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垂体催乳素细胞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垂体催乳素(PRL)细胞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行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202例PRL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微小型肿瘤6例,大型152例,巨大型44例;术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耐药62例,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17例。术后通过头颅MRI检查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通过血清PRL水平评估内分泌治愈情况及减瘤手术对药物应用情况的影响;术后3、6、12个月及每年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内分泌实验室检查进行随访;比较大型、巨大型PRL细胞瘤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02例患者的神经内镜手术均顺利完成,肿瘤全切除128例(63.3%),次全切除45例(22.3%),大部分切除21例(10.4%),部分切除8例(4.0%)。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1例(0.5%),视力下降2例(1.0%),颈内动脉损伤1例(0.5%),一过性尿崩38例(18.8%)。192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 M( Q1, Q3)]为70.5(55.0,86.0)个月。末次随访显示,113例(58.9%)患者获得内分泌治愈,12例(6.3%)肿瘤复发,1例(0.5%)死亡。62例术前耐药患者中,28例(45.2%)获得生化缓解,9例(14.5%)转为药物敏感;17例术前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13例获得生化缓解,3例转为药物耐受。与巨大型肿瘤相比,大型肿瘤的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率、末次随访时内分泌治愈率、肿瘤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治疗可使大部分PRL细胞肿瘤患者获得治愈或缓解,也可使部分患者由DA耐药转为敏感或由不耐受转为耐受,可作为部分PRL细胞肿瘤治疗的首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颅咽管瘤术后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水电解质管理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术后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水电解质管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80例颅咽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37例参照2017版《颅咽管瘤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进行治疗(A组),43例依据在ERAS理念指导下拟定的水电解质管理方案治疗(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Na +含量与每24 h波动幅度、尿崩控制情况及其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肿瘤最大径、肿瘤质地、QST分型、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及病理学类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周,B组血清Na +出现高危(<130 mmol/L和>150 mmol/L)的次数少于A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53(20.3)对比84(33.5)、67(25.6)对比90(35.8),均 P<0.05],而出现低危(130~150 mmol/L)的次数多于A组[141(54.1)对比77(30.7), P<0.05]。术后1~7 d,A组的血清Na +每24 h波动幅度均高于B组(均 P<0.05);两组均随术后时间的增加,血清Na +每24 h波动幅度逐渐减小( F1=105.200、 F2=87.100 ,均 P<0.05)。术后1 d,两组日平均尿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术后2~7 d,A组的日平均尿量均高于B组(均 P<0.05);两组均随术后时间的增加,日平均尿量逐渐减少( F1=62.600、 F2=99.400,均 P<0.05)。出院时B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A组[分别为(14.5±3.6)分、(10.3±4.9)分, P<0.05],且住院时间短于A组[分别为(9.7±2.9)d、(14.9±4.8)d, P<0.05],但是两组Karnofsky功能状态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儿童颅咽管瘤术后基于ERAS理念的水电解质管理具有稳定血清Na +含量、降低Na +波动幅度、控制尿崩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疗效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膏摩疗法对骨骼肌急性钝挫伤模型大鼠炎症及氧化应激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膏摩疗法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修复过程中炎症、氧化应激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膏摩疗法治疗骨骼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膏摩组(18只)、模型组(18只),膏摩组和模型组均采用自制打击器建立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膏摩组和模型组按造模后时间分为第1天、第3天和第7天三个亚组,每亚组6只大鼠。膏摩组于造模2 h后开始膏摩治疗,由专人在损伤局部涂抹消炎止痛膏,并运用食指摩法,推拿手法均匀和缓,每次5 min,每日2次(间隔12 h)。模型组和对照组不予处理。分别于造模后第1、3、7天时间点取材,对各组大鼠进行腹主动脉采血后取损伤侧腓肠肌,检测和分析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荧光(CD34)染色,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HE染色显示,各时间点模型组腓肠肌肌纤维均较对照组肿胀变形,崩塌溶解,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各时间点膏摩组较模型组恢复更佳,新生成肌细胞较多,炎症浸润减轻,形态更趋正常。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模型组与膏摩组各时间点较对照组的红色荧光(CD34)更较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膏摩组各取材时间点则更明显。模型组和膏摩组各时间点的SOD和MDA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5或 P<0.01),其中第1天和第3天膏摩组的SOD含量较同时间点模型组明显升高( Z1=-2.882, P1=0.004; Z3=-2.882, P3=0.004),第7天膏摩组SOD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7=-1.992, P7=0.55);而膏摩组各时间点的MDA含量均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 Z1=-2.887, P1=0.004; Z3=-2.089, P3=0.037; Z7=-2.722, P7=0.006)。 结论:膏摩疗法可有效减轻骨骼肌损伤后的局部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损害,加快局部血管生成,进而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人下丘脑垂体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诊治——华山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上海华山医院内分泌科成人下丘脑垂体区(hypothalamic-pituitary region, HPR)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的诊治经验。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22年2月至我科确诊的成人LCH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结果:共纳入27例成人HPR-LCH患者,下丘脑累及(H组)14例,非下丘脑累及(NH组)13例。常见影像学表现为垂体柄增粗(25/27,92.6%)。确诊时全垂体功能减退14例(51.9%),代谢异常19例(70.4%)。H组肾上腺轴、甲状腺轴、全垂体功能减退及糖尿病比例均高于NH组(78.6%对23.1%;92.9%对30.8%;78.6%对23.1%;35.7%对0%;均 P<0.050)。H组下丘脑综合征比例71.4%(10/14)。首次就诊确诊率79.2%(19/24),HPR及外周活检确诊率分别为48.1%和51.9%,25.9%(7/27)多次活检确诊,确诊时累及的外周病灶有骨、甲状腺、肺、淋巴结、胸腺、肝脏。20例化疗,12周客观缓解率85%;4例局部治疗,1例中医治疗,1例放弃治疗,1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28(15,54)个月,期间H组死亡3例,NH组死亡1例。 结论:HPR-LCH患者以中枢性尿崩症起病,常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下丘脑综合征和代谢异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提示垂体柄增粗或下丘脑病灶。HPR病灶常较小、诊断难度高,全身评估寻找外周病灶有助于早活检早诊断。下丘脑累及者死亡率较高,提示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在经蝶窦手术入路治疗颅咽管瘤中的应用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在经蝶窦手术入路治疗颅咽管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0例颅咽管瘤患者,均接受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按抽签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采用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绪、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后2周焦虑、抑郁评分(6.05 ± 1.24)、(5.78 ± 1.48)分,低于对照组的(9.95 ± 1.73)、(10.52 ± 1.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0.036、10.886, P<0.05)。观察组术后高热、电解质紊乱、尿崩、癫痫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5.49 ± 0.84)h、(5.46 ± 0.39)d、(1.03 ± 0.21)h、(6.24 ± 2.78)d、(12.51 ± 1.48)d,均短于对照组的(8.78 ± 1.05)h、(8.51 ± 0.47)d、(2.49 ± 0.35)h、(8.97 ± 2.80)d、(15.26 ± 1.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4.093~29.545,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14%(6/35),低于对照组的37.14%(1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786, P=0.029)。 结论:循证支持下针对性护理能够降低经蝶窦手术入路治疗颅咽管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取得显著的应用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管介入性兔肾急性节段缺血损伤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通过血管介入技术建立兔肾急性节段缺血损伤模型的可行性,为研究肾局部急性缺血所致病理生理改变和功能损伤提供可靠的实验学方法。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 n=2)和栓塞组( n=6)。栓塞组行右颈总动脉置管后再行左肾下极次级肾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栓塞,对照组只行右颈总动脉置管。记录两组颈动脉置管成功率及栓塞组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的成功率。栓塞组按观察时间进一步分为栓塞后12 h组( n=2),栓塞后24 h组( n=2),栓塞后72 h组( n=2)。观察实验兔一般情况,并分别在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进行肾脏病理学检查。另有补充组2只,上述4组实验兔死亡时,随机抽取补充。 结果:实验兔行右颈总动脉置管均获得成功(9/9)。栓塞组1只实验兔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失败,原因为体重偏轻,靶肾动脉分支纤细,微导管进入后阻断血流。从补充组随机抽取1只实验兔补充,最终有6只实验兔成功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建成肾急性节段性缺血损伤模型6个,制模成功率为85.7%(6/7)。实验兔一般情况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均存活至实验终点。病理下被栓塞的肾组织出现急性缺血反应,早期以肾小管肿胀、变性为主,然后逐步出现弥漫或灶状的细胞崩解、脱落,最后在第3天时出现完全的肾梗死,呈现渐进的病理过程。结论:通过血管介入建立兔肾急性节段缺血损伤模型的方法可行,而且重复性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能较好地模拟人类肾急性局部缺血的病理生理学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立体脑电图引导射频热凝毁损治疗下丘脑错构瘤相关癫痫的长期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引导射频热凝毁损技术在下丘脑错构瘤相关癫痫治疗中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北京丰台医院神经外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疗联盟收治的15例下丘脑错构瘤相关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SEEG电极置入并进行视频脑电监测。根据SEEG结果和影像后处理结果确定毁损触点,利用电极触点进行热凝毁损。分别于术后3、9及24个月对患者进行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采用Engel分级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观察记录远期并发症情况。结果:仅1例患者进行2次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毁损,15例患者共完成16次电极置入。术后11例患者癫痫发作消失。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中枢性发热、尿崩、电解质紊乱及嗜睡均在出院时缓解,Horner综合征和肌力下降等症状在首次随访时已缓解。15例患者均完成2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为(39.6±13.0)个月(25~66个月)。3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的头颅MRI复查结果均显示瘤蒂被不同程度毁损,脑电图结果显示异常放电消失。至末次随访,15例患者中,11例癫痫发作完全消失(Engel Ⅰa级),2例明显改善(Engel Ⅰb~Ⅲ级),2例未见明显改善(Engel Ⅳ级)。2例患者出现长期并发症,包括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及内分泌紊乱。结论:长期随访证实,SEEG引导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下丘脑错构瘤相关癫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神经内镜在经鼻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探讨三维(简称3D)神经内镜在经鼻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5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3D神经内镜行经鼻颅底手术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包括垂体腺瘤18例,其中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1例,侵袭性垂体腺瘤7例;颅咽管瘤6例;鞍结节脑膜瘤2例;鞍上Rathke囊肿1例;脊索瘤1例。根据不同病变分别选择3D神经内镜经鞍底入路(12例)、经鼻蝶-鞍结节-蝶骨平台入路(8例)、经斜坡入路(2例)、经翼腭窝-海绵窦入路(6例)。术后行影像学随访了解肿瘤是否复发和颅底重建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2例。术前视力下降20例,术后18例好转,2例加重;术前头痛8例,术后均予以缓解;术前闭经2例,术后月经均恢复正常;术前尿崩4例,术后均无明显缓解。术后新增尿崩3例,均为短暂性尿崩,经药物治疗后好转;新增外展神经麻痹1例。术后无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患者,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2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7±1.1)个月(3~6个月),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者,无迟发性脑脊液漏者。结论:3D神经内镜应用于经鼻颅底外科手术中可立体显示组织结构及病变与重要神经血管之间的空间关系,从而减少损伤、提高肿瘤的切除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程护理对颅咽管瘤术后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全程护理对颅咽管瘤术后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9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进行颅咽管瘤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行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尿崩症、高热、电解质紊乱、癫痫及上消化道出血,且研究组患者发生以上并发症概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同时,干预前,两组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 P<0.05)。 结论:对颅咽管瘤手术治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概率,同时要注意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相关淋巴细胞性垂体炎临床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妊娠相关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H)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9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妊娠相关Ly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16例患者,年龄20~40岁。发病时间为产前2个月至产后12个月,产前6例,产后10例,就诊时间均为产后。其中淋巴细胞性腺垂体炎6例,淋巴细胞性漏斗-神经垂体炎(LINH)4例,淋巴细胞性全垂体炎4例,淋巴细胞性下丘脑炎2例。16例患者中,8例有肿块占位效应,14例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状,9例表现为中枢性尿崩症,2例产后高催乳素血症。垂体磁共振成像可表现垂体弥漫增大、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下丘脑漏斗区占位病变。免疫抑制剂治疗9例,3例行手术缓解占位效应,自发缓解4例。共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98个月,其中4例复发,完全缓解2例,12例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妊娠相关LyH临床表现呈异质性,孕期及产后的鞍区占位性病变需考虑到LyH的可能,避免误诊和漏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总体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