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恶性肿瘤一级预防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中国人民健康及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未来的恶性肿瘤防控工作应继续坚持预防优先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实施一级预防相关举措。预防对减轻中国居民,特别是广大中低收入人群及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居民的恶性肿瘤负担尤为关键。过去几十年间,国际社会通过烟草控制、改善职业卫生条件以及疫苗接种等一级预防措施,显著降低了相关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国也在云南省宣威市、江苏省启东市、河南省林县等特定地区的恶性肿瘤高危人群中探索实施了一系列一级预防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中国居民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系统性认知水平偏低、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不足,当前亟需创建新的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以进一步揭示恶性肿瘤病因并建立人群层面及个体层面的恶性肿瘤一级预防新机制和新体系。基于当前癌谱转变与数字化发展的现状,建立一个可以覆盖全民的集恶性肿瘤一级预防权威科普宣教、个体化风险评估与自我健康管理助手于一体的癌症一级预防数字化智能服务体系,对提升中国居民恶性肿瘤一级预防能力将大有裨益,并能助力中国恶性肿瘤防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瑞护生职业危害认知现状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中国、瑞典在校护生对职业危害认知状况,为降低职业暴露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自拟问卷,中文、瑞典语两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国护生在包括机械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物理性危害4个维度的职业危害认知正确率分别为94.4%(1 024/1 085)、89.8%(557/620)、81.6%(1 898/2 325)、90.7%(703/775),均高于瑞典护生的58.4%(756/1295)、48.8%(361/740)、60.2%(1 671/2 775)、86.7%(802/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59.196~1 259.183, P<0.05)。"操作姿势不标准会导致腰痛的发生""为患者静脉注射时需要戴手套""为患者换药时需要戴手套""为患者抽血时需要戴手套"4道题目的回答正确率瑞典护生高于中国护生( χ2=11.738~16.990, P<0.01),其余题目中国护生正确率均高于瑞典护生( χ2=11.738~45.464, P<0.01)。 结论:中国护生较瑞典护生职业危害知识掌握得更好,但仍存在薄弱环节,需从教育方面给予改进,并从管理层面降低护生乃至护士的职业暴露,提高护生乃至护士的就业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在全国部分省市放射工作人员中的实施评估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常见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在放射工作人员中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为卫生标准的修订、宣贯和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21年1~5月对国家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上报系统信息中有上报病例的1市、7省、1集团的放射工作人员开展对标准的知晓、辐射健康效应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的认知情况及对诊断工作建议的调查并分析。结果:2 839名被调查放射工作人员,对不同诊断标准的知晓率、知晓标准的途径、复杂诊断标准中内容的知晓率、电离辐射不同效应概念的知晓率、申请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所需材料的知晓情况存在差异( χ2=416.06、2 924.14、83.45、895.67、815.94, P<0.001)。对电离辐射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的正确理解率分别为80.63%和43.64%。对申请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需要提供资料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个人剂量监测等资料认可率较高,分别为96.79%、94.72%、93.55%。参加过上岗前相关知识培训率80.20%,在岗期间培训率81.19%,未参加过任何培训3.77%。对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工作建议较多的是加强培训,重视个人剂量监测、职业健康检查,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等。 结论:放射工作人员对部分诊断标准知晓率偏低,对诊断程序知晓率较高,仍要加强电离辐射健康效应及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的宣贯、培训并不断优化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卒中吸烟患者拒烟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脑卒中吸烟患者的吸烟情况和拒烟自我效能现状,明确脑卒中吸烟患者拒烟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为后续有针对性地进行戒烟干预和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非试验性研究中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21年9—12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科入住的19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尼古丁依赖测试量表、烟草危害认知得分和拒烟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拒烟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结果:脑卒中吸烟患者拒烟自我效能总体得分为(20.78 ± 6.47)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习惯/成瘾情境、消极/情绪情境和积极/社交情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尼古丁依赖得分和烟草危害认知得分是拒烟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可解释拒烟自我效能水平37.4%的变异量。结论:脑卒中吸烟患者的拒烟自我效能水平亟待提高,帮助患者提高烟草危害认知水平、降低尼古丁依赖水平,可以提高患者拒烟自我效能水平,以提高戒烟成功率,从而降低甚至戒掉吸烟行为导致的健康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职业性噪声与重金属单独与联合接触致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职业性噪声和重金属是工作场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性噪声接触对工人健康的危害,除可导致噪声性听力损失外,也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在工作过程中接触铅、锰、镉等常见重金属与工人的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噪声与重金属联合接触普遍存在于工作场所中;目前对职业性噪声接触联合铅或锰对工人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存在不全面、不系统,认知功能障碍的测量工具不一致导致缺乏可比性,以及尚不能确定有关职业接触与工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因果关系等问题.因此,研究噪声与常见重金属联合接触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对工人的职业健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统一认知功能障碍测量工具,开展系统、全面的关于职业性噪声与铅、锰、镉等重金属单独或联合接触对工人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机制和联合作用方式与效应等方面的研究,以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患者尼古丁依赖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烟患者尼古丁依赖的影响因素,为COPD吸烟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戒烟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4月在兰州市3家医院门诊就诊的COPD吸烟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收集人口学信息、吸烟情况和戒烟意愿等资料;采用尼古丁依赖检测量表评估尼古丁依赖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COPD吸烟患者尼古丁依赖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1份,问卷有效率为85.50%.研究对象年龄M(QR)为48.00(10.00)岁;男性158例,占92.40%;大专及以上学历53例,占30.99%;吸烟时间M(QR)为15.00(11.00)年;每日吸烟量21~30支73例,占42.69%;有戒烟意愿159例,占92.98%.COPD吸烟患者尼古丁依赖得分M(QR)为3.00(1.00)分,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人际关系、吸烟时间、每日吸烟量、吸烟危害认知和戒烟意愿不同的患者尼古丁依赖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PD吸烟患者的文化程度(β=-0.251)、人际关系(β=-0.246)、吸烟时间(β=0.038)、每日吸烟量(β=0.518)、戒烟意愿(β=-0.173)与尼古丁依赖存在统计学关联(均P<0.05).结论 COPD吸烟患者尼古丁依赖受其文化程度、人际关系、吸烟时间、每日吸烟量和戒烟意愿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南宁市围绝经期女性对围绝经期知识认知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了解南宁市围绝经期女性对围绝经期知识的认知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围绝经期疾病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9月-2022年1月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南宁市的围绝经期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287份,分为固定职业组(559份)、非固定职业组(728份).对比两组女性对围绝经期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对激素替代治疗的接受度.结果 在对围绝经期早期症状(月经紊乱、潮热盗汗、失眠烦躁多梦、尿频、记忆力下降、胸闷心慌)和远期并发症(骨质疏松症、心脑血管疾病、阴道炎、盆腔器官脱垂及激素紊乱、患癌)的认知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女性对激素替代治疗的认知情况和激素替代治疗的不良反应(肥胖、阴道出血、患癌)的认知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固定职业组与非固定职业组主动要求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比例分别为22.18%和14.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84,P<0.05).结论 南宁市围绝经期女性对围绝经期早期症状有一定认知,但是对远期危害严重性的认识不足,激素替代治疗的主动使用率不高.应加强围绝经期知识宣教,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的保健意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轮班护士睡眠评估及相关不良结局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医院需要为患者提供24 h持续性照护,因此包括夜班在内的轮班工作是不可避免的.轮班制带来的睡眠问题是护士重要的职业危害之一.本文对国内外轮班护士的睡眠评估方法进行综述,概述睡眠问题对认知功能、健康状态及工作表现的影响,并从个体、管理者及组织机构3个层面提出干预策略,旨在为轮班护士睡眠改善、职业健康促进以及干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某院医务人员对危害药品的认知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了解某院医务人员对危害药品及职业暴露的认知现状,为提高职业防护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3月至4月向该院15个接触危害药品的科室的医务人员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医务人员一般资料、医务人员对危害药品分类的认知、医务人员对危害药品职业暴露的认知和危害药品职业暴露的防护认知现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共发放网络问卷200份,回收187份,有效回收率为93.50%.187名受访者中,医师24名(12.83%),药师35名(18.72%),护士 122名(65.24%),其他(包括技师)人员6名(3.21%);工作年限以5~<10年最多(52.94%);对抗肿瘤药物(98.40%)、免疫抑制剂(75.94%)属危害药品的知晓率高,对抗病毒药(40.11%)、激素类药物(39.04%)、抗真菌药(30.48%)等属危害药品的知晓率低;95名(50.80%)知道危害药品职业暴露后存在潜在危害,84名(44.92%)为有所了解,8名(4.28%)为不知道;86.10%的受访者接受过危害药品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培训,13.90%的未接受过;接触非化学治疗药物的其他危害药品时进行职业防护的频率为总是、经常、偶尔、从来没有的占比分别为10.16%,26.20%,28.34%,35.29%.结论 该院医务人员对危害药品的认知水平偏低.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危害药品及其职业防护的培训,建立职业防护标准,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降低危害药品的职业暴露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接触放射性物质官兵职业健康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军事作业环境是影响军人作业能力和健康的主要外在因素.接触放射性物质工作岗位的官兵面临不同程度的潜在核辐射风险,部分官兵还可能面临其他环境危害因素(如高温、高湿、振动、噪声等),进而影响其心身健康和作业能力,其职业健康与防护措施已受到关注.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接触放射性物质官兵职业危害与健康的部分研究进展,包括相关岗位官兵对环境危害因素的认知情况,职业环境因素对官兵心理健康及多个器官系统(心血管、内分泌、生殖、血液、免疫等系统)的影响,探讨了未来相关研究和健康防护工作的发展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