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暴露前预防使用意愿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了解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h men,MSM)HIV暴露前预防(PrEP)使用意愿,探索相关因素,为贵阳市及贵州省推广PrEP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4-6月,通过贵阳市两家社会组织,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MSM酒吧、微信群等社交场所及互联网招募调查对象,问卷使用"问卷星"平台收集.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信息、行为学特征、PrEP知识知晓及使用意愿等情况,PrEP使用意愿的单因素分析运用卡方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PrEP使用意愿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608份,共有146人(24.0%)知晓PrEP,216人(35.5%)既往使用过PrEP,如果发生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525人(86.3%)愿意采用暴露前预防.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贵阳市户籍(OR=3.09,95%CI:1.42~6.73)、在贵阳市居住 7~12 个月(OR=5.12,95%CI:2.25~11.65)和 12个月以上(OR=4.19,95%CI:1.85~9.49),在职(OR=17.05,95%CI:4.14~70.26)、待业或无业(OR=6.29,95%CI:1.18~33.59),最近 1 年检测过 HIV(OR=3.77,95%CI:1.70~8.38),既往使用过 PrEP(OR=15.85,95%CI:5.12~49.11)和知晓PrEP(OR=4.82,95%CI:1.88~12.38)的调查对象使用PrEP的愿意较高.结论 贵阳市接受调查的MSM人群PrEP知晓率较低,PrEP使用意愿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PrEP用药知识宣传措施,进一步提高MSM人群的PrEP知识知晓、对使用PrEP效果的信心和使用意愿,在使用安全套等艾滋病综合防治的前提下推广使用PrEP,降低感染HIV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西南地区2省10个地州市晚期肺癌免疫治疗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中国西南地区10个地(州)市晚期肺癌免疫治疗分布情况,为制定晚期肺癌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01-01-2022-05-31于中国西南地区2省10个地(州)市19家医院经免疫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资料,使用Excel 2019及SPSS 29.0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其基线特征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043例经免疫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主要分布在遵义市、遂宁市和六盘水市等10个地(州)市的医院.所有纳入患者年龄23~94岁,中位年龄61岁.其中男801例(76.80%),既往具有吸烟史患者609例(58.38%),城镇居住患者631例(60.50%),企事业单位人员436例(41.80%);肺鳞癌413例(39.59%),肺腺癌449例(43.04%),小细胞肺癌132例(12.67%),其他病理类型49例(4.70%),Ⅳ期患者900例(86.29%);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2分患者1 015例(97.41%),驱动基因阳性患者176例(16.87%);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检测率17.16%,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使用率95.78%,PD-1/PD-L1抑制剂一线使用率55.99%,PD-1/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占80.54%,国产PD-1/PD-L1抑制剂使用率90.13%,适应证用药876例(83.98%).总体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6%,其中3~5级占13.23%,因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的患者95例(9.10%),因严重免疫相关性肺炎死亡4例,因免疫相关性心肌炎死亡1例.绝大多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经短暂性停药或激素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中国西南部分地区晚期肺癌免疫治疗存在覆盖患者有限、药物可及性受限及部分医院用药经验相对不足等问题,需进一步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影响阴茎癌患者术后预后因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阴茎癌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 年1 月1 日至2023 年12 月31 日潍坊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利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分组间的临床特征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预后危险因素,以确定肿瘤特异生存率(CS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2 例患者,患者的1、3、5 年的CSS分别为78.2%、66.1%、63.7%.各分组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后发现,患者居住地到本医院距离、发现到入院持续时间、是否吸烟、临床淋巴结情况、肿瘤学历(P=0.043)、职业(P=0.001)、NLR(P<0.001)、LMR(P=0.002)、FIB(P=0.002)、T分期(P<0.001)、肿瘤分化情况(P=0.002)均可能为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高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示着更差的CSS(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NLR(HR=2.6;95%CI:1.031~6.558;P=0.043)是C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NLR值是影响阴茎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年龄偏大、职业为农民或工人、学历较低、术前LMR≤2.81、术前FIB≥3.41(g/L)以及T分期较晚及肿瘤分化的患者预后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8—2021年山西地区1283例住院病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了解山西地区儿童轮状病毒肠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重型轮状病毒肠炎危险因素,以早期识别重症病例,提高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诊治水平及防控,从而减轻疾病负担.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山西省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腹泻病病儿3359例,总结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并分析重型轮状病毒肠炎危险因素.结果 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急性腹泻病入住消化科的住院病人3359例中轮状病毒检出1283例,检出率为38.20%;时间分布,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轮状病毒感染高峰季节,8月、9月、10月最低;年龄分布,轮状病毒肠炎年龄(1.53±0.92)岁,>1~2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52.16%),6个月至1岁年龄组次之;性别分布,男童检出率多于女童,比例为1.53:1;地区分布,居住于城镇检出率显著高于农村;喂养方式分布,≤6个月病儿中,非母乳喂养检出率高于母乳喂养;轮状病毒肠炎住院天数(4.15±1.83)d,临床表现均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常见合并症为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轻型和重型轮状病毒肠炎在居住地区、年龄分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分析,居住于乡村地区病儿发生重型轮状病毒肠炎的危险性是居住于城镇病儿的1.42倍.结论 山西地区轮状病毒肠炎高发季节是冬季,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男童比女童更易感染轮状病毒,居住于城镇相比农村更易感染.但居住于农村地区病儿更易发生重型轮状病毒肠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因冠心病在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治疗的371例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12条目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12)、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PHQ-9)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371例PCI术后患者的SF-12得分为(90.11±11.64)分,处于较低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居住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脑钠肽(BNP)水平,以及GAD-7与PHQ-9得分均对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P<0.05),累积可解释因变量23.9%的变异(F=11.563,P<0.001).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不容乐观,且不同特征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差异.医护人员应同时关注患者的生理指标及心理状态,并在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个性化指导,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潜在剖面分析及护理需求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探究不同类别与护理需求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阶段多层抽样法,于2023年6月—8月选取青岛市341名社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积极老龄化量表、老年人护理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对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被识别为3个类别,包括低积极老龄化型(38.1%)、中积极老龄化-高心灵智慧型(51.6%)、高积极老龄化-综合型(10.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学历、月收入、护理需求是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自我发展与贡献需求低的社区老年人更倾向于"低积极老龄化型";生活照料与居住环境需求高(OR=3.268,P=0.011)、精神与心理支持需求高(OR=1.972,P=0.025)、人际沟通与健康知识需求高(OR=3.433,P<0.001)、保护与安全需求低(OR=0.446,P=0.012)的社区老年人更倾向于"中积极老龄化-高心灵智慧型";健康监测需求低(OR=0.297,P=0.029)、专科护理需求高(OR=3.019,P=0.033)的社区老年人更倾向于"高积极老龄化-综合型".结论 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处于中等水平,以3种类型分布.社区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低积极老龄化型"与"中积极老龄化-高心灵智慧型"老年人,根据不同类别特征采取针对性干预,精准满足其护理需求,提高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3省份学龄前儿童睡眠状况与偶测高血压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3个省份的学龄前儿童偶测高血压流行状况并分析睡眠状况与偶测高血压的关联。方法:2017年10—11月采用立意抽样方法于湖北、安徽、江苏3省份抽取11个城市109所幼儿园的24 842名学龄前儿童作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对象基本情况,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收集对象睡眠状况资料,对对象进行体格检查,现场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比较不同特征学龄前儿童偶测高血压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状况与偶测高血压检出率的关联情况。结果:24 842名儿童的年龄为(4.4±1.0)岁,其中男童12 729名(51.2%),偶测高血压检出率为31.8%(7 907例)。不同性别、年龄组、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亲文化程度学龄前儿童偶测高血压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睡眠不足10 h儿童偶测高血压检出率高于睡眠充足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吸烟史和体质等因素后,与对应参考组相比,睡眠时间不足10 h、睡觉时开灯和睡眠质量差的 OR(95% CI)分别为1.09(1.03~1.15)、1.17(1.07~1.28)和1.04(0.91~1.18)。 结论:长江中下游3省份学龄前儿童偶测高血压检出率高,睡眠不足和睡觉时开灯与学龄前儿童偶测高血压存在正向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一致性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一致性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关联。方法:于2017年10—11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湖北、安徽、江苏11个城市的109所幼儿园为研究现场,将3~6岁的儿童纳入研究,共27 987名,回收有效问卷(问卷均由家长或主要监护人填写完成)27 200份。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和"父母行为量表"收集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并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评定,并分析不同特征的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异常率的差异;以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为因变量,以父母支持/参与和强制/敌意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一致性的关联。结果:27 200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35±0.96)岁,男性13 975名(51.4%),城市儿童24 634名(90.6%),独生子女17 916名(65.9%)。父母双方支持/参与均高占14.9%,均低11.9%;父母双方强制/敌意均高占15.2%,均低11.3%。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品行行为、多动行为、同伴交往、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率分别为9.5%、9.5%、18.2%、24.5%、11.2%和1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性别、独生子女、居住地区、家庭经济状况、母亲年龄和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等因素后,与父亲/母亲高支持/参与、低强制/敌意的学龄前儿童相比,父亲/母亲低支持/参与和高强制/敌意者情绪症状、品行行为、多动行为、同伴交往、困难总分和亲社会行为出现异常的风险较高( P值均<0.05);与父母双方均高支持/参与、均低强制/敌意的学龄前儿童相比,父母双方均低支持/参与和均高强制/敌意者情绪症状、品行行为、多动行为、同伴交往、困难总分和亲社会行为出现异常的风险较高( P值均<0.05)。 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一致性与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85例儿童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小儿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的卵黄囊瘤85例患儿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85例患儿中位年龄为20.5(0.03~16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2.1(1.5~133.1)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为87.1%(95% CI:79.7%~94.5%),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9.8%(95% CI:70.6%~89.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生活地区、远处转移、延迟化疗、术前血清甲胎蛋白、术后2个月血清甲胎蛋白、复发均与其预后有相关性( P<0.05),是影响患儿生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居住于农村地区( HR=7.830,95% CI:1.60~38.41, P=0.011)、延迟化疗( HR=5.323,95% CI:1.14~25.64, P=0.047)、术后2个月血清甲胎蛋白未降至正常( HR=15.704,95% CI:1.65~149.18, P=0.017)、肿瘤复发( HR=26.046,95% CI:3.03~224.07, P=0.003)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生活于农村地区、延迟辅助化疗、术后2个月内甲胎蛋白未恢复正常、肿瘤复发可能提示预后不良,需要根据生活地区、化疗意愿、治疗后持续监测甲胎蛋白与影像学表现,对卵黄囊瘤儿童进行个体化治疗和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结核病重症加强治疗病房(TBICU)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为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TBICU收治的212例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94例)和存活组(11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212例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中,有94例死亡(44.34%),其中有43例患者在入住TBICU后7 d内死亡,占所有患者的20.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农村( OR=3.210,95% CI:1.565~6.585)、入住TBICU前未抗结核治疗( OR=4.662,95% CI:2.292~9.484)、APACHE Ⅱ评分≥15分( OR=3.143,95% CI:1.481~6.673)、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OR=17.195,95% CI:5.407~54.677)是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入住TBICU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较差,尤其是居住农村、入住TBICU前未抗结核治疗、APACHE Ⅱ评分≥15分、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需在早期重点关注,尽早干预,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