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肾梗死15例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例急性肾梗死(ARI)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因为心源性肾梗死14例,抗磷脂综合征1例;合并心房颤动12例,房性早搏2例,D-二聚体水平升高12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15例,尿潜血阳性和尿蛋白阳性11例。治疗方式为导管接触性溶栓4例,静脉溶栓2例,抗凝治疗9例。随访发现6例再发栓塞,其中2例死亡。对于存在血栓高风险因素的急性发作、持续性腹痛患者,若合并高水平LDH、尿潜血(+)和/或尿蛋白(+)提示可能为ARI,增强CT或CT血管造影可辅助早期确诊。即使存在长时间的肾动脉栓塞也应尽可能尝试重建血流,后期规范化抗凝治疗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spirex机械血栓清除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Aspirex机械血栓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系统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acute iliofemoral deep vein thrombosis,IFDVT)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IFDVT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26例患者接受PMT联合必要的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分为A组,42例接受单纯CDT治疗患者分为B组。所有患者最终血栓清除率均≥50%,均达到临床有效血栓清除。A组尿激酶(urokinase,UK)用量、溶栓时间及住院天数均低于B组,治疗24 h消肿程度优于B组,住院总费用高于B组。1年随访两组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发生率、Villalta评分及一期通畅率(92.0% 比90.0%, χ2=0.059, P=0.8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Aspirex行PMT治疗急性IFDVT安全有效,可加快血栓清除,减少UK用量,缩短溶栓及住院时间,但会增加住院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ngiojet辅助导管接触性溶栓与单纯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期临床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辅助导管接触性溶栓(ART+CDT)与单纯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1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其中ART+CDT组30例、CDT组61例,比较两组尿激酶总剂量、手术总费用、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患肢消肿率、血栓清除率、术后2年下肢静脉累积通畅率及2年和5年Villalta评分、血栓复发率及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评估表。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死亡病例。两组在尿激酶总量、溶栓时间、手术总费用、住院天数、消肿率、静脉通畅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2年及5年的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血栓复发率、慢性静脉功能评分表及2年累积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ART+CDT较单纯CDT早期疗效具有明显优势,ART+CDT及CDT中、长期随访均表现较低的PTS发生率、血栓复发率及较高的生活质量改善率,两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后的中期疗效没有显著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AngioJet血栓清除在创伤后髂股静脉近心端血栓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创伤后髂股静脉近心端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本院血管外科使用AngioJet对创伤后存在髂股静脉近心端血栓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AngioJet进行治疗的患者共76例,血栓Ⅲ级清除20例(26.3%),Ⅱ级清除41例(53.9%),Ⅰ级清除15例(19.7%),使用导管吸栓或导管溶栓后血栓Ⅲ级清除34例(44.7%),Ⅱ级清除35例(46.1%),Ⅰ级清除7例(9.2%),血栓清除率明显上升( P<0.05),1例(1.3%)出现脑出血,2例(2.6%)血栓急性复发,3个月随访通畅率91.8%。 结论:创伤后髂股静脉近心端血栓使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是安全、有效的,术中使用尿激酶溶栓、导管吸栓和留置接触性导管溶栓治疗可增加血栓清除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纯导管溶栓与导管溶栓联合猪尾管碎栓治疗非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性溶栓(CDT)与CDT联合猪尾管碎栓治疗非慢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安徽省淮北矿工总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腔内手术治疗的非慢性期下肢DVT患者55例,其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33~83(65.8±12.4)岁;左下肢34例,右下肢21例;病程1~26(9.7±5.5)d;急性期36例,亚急性期19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联合组27例采取CDT联合猪尾管碎栓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仅采取CDT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近期(术后1周)临床疗效、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出血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Villalta评分表评估2组患者血栓后综合征(PTS)的严重程度。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所有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为100%。联合组近期临床有效率为92.59%(25/27),优于对照组的67.86%(19/28);联合组疗效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16例,对照组分别为9例、10例、9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42, P=0.016)。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在联合组分别为(188.2±41.5)万U、(3.7±0.7)d和(7.9±1.2)d,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62.1±34.0)万U、(6.6±0.6)d和(14.0±2.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23、17.10、13.85, P值均<0.001)。术后发生出血并发症联合组2例、对照组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5, P=0.699)。术后12个月,联合组发生PTS 7例,其中轻度2例、中度3例、重度2例,对照组发生PTS10例,其中轻度3例、中度3例、重度4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81, P=0.416)。 结论:对于非慢性期DVT患者,单纯CDT和CDT联合猪尾管碎栓治疗都是安全有效的。联合组方案早期临床有效率更高,同时还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溶栓药物的用量,节约治疗成本,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溶栓术后不同剂量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溶栓术后不同剂量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接受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抗凝治疗的9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溶栓后根据口服抗凝药物种类及剂量不同将患者分为利伐沙班组(10 mg qd)、利伐沙班组(20 mg qd)及华法林组,进行6个月随访,分别对三组患者下肢周径差、下肢静脉通畅情况、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 VCSS)、生活质量评分(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questionnaire, CIVIQ)及安全性等进行分析。结果:疗效方面:三组患者下肢周径差、下肢静脉通畅率、VCSS评分、CIVIQ生活质量评分等疗效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安全性方面:华法林组出血事件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结论:导管接触性溶栓后应用低剂量利伐沙班(10 mg qd)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利伐沙班(20 mg qd)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导管接触性溶栓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7月期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的19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溶栓治疗成功15例,血流及肠道功能均恢复。4例患者溶栓治疗期间病情加重,其中3例剖腹探查证实发展为肠坏死,行肠切除术后恢复良好,1例死亡。结论:对于尚未发生肠坏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早期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轻血栓负荷,挽救缺血肠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构建胸痛救治单元联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构建胸痛救治单元联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20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诊治的AMI患者108例,2018年12月之前入院为对照组,之后入院纳为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与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构建胸痛救治单元并施以优化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的救治效率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to-FMC)、首份心电图时间、入院到球囊扩张(D-to-B)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从发病到接受溶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院内心衰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院内死亡率及室壁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再梗死率、1年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两组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胸痛中心基础上构建胸痛救治单元,并辅助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急诊救治效率,改善预后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颈静脉置管溶栓联合踝泵运动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目前治疗聚焦于肺栓塞的预防及治疗,快速有效地恢复静脉瓣膜功能,预防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医患共同的治疗期望。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能显著提高血栓溶解率,降低PTS的发生率,且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为临床首选的溶栓治疗方式。踝泵运动为物理性康复治疗方式,简单经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但目前临床上针对二者联合应用的时机和方法的研究报道较为少见。本研究通过对68例下肢血栓患者置管溶栓联合踝泵运动改善下肢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旨在观察并总结其疗效及其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股静脉及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近期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价股静脉入路及胫前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对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健侧股静脉入路及患侧胫前静脉入路CDT治疗的LE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股静脉入路组40例,胫前静脉入路组46例.主要观察终点为手术技术成功率和血栓清除率,次要观察终点为手术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股静脉入路组、胫前静脉入路组手术技术成功率分别为92.5%、100%(P=0.097),血栓清除率分别为(68.9±25.9)%、(78.3±21.0)%(P=0.0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分别为(64.1±14.8)min、(72.0±19.9)min(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5%、10.9%(P=0.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静脉入路和胫前静脉入路CDT均可有效治疗LEDVT,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