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阴茎癌患者术后预后因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影响阴茎癌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 年1 月1 日至2023 年12 月31 日潍坊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利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分组间的临床特征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预后危险因素,以确定肿瘤特异生存率(CS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2 例患者,患者的1、3、5 年的CSS分别为78.2%、66.1%、63.7%.各分组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后发现,患者居住地到本医院距离、发现到入院持续时间、是否吸烟、临床淋巴结情况、肿瘤学历(P=0.043)、职业(P=0.001)、NLR(P<0.001)、LMR(P=0.002)、FIB(P=0.002)、T分期(P<0.001)、肿瘤分化情况(P=0.002)均可能为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高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示着更差的CSS(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NLR(HR=2.6;95%CI:1.031~6.558;P=0.043)是C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NLR值是影响阴茎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年龄偏大、职业为农民或工人、学历较低、术前LMR≤2.81、术前FIB≥3.41(g/L)以及T分期较晚及肿瘤分化的患者预后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三种淋巴结指标对阴茎鳞状细胞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阳性淋巴结数量(NMLN)、阳性淋巴结比率(LNR)和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对阴茎鳞状细胞癌(SCC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4年-2019年SEER数据库中诊断为SCCP且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剔除缺失值,最终纳入781例,平均年龄(61.46±12.73)岁.参考2017年AJCC阴茎癌TNM分期系统,将研究对象分为NMLN Ⅰ期、NMLN Ⅱ期、NMLNⅢ期;使用X-tile软件确定LNR和LODDS的截断值,将研究对象分为LNR Ⅰ期、LNR Ⅱ期、LNRⅢ期和LODDS Ⅰ期、LODDS Ⅱ期、LODDS Ⅲ期.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协变量,分别与NMLN分期、LNR分期、LODDS分期纳入Cox比例风险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根据是否有淋巴结包膜外侵犯(ENE)或盆腔淋巴结转移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Log-rank检验显示,在NMLN分期(x2=97.964,P<0.001)、LNR分期(x2=187.786,P<0.001)和LODDS分期(x2=183.486,P<0.001)中,各期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化程度、T分期、M分期、NMLN分期、LNR分期和LODDS分期为SCCP患者CSS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MLN分期、LNR分期和LODDS分期均为SCCP患者CS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模型评价结果显示,纳入LNR分期、LODDS分期的Cox回归模型,在模型准确性和拟合度上无显著差异,且均优于纳入NMLN分期的模型.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有ENE或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亚组中,LNR分期和LODDS分期为SCCP患者CS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NMLN不是影响因素(P>0.05),纳入NMLN分期的Cox回归模型C指数小于0.7,准确性较差,在模型准确性和拟合度上均比纳入LNR分期和LODDS分期的模型差.结论 LNR和LODDS能够更好地预测SCCP患者的预后,在ENE或盆腔淋巴结转移的SCCP患者中,同样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LRP)和传统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RP)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49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RALRP23例,LRP26例,分析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和术后恢复指标,应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RALRP组患者和LRP组患者手术时间( t=0.95, P>0.05)、术中出血量( t=1.68, P>0.05)、切缘阳性率( χ2=0.02, P>0.05)、术后通气时间( t=0.22, P>0.05)、拔除引流管时间( t=1.59, 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率( χ2=0.00, P>0.05)、术后生化复发率( χ2=0.08, P>0.05)、术后6个月控尿率( χ2=0.08, 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LRP组膀胱颈-尿道吻合时间低于LRP组[(14.26±2.38) min比(18.46±2.40) min, t=6.14, P<0.01];RALRP组术后拔除导尿管时间低于LRP组[(15.48±2.11) d比(17.69±2.33) d, t=3.47, P<0.01];RALRP组术后3个月控尿率高于LRP组[82.61%比53.85%, χ2=4.59, P<0.05];RALRP组术后阴茎勃起功能恢复率高于LRP组[78.26%比50.00%, χ2=4.19,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RALR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保证满意瘤控的同时减少术后尿失禁、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并在吻合重建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男性对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的认知及接受情况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性活跃男女群体中很常见,男性感染HPV可引起尖锐湿疣、阴茎癌、肛门癌和口腔癌等,且大部分男性都可能成为HPV的隐形携带者,对男性感染HPV的防治可以有效减少其伴侣感染HPV的风险。接种HPV疫苗是控制HPV感染并最终控制HPV相关疾病最有效的长期一级预防干预措施,男性也可从中受益。绝大多数国家女性HPV疫苗接种率远低于目标期望,还无法达到有效的群体免疫效果,因此,可考虑为男性接种HPV疫苗。文章综述了男性HPV疫苗接种情况及疫苗认知和接受情况,旨在为在男性群体中推广HPV疫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直肠癌术后性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性功能障碍是直肠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90%,男女比例相似。性功能由腹腔盆腔自主神经支配,直肠癌手术中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盆腔自主神经损伤后性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随着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的开展,术后性功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术后心理因素、肠造口、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和放疗可能会增加直肠癌术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而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及侧方淋巴结清扫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尚存争议。基于多学科协作模式,应重视对患者及其伴侣的心理干预,临床上男性应用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真空负压吸引装置、经阴茎或尿道注射血管扩张剂,女性阴道局部应用雌激素及润滑剂等是直肠癌术后性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式。另外,干细胞对治疗性功能损伤具有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腹腔与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经腹腔与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根治术(LRP)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腹腔组(46例)及经腹膜外组(46例),经腹腔组行经腹腔入路LRP,经腹膜外组行经腹膜外入路LRP。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术前及术后7 d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fPSA/tPSA(FPSAR)水平等肿瘤相关因子,术前、术后1、6个月勃起功能,术后1、6个月尿控功能,并发症及术后1年复发情况。结果:经腹膜外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低于经腹腔组( P<0.05)。术后7 d,两组IGF-I、VEGF、fPSA、tPSA水平均降低,FPSAR水平均升高( P<0.05),但两组间IGF-I、VEGF、fPSA、tPSA、FPSA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6个月,经腹膜外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均高于经腹腔组,尿控功能均优于经腹腔组( 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腹腔及经腹膜外入路LRP均可有效切除PCa患者病灶,降低血清肿瘤相关因子水平,二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一致。但经腹膜外组LRP具有创伤小、对患者勃起及尿控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致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癌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导致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16例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导致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平均53.7(45~69)岁,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病程平均15(6~35)年;因前尿道狭窄排尿困难接受尿道扩张或内切开治疗时间平均10(8~15)年。所有病例均表现为阴茎头白斑或硬皮样变,尿道串珠样瘢痕,尿道内出血,有血性分泌物。5例合并阴囊部实质性肿块伴局部疼痛,平均直径4.5 (3~7) cm;11例合并会阴部肿块或脓肿,平均直径6.0(4~10)cm,其中9例有尿道皮肤瘘或破溃。阴囊、会阴肿块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2例,鳞状细胞癌4例。盆腔CT、MRI检查示,9例肿瘤侵犯尿道和阴茎海绵体,未见淋巴结肿大;5例肿瘤侵犯尿道和阴茎海绵体,伴一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例肿瘤累及阴茎海绵体、前列腺包膜外及膀胱颈部,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累及左侧睾丸。TNM分期:9例T 2~3N 0M 0期,5例T 2~3N 1M 0期,1例T 3N 2M 0期,1例T 4N 2M 1期。5例尿道癌合并阴囊部实质性肿瘤患者中,2例行保留阴茎的阴囊肿瘤和尿道肿瘤切除+尿道近端造口术;3例行阴茎部分切除+远端尿道肿瘤切除+尿道会阴造口术。11例尿道癌合并会阴部感染性肿块患者中,2例行肿瘤组织扩大切除+耻骨上膀胱造瘘术;8例会阴肿瘤感染合并尿道皮肤瘘,其中2例行尿道肿瘤、窦道及周围肿块切除+膀胱造瘘术,4例有一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尿道肿瘤、窦道及周围肿块切除+一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膀胱造瘘术,2例合并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阴茎、尿道全切+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膀胱造瘘术。1例会阴部感染性肿块伴尿道皮肤瘘及一侧淋巴结转移患者(T 2~3N 1M 0期),对手术顾虑大而放弃肿瘤切除。 结果:阴茎头和尿道病变组织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上皮角化,基底细胞空泡变性,真皮层淋巴细胞浸润等典型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表现。尿道和尿道周围肿瘤组织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2例,P53、Ki-67、GATA3表达阳性;鳞状细胞癌4例,Ki-67、P40、GATA3表达阳性。所有患者接受平均4.8(2~6)个疗程化疗(顺铂+吉西他滨)和局部放疗[照射剂量(50~70)Gy/5周]。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26(3~48)个月,尿道尿路上皮癌和尿道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9(18~48)个月和18(3~24)个月。所有患者均死于肿瘤远处转移,6例肺转移,2例骨转移,3例肝转移,2例脑转移,3例肺和骨转移。结论: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可进展导致尿道狭窄和尿道癌,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道肿块、反复感染和尿道瘘等,可行肿瘤切除和尿流改道治疗,尿道尿路上皮癌和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病理类型,术后可联合放化疗,但总体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膜外途径前列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患者尿控和性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腹膜外途径前列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患者尿控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德清县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治疗的稳定期前列腺癌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行腹膜外途径前列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标准术式。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尿控、性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25.39±11.12)mL、(65.39±10.12)mL,对照组分别为(224.79±14.01)mL、(104.79±15.01)mL,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83、15.67,均 P < 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尿控恢复率分别为53.57%(15/28)、78.57%(22/28)、98.21%(27/28),均高于对照组的21.43%(6/28)、35.71%(10/28)、67.86%(19/28),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2、7.21、5.01,均 P < 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勃起功能情况评估测试评分分别为(15.98±0.28)分、(15.99±0.72)分、(18.91±0.4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7.11±0.34)分、(13.11±0.48)分、(13.41±0.39)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1、12.89、15.78,均 P < 0.05)。 结论:腹膜外途径前列腺癌改良根治术可改善患者术后尿控及性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致阴茎异常勃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66岁男性患者因尿路上皮癌伴肝脏、淋巴结转移,给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400 mg静脉滴注、第1天;替吉奥50 mg口服、2次/d,第1~14天;间歇1周,21 d为1个周期。共行9个周期化疗。患者诉第1~5、7~9个周期静脉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后约15 h(次日凌晨1:00左右)出现阴茎异常勃起,约2 h后该症状自行消失。均未予特殊处理。此后因疾病进展改用免疫治疗后患者未再出现上述症状。考虑患者阴茎异常勃起可能与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即刻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预防淋巴漏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术后即刻灌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术后淋巴漏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2例行双侧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3例,对照组29例。其中实验组患者术后即刻给予灌注稀释后的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1 ml,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等量的灭菌注射用水。术前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指数、肿瘤分期、术前白蛋白等相应参数。术后,统计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的数量、阳性淋巴结的数量。术后记录患者第1、2、3天淋巴引流液的引流量,并记录患者拔除引流管的时间。计量资料分析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使用卡方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实验,顺利出院,无其他明显并发症的产生。实验组术后淋巴结数量为(10.14±2.83)个,对照组为(10.55±2.70)个,实验组阳性淋巴结有17例,对照组有1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前3 d的引流量分别为:(91.14±29.10)、(71.24±23.96)、(55.00±23.39) ml。对照组前3 d的引流量分别为:(110.69±33.32)、(92.67±28.72)、(73.62±25.09) ml,3 d引流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479、4.342、4.462, P<0.01)。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拔除引流管天数为(4.82±1.50) d,对照组患者平均拔除引流管天数为(5.57±1.5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32, P<0.01)。 结论:应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第1、2、3天的引流量,减少拔除引流管的时间,对于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引起的淋巴漏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