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移动平台的共管照护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居家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平台的共管照护干预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2月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出院后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外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移动平台的共管照护居家护理管理,为期12周。比较两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营养状况、生活质量(EQ-5D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Harris评分、MBI得分及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干预前,EQ-5D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Harris评分和MBI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rris评分、MBI得分及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EQ-5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41%(4/54)、31.48%(1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990, P=0.002)。 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居家护理管理中,实施基于移动平台的共管照护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营养及生活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老年肿瘤患者PICC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海南省博鳌恒大国际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12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与居家照护平台相结合进行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采用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简易健康生活量表(SF-36)、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2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心理弹性,并记录2组患者观察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具体服务量。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CPPSM、SF-36、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的CPPSM总分分别为(144.21 ± 8.93)、(125.85 ± 10.5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0.392, 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SF-36中社交功能、生命活力、躯体疼痛、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受限、情感角色受限、精神健康、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70.34 ± 5.96)、(68.27 ± 5.01)、(63.46 ± 4.57)、(58.53 ± 5.78)、(59.74 ± 6.49)、(60.32 ± 5.69)、(59.83 ± 6.72)、(66.58 ± 6.76)分和(65.32 ± 6.04)、(65.33 ± 6.57)、(58.35 ± 4.92)、(54.51 ± 4.82)、(55.64 ± 6.12)、(54.59 ± 6.42)、(55.67 ± 5.06)、(62.14 ± 4.7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779~5.943, 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CD-RISC总分分别为(82.41 ± 8.79)、(73.39 ± 7.6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6.049, 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打电话次数、咨询次数、上门服务次数分别为(6.77 ± 1.27)、(6.34 ± 1.92)、(2.58 ± 0.52)次/人,高于对照组的(4.52 ± 1.48)、(4.06 ± 1.41)、(2.03 ± 0.19)次/人,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9.011、7.475、7.759, P<0.05)。 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与居家照护平台在老年肿瘤PICC患者中应用,能有效提升患者的PICC管理能力与生命质量,进一步改善心理弹性,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失能老人照护者多平台延续教育模式的构建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失能老人照护者多平台延续教育模式,探讨该模式是否能够提高照护者知识水平和提升出院后以照护者为主导的失能老人居家健康行为的依从性。方法:构建"医院-社区-家庭"失能老人照护者多平台延续教育模式,选取广州市2家医院和2家社区出院的广州城区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为研究对象,建立延续性护理服务档案数据库,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出院健康知识宣教,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多平台协作的延续教育,即通过理论授课、面对面指导、上门服务、多媒体平台等教育模式提高照护者在失能老人生活护理、疾病护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照护能力。在出院前三天内、干预第12周和第24周分别通过陪护者理论测试问卷和健康行为依从性问卷评价照护者的照护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的依从性。结果:共有168例患者及其陪护完成出院24 w的全部资料的收集,其中对照组87例,干预组81例。干预组在干预后各时间点的陪护理论测试成绩和健康行为依从性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得分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下构建失能老人多平台延续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失能老人照护者的照护水平,从而提升出院后以照护者为主导的失能老人居家健康行为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专科护士为服务主体的"互联网+"全病程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自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以来,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不断创新护理服务模式,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针对性优质照护。2021年4月,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开展以专科护士为服务主体的"互联网+"全病程管理实践,将医院出院患者作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组建多学科服务团队,构建"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实施贯穿患者院前管理、院内评估和院后追踪康复的全病程管理流程,为居家患者提供PICC换药护理、造口护理和母婴护理等专科护理服务。截至2022年2月,"互联网+"全病程管理服务范围扩展到医院50公里外,累计服务1 181人次,该管理凸显了三级医院专科护理服务特色,精准对接患者需求,体现了全人照护理念,可为快速推动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互联网+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延续照护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6
综述国内外基于"互联网+护理"居家腹膜透析延续照护的应用进展,为互联网技术在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延续护理中的深入推广应用提供借鉴.综合文献信息,介绍国内外"互联网+护理"在居家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现状、效果及面临的挑战.国外主要通过可移动医疗设备、远程监控网站等开展延续护理服务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国内主要通过远程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云随访、微信平台等开展延续护理服务,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虽现阶段国内"互联网+护理"居家腹膜透析延续照护在资源配置、网络信息安全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问题,但其应用效果证实了在为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方面潜力巨大,亟待进一步探索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广东省城市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背景 广东省常住老年人口多,占全省人口的12.35%,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问题逐渐增多,因此,开展多中心的大样本调查,了解广东省城市老年人认知功能现状,有利于在开展早期防治措施时为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维护建立一道屏障.方法 借助老年人功能评估平台,调查来自广东省4个地区6个主要城市的1 619例老年人,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分析不同特征老年人群之间认知功能障碍的差异,其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13.4%的广东省城市老年人有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率在高龄、非居家、长期用药种类4种及以上、每周锻炼次数少、每周参加社交活动次数少的老年人中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认知障碍的危险性在高龄、非居家、每周锻炼次数少、每周参加社交活动少的老年人中较高(P<0.05).结论 城市老年人认知功能水平有待提高,应重点关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龄、活动能力差的老年人,早期筛查,满足老年人差异化、多层次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居家脑卒中患者远程健康管理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4/1/6
目的 对居家卒中患者远程健康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方法 按照范围综述报告框架,在9个数据库或网站中进行系统文献检索,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1日—2023年5月1日.结果 共纳入52篇文献,来自12个国家,大多数为干预性研究.远程健康管理应用于居家卒中患者中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依托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康复游戏、社交平台、居家健康网络平台等载体进行康复训练、病情监测、健康教育和指导、随访与提醒.结论 居家卒中患者远程健康管理内容较丰富,评价指标较多.今后的康复训练应增强康复电子游戏的游戏性,提升患者体验,使用基于医疗大数据的人工智能为患者提供辅助支持;同时规范远程健康管理方案各模块内容,并鼓励照护者参与居家卒中患者的远程健康管理,以更好地发挥远程健康管理在卒中后居家健康管理领域中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食管癌术后患者及家属居家支持性照护需求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系统评价食管癌术后患者及家属居家支持性照护需求的质性研究,为食管癌术后患者开展优质延续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Psych-INFO、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等有关食管癌患者及家属居家支持性照护需求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22 年 3 月.使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整合分析.结果 共纳入 7 篇中英文文献,提炼出 23 个研究结果,归纳出 10 个新类别,整合成 4 个整合结果:生理支持需求、信息支持需求、心理支持需求及社会支持需求.结论 食管癌术后患者及家属居家支持性照护需求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及多样性的特点.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食管癌术后患者及家属居家支持性照护需求,根据患者及家属具体需求制定支持性护理计划、完善术后随访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延续护理模式,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结肠癌术后复杂伤口造口并发症患者行专科融合护理管理的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12/9
总结专科融合护理管理模式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1 例结肠癌术后复杂伤口造口并发症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护理要点:建立以两院专科护士为主导的专科融合护理管理模式,基于互联网+护理四级联动平台,实施线上线下同步的多学科团队合作伤口造口处理方案,如视频直播滴注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及造口护理技术指导、个性化的食欲调节方案、个体化的赋能教育、云端延续性居家照护.经过 28d综合治疗,患者伤口好转,造口并发症愈合出院,出院后持续云端回访,14 d后伤口完全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失独家庭父母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失独家庭父母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7年7—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在我国东部某省辖市抽取年龄≥45岁的失独家庭父母235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其基本情况、社会支持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养老意愿,其中社会支持状况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评价,养老意愿包括养老居住意愿和养老照护者选择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失独家庭父母养老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9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3.0%.关于养老居住意愿,选择社区居家养老者85例(43.6%),选择机构养老者110例(5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SRS得分是失独家庭父母养老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关于养老照护者选择情况,选择家人者73例(37.4%),选择护士/养老护理员者87例(44.6%),选择保姆/志愿者者35例(1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患病种数及是否有第三代是失独家庭父母选择养老照护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社会支持程度较高的失独家庭父母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文化程度、患病种数、是否有第三代影响了失独家庭父母对养老照护者的选择.建议为低社会支持的失独家庭父母筹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同时加强护士/养老护理员的培养力度,丰富社区全科医生的签约服务内容,提高服务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