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茱萸丸调控TMA/FMO3/TMAO通路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抗动脉粥样硬化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旨在研究茱萸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诱导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周期为12周.造模成功的47只ApoE-/-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模型组10只,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各9只,阿托伐他汀钙组10只,以同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空白组与模型组予等体积无菌蒸馏水灌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30.54、261.08、522.16 mg·kg-1灌胃,阿托伐他汀钙组10.40 mg·kg-1灌胃,每日1次,各组小鼠共灌胃12周.给药结束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测主动脉及肝脏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核细胞趋化蛋-1(MCP-1)、血管细胞黏附分-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生化法检测肝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HPLC-MS/MS)检测血浆三甲胺(TMA)、氧化三甲胺(TMAO)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肝脏中二甲基苯胺单加氧酶3(FMO3)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脏FMO3、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ATP结合盒转运子G5抗体(ABCG5)、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和细胞色素P4507A1(CYP7A1)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HE染色可见主动脉内膜大面积增厚,肝脏脂肪变性及炎性浸润严重;血清中ox-LDL、MCP-1、VCAM-1、ICAM-1升高;肝脏TC、TG、LDL-C升高;血浆中TMA、TMAO水平升高;以及肝脏中FMO3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升高,ABCA1、SR-B1、ABCG5、ABCG8、CYP7A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钙组HE染色随着茱萸丸浓度的增加,斑块富集区域逐渐缩小,肝脏脂肪变性及炎性浸润降低;血清中ox-LDL、MCP-1、VCAM-1、ICAM-1降低;肝脏TC、TG、LDL-C降低;血浆中TMA、TMAO水平降低;以及肝脏中FMO3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ABCA1、SR-B1、ABCG5、ABCG8、CYP7A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或P<0.05).结论 茱萸丸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MA/FMO3/TMAO脂代谢通路,促进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和分解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同时伴有LDLRAP1及ABCG8基因异常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一家系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同时伴有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蛋白1(LDLRAP1)及胆固醇转运蛋白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基因异常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一家系的临床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2020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1例FH患者,采集该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样本,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豆固醇和谷固醇含量。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基因变异情况。采用Pymol软件对基因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并使用Uniprot Modelling软件行蛋白结构建模。结果:先证者表现为贫血合并多部位黄色瘤、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三支严重病变;腹部超声示脾肿大;血涂片示异型红细胞、大血小板散在可见;血清TC、LDL-C、豆固醇和谷固醇浓度均升高[分别为8.54 mmol/L(正常值2.3~5.7 mmol/L)、4.84 mmol/L(正常值1.3~4.3 mmol/L)、44 μmol/L(正常值1.0~10 μmol/L)、28 μmol/L(正常值1.0~15 μmol/L)]。基因测序示:LDLRAP1:NM_015627.2:exon 4 c.415 C>T(p.Q139X),该纯合突变形成的蛋白截断体丢失多个稳定蛋白结构区域,不具备正常功能。同时,先证者发现ABCG8基因变异:exon13 c.1895T>C(p.V632A),exon8 c.1199C>A(p.T400K)。2例家系成员HDL-C增高(Ⅱ5:2.33 mmol/L,Ⅱ6:2.96 mmol/L);3例带ABCG8基因变异的成员豆固醇(Ⅱ8:23 μmol/L,Ⅱ7:24 μmol/L,Ⅰ2:18 μmol/L)、谷固醇(Ⅱ8:41 μmol/L,Ⅱ7:33 μmol/L,Ⅰ2:45 μmol/L)轻度增高。结论:同时伴有LDLRAP1及ABCG8基因异常的FH患者,可出现植物固醇浓度异常,其临床表现更加复杂,应综合考虑家族史及LDL-C、植物固醇水平及基因检测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ABCA4基因新突变导致的Stargardt病一家系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1个Stargardt病家系进行临床特征与遗传学分析,并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家族亚科A成员4(ABCA4)基因突变在Stargardt病中的致病性。方法:先证者因视力下降于2021年5月就诊于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根据Stargardt病临床诊断标准评估确诊先证者为Stargardt病。提取先证者及家系其他成员基因组DNA,对先证者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寻找致病的突变基因。通过PolyPhen-2、SIFT、MutationTaster等网站分析突变位点危害性,利用Sanger测序验证并确认致病突变,进行同源物种保守性分析及三维蛋白结构功能预测以分析其致病性。结果:眼科检查表明先证者双眼视力下降、黄斑萎缩并伴有“牛眼征”,其他家系成员均正常。通过先证者的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和家系成员及正常对照的Sanger测序验证,ABCA4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c.215G>A和c.6563T>C)与该家系患者表型共分离。SIFT、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r网站预测这2个突变均有害,保守性分析和三维蛋白结构模型预测表明该突变导致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影响蛋白质功能。结论:ABCA4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c.215G>A和c.6563T>C)为该Stargardt病家系携带的致病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植物固醇血症及其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植物固醇血症是罕见且严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5或G8(ABCG5/G8)基因突变引起,最显著的临床特征是血清植物固醇含量显著增加。该文立足于临床检验应用,简要阐述植物固醇的代谢,从植物固醇血症的诊断现状、与ASCVD关系、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血清植物固醇浓度的检测、ABCG5/G8基因突变的检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关注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雷公藤红素促进小肠上皮细胞肝X受体α表达调控胆固醇代谢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实验验证探讨雷公藤红素调控肠上皮细胞胆固醇代谢的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网络药理学筛选雷公藤红素调控肠上皮细胞胆固醇代谢的关键靶点和通路.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构建体外肠上皮细胞高胆固醇模型,考察雷公藤红素对肠上皮细胞胆固醇代谢及其关键通路和靶点表达的影响.结果 共获得94个雷公藤红素靶点、15 415个肠道靶点、14 177个胆固醇代谢靶点.取交集得75个共有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得到1个关键子网络.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网络中的靶点与多种生物功能相关.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雷公藤红素调控肠道胆固醇代谢涉及多条途径,其中肠道脂质代谢的关键通路(fat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与PPI网络中的关键子网络之一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与关键网络中的核心蛋白肝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α,LXRα)具有良好的结合亲和力.体外实验表明,雷公藤红素显著降低高胆固醇环境下肠上皮细胞脂质堆积(P<0.05、0.01、0.001),显著上调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 G5 和 G8(adenosine triphosphate-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 G5 and G8,ABCG5/8)蛋白表达(P<0.05、0.01),并下调 NPC1 样细胞内胆固醇转运蛋白 1(NPC1 like intracellular cholesterol transporter 1,NPC1L1)表达(P<0.05).结论 雷公藤红素调控肠上皮细胞胆固醇代谢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LXRα促进胆固醇流出、抑制胆固醇摄取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基于Hippo/AMPK/AKT信号通路探究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防治胆固醇结石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探究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Twelve-Flavor Shugan Lidan Granule,TSLG)降低胆固醇累积预防结石生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基于药理学数据分析获取TSLG的活性成分与靶点;从Genebass数据库获取与胆囊结石疾病相关的基因,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TSLG调控网络并进行核心基因鉴定;采用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TSLG调控网络中的核心基因及肝组织转录组差异基因进行生物功能与通路注释;利用分子对接方法模拟关键生物标志物与TSLG核心成分的对接模式.采用油酸构建胆固醇累积的细胞模型,应用Western blot法、免疫荧光法检测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肝脏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sα,LXRα)、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ABCG)5、ABCG8、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2,SREBP2)、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磷酸化叉头盒蛋白O1 a(phosphorylated forkhead box O1 a,p-FOXO1 A)的表达水平;Seahorse细胞能量代谢仪检测细胞线粒体耗氧率和细胞外酸化率;RT-qPCR检测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AC)关键酶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了41个TSLG调控疾病的相关靶点.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表明,TSLG抑制p-AMPK、LXRα、ABCG5、ABCG8、SREBP2的表达,增强p-AKT、p-FOXO1 A的表达,TSLG抑制糖酵解并增强氧化磷酸化,TSLG抑制TAC循环酶活性,改善肝脏糖脂代谢,从而预防胆固醇结石的生成.结论 TSLG中主要成分可能通过靶向AMPK、AKT及Hippo信号通路调节肝脏代谢,以达到降低胆固醇累积、预防结石生成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食管鳞癌组织中ABCG2、p16表达变化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G2(ABCG2)及p16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36例份ESCC组织及37例份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距癌组织>5 cm),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两种组织中ABCG2及p16蛋白表达,用qRT-PCR法检测两种组织中ABCG2与p16 mRNA表达.分析ABCG2及p16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ABCG2、p16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比较,ESCC组织中ABCG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低(P<0.05).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比较,ESCC组织中ABCG2 mRNA相对表达量高(P<0.05)、p16 mRNA相对表达量低(P<0.05).ABCG2及p16蛋白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组织学分级无关(P均>0.05).ESCC组织中ABCG2与p1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38,P<0.05).结论 ABCG2在ESCC组织中呈高表达,p16呈低表达;二者可能协同作用参与ESCC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苦瓜蛋白通过下调miR-23b-3p促进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表达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前期工作发现苦瓜蛋白(MD28)可上调THP-1源性泡沫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的表达而减少胞内的脂质蓄积,但其机制不清楚.文章拟从转录后水平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用miRNA芯片技术分析经MD28干预后,50 mg/L ox-LDL处理48 h的THP-1源性泡沫细胞miRNA谱中下调1.5倍的microRNA (miRNA),并与Genecards调控ABCA1基因表达的miRNA比较,找到二者共同miRNA,然后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其靶基因关系.qRT-PCR检测ABCA1 mRNA和miR-23b-3p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水平,油红O染色测定胞内脂质蓄积.结果 miR-23b-3p是miRNA芯片和Genecards的交集,靶基因验证实验证实ABCA1是miR-23b-3p的靶基因.MD28剂量(0 g/L、0.4 g/L、1.2 g/L、3.6 g/L、5 g/L)和时间(0h、6h、12h、24 h、48 h)依赖性地上调ABCA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以1.2 g/L作用12 h最为显著.ox-LDL上调miR-23b-3p表达且被MD28抑制,MD28能减少胞内脂质蓄积,miR-23b-3p的抑制剂可拮抗MD28对ABCA1表达和胞内脂质蓄积的作用.结论 MD28通过下调miR-23b-3p介导其促进THP-1源性泡沫细胞ABCA1表达、减少胞内脂质蓄积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参苓白术散对皮肤机械屏障功能障碍小鼠皮肤ABCA12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小鼠皮肤机械屏障功能障碍模型, 探讨参苓白术散对小鼠皮肤ABCA12表达及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健康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40、20、10g/kg组, 给药组从第1天起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参苓白术散水煎液, 其余各组灌胃给予蒸馏水, 1次/天, 连续13天.除正常组外, 其余各组从第9天起, 采用胶带剥离法复制皮肤机械屏障模型, 连续5天.检测皮肤屏障功能指标经皮水分丢失值及皮肤水合度;免疫组化法检测ABCA12蛋白的表达,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参苓白术散各组小鼠皮肤TEWL值显著低于模型组, 参苓白术散40、20g/kg组皮肤水合度显著高于模型组;参苓白术散各组ABCA1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 20g/kg组ABCA12 mRNA表达显著升高.结论:参苓白术散可促进小鼠皮肤机械屏障功能的修复, 可能与上调皮肤ABCA12的表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盐芥EsABCG25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旨在揭示盐芥(Eutrema salsugineum)ABCG25的结构及其对干旱、盐害以及温度等胁迫的响应.以山东生态型盐芥作为材料,通过电子克隆以及RT-PCR技术,获得一个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G(ABCG)家族成员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EsABCG25,GenBank登录号为KY111263.EsABCG25全长2 154 bp,含1 98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含有660氨基酸的蛋白分子.该基因定位于盐芥第5染色体,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EsABCG25蛋白具有一个核苷酸结合结构域(NBD)和一个跨膜结构域(TMD),与来源于同科植物芜菁的ABCG25亲缘关系最近.对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盐芥的茎部表达最为丰富,在莲座叶中表达丰度最低,且在不同组织中均有可变剪接事件.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该基因表达受多种逆境影响,尤其受到ABA的明显诱导.EsABCG25具有ABCG家族的典型序列特征;该基因在盐芥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丰度存在差异,表达受到多种逆境的诱导,与盐芥的抗逆性关系密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