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RI表现为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的先天性肾性尿崩症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1例影像学表现为中枢性尿崩症的先天性肾性尿崩症患儿诊治经过。患儿因反复发热、呕吐于院外对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后因再次发热就诊,入院后发现血钠升高,多饮多尿,诊断为尿崩症。头颅MRI提示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予以去氨加压素对症治疗后疗效欠佳,经基因检查提示先天性肾性尿崩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第560例 矮小—睾丸增大—生长加速—颅内囊性占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1例患儿为6岁6个月男童,既往有生长迟缓病史,入院前近6个月出现生长加速、睾丸体积增大,内分泌激素测定符合中枢性性早熟,头颅磁共振发现鞍上囊实性占位。患儿行经颅入路肿瘤完全切除,病理符合成釉上皮型颅咽管瘤。术后出现垂体功能减退和中枢性尿崩症,性激素处于被抑制状态。以中枢性性早熟为首发表现的颅咽管瘤极其罕见,在国内罕见报告。患者多有生长速度减慢的病史,但较为隐匿,后期出现生长追赶,但预测身高仍明显受损。男性、起病年龄小的中枢性性早熟患者需进行MRI筛查,警惕器质性病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Wolfram综合征三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了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例以“1型糖尿病”为首发症状,随后出现视乳头萎缩、尿崩症或听力下降等表现的Wolfram综合征患者,基因检测均携带WFS1纯合突变,对家系成员进行验证明确诊断。以“Wolfram综合征”为关键词在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检索,筛选出目前国内外报道48例中国患者(包括本文3例),其中仅14例行基因检测,总结分析发现,Wolfram综合征累及多个系统,糖尿病及视神经萎缩大多出现在10岁以内,而诊断年龄多在11~20岁,发病年龄较早,误诊率及漏诊率高。因此临床上对儿童及青少年出现任何两种及以上症状者应尽可能进行基因筛查,及早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人下丘脑垂体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诊治——华山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上海华山医院内分泌科成人下丘脑垂体区(hypothalamic-pituitary region, HPR)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的诊治经验。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22年2月至我科确诊的成人LCH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结果:共纳入27例成人HPR-LCH患者,下丘脑累及(H组)14例,非下丘脑累及(NH组)13例。常见影像学表现为垂体柄增粗(25/27,92.6%)。确诊时全垂体功能减退14例(51.9%),代谢异常19例(70.4%)。H组肾上腺轴、甲状腺轴、全垂体功能减退及糖尿病比例均高于NH组(78.6%对23.1%;92.9%对30.8%;78.6%对23.1%;35.7%对0%;均 P<0.050)。H组下丘脑综合征比例71.4%(10/14)。首次就诊确诊率79.2%(19/24),HPR及外周活检确诊率分别为48.1%和51.9%,25.9%(7/27)多次活检确诊,确诊时累及的外周病灶有骨、甲状腺、肺、淋巴结、胸腺、肝脏。20例化疗,12周客观缓解率85%;4例局部治疗,1例中医治疗,1例放弃治疗,1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28(15,54)个月,期间H组死亡3例,NH组死亡1例。 结论:HPR-LCH患者以中枢性尿崩症起病,常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下丘脑综合征和代谢异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提示垂体柄增粗或下丘脑病灶。HPR病灶常较小、诊断难度高,全身评估寻找外周病灶有助于早活检早诊断。下丘脑累及者死亡率较高,提示预后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自身免疫性垂体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13岁7月龄系统性红斑狼疮女童因“烦渴、多饮、多尿、夜尿增多半年”就诊。经过内分泌激素水平检验、垂体磁共振成像平扫+增强检查、禁水试验及垂体加压试验,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诊断为自身免疫性垂体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自身免疫性垂体炎临床罕见,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可有效改善垂体炎症状,远期预后需继续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中枢性尿崩为首发表现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诊应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3例以中枢性尿崩为首发表现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诊断过程和治疗反应。3例患者早期均以中枢性尿崩症起病,垂体磁共振成像(MRI)均表现为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正常高信号消失。2例患者表现为孤立性下丘脑-垂体病变,1例表现为垂体和甲状腺多系统受累。病理结果显示典型的朗格汉斯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示S-100、CD1a、Langerin阳性。LCH临床表现呈现明显的异质性,容易误诊和漏诊。确诊依赖病理结果,孤立性下丘脑-垂体病变活检难度较大,建议积极筛查其他器官增加活检概率。LCH导致的神经垂体损害通常需要终生激素替代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中枢性尿崩症为首发症状的垂体转移癌的临诊应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10例垂体转移癌患者的肿瘤来源、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显示,10例患者就诊时平均年龄62.0岁,转移灶9例源于肺癌、1例源于乳腺癌。所有患者均以尿崩症起病,部分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以及头痛、视物模糊等占位效应。MRI均显示垂体柄及垂体后叶异常,其中4例表现出特征性"哑铃状"改变。3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肺癌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原发及垂体转移病灶均有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中枢性尿崩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病情反复的特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通过回顾分析3例病理确诊的病情反复的肉芽肿性垂体炎患者起病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特点及术后治疗方案和疗效,总结、分析、讨论病情反复的肉芽肿性垂体炎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及疗效,以提高对其认识,提供可借鉴的治疗经验。3例患者分别因头痛、视物模糊、中枢性尿崩症就诊,MRI发现鞍区或垂体柄占位,行大部切除或活检术后症状未完全缓解而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控制症状和病灶,但激素减量后复发。2例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后有效控制,其中1例停药后随访14个月未见复发,1例仍在治疗中。因此对于术后症状未缓解,糖皮质激素减量后病情反复的患者,联合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的方案或可达到满意疗效和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尿崩症起病的脂质肉芽肿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性60岁,病程1年余。以垂体占位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起病,伴主动脉周围软组织包绕、腹膜后病变、渗出性多浆膜腔积液、长骨受累,临床表现类似IgG 4相关性疾病。查血IgG 4浓度正常(0.928 g/L)。左胫骨上段骨病变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确诊脂质肉芽肿病 (Erdheim-Chester病 )。予泼尼松(50 mg每日1次)、沙利度胺(100 mg每晚1次)、去氨加压素(0.05 g每日1次)治疗,1个月后患者气促、多尿症状改善,随访半年患者胸腔积液未再增多。通过对本例的分析和总结,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脂质肉芽肿病这类少见疾病的关注和认识,了解其与IgG 4相关性疾病的鉴别要点,降低误诊和漏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