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方法制备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目前文献报道的3种制备小肠黏膜下层(SIS)的方法制备SIS,并比较3种制备方法对SIS的脱细胞程度、结构、活性成分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Badylak法、Abraham法和Luo法制备SIS。使用苏木精-伊红(HE)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及DNA含量检测其脱细胞是否完全、残余DNA量;蛋白组学检测其组成成分;扫描电镜检测其结构变化;并将3种SIS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检测其细胞相容性。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3种方法制备的SIS的HE和DAPI染色均未无肉眼可见的细胞核;Badylak法、Abraham法和Luo法制备的SIS中DNA含量检测分别为43.25、21.01 ng/mg和15.69 ng/mg ECM干重。蛋白组学分析结果:SIS-1、SIS-2和SIS-3中检测出的蛋白种类分别为644、717和135种。胶原蛋白的种类最多,共有21个亚型,Ⅰ型胶原含量最大,还含有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蛋白多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3种SIS微观结构均有一定程度破坏,表现为胶原纤维连续性中断与胶原纤维排列紊乱;与BMSCs共培养,细胞能保持良好的形态和增殖活性。结论:3种脱细胞方法制备的SIS均达到标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保留大部分活性成分。微观结构和生物活性成分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子宫内膜癌组织LAMB3、FABP6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层黏连蛋白亚基β3(LAMB3)、脂肪酸结合蛋白6(FABP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 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中收集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为研究样本.检测LAMB3、FABP6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LAMB3和FABP6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AMB3、FABP6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AMB3与FABP6表达具有正相关关系(P<0.05).LAMB3低表达组的生存率高于高表达组(P<0.05),FABP6低表达组的生存率高于高表达组(P<0.05);FIGO分期为Ⅲ期、肌层浸润深度≥1/2、淋巴结转移、低分化、POLE无突变型、LAMB3高表达及FABP6高表达是子宫内膜癌患者3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LAMB3、FABP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MNNG和佛波酯诱导建立结肠癌的恶性转化细胞模型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 建立结肠癌的恶性转化细胞模型.方法 以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MNNG)为启动剂、佛波酯(PMA)为促癌剂,对永生化的正常人结肠上皮细胞(NCM460细胞)进行多代诱导处理.采用MTT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鉴定NCM460细胞恶性转化的倾向性和恶性生物学特征,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神经钙黏附蛋白(N-cadher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NCM460细胞形态为梭形,排列有序,呈单层生长;诱导后的第30代NCM460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大小不一,排列紊乱,呈团块状生长.正常NCM460细胞、第17代NCM460细胞、第30代NCM460细胞的增殖能力依次升高,克隆形成数量依次增多,48 h迁移距离和迁移率依次增加或升高(P<0.05).第30代NCM460细胞中N-cadherin、EGFR、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NCM460细胞(P<0.05).结论 经过MNNG和PMA连续多代诱导处理后,NCM460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发生明显改变,具备恶性细胞的生物学特征.该模型可用于结肠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3种保留尿道板尿道成形术新尿道愈合机制的组织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尿道板切开卷管尿道成形术(TIP)、尿道口基底皮瓣翻转成形术(Mathieu)及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Onlay)术后新尿道愈合的组织学特点.方法:将14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2)和手术组(n=12),按手术方式不同将手术组分为TIP组、Mathieu组及Onlay组3个亚组,每组4只.手术组切除部分前尿道腹侧全层组织,建立尿道下裂模型,TIP组、Mathieu组及Onlay组分别应用TIP、Mathieu及Onlay 3种术式进行修补.对照组除未进行手术外,余处理方式均同手术组.术后2周,手术组切取手术部位尿道组织,对照组取相同部位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新尿道组织结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波形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对照组可见连续的尿道上皮,结构层次分明,未见瘢痕增生;TIP组可见尿道后壁切口黏膜完全上皮化,未见瘢痕增生,前壁切口可见黏膜层大量上皮细胞和少量瘢痕组织增生;Mathieu组可见明显的复层鳞状上皮与假复层柱状上皮细胞交界,黏膜下层为致密的结缔组织;Onlay组皮瓣黏膜未见尿道上皮爬行,但组织愈合处可见明显瘢痕组织增生.各手术组新尿道组织中TGF-β1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Mathieu组TGF-β1表达显著低于Onlay组(P<0.05);TIP组与对照组波形蛋白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而Mathieu组和Onlay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保留尿道板尿道成形术手术方式应根据尿道板发育状况而定,优先选择TIP,其次Mathieu,再次Onlay.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房水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房水的蛋白质表达变化,探寻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生物学标志及潜在治疗靶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由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例10眼作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行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的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10例10眼作为POAG合并白内障组.术中借助手术通道用1号针头接1 ml针筒进入前房中部吸取约100μl房水.通过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质谱分析技术分析房水中提取的蛋白,采用Maxquant significances A的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以P<0.05、差异倍数>2的标准筛选得到2个组患者的差异蛋白,并将生物大数据通过GO功能、KEGG显著性富集分析对差异蛋白的功能及调控的信号通路加以注解.结果 本次蛋白组学分析共检测到97个差异蛋白,其中包括48个上调蛋白和49个下调蛋白.GO分析显著差异蛋白功能涉及诸多方面,其中与炎症反应有关的有脂多糖结合蛋白(LBP)、CD163、C-反应蛋白(CRP)和膜联蛋白A1(ANXA1);与氧化还原有关的蛋白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P(GSTP1)和硫氧还原蛋白(TXN);与细胞黏附运动有关: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桥粒胶蛋白(DSC2)和层连蛋白(LAMB2);与纤维化有关的有原胶原蛋白(PLOD1)和固生蛋白(TNC);与神经生长有关:颤蛋白(RELN)、脑信号蛋白(SEMA3F)和轴突导向因子(SEMA4B);与代谢相关的蛋白有丙酮酸激酶(PKM)和羧肽酶N亚型2(CPN2)等.KEGG分析表明NrF2/ERK信号通路、TGF-β/NF-κB信号通路表达在2个组细胞间存在差异.结论 POAG患者房水中GSTP1、TXN表达显著降低,可能通过调控NrF2/ERK1/2及TGF-β/NF-κB信号通路,调节细胞黏附性和活性以及细胞外基质表达来参与疾病的发展.GSTP1、TXN可能成为潜在生物学标志及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静脉注射川芎嗪对酒精性肝病病人T淋巴细胞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川芎嗪对酒精性肝病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治疗的酒精性肝病病人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病人均采用川芎嗪治疗(120 mg川芎嗪加入至25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日),观察组病人均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饭后口服,每次50 mg,3次/日).两组均接受28 d的连续治疗,用药剂量依据病人年龄、症状等酌情加减.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成熟T淋巴细胞(CD3+)、诱导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D8+)]、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L-Ⅳ)]、细胞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LP)]与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 治疗28 d后,观察组CD3+(63.71±9.92)%与CD4+(38.99±8.26)%高于对照组(59.37±9.68)%、(35.75±6.12)%,CD8+(28.63±5.62)%水平低于对照组(31.35±6.17)%,LN(52.44±13.65)μg/L、HA(39.75±10.69)μg/L、CL-Ⅳ(69.88±14.55)μg/L、TNF-α(235.95±67.28)pg/L、TGF-β1(94.35±20.76)mg/L、IL-6(54.99±12.08)pg/L、LP(4.38±1.59)μg/L、AST(40.96±12.08)U/L、GGT(36.28±14.53)U/L与ALT(39.24±10.97)U/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N(52.44±13.65)μg/L、HA(39.75±10.69)μg/L、CL-Ⅳ(69.88±14.55)μg/L、TNF-α(235.95±67.28)pg/L、TGF-β1(94.35±20.76)mg/L、IL-6(54.99±12.08)pg/L、LP(4.38±1.59)μg/L、AST(40.96±12.08)U/L、GGT(36.28±14.53)U/L与ALT(39.24±10.97)U/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酒精性肝病病人在川芎嗪治疗基础上,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可有效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利于控制肝纤维化,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肝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细胞外基质的力学表征对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初步探索细胞外基质力学表征对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在不同力学性能的水凝胶上接种两种口腔鳞癌细胞CAL27和HSC3,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利用免疫荧光观察层黏连蛋白β2 (laminin β2,LAMB2)、Ⅵ型胶原α1(collagen typeⅥα1,COL6A1)以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CDH1)的表达定位以及表达水平;使用qPCR检测细胞多能性指标(SOX2、NANOG)、LAMB2、COL6A1、CDH1、整合素α6β4的亚基α6 (integrin α6,ITGA6)和亚基β4(integrin β4,ITGB4)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力学性能的水凝胶会改变口腔鳞癌细胞的黏附性,高力学性能的水凝胶会增加细胞黏附效率.使用高力学性能水凝胶进行细胞培养时,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细胞培养板培养的表型相似.在低力学性能水凝胶的作用下,CAL27细胞会形成紧密肿瘤细胞球,而HSC3细胞则会形成不紧密的细胞团块.使用低力学性能水凝胶进行细胞培养时,两种细胞中LAMB2和COL6A1都会高表达,并且LAMB2在细胞上的受体整合素α6β4表达也会增高.细胞多能性指标(SOX2、NANOG)和CDH1在CAL27细胞中会随水凝胶力学性能增加而降低,而HSC3细胞则相反.结论:细胞外基质的力学性能可以调节细胞黏附效率、细胞外基质合成、肿瘤细胞多能性和细胞间黏合等多种生物学行为.细胞外基质的力学性能可能是通过改变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表达来改变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的差异还与细胞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胰腺癌进展相关的核心基因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筛选胰腺癌进展相关的核心基因和关键通路.方法·通过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检索筛选得到包含45例胰腺癌组织和45例癌旁正常组织的基因芯片数据集GSE28735.采用GEO2R在线分析工具提取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基因,联合RStudio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基因功能注释在线工具DAVID对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交互基因检索工具STRING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结合节点度值进一步筛选核心基因.通过基因表达谱分析数据库GEPIA对179例胰腺癌中核心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及肿瘤分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从GSE28735芯片中筛选得到131个DEGs,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115个,表达下调的基因16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在细胞黏附、质膜、蛋白质结合方面富集.KEGG通路富集提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是DEGs富集的主要信号通路.通过PPI网络筛选得到5个核心基因,分别为纤维连接蛋白1(fibronectin 1,FN1)、间质表皮转化因子(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MET)、层粘连蛋白β3(polyclonal antibody to lamininβ3,LAMB3)、层粘连蛋白α3(laminin subunitα3,LAMA3)、整合素亚单位α3(integrin subunitα3,ITGA3).MET、LAMA3、LAMB3和ITGA3的表达水平均与胰腺癌患者OS有关,仅MET、LAMB3和ITGA3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患者DFS有关,且基因低表达组的预后明显优于基因高表达组.FN1、MET、LAMA3和LAMB3的表达水平在不同分期胰腺癌组织中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癌中异常表达的FN1、MET、LAMB3、LAMA3、ITGA3与细胞黏附、质膜组分、蛋白质结合功能的改变和PI3K/AKT通路相关,MET和LAMB3的表达升高可能预示胰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LAMB3的理化性质及其分子结构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层黏连蛋白亚基β3(laminin subunit beta 3,LAMB3)在结肠癌与甲状腺癌等肿瘤发生发展中参与调控肿瘤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本文对LAMB3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结构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LAMB3的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利用ExPASy、TMHMM、SignalP、PSORTⅡ、SOPMA、SWISS MODEL等方法对LAMB3的理化性质、跨膜区、信号肽、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和高级结构进行了分析.采用STRING、GEPIA分别对蛋白互作网络、肿瘤与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等进行分析.分析得出,LAMB3的分子式为C5497H8802N1702O1735S96,相对分子质量为129572.48,理论等电点PI=7.14,不稳定指数为57.85:脂溶指数为68.06,总平均亲水性为-0.513;LAMB3是经典的分泌型蛋白,具有信号肽结构;LAMB3的亚细胞定位主要在细胞核内(60.9%);LAMB3的二级结构主要由不规则卷曲(45.82%)和α-螺旋(45.05%)组成;LAMB3包含有15个糖基化位点(12个O-糖基化位点+3个N-糖基化位点)和46个磷酸化位点;LAMB3的互作蛋白主要包括ITGB4、LAMC2、LAMA3等20个蛋白;与正常组织相比,LAMB3主要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和胰腺癌中高表达.以上结果提示,LAMB3是一种不稳定的核内亲水碱性蛋白,具有多个修饰位点,主要与整合素家族及层黏连蛋白家族相互作用,可能参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黏着斑、PI3K-AKT等信号通路.这将为进一步探讨LAMB3在肿瘤等疾病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层黏连蛋332的生物学功能与相关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层黏连蛋白332(Laminin-332,Ln-332)是基底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是真表皮连接处锚定复合物中的关键分子,在维持基底膜完整性中发挥重要作用.该蛋白作为配体可与细胞跨膜蛋白整合素α6β4、α3β1等相互作用,参与细胞的黏附、迁移.在正常皮肤中,Ln-332通过与整合素α6β4及Ⅶ型胶原连接,将半桥粒附着于真皮.当基底膜遭到破坏时,Ln-332分泌快速增加,与整合素α3β1结合,作为细胞迁移的支架,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向创面迁移,从而加速伤口愈合.编码Ln-332的相关基因突变可导致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而对Ln-332不同亚基的自身抗体可引起抗Ln-332型黏膜类天疱疮.此外,研究发现Ln-332可促进某些上皮来源肿瘤的侵袭、转移,参与形成肿瘤微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