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三维可形变模型的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正畸前后面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本研究基于三维可形变模型法(three dimensional morphable model, 3DMM)对骨性Ⅱ类高角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进行软组织面型分析。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18例骨性Ⅱ类高角减数正畸治疗的成人女性患者,对其正畸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软组织测量分析,对其三维面部扫描模型通过3DMM法进行分析。结果: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与3DMM法测量的所有软组织测量指标改变量均有统计学差异,如鼻唇角(头影测量示治疗前104.12°±6.83°,治疗后112.31°±5.47°,改变量为8.19°±3.83°, P<0.001;面部三维模型测量示治疗前103.81°±6.90°,治疗后112.31°±5.64°,改变量为8.23°±3.80°, P<0.001)。两种测量方法所获得的结果间无统计学差异(如两种方法相比,治疗前后鼻唇角差值相差-0.32°±0.89°, P=0.887)。通过3DMM法获得的平均人脸结果示上下唇部发生了明显的内收,其中上唇区域内收量为(2.31±0.69) mm,下唇区域为(3.38±0.67) mm。颊部至下颌角及颏下区域有约1.50 mm的少量内收。水平向上,矫治后下颌角点(左右分别为0.27 mm与0.85 mm)与颧骨点(左右分别为0.80 mm与0.42 mm)均有向中线集中趋势,口角点无明显变化,口裂宽度不变。垂直向上,双侧口角点均有下移(左右分别为1.24 mm与0.89 mm),唇下点(垂直向下移0.86 mm,矢状向内收1.50 mm)与软组织颏前点(垂直向下移0.99 mm,矢状向内收0.99 mm)均向后下移动,颏部更为明显。 结论:本研究证明拔牙矫治可使骨性Ⅱ类高角患者获得显著的唇部内收与面型改善,模型的重定位与重叠同3DMM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能更直观的展示面部软组织的三维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体高密度脂肪填充颧弓区行面部塑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改善患者面部轮廓协调性的方法。方法: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郑州美莱医疗美容医院对要求改变脸型女性美容就医者36例(年龄24~32岁,平均26.8岁)结合自体高密度脂肪移植,调整颧弓宽度改善面部形态。结果:36例在术后3个月复诊时,填充1次满意33例(满意31例、基本满意2例),占91.7%;3例填充后不满意行二次填充(术后3个月进行),其中满意2例。36例患者满意35例,占97.2%,仅1例不满意。术后未见脂肪液化等其他并发症。术前患者形态面指数均值90.2,术后患者形态面指数均值88.1,改善明显。结论:自体高密度脂肪移植填充颧弓区调整面部轮廓协调性,是一种较好的应用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胸腺类癌25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胸腺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预后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8月至2020年10月诊断的25例胸腺类癌,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并对1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患者及其子的外周血进行基因遗传学分析。结果:25例胸腺类癌中,男性18例,女性7例,男女比例2.6∶1.0,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50岁,15例(60%)患者有吸烟史;典型类癌1例(4%),不典型类癌24例(96%);15例患者(60%)伴有肿瘤压迫症状,1例(4%)有内分泌相关症状(满月脸、皮肤紫纹),3例(12%)有转移引起的相关症状,6例(24%)无症状。8例(32%)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升高,2例为MEN1患者,1例合并Cushing综合征。Ⅰ期20例(80%),Ⅱ期1例(4%),Ⅲ期3例(12%),Ⅳ期1例(4%)。手术治疗18例(72%)、手术联合放疗2例(8%)、手术联合化疗5例(20%)。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排列呈梁状、腺样、实性,瘤细胞巢间血窦丰富。其中5例可见梭形细胞形态,1例为嗜酸细胞亚型。广谱细胞角蛋白、CD56、突触素、嗜铬粒素A、甲状腺转录因子1、p53及PAX8的阳性率分别100%(25/25)、92%(23/25)、96%(24/25)、72%(18/25)、4%(1/25)、0/15、0/16,Ki-67阳性指数为5%~30%。1例MEN1患者及其子均有MEN1基因突变。Cox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影响胸腺类癌的预后因素( P>0.05)。 结论:胸腺类癌以不典型类癌常见,临床症状不典型,明确是否为胸腺原发需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伴MEN1的胸腺类癌患者,要对其直系亲属进行基因检测和随访;影响胸腺类癌的预后因素需更多病例及更长时间的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面部美的表现和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面部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美的表现和美的评估两个方面,和美学、数学、生物学、社会学等多方面有关。迄今为止,面部美仍无统一的标准和定义。面部美的一般表现和评估标准有共性的观点:面部美有对称性、平均性、有吸引力的轮廓和五官。对称性是面部美的基本表现,平均脸是面部美的重要参考;符合美学标准的轮廓和五官是面部美的重要特征。审美是人的本能、与异性相吸相关,在不同地区、文化背景下有差异,但这种差异随着全球化而逐渐缩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荧光染色法在面部皮肤蠕形螨检查中的应用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荧光染色法在蠕形螨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半脸对照研究。招募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南方科技大学医院皮肤科拟诊为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的患者,挤粘结合法(挤粘法)取材后分别采用荧光染色和直接镜检法检查蠕形螨,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检出数目及平均阅片时间等,并比较荧光染色法和标准化皮肤表层取材法(SSSB)蠕形螨检出率和检出数。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共招募433例志愿者,年龄(28.3 ± 3.5)岁,男185例,女248例;其中,338例对比挤粘法取材后荧光染色法和直接镜检的检出效率,95例比较挤粘法取材后荧光染色法和SSSB的检出效率。荧光染色法蠕形螨检出率[34.0%(115/338)]高于直接镜检[31.4%(106/338)],McNemar检验, P = 0.004;118份阳性标本蠕形螨检出数荧光染色法[(8.0 ± 3.3)条/cm 2]高于直接镜检[(5.5 ± 2.9)条/cm 2], t = 9.21, P<0.001;荧光染色法阅片时间[(8.3 ± 1.2)min]短于直接镜检法[(17.3 ± 2.5)min], t = 38.44, P<0.001;荧光染色法在不同观察者之间一致性好(Kappa值= 0.935, P<0.001)。蠕形螨阳性率荧光染色法[34.7%(33/95)]略高于SSSB[33.7%(32/95)],McNemar检验, P<0.001;阳性标本中蠕形螨数荧光染色法[(11.4 ± 4.2)条/cm 2]优于SSSB[(9.8 ± 4.8)条/cm 2], t = 4.77, P<0.001。 结论:荧光染色法蠕形螨检出率及检出数量均高于直接镜检和SSSB,不同观察者之间有更好的一致性,同时可缩短阅片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口周注射A型肉毒毒素丰唇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口轮匝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对唇部形态的效果、作用时间、不良反应。方法:2019年3—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对11例美容就医者(男6例,女5例,年龄33~50岁,平均42.2岁)采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唇部多点浅层口轮匝肌注射,用唇部丰满度评分表对唇部形态变化进行评估,并用3D摄像头进行人脸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评估效果、作用维持时间、并发症。结果:11例美容就医者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唇部丰满度均有提升,平均见效时间14.6 d,平均效果维持时间124.1 d。与注射前比较,注射后1个月上唇红唇高度( Z=-2.940, P<0.05)、上唇到Ricketts美容线距离( Z=-2.137, P<0.05)和鼻唇角度( Z=-2.137, P<0.05)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见过敏反应,不良反应轻微。 结论:口轮匝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起到轻度丰唇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行面部注射物取出术患者临床诊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面部注射物取出术处理方式,优化其诊疗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138例面部注射物取出术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5~67岁,病程6个月至19年,平均6.07年。138例患者的注射材料主要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生长因子和羟基磷灰石。常合并多个部位注射,主要集中在下颏、颞部、鼻部与脸颊。患者多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等精神症状,局部症状以硬结、肿胀、疼痛、瘙痒、移位为主。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体表肿物超声波检查进行定位及辅助诊断,选择尽可能隐蔽的切口行局部清创术,尽可能去除填充物,并反复冲洗局部组织,切除组织常规送病理及细菌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缝合。24例因术后注射物残留或精神症状强烈而行多次手术。13例患者组织细菌培养显示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经辅助抗生素治疗痊愈。根据本组患者治疗情况,提出简要诊疗流程,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结论:对行面部注射物取出术患者,应根据注射物的性质、种类、注射部位、辅助检查结果、患者的症状,综合制订面部注射物取出术方案,术中合理选择切口、切除方式,选择性围术期使用抗生素,并适度安排辅助心理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三维人脸模板的颜面解剖标志点自动定点方法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高效、自动确定三维数据颜面解剖标志点(简称标志点)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定点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6至8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牙体缺损或缺失男性患者(面部对称性良好)30例,年龄18~45岁;采集患者三维颜面数据,基于普氏分析算法进行尺寸归一化和重叠对齐。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中构建三维人脸平均模型,并通过参数化处理构建三维人脸模板,使用MeshLab 2020软件在其上确定32个标志点序号(10个中线标志点和22个双侧标志点)。选取2021年6至8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或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下颌无偏斜和下颌轻度偏斜男性患者各5例,获取患者三维颜面数据作为测试数据,基于三维人脸模板及其标志点序号,借助MeshMonk非刚性配准算法程序自动确定测试数据32个标志点坐标,作为模板法定点数据。由同一名主治医师人工确定测试数据32个标志点位置,记录标志点坐标作为专家法定点数据。计算模板法与专家法标志点距离,作为定点误差,评价模板法的定点效果。结果:对于5例下颌无偏斜患者,模板法所有标志点的定点误差为(1.65±1.19)mm,其中中线标志点的定点误差为(1.19±0.45)mm,双侧标志点的定点误差为(1.85±1.33)mm。对于5例下颌轻度偏斜患者,模板法所有标志点的定点误差为(2.55±2.22)mm,其中中线标志点的定点误差为(1.85±1.13)mm,双侧标志点的定点误差为(2.87±2.45)mm。结论:本项研究提出的通过三维人脸模板自动确定标志点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对中线标志点的定点效果优于双侧标志点,对下颌无偏斜患者标志点的定点效果优于下颌轻度偏斜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光照变化下的非接触式血氧饱和度检测方法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基于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记(imaging photo plethysmography,IPPG)技术,提出一种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依然拥有较高准确率的非接触式血氧饱和度检测方法.方法:首先,通过摄像头采集人脸感兴趣区域的图像;其次,使用自适应伽马校正和欧拉视频放大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再次,将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提取IPPG信号,并使用经验小波变换进行滤波去噪;最后,利用二次函数拟合得到血氧饱和度公式,从而计算出血氧饱和度.结果:相较于其他文献算法,该方法具有更强的抗光照变化干扰能力,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平均误差均不超过1.5%,最大误差在2%左右,且与指夹式血氧仪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该方法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量血氧饱和度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达到实际测量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不同严重程度儿童特应性皮炎血清半乳糖凝集素-10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皮肤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儿童特应性皮炎血清半乳糖凝集素-10(Gal-10)及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皮肤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1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纳入观察组,根据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另选110例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Gal-10、炎症因子(IL-4、IL-13、IL-31)水平及不同部位皮肤经皮失水量,分析血清Gal-10、IL-4、IL-13、IL-31与SCORAD评分、不同部位皮肤经皮失水量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Gal-10、炎症因子(IL-4、IL-13、IL-31)对皮肤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Gal-10、IL-4、IL-13、IL-3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儿童特应性皮炎病情加重,患儿血清Gal-10、IL-4、IL-13、IL-31水平随之升高,血清Gal-10、IL-4、IL-13、IL-31水平在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中差异显著(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Gal-10、IL-4、IL-13、IL-31水平与SCORAD评分,前壁伸侧、前壁屈侧、脸颊及胫前的经皮失水量呈正相关(P<0.05);在11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中,发生皮肤感染43例;经ROC曲线分析,血清Gal-10、IL-4、IL-13联合IL-31预测特应性皮炎患儿发生皮肤感染的敏感度为89.72%、特异度为56.97%、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结论:血清Gal-10、炎症因子(IL-4、IL-13、IL-31)水平与儿童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对于评估其皮肤屏障功能和预测皮肤感染均具有一定作用,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