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BCA医用胶联合弹簧圈三明治法栓塞脾动脉瘤17例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氰基丙烯酸异丁酯(NBCA)医用胶联合弹簧圈三明治法栓塞脾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 年3 月至2023 年7 月采用经导管注入NBCA医用胶和弹簧圈三明治法栓塞脾动脉瘤的患者 17 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评价栓塞成功率、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17 例患者中男 9 例,女 8例,年龄33~77 岁;真性动脉瘤20 例,假性动脉瘤 2 例;多发 3 例,单发 14 例;瘤体位于脾动脉近段 3 例,中段 10例,远段9 例.所有患者均成功栓塞,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36 个月,腹部增强CT示脾动脉瘤铸型良好,未见复发、增大或破裂出血.结论:经导管NBCA医用胶联合弹簧圈三明治法栓塞脾动脉瘤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第537例 长期透析—发热—左下肢疼痛—肺内结节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但出现多系统损害者较为少见。本文报道1例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致脓毒症,并发迁徙性肌间脓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脓毒性肺栓塞及骶髂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的诊治过程,以希望通过本病例加强内科医师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合并多系统损害的诊治体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期口腔初乳涂抹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免疫保护作用: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生后早期口腔初乳涂抹(oropharyngeal administration of colostrum, OAC)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非盲试验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12月间在生后24 h内收住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出生体重≤1 500 g且胎龄≤32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生后48 h内开始分别给予OAC(0.4 ml母乳涂抹口腔,每3小时一次,每天8次)或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直至生后10 d。主要结局指标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和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 LOS)的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达完全肠内喂养日龄、达完全经口喂养日龄、体重增长速率、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通气时间、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如动脉导管未闭、Ⅲ级及以上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不良反应为口腔黏膜破损。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及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207例,排除7例,5例退出研究,最终纳入195例,其中对照组97例,干预组98例。(1)主要结局指标:干预组Ⅱ期及以上NEC以及LOS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1%(3/98)与10.3%(10/97), χ2=4.116, P=0.042;4.1%(4/98)与13.4%(13/97), χ2=5.322, P=0.021]。(2)次要结局指标:干预组达完全肠内喂养日龄较对照组小[22.0 d(16.0~29.0 d)与25.0 d(19.0~40.0 d), Z=3 814.000, P=0.017],Ⅲ级及以上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1/98)与7.2%(7/97),Fisher精确概率法, P=0.035]。2组间其他次要结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干预组内超低出生体重儿与对照组内超低出生体重儿相比,LOS发生率降低(0/13与3/7, P=0.031),达完全肠内喂养日龄较小[36.0 d(31.0~42.0 d)与46.0 d(42.0~71.0 d), Z=13.500, P=0.008],其他结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2组均未观察到口腔黏膜破损发生。 结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早期给予OAC可以降低NEC、LOS和严重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并缩短达完全肠内喂养的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化疗的86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均等分组,分别为对照组( n=43,常规护理)与观察组( n=43,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比干预前后不良情绪、自护能力、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QOL评分。 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两组SSRS评分、QOL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SRS评分、QOL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家属同步健康教育,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预防感染,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冠状动脉CTO病变PCI前向开通技术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有前向和逆向两种技术。过去20年中,随着专用器械的创新应用,CTO-PCI技术在国际上不断取得进展和突破;在我国虽起步稍晚,但近10年来进步较快,尤其是前向技术在借鉴中亦有创新,如在微导管辅助平行导丝技术、前向夹层重入真腔(ADR)和主动真腔寻径(ATS)技术以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积累了中国经验。在总结以往相关研究及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该共识,并绘制中国CTO-PCI前向技术的路径图供参考,以规范CTO-PCI前向技术策略和操作,提高CTO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确保患者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外留长度耐高压PICC在血液病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2种不同外留长度耐高压PICC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行耐高压PICC置管的233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置管后导管外留长度分为0~1 cm组132例和2~4 cm组101例,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24 h、72 h、7 d、14 d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舒适度。结果:置管后24 h和72 h,0~1 cm组患者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分别为14.39%(19/132)和9.85%(13/132),2~4 cm组患者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分别为30.69%(31/101)和32.67%(33/10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02、14.16,均 P<0.05);0~1 cm组患者置管后7 d和14 d穿刺点红肿发生率为9.09%(12/132)和5.30%(7/132),2~4 cm组为40.59%(41/101)和22.77%(23/10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2.32、15.57,均 P<0.05);0~1 cm组患者置管后7 d和14 d的导管轻度脱出率分别为18.18%(24/132)和21.97%(29/132),2~4 cm组分别为59.41%(60/101)和67.33%(68/10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2.18、55.86,均 P<0.05);置管后14 d,0~1 cm组患者舒适度明显高于2~4 cm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4, P<0.05)。 结论:血液病患者留置耐高压PICC外留长度为0~1 cm时,可减少患者渗血风险,降低脱管率,并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防控指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进一步规范新生儿脐静脉置管(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UVC)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防控措施,制定本指南。本指南针对UVC感染、导管位置和护理及相关并发症3个方面相关的9个临床问题,系统检索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证据合成与评价,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定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对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的推荐强度进行分级,最终形成21条推荐意见。这是我国第一部UVC导管相关并发症防控循证指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内镜下双极电止血导管治疗胃窦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疗效观察(含视频)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探讨内镜下双极电止血导管治疗胃窦毛细血管扩张症(gastric antral vascular ectasia,GAVE)的可行性及疗效。选择6例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GAVE的患者行内镜下双极电止血导管止血治疗,观察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内镜下止血术,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32 min。5例患者仅予1次内镜下治疗,1例患者予2次内镜下治疗,平均1.17次。无一例出现与内镜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术后随访2~25个月,平均10.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出血控制,血红蛋白稳定,无需反复输血,复查胃镜提示病灶消退满意。内镜下双极电止血导管治疗GAVE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桡动脉入路肝癌介入治疗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制订《经桡动脉入路肝癌介入治疗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为医务人员制订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规范化的管理路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评价并汇总肝癌介入治疗相关证据,形成共识初稿;邀请国内28家医院48位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编审委员会,开展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及1轮线上专家论证会,对共识初稿进行讨论与修订,最终形成终定稿。结果:该共识从术前评估、术前准备、健康教育、术后交接与监测、导管与用药管理、穿刺部位管理、体位与活动管理、营养监测及饮食管理、疼痛管理与心理支持、并发症观察与处理10个方面达成一致性意见。结论:该共识形成了经桡动脉入路肝癌介入治疗综合管理的推荐意见,建立综合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以供国内同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引导下头臂静脉入路技术在儿童患者静脉输液港植入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接受静脉化疗的13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儿的资料,化疗前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头臂静脉(BCV)入路技术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导管头端位置由术中DSA透视下确认。13例患儿均采用右侧BCV入路,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12例(92.31%)1次穿刺成功,仅1例需两次穿刺成功。TIVAP留置时间为(678±105)d。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7.69%(1/13),仅1例患儿出现导管功能障碍,表现为无法抽回血伴推注困难。所有患儿未发生误穿动脉、血/气胸等即刻/早期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生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RT)、TIVAP相关感染、导管异位/打折等严重/远期并发症。本研究初步表明,超声引导下穿刺BCV这一新的入路技术在患儿TIVAP植入中是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