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建教授运用升陷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阴两虚型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升陷汤为中医大家张锡纯创立的一首名方,对于大气下陷或中气不足引起的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刘建教授运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颇有心得.COPD病患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咳嗽(干咳或有痰)、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等症状.其中证属气阴两虚型的患者多伴有神疲、乏力、气短及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临床中多以此证型为主.刘建教授在临证中,从补气升提大法的基础上,参以养阴润肺之法,以扶正气;兼有心阴不足、肺燥伤阴之证,治以养阴复脉、润肺定悸之法;兼有肾气不足、肾不纳气之证,施以养阴益肾、纳气平喘之法;每以升陷汤灵活化裁,皆收效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风邪致悸"分虚实论治阵发性心房颤动
编辑人员丨2024/5/18
阵发性心房颤动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范畴,其发病具有急、变、动的特点,与风邪致病特点相近.认为风邪内动贯穿本病全程,"因风而动"是其直接病机.风邪致悸有虚实之分,急性发作期以实风致病为主,热盛动风者,治以清肝熄风,方以自拟羚夏清肝汤加减;血瘀生风者,治以祛瘀止风,方以自拟延丹理脉汤加减;痰热蕴风者,治以化痰祛风,方以自拟连蒌胆星汤加减.迁延恢复期则以虚风多见,阴虚风动者,治以养阴熄风,方以自拟枣芍珍珠汤加减;脾虚生风者,治以健脾宁风,方以自拟参英定悸汤加减.临床用药紧扣风邪特点,权衡虚实之变,随证化裁,和调脏腑气血,以达熄风止颤之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
基于痰气交阻理论的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治疗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头晕,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0%左右,是一种新定义的以非旋转性眩晕或(和)不稳感为表现的慢性前庭功能障碍疾病,于2015年被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1beta草案录入.是指患者出现超过3月或更久的持续性非旋转性眩晕及不稳感,可自发出现,也可在突然运动时发作,在直立位、复杂视觉刺激及头部运动时症状加重.通常继发于急性或发作性前庭病及平衡相关性疾病.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前庭通路与焦虑相关神经网络重叠机制、经典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假说、再适应失败假说、脑区活动的改变和分子病理学机制,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行为认知治疗以及非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近几年,中医药治疗PPPD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我们根据"无痰不作眩"的理论,提出痰郁气滞、痰气交阻是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以理气化痰、开窍定眩为主,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PPP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或者昏沉感:站立或行走时不稳的感觉(不稳);摇摆、滚动、跳动、反弹等自身(内在非旋转性眩晕)或环境移动的类似感觉(外在非旋转性眩晕).目前多数专家认为PPPD是可以心因性的:患者没有前庭疾病病史,常伴有心因性易感体质,原发性焦虑障碍疾病是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也可以是神经耳源性:患者无焦虑障碍病史,但在初期出现前庭疾病症状时产生较高焦虑水平,之后好转但焦虑水平居高不下,逐渐以PPPD形式存在;也可能是交互性:指在出现任何头晕症状之前,患者有焦虑障碍病史或存在焦虑易感性,在急性前庭障碍疾病导致头晕后,焦虑症状加重.在PPPD发生前、发生过程中、发生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障碍表现,其主要症状特点包括:① 站立或行走时不稳的感觉(不稳);摇摆、滚动、跳动、反弹、头晕头昏(风痰上蒙).②焦虑、烦躁易怒、情感低落、闷闷不乐、失眠、口苦咽干、担心害怕、惶惶不安.(肝郁、肝火)3.睡眠障碍、神倦乏力、周身困重.(脾虚、痰湿).③心悸、胸闷、憋气.(痰闭胸阳).④食欲减退、呕吐痰涎、恶心嗳气、恶心、腹胀腹痛、打嗝、反酸等(痰湿,脾虚).通过以上症状特点,我们发现PPPD的主要病机指向了肝郁气滞,痰湿困阻,也就是痰气交阻. PPPD的病人常伴有心因性易感体质、原发性焦虑障碍疾病,这些人群多愁善感、杞人忧天,容易产生肝气郁滞,肝郁乘脾,脾失健运,从而痰湿内生,上蒙清窍.当经历过一次前庭事件,更加加重了易感和焦虑,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严重的痰郁气滞,痰气交阻,上蒙清窍,而出现头晕或者昏沉感,导致PPPD的发生.基于PPPD痰气交阻的病机特点,以及临床症状的方证相应理论,我们筛选了治疗本病的几首处方,分别是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真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开窍醒神汤(石菖蒲、郁金、远志).温胆汤,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主治胆郁痰扰证.黄煌老师说此方为古代壮胆方,用于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0:"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半夏白术天麻汤,为祛痰剂,具有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之功效.主治风痰上扰证.用于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医学心悟》卷四:"眩,谓眼黑,晕者,头旋也,古称头旋眼花是也.——有湿痰壅遏者,书云头旋眼花,非天麻、半夏不除是也,半夏自术天麻汤主之."真武汤,为祛湿剂,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主治阳虚水泛证.用于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动不宁,头目眩晕,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四肢沉重疼痛,浮肿,腰以下为甚;或腹痛,泄泻;或咳喘呕逆.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的作用,用于胸胁部满闷,头晕头昏、失眠、烦躁、易惊吓,纳呆、肢体麻木、酸重,浑身烦重乏力,舌象以红舌多见,苔薄黄、黄厚、厚腻苔,脉象以弦滑、弦数、弦细.《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开窍醒神汤(现代经验方),为豁痰剂,具有开心、解郁、祛痰、醒神之作用,用于神志不清,语言、思维迟钝,头晕头昏者.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PPPD的病机以痰郁气滞、痰气交阻、上蒙清窍为总纲,但又有偏于痰湿,偏于气滞之分.偏于痰湿者,症状常见头晕头昏、身体筋肉瞤动、站立不稳、胆怯易惊、心下悸动、心烦不眠、夜多异梦、胸膈痞闷,恶心呕吐,畏寒肢厥,四肢沉重疼痛,舌苔白腻,脉弦滑.我们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真武汤、开窍醒神汤合方加减:半夏、天麻、白术、茯苓、陈皮、竹茹、枳实、芍药、附子、菖蒲、郁金、远志、甘草、生姜、大枣.对于热象明显,舌红苔黄者,去附子,加黄连.对于偏肝郁气滞者,症见头晕头昏、胸胁部满闷、失眠、烦躁、易惊吓、纳呆、肢体麻木、酸重、浑身烦重乏力,舌红舌,苔薄黄、黄厚、厚腻苔,脉象弦滑、弦数.我们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开窍醒神汤合方加减,半夏、天麻、白术、茯苓、柴胡、黄芩、党参、桂枝、龙骨、牡蛎、菖蒲、郁金、远志、甘草、生姜、大枣.以上是我们的初步研究,目前仍在做临床病例收集、分析,进一步优化处方组合,欢迎批评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黄土汤化裁联合内镜下注射止血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林某某,男,33岁,快递员.2017年12月20日初诊.主诉"解黑便12h"来诊.平素喜喝碳酸类冰镇饮料,且三餐进餐无定时,本次因12h前饮冰镇红茶后出现解黑便3次,无呕吐,伴上腹部隐痛,口干,头晕,无心悸、气促.患者近2年来有胃痛病史,无黑便及呕血史,未行电子胃镜等相关检查.查大便隐血试验提示大便隐血(++++),血常规血红蛋白浓度正常.T?36.6℃,P?78次/min,R?14次/min, BP?117/75mmHg.行电子胃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大弯侧可见一大小约0.6cm×0.4cm深溃疡,予生理盐水冲洗后可见活动性渗血,告知患者家属,经同意后予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液于溃疡周边局部分点注射,黏膜变苍白,术程顺利,观察1min未见活动性渗血.患者苏醒后,建议住院进一步诊治,患者以无医保报销、经济拮据为由拒绝住院及门诊抑酸、止血等输液治疗,要求中医诊治.反复沟通并签字后,同意予3剂中药口服,并要求患者及家属密切观察病情,随时返院就诊.舌淡苔白,脉右关脉中取紧,左关脉中取弦,双尺脉沉取有力.诊断:血证(便血);辨证:脾胃阳虚、血失统摄;予黄土汤加减以温阳健脾、摄血止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温针灸联合复脉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复脉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温针灸联合复脉汤干预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6 min步行距离测试、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及超声心动图疗效指标LVEF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19%,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测试均升高,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果具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LVEF升高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复脉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疗效,可起到疏通经脉、温补心阳、濡润心脉、复脉定悸的功效,且温针灸简单易行,对机体的创伤甚微,中药煎剂药效持久有力,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樊瑞红主任医师辨治冠心病早搏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樊瑞红主任医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经验丰富,认为气阴两虚、痰瘀互结为本病的病机关键,临床以气阴两虚证多见,治以益气养阴、定悸复脉,常以调律汤为基础方,并依据患者证候差异,灵活加减用药,临床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定悸复脉汤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定悸复脉汤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加用定悸复脉汤治疗,观察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及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 0.05).在室性早搏的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室性心动过速两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后,两组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每分钟一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RMSSD)、Pnn5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HRV)各参数改善程度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定悸复脉汤联合美托洛尔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较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自拟稳心定悸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50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稳心定悸汤是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的治疗心悸、脉结代的方剂,具有滋阴益气,补血温阳,复脉定悸的功效.笔者采用稳心定悸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刘德山教授运用炙甘草汤加减择时用药治疗心悸的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刘德山教授认为心悸患者气血阴阳俱虚, 但临证以气阴两虚型为主, 又常常伴随血瘀证候.治疗以补中益气、滋阴养血、复脉定悸为主要治则, 方选炙甘草汤加减, 加用补中益气、活血化瘀之品.心悸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存在一定的昼夜、时辰节律, 大多数患者心悸的发作高峰均对应于十二时辰的子时 (23:00~1:00) 范围, 低谷在晨起后的巳时 (9:00~11:00) 范围, 符合"心病者, 日中慧, 夜半甚, 平旦静"的理论, 成为中医时间医学科学性的有力佐证, 也为临床择时用药奠定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姚魁武教授运用养阴定悸汤治疗室性早搏经验撷英
编辑人员丨2023/8/6
室性早搏导致的心悸在临床很为常见,姚魁武教授按照中医理论将其按照"心悸"予以论治.姚魁武教授认为室性早搏所致的心悸与心阳失守、心血失充、心神不藏相关.其病位在心,而不止于心.治疗以"燮理阴阳,安神定悸"为治疗大法,重视宗气、阳气与神志对于心脉的调摄作用.选药处方以大力滋阴补血,兼以温复心阳、安神定悸为务,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以炙甘草汤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方化裁为养阴定悸汤,并依据证情变化予以进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