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典型案例探讨我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现状及其展望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为进一步促进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国家开始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当前,我国紧密型医共体发展尚存在4方面问题,即服务体系构建欠完善、基本体制机制不健全、供给能力质量未达标以及核心保障制度不完备。为解决现存问题,作者选择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和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作为典型案例,总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先进试点地区经验,提出未来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应落足于构建"单核多层"体系,从协同管理、实务操作、制度建设、基础保障和多方监督5个层面出发,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最终实现分级诊疗与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卫生法学专业法律诊所教学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起源于美国的法律诊所教育以对学生进行法学实践技能教育为目的,在全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锻炼各项实用的职业技能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我国目前的卫生法学专业在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法律诊所教育对此有较好的弥补作用。因此,本文借鉴美国高校在开展法律诊所教育中积累的专业划分细致、开展校外诊所、注重先期培训、评价机制独特等实践经验,从法律诊所的定位、校内校外双培制、师资队伍的建设、评价机制的确定等方面探讨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卫生法学专业法律诊所教学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OBE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构建基于OBE理念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探究该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6所高校英语本科专业有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生287人为实验组,272人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实践效果通过期末考试成绩、教学满意度、教改模式反馈数据进行评价.结果: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后,实验组学生的测试成绩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且实验组对新教学模式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模式应用、实务知识及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反馈良好(平均值>6).结论:基于OBE理念的新教学模式能提高期末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能够促成学生达成预期学习成果,在教学中应用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备案管理实践探析与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4/3/16
2017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取消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资质审批,转为备案管理.备案不属于行政许可的任一种类型,不具备"一般禁止"的前提;其核心逻辑是"公法积极作为义务",不禁止行政相对人实施特定行为,主要为信息收集,服务于后续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强调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体现了政府"放管服"改革的战略举措,具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培育市场信用机制、体现政府柔性监督管理机制的功能意义.但国家尚未对备案管理进行统一立法,理论和实务界对备案管理的概念内涵、运行原理、管理效果等认识不一.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备案管理中存在备案管理异化为许可、备案管理程序规制不足、事中事后监督管理能力薄弱等现实困境,建议明晰备案管理的法律性质、统一完善备案管理程序、提高事中事后监督管理能力.通过构建合法、科学、系统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备案管理规制机制,坚持"放"和"管"统一,切实保障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正当权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残疾等级评定的法律学说、残疾模型与评定原则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人身损害赔偿制度中,对受伤者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等权利的保护与救济,一般以残疾等级评定结果作为赔偿的重要依据.多年来,随着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数量的增多,残疾等级评定的实务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残疾等级评定标准的研制趋于成熟.但是,残疾等级评定基础理论的缺失却严重影响着标准的建设与统一.本文以人身损害赔偿的侵权法律制度为起点,系统梳理残疾等级评定的法律学说,认为劳动能力丧失说是我国当前残疾等级评定的法理基础,该学说认为残疾等级的本质应理解为个体永久性劳动能力丧失的定量化评定.本文结合国际上关于残疾评定的模型、美国医学会《永久性残损评定指南》的主要理念,凝练出我国残疾等级评定中基本的概念(如残损、残疾、残障、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等),同时对残疾等级评定中至关重要的鉴定时机、晋级原则、多发伤的复合计算等问题予以梳理与概括,期待为人身损害赔偿中的残疾等级评定理论与实务提供有益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从警务现场视角看创伤急救的方法与手段评《警务急救理论与实务》
编辑人员丨2023/9/2
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基于此,加强警务现场急救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能为公安院校后备人才与公安机关民警提供教育培训资源,增强公安后备人才与民警的自救、互救与他救的能力,对于提高公安人才培养质量与民警执法战斗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情景模拟在卫生管理专业《管理秘书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使学生实现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情景模拟应用于卫生管理专业《管理秘书实务》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任务分配及材料准备、基础背景及场景演绎、评价三个阶段,通过办公室工作场景、会议室场景、突发事件处理情节等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演绎;有助于学生加强知识巩固,同时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强化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参与意识,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身心功能活化运动对社区和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的促进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身心功能活化运动对社区和养老机构中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来自社区和养老机构的50名参与身心功能活化运动12个月的65岁及以老人运动过程中由专业人员进行实务带动,3~5次/w,2.5h/次,并在运动前、运动中每3个月共进行5次身心功能状态评定,包括体质状况、日常生活能力(ADL)、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等.结果 ①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老年人体质状况整体明显改善,如运动3个月体质指数(BMI)有一定程度改善(P<0.01);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闭气时间、肺活量显著升高(P<0.01);运动后,老年人躯干、肩、肘的关节活动范围显著增加(P<0.01);握力(除运动3个月)、上、下肢肌耐力(除运动9个月)均有显著增强(P<0.01);②运动后3个月,ADL明显提高(P<0.0l),且随运动周期的延长,其能力提高更显著(P<0.0l);③身心活化运动对改善睡眠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④活动6个月后,轻度忧郁人数明显减少(P<0.01),忧郁指数显著下降(P<0.01).结论 身心功能活化运动设计融合了运动、竞赛、休闲、康复活动、音乐疗法等特色于一体,通过持之以恒的运动,可有效促进身体功能在关节活动度、肌力、平衡与协调,内脏与神经功能等方面的改善,进而改善老人睡眠质量和ADL.同时该运动通过团体协作、沟通和交流,发展友谊,增加社会互动,改善老人的心理健康,减轻抑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西南某省2011-2014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西南某省2011-2014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情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生教学和护士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家卫生统计系统收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数据,运用Excel 2007分析该省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情况.[结果]西南某省2011-2014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报考人分别为2.48万人、3.02万人、3.46万人和3.87万人,通过率分别为37.50%、44.20%、42.20%和44.20%;2014年的考生中,本科及以上、大专、中专分别占总数的4.65%、15.34%和80.01;专业实务科目和实践能力科目的成绩中,本科及以上考生平均分分别为100.62分和100.04分,专科考试平均分分别为94.80分和94.47分,中专考生平均分分别为74.83分和74.70分.[结论]西南某省2011-2014年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人数呈上升趋势,通过率逐年提高,但仍低于全国、西部地区、西南地区平均水平;中专学历考生的通过率和平均分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本土化老年临终关怀服务社会工作介入的伦理困境再审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追寻道德实践的实务工作,意识形态与社会价值对该职业的伦理抉择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在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临终患者的服务工作中,案主权利的实现受制于制度法规限定、家庭利益纠葛、社会价值观念冲突和伦理环境异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社工在实务工作中陷入伦理困境.为破解此种伦理困境,医务社工可通过强化自身引导能力、推进伦理观教育和优化伦理抉择环境等途径协力推进新型老年临终关怀伦理体系的构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