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连香治疗盆腔炎症所致输卵管性不孕经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蔡连香教授认为,盆腔炎症所致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病因病机以瘀为主,临床可分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湿热瘀结、寒湿瘀阻4个证型,治疗以活血化瘀为大法,基于经方,审证求变,临证中还应重视精血理论,注意扶正祛邪,避免损伤阴血。其善用中药灌肠和外敷法,并灵活应用药对,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癌因性疲乏与非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医症状特点及证型聚类分析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癌因性疲乏(CRF)中医证候要素和证候类型分布规律。方法:对2021年1-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门诊及病房的肿瘤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描述性分析对比CRF与非CRF患者在中医证素、症状及舌脉上的分布差异,并对CRF的中医症状进行聚类分析,总结CRF常见中医证型。结果:共纳入306例肿瘤患者,229例(75%)为CRF,77例(25%)为非CRF。气虚、血虚、寒湿是CRF常见的虚性和实性证素,肝虚、阴虚、血瘀证素在非CRF中发生的频率高于CRF。CRF患者中频率大于50%的中医症状从高到低依次为乏力>气短>失眠或多梦>神疲>健忘>懒言>急躁易怒或抑郁喜叹息;出现频次最高的舌象、舌苔和脉象分别为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虚。77例非CRF患者频率大于30%的症状由高到低分别为急躁易怒或抑郁喜叹息>失眠或多梦>气短>口干咽燥>腰脊酸痛(外伤性除外)>肢体麻木>健忘。出现频次较高的舌象、舌苔和脉象分别为舌淡、舌红或少苔、无苔,脉细。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气血两虚证、心肝血虚证、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虚气滞证、寒湿困脾证6种CRF常见证型。结论:CRF是不同类型肿瘤普遍存在的症状,总体以虚证为主,气虚、血虚为其常见证素,常见高频症状及舌脉为乏力、气短、神疲、健忘、舌淡、脉细,常见中医证型可初步总结为气血两虚证、心肝血虚证、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虚气滞证、寒湿困脾证6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刮痧治疗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刮痧对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扬州市中医院骨伤科门诊收治的30例非急症期LDH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气滞血瘀型11例,湿热痹阻型8例,寒湿痹阻型7例,肝肾亏虚型4例。主要刮拭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以及病变或疼痛段的夹脊穴、阿是穴、肾俞穴、委中穴,每次以刮至出痧为度,2~5 d(痧退)刮1次,2次为1个疗程,共刮3个疗程。比较刮痧前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结果:与刮痧前比较,刮痧后患者JOA评分提高、VAS评分降低、血清IL-1β含量减少、血清IL-10含量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其中气滞血瘀型、寒湿痹阻型患者JOA评分提高高于湿热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气滞血瘀型、湿热痹阻型、寒湿痹阻型患者血清IL-10含量提升高于肝肾亏虚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刮痧治疗LDH疗效确切,对实证证型疗效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国医大师班秀文运用仲景温法辨治妇科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周前
国医大师班秀文认为妇女经带胎产诸疾属于杂病范畴,《金匮要略》中的治法和方剂可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班秀文提出《金匮要略》中运用温法的原则为协调阴阳和温养脏腑,温法具体可细分为温补肾阳、温散寒湿、温化水饮、温中益气、温经补血、温血消瘀等12种.班秀文善于抓住病机关键,灵活运用《金匮要略》中的温法及相应方剂.对于寒湿蕴结下焦、血虚有寒、寒凝血瘀、冲气上逆、阳虚寒凝等导致的带下病、产后腹痛、崩漏、痛经、妊娠呕吐、妇人癥瘕等妇科疾病,常辨证选用温散寒湿法、温经补血法、温血消瘀法、温降冲逆法和温阳通脉法治疗,临床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中西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是现代社会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妇科疾病之一,具有迁延难愈的临床特点.目前,SPID的发病机制尚且不明,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因此,推进SPID的基础、临床研究,构建更为吻合中西医临床症状的动物模型乃当下之需.本文通过梳理SPID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总结现有SPID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造模机制,并依据中西医动物模型贴合度评分分析各模型优劣,提出改进建议.分析结果指出,SPID西医病理模型中异物置入法、苯酚胶浆、机械损伤结合苯酚胶浆造模法最为理想;中医病证模型中以寒湿凝结、气滞血瘀证模型与临床特征最为吻合,可以作为其他模型优化思路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近十年灸法干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选穴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索灸法干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的常用腧穴及其配伍规律.方法 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灸法干预SPID的文献.采用Excel 2019统计腧穴频次、归经、部位等,利用SPSS Modeler 18.0、SPSS 26.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探索灸法干预SPID的选穴规律.结果 共纳入文献295篇,常见证型为寒湿凝滞型和气滞血瘀型;常用腧穴依次为关元、子宫、三阴交等;经脉以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腧穴多分布在腹部和背部;子宫-关元、三阴交-关元、气海-关元是常用腧穴配伍组合,共形成8个聚类群.结论 数据挖掘可有效分析灸法干预SPID的常见证型、常用腧穴及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护理人员选穴提供可靠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形寒寒饮则伤肺"探析慢性荨麻疹的防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慢性荨麻疹属于中医学"隐疹"范畴,主要病机包括风热或风寒束表、血热或血虚生风、血瘀化热、脾胃失和等,发作时瘙痒难忍,致使患者入睡困难,影响日常生活.在此基础上,作者基于寒邪中人,损伤肺脾之阳,致使气血凝滞,寒湿内生,风邪为患,诱发慢性荨麻疹的病机,结合"形寒寒饮则伤肺"理论,分析"寒邪"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关系,总结防治方法,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董振华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6
董振华教授认为系统性硬化症属本虚标实之病,脾肾阳虚、气血不足、腠理疏松、营卫不和为本;寒湿外侵导致的经络痹阻、寒凝血瘀、寒郁化热、湿热蕴毒为标.因其症状多样,病因病机复杂,治疗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顾;遣方用药,以温补脾肾、益气养血、调和营卫治其本,散寒通络、活血化瘀、清利湿热、凉血解毒治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名中医李彦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6
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传承切入点,整理名中医李彦民主任医师诊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李彦民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要坚持病证并重,康养要坚持动静结合的原则,运用通络除痹的治疗方法.辨证分为三型:寒湿阻络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分别选用蠲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身痛逐瘀汤.外治法应用舒筋活络洗剂,将药疗、热疗、醋疗融为一体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内外兼治、通络除痹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药物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和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等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中医肝病科收治的药物性肝病患者368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药物性肝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等分布规律和临床特征.结果:药物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以气郁质(19.02%)最为多见,其次依次为阴虚质(18.21%)、湿热质(15.22%)、阳虚质(13.32%)、血瘀质(11.14%)、平和质(7.61%)、痰湿质(6.25%)、气虚质(5.16%)、特禀质(4.08%).药物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具有差异性,男性以湿热质、阴虚质为多见;女性以气郁质、阴虚质为多见,而阴虚质在男性、女性均多见;青年中以气郁质和湿热质较多见,中年中以痰湿质较多见、老年以血瘀质较多见.药物性肝病患者在中医证型分布中主要为湿热内蕴证125例(34%),其次分别为肝郁脾虚证98例(27%)、肝肾阴虚证56例(15%)、气滞血瘀证46例(12%)、寒湿中阻证43例(12%);药物性肝病患者在体质与证型存在相关性,体质类型决定了该病证型的易感性.结论:根据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以及证型的分布特点以及相关临床特征,提示可以通过调节情志、合理饮食以及药物防治等方面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做到"辨体""辨证""辨病"的有机结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