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靶向胆固醇稳态小分子药物治疗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2/3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中最具有侵袭性的恶性脑肿瘤.胆固醇是细胞的必要组分,胆固醇的合成、转运和代谢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胆固醇代谢稳态相关调控因子如尼曼-匹克样C型蛋白(NPC1)、甾醇O-酰基转移酶(SO-AT1)已成为肿瘤治疗中潜在的新药物干预靶点.该研究阐述了部分靶向胆固醇稳态的小分子药物可能对GBM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小肠胆固醇转运蛋白调控脂质吸收探讨"小肠泌别清浊"的生物学内涵及在痰湿体质调体干预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痰湿体质是肥胖、高脂血症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共同土壤.多数医家将机体的代谢功能归于脾脏,然而,其与小肠的关系也同样密切."小肠泌别清浊"是对小肠吸收、消化和排泄功能的总结.本团队提出小肠功能失调是痰湿体质者发生脂代谢紊乱的重要病理因素,但其微观机制尚不清楚."小肠泌别清浊"与胆固醇转运蛋白尼曼-匹克C1型类蛋白1(NPC1L1)调控脂质吸收、转运有相似的学术内涵,本文拟从NPC1L1的角度为"小肠泌别清浊"理论作出新的解读,也可证实"小肠泌别清浊"与代谢紊乱的关系.益气健运汤对于痰湿体质代谢紊乱疗效确切,方中药物均具有调节NPC1L1表达的生物学效应.从NPC1L1调控脂质吸收的角度为基于"小肠泌别清浊"的中医治法提供了新的作用靶点,丰富了益气健运汤药效机制的现代科学内涵,也为痰湿体质的调体和代谢性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梨小食心虫GmolNPC2的基因克隆、表达谱及配体结合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本研究旨在为深入研究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尼曼-匹克C2型蛋白(Niemann-Pick type C2 protein,NPC2)GmolNPC2的嗅觉感受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梨小食心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扩增GmolNPC2的cDNA全长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和3D结构模型预测;利用RT-qPCR检测GmolNPC2在梨小食心虫不同发育阶段(卵、1-5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虫)、3日龄雌雄成虫不同组织(触角、去除触角的头、胸、腹、足和翅)中的相对表达量;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定重组GmolNPC2蛋白对包括6种性信息素和38种寄主植物挥发化合物在内的44种气味配体的抑制常数Ki 值,分析结合能力;通过分子对接模拟实验计算GmolNPC2与不同气味配体的结合能,预测蛋白和配体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结果]获得梨小食心虫GmolNPC2(GenBanK登录号:OQ054801)的cDNA全长序列,开放阅读框(ORF)长438 bp,编码145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GmolNPC2具有昆虫NPC2典型的结构特征;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已知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的 NPC2s 聚类至 2 个分枝,GmolNPC2 与大豆食心虫 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和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等的NPC2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较高并聚类至同一分枝.RT-qPCR检测结果表明,GmolNPC2在梨小食心虫雄成虫和卵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发育阶段的;GmolNPC2在3日龄雌雄成虫翅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触角中的次之,在胸、腹和足中的最低.重组蛋白GmolNPC2的结合谱较窄,仅能够结合44种气味配体中的17种,对其中的乙酸-顺-8-十二碳烯酯、苯甲醇和乙酸-顺-3-己烯酯表现出强烈的结合能力,Ki 值分别为(4.117± 0.046),(4.845±0.079)和(3.979±0.167)μmol/L.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显示,GmolNPC2 与不同气味配体之间的结合能存在差异,与上述荧光结合实验的结果较一致.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和氢键在GmolNPC2结合不同气味配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GmolNPC2具有昆虫NPC2家族的保守结构,在卵和成虫以及成虫翅和触角中的表达量较高,推测其参与梨小食心虫的多种生理过程.重组蛋白GmolNPC2能够选择性地结合性信息素和寄主植物挥发化合物,表明GmolNPC2参与对挥发性信息物质的识别和运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基于iTRAQ技术分析脾气虚证大鼠回肠蛋白质的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脾气虚证分子生物学特征. 方法 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脾气虚组各6只.脾气虚组采用饮食不节加力竭游泳建立脾气虚证模型.分离提取回肠总蛋白,用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iTRAQ)法检测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种类及两组表达比值,用Western blot法验证差异蛋白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肝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尼曼匹克C1型类似蛋白(NPC1 L1)的表达量.结果 iTRAQ技术分析发现两组大鼠脂肪消化及吸收相关通路蛋白存在差异,与正常组比较,脾气虚组I-FABP、微粒体甘油三酸酯转移蛋白(MTTP)、L-FABP、NPC1L1、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4 (ApoA4)及单酰甘油酰基转移酶(Mogat 2)7个蛋白均出现了上调(变化倍数>1.2).Western blot法验证差异蛋白I-FABP、L-FABP、NPC1L1变化趋势与蛋白质组学结果相一致. 结论 脾气虚证大鼠回肠组织中I-FABP、MTTP、L-FABP、NPC1 L1、ApoB、ApoA4及MGAT7蛋白表达上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蓣调脂汤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小肠组织NPC1L1及ABCG8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小肠组织中尼曼-匹克C1型类蛋白1(NPC1L1)及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的表达水平,探讨双蓣调脂汤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机制.方法:选取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8只大鼠为正常组,其余32只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双蓣调脂汤高、低剂量组(15.6,7.8 g·kg-1),辛伐他汀组(4 mg·kg-1),共4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8周.生化法和酶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肝脏总胆固醇(TTC),游离胆固醇(FTC)的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小肠组织NPC1 L1,ABCG8及肝X受体α(LXR-α)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ABCG8蛋白表达的水平.结果: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复制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脂水平明显增高,肝脏脂肪变性明显,NPC1L1,LXR-α及ABCG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蓣调脂汤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NPC1 L1和LXR-α的表达明显下调,ABCG8的表达明显上调,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P <0.05,P<0.01).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肠中ABCG8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ABCG8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0.05,P<0.01),其中双蓣调脂汤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P<0.05).结论:双蓣调脂汤通过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来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PC1L1的表达,上调ABCG8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小麦纤维通过调控小鼠肠道胆固醇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小麦纤维对ApoE-/-小鼠肠道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 将ApoE-/-雄性小鼠按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随机分为AS模型(AS)组和小麦纤维(WF)组,分别用不添加或添加小麦纤维的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8w.测定两组小鼠的血脂四项、血糖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取小鼠整体主动脉和血管横截面进行油红O染色;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小肠组织中参与胆固醇吸收和逆转运相关蛋白的表达,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PPARα),肝X受体α(LXRα),ATP结合盒转运子A1 (ABCA1)和G1 (ABCG1),分泌及ras相关的GTP结合蛋白1B (Sar1B),尼曼-匹克C1型类似蛋白1(NPC1L1)和清道夫受体B1 (SR-B1).结果 干预18w后,与AS组相比,WF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下降;小麦纤维降低了ApoE-/-小鼠血管内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小麦纤维激活了核转录因子PPARα和LXRα,上调了ABCA1和ABCG1的蛋白表达;小麦纤维增加了Sar1B的蛋白表达,降低了NPC1L1的蛋白表达.结论 小麦纤维可通过促进肠道胆固醇逆转运,增加胆固醇的外流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改善血清胆固醇水平,发挥抗AS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降胆固醇新药——贝培多酸(bempedoic acid)及其与依折麦布(ezetimibe)的复方片剂
编辑人员丨2023/8/5
2004年3月前,美国Esperion制药公司就致力于调节血脂异常药物的研发工作,研制与开发一种先导候选产品:三磷酸腺苷(ATP)-柠檬酸裂合酶(ATP-citrate lyase,ACL)抑制药——bempedoic acid(贝培多酸),用于降低内源性胆固醇,并通过上调LDL受体降低LDL-C水平升高,减轻肌肉相关副作用.除了作为单一疗法的贝培多酸片剂之外,还开发与尼曼-匹克C1型类似蛋白的胆固醇吸收抑制药:贝培多酸与依折麦布(ezetimibe)固定剂量组合的复方制剂可抑制小肠中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肝脏细胞里胆固醇的含量,促使循环中胆固醇的吸收增加,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用于辅助饮食治疗的原发性高脂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纯合子谷甾醇血症(植物固醇血症).Esperion公司于2019年5月5日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递交贝培多酸薄膜包衣片及其与依折麦布复方片的新药上市申请(NDA),美国FDA分别于2020年2月21日和26日批准贝培多酸薄膜包衣片及其与依折麦布复方片上市,商品名为Nexletol(R)及Nexlizet(R).2019年1月14日,美国Esperion生物制药公司与日本第一三共制药欧洲分公司签署许可协议,许可该公司在包括瑞士在内的欧洲经济区内对贝培多酸及其与伊折麦布复方片剂进行独家开发、上市、生产和商业化经营权.2020年4月7日欧盟委员会(EC)批准日本第一三共制药欧洲分公司的贝培多酸及其与伊折麦布的复方片剂可临床使用,2020年4月24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这2种片剂上市,商品名分别为Nilemdo(R)和Nustendi(R).该文对贝培多酸片薄膜包衣片及其与依折麦布复方片的非临床和临床药理毒理学、临床研究、不良反应、适应证、剂量与用法、用药注意事项及知识产权状态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等进行介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肝豆汤通过肝激酶B1/AMP活化蛋白激酶途径改善高脂摄入引起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肝豆汤对高脂摄入引起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60只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正常饮食组,模型组,东宝肝泰组,肝豆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饮食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造模,同时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东宝肝泰冲剂0.225 g/kg,肝豆汤(22,44,66 g/kg)各2 mL·kg?1·d?1,药物干预6周后,禁食24 h,采用苏木精-伊红(HE)和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肝脏脂滴数量,采用试剂盒测定各组小鼠肝组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含量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肝脏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尼曼匹克C1型类似蛋白(NPC1L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及磷酸化肝激酶B1(p-LKB1)、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磷酸化AMP活化蛋白激酶(p-AMPK)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12.78±1.17)IU/L、(6.08±0.71)IU/L、(1.90±0.10)mmol/L、(1.83±0.09)mmol/L]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出现脂肪变性,肝细胞肿大,脂肪滴增多等病变,小鼠血清中AST(18.81±1.14)IU/L、ALT活性(9.65±0.90)IU/L、肝组织中总胆固醇(2.48±0.08)mmol/L、三酰甘油含量(3.12±0.10)mmol/L及HMGCR、NPC1L1、SREBP-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AMPK、p-LKB1、p-ACC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肝豆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病变依次减轻,血清AST[(16.30±1.18)IU/L、(14.020±1.15)IU/L、(12.20±1.12)IU/L]、ALT活性[(8.58±0.86)IU/L、(7.18±0.83)IU/L、(6.18±0.65)IU/L]、肝组织中总胆固醇[(2.36±0.11)mmol/L、(2.03±0.09)mmol/L、(1.91±0.10)mmol/L]、三酰甘油含量[(2.52±0.08)mmol/L、(1.96±0.09)mmol/L、(1.84±0.10)mmol/L]及HMGCR、NPC1L1、SREBP-1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p-ACC、p-AMPK、p-LKB1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P<0.05),东宝肝泰组小鼠血清中AST(14.52±1.16)IU/L、ALT活性(7.16±0.90)IU/L、肝组织中总胆固醇(2.01±0.09)mmol/L、三酰甘油含量(1.95±0.09)mmol/L及HMGCR、NPC1L1、SREBP-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ACC、p-AMPK、p-LKB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其中肝豆汤中剂量组与东宝肝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豆汤可改善高脂摄入引起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LKB1/AMPK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黄芪葛根汤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黄芪葛根汤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阿托伐他汀钙片,5 mg·kg-1)及黄芪葛根汤低、高剂量组(5、10g·kg-1),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复制高脂血症模型,模型复制的同时各给药组按照上述剂量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灌胃20d.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HE及油红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采用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肠组织尼曼-匹克C1型类蛋白1(NPC1L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5(ABCG5)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8(ABCG8)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及小肠组织NPC1L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和脂滴积聚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黄芪葛根汤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与小肠组织NPC1L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ABCG5、ABCG8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明显降低,脂滴积聚明显减少.结论 黄芪葛根汤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明显降血脂作用,能降低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和减少肝细胞脂滴积聚,可能与其下调小肠组织NPC1L1的表达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同时上调小肠组织ABCG5及ABCG8的表达而增加胆固醇的排泄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参苓白术丸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豚鼠模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丸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豚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Hartley豚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依折麦布组,参苓白术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建立外源性高胆固醇血症豚鼠模型.造模4周后开始药物灌胃干预,依折麦布组予依折麦布混悬液1 mg/kg,参苓白术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17.00、8.50、0.85 g/kg,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胆汁TC、总胆汁酸水平;观察各组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同时记录各组小肠组织尼曼-匹克C1型类蛋白1(NPC1L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5(ABCG5)、胆固醇酰基转移酶2(ACAT2)及肝脏X受体α(LXRα)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G、TC、LDL-C及胆汁TG、总胆汁酸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丸低剂量组血清TG水平降低(P<0.05);参苓白术丸中剂量组血清TC、LDL-C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升高(P< 0.05);参苓白术丸高剂量组血清TG、TC、LDL-C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参苓白术丸中、高剂量组胆汁TC、总胆汁酸水平均降低(P<0.05).对照组肝脏组织基本正常;模型组可见弥漫性大泡性脂肪变,肝组织内广泛的肝细胞气球样变、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和点状细胞坏死;参苓白术丸中、高剂量组脂肪变性及肝细胞气球样变显著减轻;参苓白术丸低剂量组肝细胞脂肪样变性改善较模型组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PC1L1、A-CAT2、ABCG5、LXRα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丸中、高剂量组NPC1L1、ACAT2、LXRα水平均降低,ABCG5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参苓白术丸中、高剂量可以缓解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抑制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豚鼠模型小肠组织中NPC1L1、ACAT2及LXRα的表达,上调ABCG5的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