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感病毒H1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和SARS-CoV、MERS-CoV及2019-nCoV所致病理改变及其致病机制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我国武汉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经过迅速发展已对全国造成严重影响,但到目前为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却知之甚少。该文总结重症流感病毒H1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SARS-CoV、MERS-CoV及2019-nCoV几种引起重大疫情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理改变,尸检肺组织均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diffuse alveolar damage,DAD),但不同病毒引起的病理表现存在差异,重症流感病毒2009 H1N1病毒与受体α-2,6-SA及α-2,3-SA结合,除DAD病变外,常伴有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炎性病变,且较易合并细菌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主要结合α-2,3-SA受体,主要累及肺泡上皮及细支气管,少见上呼吸道及气管、支气管病变,常伴局灶肺出血及肺组织坏死,机化及纤维化较少见。SARS-CoV通过结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进入细胞,病变与病程相关,DAD渗出期一般见于病程10~14 d死亡患者。病程大于10 d患者表现为DAD机化期,并常伴有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样改变及肺泡腔内显著多核巨细胞。SARS-CoV及H5N1感染患者肺外器官均可见脾和淋巴结内淋巴细胞耗竭、急性肾小管坏死、骨髓内噬血细胞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SCT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与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FOP患者57例,周围型肺癌患者70例,比较两组病灶MSCT征象及CT值差异。结果:FOP组CT征象多边形形态、边缘模糊、支气管充气征、弓形凹陷征和液化坏死的比例分别为71.93%、68.42%、57.89%、36.84%和45.61%,明显高于周围型肺癌组( P<0.05),而深分叶、纵隔淋巴结肿大比例分别为3.51%和3.51%,明显低于周围型肺癌组( P<0.05);FOP组动脉期CT增加值、总CT增加值分别为(30.02±5.59)HU和(45.50±8.19)HU,明显高于周围型肺癌( P<0.05);动脉期CT增加值、总CT增加值鉴别周围型肺癌和FO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7和0.755( P<0.05),截断值分别为25.00 HU和33.82 HU,灵敏度分别为88.00%和92.00%,特异度分别为84.00%和50.00%。 结论:FOP与周围型肺癌MSCT征象有所差异,其中增强前后CT增加值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客观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肺炎链球菌性蜂窝织炎7例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性蜂窝组织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18家儿童医院的细菌培养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收集到确诊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PD)的1 138例患儿中感染类型为蜂窝组织炎的住院患儿共7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7例肺炎链球菌性蜂窝织炎患儿占18家医院IPD患儿的0.6%(7/1 138例)。其中男5例,女2例;起病年龄1个月~6岁,中位年龄为2岁。农村4例,城市3例。1例存在基础疾病,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表现:发热、伴感染灶局部红肿热痛等表现。蜂窝织炎病灶部位:眼眶蜂窝织炎2例,面颊部感染2例,上肢、头部及臀部感染各1例。病初情况:2例眼眶蜂窝织炎患儿分别伴鼻窦炎和化脓性中耳炎,1例为急性根尖周炎治疗后,1例为化疗结束后10个月。并发感染类型:7例中并血流感染6例,并细菌性脑膜炎2例,并肺炎1例。其他培养结果:外周血培养为肺炎链球菌6例,病灶局部脓液培养阳性2例。菌株药物敏感试验: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敏感6例,耐药1例。治疗:3例单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2例头孢菌素联合青霉素类治疗,2例脑膜炎患儿予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3例局部脓肿者予切开引流;2例脑膜炎患儿收住重症监护病房,1例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住院时间14.3 d (5~41 d)。出院结局:6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蜂窝组织炎是儿童IPD的少见感染类型,多见于3岁及以下儿童,以头面部和眶周为主要感染部位,可伴血流感染或细菌性脑膜炎,多数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8F-FDG PET/CT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 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同机高分辨率(HR)CT]的影像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年5月至2018年12月间因肺内孤立性实性结节行 18F-FDG PET/CT和同机HRCT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为FOP[男33例、女12例,年龄(58±9)岁]和周围型非黏液性实性肺腺癌[男21例、女26例,年龄(63±10)岁]的患者。患者于PET/CT检查后3周内行外科手术。分析患者的影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或近似 t检验比较FOP和肺腺癌的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最大径差异,对SUV max和最大径行Spearman秩相关或Pearson相关分析,并进行二分类logsitic回归分析,以获取预测FOP的独立因子,最后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结果:FOP的病灶SUV max[3.1(1.7,4.9)]和最大径[(18.0±6.3) mm]均小于肺腺癌的SUV max[6.5(3.8,9.3)]和最大径[(21.8±4.3) 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z=-4.598, t′=-3.424,均 P<0.01)。FOP的SUV max与其最大径呈正相关( r s=0.509, P<0.01),肺腺癌的SUV max与其最大径不相关( r=0.076, P>0.05)。在同机HRCT图像上,沿支气管血管束呈梭形者更多见于FOP( χ2=9.549, 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病灶SUV max、最大径和形态均为预测FOP的独立因子[比值比( OR)值:10.585、4.674、9.073,均 P<0.05]。ROC曲线分析示,SUV max≤7.1且结节最大径≤18.3 mm、形态呈梭形联合诊断FOP的曲线下面积为0.860,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7.8%(44/45)、70.2%(33/47)、75.9%(44/58)、97.1%(33/34)和83.7%(77/92)。 结论:SUV max≤7.1且结节呈梭形、最大径≤18.3 mm的实性结节多提示为FO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进展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1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一个亚型,是指没有明确致病原(如感染)或其他临床伴随疾病(如结缔组织病)所出现的机化性肺炎.目前临床分型中经典型COP最为常见,其他的变型有局灶性COP、急性进展型COP、瘢痕性COP及急性纤维素性COP[11,变型相对少见,尤其是急性进展型COP,国内外文献鲜有报道.现将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1例急性进展型COP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MR-T2刀锋伪影校正技术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索联合MR-T2WI与扩散加权成像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与周围型肺癌(PLC)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 11月—2021年 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FOP、PLC患者各36例,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独立阅读MR图像,并分别测量T2对比度比(T2CR)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两组T2CR与ADC值,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MR-T2WI与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效能.结果 2 名放射科医师对T2CR与ADC值观察者间一致性良好(ICC=0.951、0.955);FOP组T2CR和ADC值均显著大于PLC组(t=3.920、5.819,P均<0.001),T2CR与ADC值的阈值分别为2.29、1 048×10-6 mm2/s.使用ADC值正确诊断FOP 33例、PLC 28例;使用T2CR正确诊断FOP 20 例、PLC 33例;联合T2CR与ADC值正确诊断FOP 29例、PLC 33 例.联合ADC与T2CR值较两者单独使用诊断准确度及曲线下面积提高(准确度:86.1%比 84.7%、73.6%;曲线下面积:0.924 比 0.879、0.740;Z=2.208,P<0.05).结论 联合T2CR与ADC值有助于鉴别FOP与PLC,诊断效能高于两者单独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下期要目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腺垂体精准体积在鉴别诊断中枢性性早熟中的价值MRI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及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锥形束CT在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ACS技术在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HRCT定量评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19例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其可能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6年2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呼吸内科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经病理确诊为FOP 19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依据病灶是否≥3cm以及是否找到继发病因分为特发性及继发性FOP,分别分析不同大小病灶以及特发/继发性FOP的临床特点.结果 FOP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3cm与≥3cm的FOP患者相比,临床症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外周肺野分布、多边形、与胸膜宽基底接触、密度不均、周边模糊等有利于≥3cm FOP的诊断,但<3cm FOP具有肺癌常见的边缘清晰、空泡征、毛刺征等特点,初始误诊率较高.19例FOP中,找到继发病因5例:3例考虑与感染有关;1例手术活检显示抗酸染色阳性,1例因病灶存在动态增大,手术切除见到腺癌细胞.14例特发性FOP较继发性FOP病程长,发热、咳嗽、咯痰、喘息症状较少见.结论 临床症状无助于FOP诊断;依据胸部CT,大病灶FOP具有一定特点,但<3cm FOP难以与肺癌鉴别;FOP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但病理诊断FOP后注意查找继发病因,并应密切监测胸部CT变化,防止误诊或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cal organizing pneumonia,FOP)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我院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9例FOP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以咳嗽、发热、喘息、咯血及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初根据临床症状及胸部CT检查结果,误诊12例(63.2%),其中8例误诊为肺癌,3例误诊为肺脓肿,1例误诊为真菌感染.病程中19例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无一例活检提示机化性肺炎;8例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其中5例假阳性.最终13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但2例通过外科手术活检分别提示为肺结核及肺腺癌;8例经外科手术活检确诊.结论 FOP临床相对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单纯依赖临床症状及胸部CT检查结果极易误诊;临床医师需不断加强对FOP临床特点的认识,熟知其影像学特点,了解各种相关检查方法的优劣性,并排查本病继发病因,以减少临床误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用胶在肺微小结节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医用胶用于肺微小结节术前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25例患者的28处肺内微小结节病灶经术前定位后行胸腔镜手术切除,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3~67 (43.00±3.54)岁.所有患者均在CT引导、局部麻醉下用23G穿刺针行经皮肺穿刺注射医用胶进行肺结节定位.定位当日或次日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结果 全组2 8处肺内微小结节病灶直径0.42~1.34(0.82±0.12)cm,距离脏层胸膜1.51~ 3.26(2.31±0.42)cm,均成功实施经皮肺穿刺并于结节周围注射医用胶,定位成功率100.0%.定位并发症包括无症状气胸5例,疼痛2例,均不需特殊处理.术前定位后,肺内微小结节的切除成功率为100.0%,其中2例因结节同肺内动脉、支气管毗邻而直接行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原发性肺癌12例,结核瘤8例,机化性肺炎2例,转移癌、错构瘤、肺内淋巴结各1例.结论 医用胶术前定位肺内微小结节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定位后可提高胸腔镜下肺内微小结节的手术切除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