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床旁超声指导肺部理疗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床旁肺部超声的便利性及其诊断价值,动态监测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肺部病变情况,针对病变部位给予适当的物理治疗,并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FNC)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60例年龄1个月~2岁、达到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阳性、需要呼吸支持但未达到机械通气指征的患儿,按是否应用床旁肺部超声监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HHFNC呼吸支持并配合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通过床旁肺部超声技术实时监测患儿肺部病变情况(主要包括肺实变、肺不张、间质综合征等),加以针对性的体位引流,配合拍背、震动排痰。所有病例均在同等基础支持条件(雾化、平喘、抗感染及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等)下,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使用HHFNC 1 h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aCO 2及氧合指数(PaO 2/FiO 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 h及48 h后心率、呼吸频率及PaCO 2较对照组下降,PaO 2/FiO 2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观察组患儿的吸氧时间、入住P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通过床旁肺部超声动态监测患儿肺部病变情况,加以相应的体位引流辅助排痰,配合HHFNC呼吸支持治疗,相比单纯的HHFNC治疗及常规气道护理,能更加有效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氧合,减少二氧化碳潴留,减少吸氧时间、入住PICU时间及总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益气活血通脉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益气活血通脉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3月-2019年3月泰州市中医院8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与口服西洛他唑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通脉汤。2组均治疗1个月。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2 hPG,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TNF-α、IL-1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采用黏度计检测血浆黏度及全血黏度,采用微量热沉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采用Wintrobe法测定ESR。以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足背动脉和股浅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和峰值流速,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2%(37/41)、对照组为71.8%(28/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66, P=0.035)。治疗后,研究组FPG、2 hPG、TNF-α、IL-1、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6.113、4.180、7.655、2.825、2.534, P<0.01或 P<0.05);血浆黏度、全血黏度、Fib、ESR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649、9.894、15.280、3.455, P值均<0.01)。治疗后,研究组股浅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 t值分别为4.184、4.415)及血流量( t值分别为2.253、7.859)均高于对照组( P<0.01或 P<0.05),峰值流速均低于对照组( t=6.346、6.427, P值均<0.01)。 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血液高凝状态,升高股浅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及血流量,降低峰值流速,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无创呼吸功能支持:适可而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易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已对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无创呼吸辅助治疗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ARDS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存在过度使用无创呼吸功能支持治疗而导致气管插管延迟,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了解无创通气使用指征和禁忌,早期识别无创通气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适时终止无创通气转为有创通气是目前临床医师亟需关注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压氧治疗中陪同人员肺气囊破裂致脑气栓症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38岁,因亲属脑外伤昏迷行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时进氧舱陪护。陪舱前(2019年9月20日)心电图、血常规、肺部X线检查无异常(图1A),于2019年9月23日上午10∶03首次进入医用空气加压氧舱陪同亲属行HBO治疗。HBO治疗方案:治疗压力升至0.16 MPa(1.6 ATA)后,稳压吸氧20 min 3次,每次间歇5 min;升、减压各10 min,减压前5 min吸氧(减压速度6 kPa/min)。本例患者为陪护人员,治疗全程无吸氧,亦无任何不适,与其他陪护交流正常。减压出舱前1 min本例患者突然出现站立不稳(舱内其他人员无类似症状),出舱后迅速被送至急诊科。影像学检查:肺部X线片示右上肺野直径约32 mm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提示肺大泡出血(图1B);头部CT示右额顶枕叶多发性斑片状低密度影,其内夹杂散在小气泡影(图1C)。初步诊断为脑气栓症,给予美国海军减压病加压治疗表Ⅴ方案行HBO治疗,安排医护陪舱、心电监护;入舱时患者神志清醒,对答切题,但右侧肢体躁动,给予约束带固定,经安抚可吸氧;治疗全程患者神志清醒,躁动,心率121次/min,血压130/90 mmHg,呼吸21次/min,血氧饱和度(SPO 2)100%;出舱后精神状态欠佳,嗜睡,可简单对答,左侧肢体无力,多次呕吐(为胃内容物)。HBO治疗2 h后头部MRI检查示右侧顶枕叶皮层白质斑状异常信号,无占位征象,加权像示右侧枕叶皮质下小斑片状高信号影(图1D),考虑缺血梗塞灶,收入神经内科治疗。入科后患者呈中度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1]睁眼反应为1分,语言评分为1分,运动评分为3分,总分为5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2]评分为27分,左侧Gordon征(+),余正常。临床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三低饮食及抗血小板、降脂、脱水、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治疗后1 d呼叫可睁眼能回应;治疗后2 d GCS评分为13分,可自主睁眼,呼叫能应答;左侧肢体肌力为0级,右侧肢体肌力为5 -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腺苷诱导瞬时心脏停搏技术用于高流量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经颈静脉入路介入治疗术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性,年龄47岁,身高175 cm,体质量62 kg,ASA分级Ⅱ级。因站立时突发头晕摔倒,致头部受伤入院。现病史:患者头晕时无一过性黑懵、无视物旋转、无呼吸困难、无四肢抽搐,受伤后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伤口活动性出血。既往史:平素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无传染疾病病史,无食物、药物、接触物过敏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3 mn,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正常,耳廓正常,外耳道通畅。无创BP 123/67 mmHg(1 mmHg=0.133 kPa),未吸氧状态SpO 2 99%。心电图示:窦性心律75次/min。头颅磁共振示:左侧颞叶功能区破裂脑动静脉畸形。余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凝血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拟于全身麻醉下行左侧颞叶功能区破裂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压氧治疗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神经功能、脑微循环及血清miR-143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神经功能、脑微循环和血清miR-143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2月至2020年5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 n=24)和观察组( n=26)。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的采用高压氧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儿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脑微循环指标、颅内压、血清miR-143水平及预后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1、2个疗程后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GCS评分、血清miR-14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观察组患儿治疗2个疗程后的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动脉压(MAP)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观察组患儿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压氧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可提高患儿的血清miR-143水平,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微循环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轻中度AECOPD患者采用HFNC辅助治疗对患者膈肌运动、血气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治疗(HFNC)在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轻中度AECOPD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常规组(常规氧疗)和HFNC组(HFNC治疗)各60例,两组均采用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气管扩张药物、帮助排痰等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48 h后患者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氧合指数(OI)、血氧饱和度(SaO 2)、平均动脉压(MAP)、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深呼吸膈肌移动度、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对比两组连续治疗3、5 d的临床缓解率。 结果:治疗前,HFNC组和常规组患者的pH值、PaO 2、PaCO 2、OI、SaO 2、MAP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值、PaO 2、OI、SaO 2、MAP测定值较治疗前升高( P<0.05),PaCO 2测定值较治疗前降低( P<0.05);治疗后,HFNC组pH值、PaO 2、OI值高于常规组( P<0.05)。治疗前,HFNC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深呼吸膈肌移动度、膈肌浅快呼吸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深呼吸膈肌移动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05),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膈肌浅快呼吸指数较治疗前降低( P<0.05);治疗后,HFNC组患者的深呼吸膈肌移动度高于常规组( P<0.05),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膈肌浅快呼吸指数低于常规组( P<0.05)。治疗3 d后,HFNC组和常规组患者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5 d后,HFNC组患者的治疗缓解率(85.00%)高于常规组(66.67%, P<0.05)。 结论:轻中度AECOPD患者采用HFNC治疗的效果优于常规吸氧,对于缓解膈肌疲劳具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鼻高流量氧疗联合早期拔管对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麻醉恢复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经鼻高流量氧疗(HFNO)联合早期拔管对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简称扁腺手术)麻醉恢复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RA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接受全身麻醉扁腺手术的患儿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 M( Q1, Q3)]为4(4,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20):HFNO早期拔管组(H组)和常规拔管组(C组)。H组患儿进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后通过鼻导管接受湿化加温的高流量氧气(流速25 L/min)支持,直至意识恢复;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满10 min时拔除气管导管。C组患儿不接受HFNO,自主呼吸恢复超过10 min且出现不耐管现象时,或未出现不耐管现象但自主呼吸恢复满20 min时拔除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恢复期RAE发生率、呛咳发生率、强化护理策略应用率、拔管时间、PACU时长,以及自主呼吸恢复及气管拔管时的各项生命体征。 结果:H组麻醉恢复期RAE累积发生率低于C组[30%(6/20)比65%(13/20), P=0.027];呛咳发生率少于C组[10%(2/10)比45%(9/20), P=0.031];强化护理策略应用率低于C组[20%(4/20)比55%(11/20), P=0.048];拔管时间早于C组[(33.4±4.5)比(42.7±5.3)min, P<0.001],但PACU时长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除H组拔管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CO 2)高于C组[(52.9±9.4)比(48.9±3.1)mmHg(1 mmHg=0.133 kPa), P<0.001]之外,两组患儿在入PACU、自主呼吸恢复、拔除气管导管、出PACU时的各项生命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扁腺手术患儿麻醉恢复期,采用HFNO联合早期拔管策略,可显著减少RAE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台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4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3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治疗,包括持续低流量吸氧、镇静、营养支持、平喘、祛痰、维持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抗感染治疗等。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氨溴索。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变化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3.65±0.87)d]、咳痰消失时间[(3.49±0.46)d]和退热时间[(3.32±0.61)d]均短于对照组[(5.54±0.91)d、(5.32±0.71)d和(4.65±0.79)d]( t=12.827、18.482、11.385,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 1/FVC)[(84.36±6.78)%]、最大呼气第1秒容积(FEV 1)[(2.87±0.54)L]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89.74±4.31)L/min]均高于对照组[(70.18±7.54)%、(2.05±0.41)L和(82.13±3.78)L/min]( t=11.948、10.333、11.342,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0.89±0.14)pg/L]、IgG[(9.01±0.65)pg/L]和IgM[(1.48±0.21)pg/L]均低于对照组[(1.06±0.12)pg/L、(9.81±0.54)pg/L和(1.81±0.15)pg/L]( t=7.887、8.089、10.925,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4.13±6.59)mg/L]、白细胞介素6(IL-6)[(16.32±5.21)ng/L]和C反应蛋白(CRP)[(7.28±1.43)mg/L]均低于对照组[(37.48±8.97)mg/L、(28.78±6.19)ng/L和(18.93±3.45)mg/L](均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78%)高于对照组(73.34%)(χ 2=7.180, P<0.05)。 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疗效明显,患儿免疫功能明显改善,炎性反应明显减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辅助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辅助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产且于本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接受治疗的84例重症肺炎新生儿,按信封随机数字法分为球蛋白组(42例)和蛋白氧疗组(42例)。在重症肺炎常规治疗基础上,球蛋白组给予人免疫球蛋白,蛋白氧疗组给予人免疫球蛋白(同球蛋白组)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观察球蛋白组和蛋白氧疗组治疗一周后临床疗效及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症状、血清炎性因子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球蛋白组和蛋白氧疗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G和Ig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球蛋白组和蛋白氧疗组血清Ig A、Ig G和IgM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球蛋白组: t值分别为9.253、8.017和6.110,蛋白氧疗组: t值分别为6.012、6.923和5.841, P值均<0.05),且蛋白氧疗组IgA、IgG和IgM表达水平较蛋白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101、5.837和3.214, P值均<0.05)。治疗后,蛋白氧疗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均优于球蛋白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0.684、12.592和20.221, P值均<0.05);蛋白氧疗组住院时间短于球蛋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9.529, P<0.05)。治疗后,球蛋白组和蛋白氧疗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基金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 )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球蛋白组: t值分别为11.232、10.017和9.823,蛋白氧疗组: t值分别为7.235、11.012和7.210, P值均<0.05);蛋白氧疗组降幅更大,与球蛋白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0.312、8.017和9.220, P值均<0.05)。蛋白氧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球蛋白组的80.9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086, P<0.05)。 结论: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提升免疫功能,可提升重症新生儿肺炎基础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