对丰度,作为培养法的补充,可对烧伤和急慢性创面感染病原体的诊断产生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爱丽丝梦游仙境综合征起病的儿童原发性EB病毒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儿为13岁男孩,突发高热伴视物扭曲等爱丽丝梦游仙境综合征(AIWS)相关感知觉异常,随后出现典型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通过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在脑脊液中检出EB病毒,经短程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治疗后症状快速缓解。AIWS国内少有报道,出现视觉及感知觉障碍时需考虑此病,病因不确定时需筛查EB病毒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辅助诊断脑膜炎型神经梅毒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例患者是以发热、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神经梅毒病例。该患者有艾滋病基础,腰椎穿刺前并未将神经梅毒作为主要诊断。脑脊液检查示:有核细胞计数为116×10 6/L,多核细胞占35%;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效价为1∶2,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阳性;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发现密螺旋体序列52条,诊断为神经梅毒。提示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或许能辅助诊断脑膜炎型神经梅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例患者因发热入院,既往无基础疾病,其骨髓检查及骨髓组织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中检出荚膜组织胞浆菌,确诊为组织胞浆菌病,经两性霉素B及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后病情好转。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对神外术后颅内细菌感染病原菌的诊断效能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诊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经治的怀疑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收集脑脊液样本分别进行mNGS检测及细菌培养,计算两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两者差异。结果:共纳入80例怀疑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2~80(41±19)岁。经临床复核,即2名神经重症专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读并给出临床诊断,最终临床确诊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42例,非感染组38例。mNGS检测诊断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35/42)、76.32%(29/3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55%(35/44)、80.56%(29/36);细菌培养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52%(28/42)、68.42%(26/38),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00%(28/40)、60.47%(26/40),mNGS检测的灵敏度高于细菌培养技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5.83, P=0.015);与细菌培养相比,mNGS检测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59, P=0.441)。 结论:mNGS检测技术可以提高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的检出率,该方法可能成为一种有前景的病原体检测辅助诊断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曲霉菌性脊柱炎患者六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曲霉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及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30日至2020年5月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确诊的6例曲霉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6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颈痛或腰背部疼痛,从出现临床症状至确诊的时间为2月余至14个月。脊柱磁共振成像检查表现为椎体长T1、长T2信号,压脂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明显,可有椎旁脓肿形成。6例患者中,4例C反应蛋白升高,5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3例β-D-葡聚糖试验结果明显升高,4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试验结果升高。6例患者通过病变组织真菌涂片、组织培养或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检查后确诊。予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后,5例患者痊愈,1例仍在治疗中。结论:曲霉菌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诊断需结合外周血β-D-葡聚糖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试验,确诊有赖于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必要时需行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辅助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福氏纳格里阿米巴脑膜脑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primary amebic meningoencephalitis,PAM)是由自由生存阿米巴引起的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福氏纳格里阿米巴( Naegleria fowleri)是PAM的主要病原体。现报道1例由福氏纳格里阿米巴感染所致PAM病例。患者急性起病,早期表现为头痛、发热、流感样症状,后迅速进展为意识障碍、昏迷,经脑脊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及鼻拭子检出福氏纳格里阿米巴明确诊断,给予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亚冬眠疗法脑保护,并尝试脑室外引流,脑室给药两性霉素B等方法积极抢救,仍进展为脑疝,最终脑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辅助诊断肺新生隐球菌和卡氏肺孢菌混合感染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存在艾滋病基础且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表现为肺弥漫性磨玻璃样病变的患者,入院时考虑为肺孢子菌肺炎,但治疗效果欠佳。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出新生隐球菌与卡氏肺孢菌序列。经过联合抗肺孢子菌和抗隐球菌治疗,患者逐渐恢复。提示艾滋病患者需要警惕混合感染的可能性,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在该类人群病原学诊断中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辅助诊断流行性斑疹伤寒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发作突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误诊,病死率高。本研究报道1例以高热、头痛、乏力起病的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后,经血清学和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确诊为普氏立克次体感染,单用多西环素治疗后病情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