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髂动脉狭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呼吸循环和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髂动脉狭窄老年患者行外周血管介入术时呼吸、循环功能和疼痛的影响,为艾司氯胺酮更加合理安全地应用于老年患者麻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40例髂动脉狭窄老年患者,择期行球囊经皮血管腔内成型术(PT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男33例、女7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静脉给予2 ml生理盐水,艾司氯胺酮组静脉给予艾司氯胺酮0.25 mg/kg,静脉缓慢给药(1 min内给药完毕)。患者入手术室后,动脉血压、心率趋于稳定时,收集两者的数值作为试验基础值(T0)。外科大夫扩张髂动脉狭窄前5 min,两组按试验要求给予静脉麻醉药。扩张髂动脉狭窄前5 min作为T1、前4 min为T2、前3 min为T3、第25 min为T30,以此类推一共记录25 min的血压、心率数值并分析,分别于患者入手术室后(M1)、给药后5 min(M2)、给药后10 min(M3)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扩张髂动脉时采用口述评分法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从扩张髂动脉开始到手术结束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结果:对照组中,与M1时间点比较,M2时PaO 2升高( P=0.003);艾司氯胺酮组中,与M1时间点比较,M2时PaCO 2升高( P=0.011)。在T4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收缩压、舒张压升高( t=2.403、2.119,均 P<0.05);在T3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心率升高( t=0.789, P=0.007);与对照组比较,T6~T15时间点艾司氯胺酮组收缩压降低( t=3.143、2.403、2.272、3.460、2.610、2.568、2.453、2.367、2.282、2.187,均 P<0.05),T8~T16时间点艾司氯胺酮组舒张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80、6.602、2.967、3.243、2.641、3.253、3.114、4.521、2.659,均 P<0.05),T7~T13时间点艾司氯胺酮组心率降低( t=2.246、3.285、3.207、2.752、2.725、2.713、2.473,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髂动脉狭窄患者扩张痛的发生程度降低( χ2=6.140, P=0.030)。艾司氯胺酮组较对照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去甲肾上腺素、艾司洛尔、尼卡地平用量较低( t=3.573、7.883、3.889、6.665, P=0.039、0.001、0.046、0.006)。 结论: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髂动脉狭窄行PTA老年患者的呼吸抑制轻微、对循环的兴奋作用较低,同时可以减轻老年患者扩血管的刺激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消旋山莨菪碱在照射诱导肺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消旋山莨菪碱(654-2)对X射线诱导小鼠肺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利用小鼠肺泡上皮细胞MLE-12单次大剂量X线照射建立体外放射性肺损伤(RILI)模型,细胞分组为:对照组(未照射)、照射组(16 Gy照射)、处理1组(16 Gy照射+2 μmol/L 654-2)、处理2组(16 Gy照射+10μmol/L 654-2)、抑制剂组(16 Gy照射+10 μmol/L 654-2+2 μmol/L ML385)。照射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进行相关检测。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检测观察细胞处理后的恢复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21、p16、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rf2 Ser40位点磷酸化(p-Nrf2)、p62、血红素氧合酶1(HO-1)、NAD(P)H醌脱氢酶1(NQO1)等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内总活性氧(ROS)产生;按照相关试剂盒检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实时反转录PCR检测检测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修饰亚基(GCLM)等mRNA表达情况。计量资料以 xˉ±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与照射组相比,处理1、2组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减少,细胞衰老减轻( P均<0.001)。与照射组相比,处理2组的γH2AX蛋白表达减少( P=0.037),细胞凋亡减少( P=0.026),细胞增殖能力增强( P=0.004),GSH( P=0.002)、SOD( P<0.001)活力提高,且ROS减少( P=0.001)。随着654-2的作用时间延长,MLE-12细胞的总蛋白中Nrf2、p-Nrf2的表达增强,同时Nrf2下游抗氧化蛋白NQO1及HO-1的表达增强,GCLC及GCLM mRNA表达增强。当加入Nrf2小分子抑制剂ML385后,抑制剂组的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 P=0.145)、ROS( P=0.317)与照射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654-2可以激活Nrf2通路,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胞衰老,从而发挥对RILI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夏天无滴眼液联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儿童假性近视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夏天无滴眼液联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儿童假性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嘉兴市中医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假性近视患儿8 0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n=4 000)及观察组( n=4 000),对照组采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夏天无滴眼液治疗,连续治疗30 d(1个疗程)后,分别采用国际E视力表、检影验光等检测两组患儿裸眼视力、屈光度,分别采用眼科A/B 超声诊断仪、非接触式眼压计等检测两组患儿眼轴长度、眼压,评估治疗效果,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裸眼视力为(0.88±0.33),高于对照组的(0.81±0.29)( t=10.077, P<0.001),屈光度为(-0.99±0.36)D,低于对照组的(-1.07±0.39)D( t=9.533, 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0%,高于对照组的88.18%(χ 2=18.422, P<0.001);两组患儿眼轴长度、眼压、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夏天无滴眼液联合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可改善假性近视患儿裸眼视力,提高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氢溴酸山莨菪碱改善复苏猪Th17/Treg失衡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是否可以调节复苏后动物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比值(Th17/Treg比值)及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北京白小型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心室颤动(室颤)除颤+生理盐水组(SA组)、室颤除颤+氢溴酸山莨菪碱组(AH组),每组8只。SA组和AH组通过心室内电极持续刺激诱发室颤8 min并复苏制备缺血/再灌注(I/R)模型,其中SA组心肺复苏(CPR)后仅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静滴),AH组CPR后给予生理盐水+氢溴酸山莨菪碱静滴。分别于心搏骤停(CA)前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0、1、2、4、6 h记录各组猪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静脉血白细胞介素(IL-17、IL-10)水平及IL-17/IL-10比值。ROSC后6 h处死动物,留取肠道淋巴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同时检测组织匀浆中IL-17和IL-10水平(以IL-17/IL-10比值代表Th17/Treg比值)评估复苏猪的免疫状态,并对组织进行培养以评估细菌移位情况。结果:随ROSC时间延长,SA组和AH组静脉血IL-17及IL-17/IL-10比值均呈明显降低趋势,IL-10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且从ROSC后2 h开始,AH组IL-17/IL-10比值均明显高于SA组,持续至ROSC后6 h(0.79±0.05比0.49±0.08, P<0.05)。光镜下显示,与SA组相比,AH组肠淋巴组织皮质区淋巴小结数量较少、体积较小。ROSC后6 h,与Sham组比较,SA组和AH组猪肠道淋巴组织内IL-17及IL-17/IL-10比值均明显降低〔IL-17(ng/L):155.23±0.92、178.76±7.25比209.21±19.82,IL-17/IL-10比值:1.43±0.13、1.92±0.18比3.30±0.31,均 P<0.05〕,IL-10均明显升高(ng/L:109.85±11.60、93.55±81.83比63.45±0.62,均 P<0.05);而AH组IL-17/IL-10比值明显高于SA组(1.92±0.18比1.43±0.13, P<0.05)。细菌培养结果显示,SA组和AH组猪复苏后均出现肠道细菌移位,提示复苏后动物出现免疫抑制,肠源性继发感染风险升高;而AH组肠道淋巴组织细菌培养率明显低于SA组〔62.5%(5/8)比87.5%(7/8), P<0.05〕,提示山莨菪碱可降低细菌移位风险。 结论:山莨菪碱可以通过影响复苏动物Th17/Treg细胞因子平衡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以减少肠源性继发感染的风险,具有器官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地塞米松及山莨菪碱球后注射治疗复视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及山莨菪碱球后注射对复视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于烟台业达医院就诊的复视168例,按患者自行选择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采用静脉滴注血栓通及三磷酸胞苷二钠治疗;试验组,96例,除以上治疗外,再行球后注射地塞米松及山莨菪碱。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1周试验组有效率为89.58%(86/96),高于对照组的70.83%(51/72)( χ2=9.612, P=0.002)。试验组眼球运动平均改善(1.48±0.32)mm,优于对照组的(1.13±0.22)mm( t=3.020, P=0.003)。两组患者斜视度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最大分离距离变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50, P=0.012)。 结论:地塞米松及山莨菪碱球后注射对复视疗效优于单独全身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足三里穴位注射山莨菪碱对内镜袖状胃成形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注射山莨菪碱对内镜袖状胃成形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内镜袖状胃成形术的患者11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足三里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S组)、足三里穴位注射山莨菪碱组(A组),每组39例。C组不做特殊干预,S组在两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生理盐水,A组在两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山莨菪碱氯化钠溶液。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记录患者术前1 d(D0)及术后1 d(D1)、术后3 d(D3)、术后7 d(D7)的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包含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心理支持和疼痛感受5个维度);于麻醉诱导后(T 0)和术后24 h(T 1)收集患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P物质(SP)和胃动素(MTL)水平;记录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不良事件(呃逆、呼吸抑制、头晕、尿潴留、术后出血等)发生情况、术后24 h数字分级评分法(NRS)疼痛评分、术后第1天地佐辛使用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长等术后指标。 结果:3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D0时比较,D1时A组患者QoR-40总分、情绪状态、自理能力、疼痛感受评分均下降(均 P<0.05),S组和C组患者QoR-40总分、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自理能力、疼痛感受评分均下降(均 P< 0.05);D3时A组患者QoR-40总分、疼痛感受评分均下降(均 P<0.05),S组和C组患者QoR-40总分、身体舒适度、疼痛感受评分均下降(均 P<0.05);D7时S组和C组患者QoR-40总分均下降(均 P<0.05),C组患者疼痛感受评分下降( P<0.05)。与C组比较,A组患者D1、D3时QoR-40总分、身体舒适度评分均增加(均 P<0.05),D1、D3和D7时疼痛感受评分均增加(均 P<0.05),S组患者D1时QoR-40总分增加( P<0.05);与S组比较,A组患者D1时QoR-40总分增加( P<0.05)。与D0时比较,D1时3组患者心理支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D3时3组患者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和心理支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D7时3组患者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和心理支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C组比较,A组和S组患者D0、D7时QoR-40总分、身体舒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和S组患者各时点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和心理支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S组比较,D0、D1、D3和D7时A组患者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心理支持和疼痛感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 0时3组患者IL-6、SP、MT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组患者T 1时血浆中IL-6和SP水平较T 0时均明显升高,而MTL水平较T 0时明显降低( P<0.05)。T 1时3组患者S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患者IL-6水平低于C组( P< 0.05);A组患者MTL水平明显高于S组、C组(均 P<0.05),S组患者MTL水平高于C组。3组患者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患者术后24 h NRS疼痛评分低于S组和C组(均 P<0.05),且S组术后24 h NRS疼痛评分低于C组( P<0.05)。与C组比较,A组患者术后第1天地佐辛使用量减少,PONV评分降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缩短(均 P<0.05)。 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山莨菪碱可降低内镜袖状胃成形术患者体内炎症水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缓解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提高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为首发症状的烟雾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31岁,因"左眼突然视物不见4 h"于2022年8月10日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病史,工作性质长期熬夜。眼科检查示: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无光感;双眼眼压均为23 mmHg(1 mmHg=0.133 kPa);裂隙灯显微镜示:右眼无异常;左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房水清,瞳孔圆,直径5 mm,对光反应消失,晶状体透明,玻璃体轻度混浊,左眼眼底视盘界清色淡,动脉血管纤细,后极部视网膜苍白水肿,黄斑区可见"樱桃红"改变(图1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左眼视网膜内层弥漫性水肿,呈高反射信号(图2)。诊断: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方案:左眼球后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行"左眼筛板按摩+前房穿刺手术"(图1B),术中切除视轴区玻璃体,反复按摩筛板,未见栓子,动脉血管再充盈。术后葛根素注射液静滴、肌苷注射液静滴、低流量给氧、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术后第1 d,眼科检查示:左眼视力无光感,左眼眼压17 mmHg;裂隙灯显微镜示:左眼眼底视盘界清色可,动脉血管纤细,血液充盈较前略好转,后极部视网膜苍白水肿,黄斑区"樱桃红"较前无改变(图1C)。球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右眼眼动脉峰值流速41 cm/s(30~40 cm/s),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0.57,睫状后短动脉峰值流速13 cm/s(15~25 cm/s),RI 0.67,视网膜中央动脉峰值流速15 cm/s(10~15 cm/s),RI 0.56;左眼眼动脉峰值流速39 cm/s,RI 0.72,睫状后短动脉峰值流速13 cm/s,RI 0.59,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未见显示,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迂曲,较对侧眼纤细(图3A)。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左颈动脉分叉处可见低回声斑块,范围约4.6 mm×1.6 mm,后方声影不明显(图3B)。颅脑磁共振平扫检查示:右侧放射冠区软化灶,左侧额顶叶少许脱髓鞘病灶(图4A)。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示: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略纤细,双侧大脑中动脉未见显示,双侧大脑前动脉显影不良,周围可见侧支血管形成,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局限性明显狭窄(图4B)。诊断:烟雾病。神经外科会诊后建议行颅内血运重建手术,患者因疫情原因未行该手术。随访4个月,视力仍为无光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氢溴酸山莨菪碱对敌敌畏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应用坦洛新与消旋山莨菪碱对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排石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比较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后应用坦洛新与消旋山莨菪碱对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排石效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248例,根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试验组(132例)和对照组(11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ESWL术治疗,其中试验组患者术后给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消旋山莨菪碱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石排出时间、残留结石直径、肾绞痛发生率及镇痛药物使用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6、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126/132)、87.93%(102/1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结石排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残留结石直径短于对照组,且试验组肾绞痛发生率、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IL-2、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坦洛新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老年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显著,可显著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身麻醉ERCP术中胆心反射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身麻醉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中胆心反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全身麻醉下行ERCP的患者1 358例,根据是否发生胆心反射,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 242例患者分为发生胆心反射组(181例)和未发生胆心反射组(1 061例)。对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机、气管插管、冠心病、心律失常、术前应用阿托品、术中应用山莨菪碱注射液(654-2)、过敏史、ERCP史、手术时间分级、ASA分级、内镜医师分级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 P<0.05的因素进一步纳入多重共线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时、取石时、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时及其他时段胆心反射发生率。 结果:1 242例患者中181例(14.6%)发生胆心反射,其中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时和取石时胆心反射发生率高于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时和其他时段。多重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冠心病、心律失常、无ERCP史、术前未应用阿托品、术中未应用654-2、高龄之间无多重共线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心律失常、无ERCP史、术前未应用阿托品、术中未应用654-2、高龄是发生胆心反射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急诊手术、心律失常、无ERCP史、术前未应用阿托品、术中未应用654-2、高龄是发生胆心反射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用阿托品、术中应用654-2能有效减少胆心反射的发生,且胆心反射高发时点为乳头柱状球囊扩张时和取石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