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颅内破裂动脉瘤急诊手术诊疗流程及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本研究以神经外科急诊最为常见且最迫切需要紧急手术干预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及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急诊入院筛查及围手术期管理流程。方法:本研究回顾自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国内疫情相对集中时期(2020年1至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诊外科救治方面实行的应对管理方案,并通过对比2019年同期及不同防护级别下的急诊动脉瘤患者手术及预后情况,进一步分析在此管理方案下手术开展情况及疗效。结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0年1月20日至3月25日急诊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127例,其中42例(33.1%)急诊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多学科会诊,行急诊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急诊入院对患者开展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实验室、影像学筛查,后期增加咽拭子病毒核酸筛查。同期急诊就诊患者中共筛查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例,未发现筛查假阴性病例。相较去年同期,增加术前筛查后,急诊就诊到急诊开颅手术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冠流行期间(37±17)h比去年同期(29±12)h; P=0.058]。围手术期不良事件以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779)。根据筛查分级采取相应的手术及术后管理方案及防护标准。初筛阴性相较于初筛待排除或可疑患者的急诊手术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78)。尽管病毒核酸检测筛查倾向于延长急诊术前等待时间[开展核酸筛查前(36±15)h比开展核酸筛查后(40±20)h, P=0.453],但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后神经功能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53)。 结论:目前采取的神经外科急诊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新冠肺炎筛查流程及以新冠肺炎筛查风险分级管理为中心的急诊手术围手术期诊疗流程,能够有效筛查出新冠肺炎疑似及确诊病例,杜绝疫情院内传播的前提下,保障患者急诊手术的及时、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父母教养方式对社区矫正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人格与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社区矫正人员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人格和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作用。方法:2022年2—7月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大五人格问卷与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385名社区矫正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利用AMOS 26.0进行结构方程的建构,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惩罚严厉[(19.09±5.32)分]、母亲惩罚严厉[(12.93±4.77)分]、父亲偏爱被试[(9.29±3.30)分]、父亲过度保护[(10.40±2.19)分]、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33.81±6.06)分]、父亲拒绝否认[(9.08±3.03)分]、母亲拒绝否认[(12.17±4.25)分]与SCL-90总分[(140.63±44.28)分]显著正相关( r=0.114,0.168,0.121,0.144,0.224,0.187,0.220, P<0.05),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父母亲惩罚严厉、父母亲拒绝否认与应对倾向显著相关( r=0.420,0.420,-0.189,-0.190,-0.174,-0.163, P<0.05),人格中的神经质、外倾性、顺同性、严谨性与SCL-90总分显著相关( r=0.542,-0.442,-0.204,-0.202, P<0.05),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显著负相关( r=-0.352, P<0.05)。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 β=0.191,-0.163,0.233, P<0.05),应对倾向对心理健康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β=-0.352, P<0.05),人格中的神经质、严谨性、外倾性对心理健康具有预测作用( β=0.461,0.183,-0.281, P<0.05)。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健康的路径系数为0.261( P<0.001),直接效应显著;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心理健康路径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倾向→心理健康路径的置信区间均不包括0,说明人格特质、应对倾向的部分中介效应均显著。 结论:社区矫正人员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有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护士情绪劳动研究热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国内外护士情绪劳动的研究现况与趋势热点。方法:系统检索建库至2022年9月30日收录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和Web of Science中有关护士情绪劳动的核心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 6.1.R3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281篇国内研究文献和437篇国际研究文献纳入分析,发文时间为2004—2022年,国内外护士情绪劳动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国际主要研究热点包含离职倾向、工作投入、领导力等。我国研究多关注于工作绩效、应对方式、职业倦怠等。结论:我国尚未形成有关护士情绪劳动领域的优质核心机构群与研究团队,下一步应积极推动我国护士情绪劳动研究的多元化发展,进而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感染科护士社会支持、积极应对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感染科护士社会支持、积极应对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3月—2021年6月选取浙江省杭州市8所三甲医院的110名感染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倦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其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感染科护士工作倦怠、社会支持与积极应对的相关性。本次调查共发放1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2份,有效回收率为92.73%。结果:102名感染科护士中,17.65%(18/102)的护士处于轻度倦怠,57.84%(59/102)的护士处于中度倦怠,20.59%(21/102)的护士处于重度倦怠。感染科护士SS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SCSQ的积极应对维度得分呈正相关( P<0.05),与工作倦怠量表的情绪耗竭维度、去人格化倾向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 P<0.05),但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呈正相关( P<0.05)。 结论:感染科护士总体工作倦怠处于中重度水平,社会支持、积极应对与工作倦怠具有相关性。临床护理管理者应制订相关措施,以减轻感染科护士的工作倦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癌症幸存者生育忧虑与医学应对、风险感知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癌症幸存者生育忧虑与医学应对、风险感知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癌症后生育忧虑量表、医学应对量表及风险感知量表对516例癌症幸存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逐步回归和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验证.结果:癌症幸存者生育忧虑量表得分为(63.23±12.66)分;医学应对面对维度得分为(21.11±6.48)分,回避维度得分为(16.68±6.80)分,屈服维度得分为(13.16±4.67)分;风险感知得分为(39.95±11.87)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风险感知对面对有负向影响(P<0.05),对回避、屈服、生育忧虑有正向影响(P<0.05);回避、屈服对生育忧虑有正向影响(P<0.05),面对对生育忧虑有负向影响(P<0.05);医学应对为风险感知与生育忧虑的中介变量.结论:癌症幸存者生育忧虑、风险感知均处于中等水平,且更倾向于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医学应对可以调节风险感知与生育忧虑间的相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心理治疗对网络成瘾中学生应对方式、时间管理与家庭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心理治疗对网络成瘾中学生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及家庭功能的影响,为网络成瘾心理治疗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网络成瘾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评分筛选70名网络成瘾中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心理及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参加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32人,试验组33人完成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IAT、简易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implified style questionnaire,SCSQ)、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t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ATMD)、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 scale,FAD)对两组中学生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网络成瘾中学生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干预后在积极应对[(1.89±0.51)分]、消极应对[(1.55±0.51)分]、时间监控感[(58.39±12.10)分]、时间价值[(26.64±4.48)分]、时间效能[(30.42±5.18)分]及家庭功能中沟通[(18.85±2.40)分]、角色[(24.18±3.77)分]、行为控制[(18.82±2.57)分]、总的功能[(24.79±3.90)分]方面与对照组[分别为(1.62±0.44)分、(1.84±0.55)分、(52.09±11.72)分、(19.34±3.96)分、(21.91±6.13)分、(21.16±2.63)分、(26.09±3.75)分、(20.59±2.54)分、(28.69±3.68)分]及干预前[分别为(1.46±0.48)分、(1.97±0.56)分、(48.73±13.46)分、(18.27±4.84)分、(20.00±5.79)分、(21.76±2.72)分、(26.58±3.86)分、(19.76±2.96)分、(29.27±4.7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干预后FAD中解决问题[(12.67±2.50)分]、情感反应[(14.03±3.73)分]评分与干预前[(14.15±2.83)分、(14.61±3.6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SCSQ各分项、ATMD各分项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心理治疗能优化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并提高其时间管理能力,对家庭功能的角色、沟通、行为控制及总的功能有显著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型糖尿病结构性培训者的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参加1型糖尿病(T1DM)夏令营结构性培训的患者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情况。方法: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2年8月至2019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确诊的全年龄段经典T1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自愿参加该中心每年1次康乐营活动(也称“夏令营”)的T1DM患者纳入参加组,并根据倾向性评分方法选择性别、年龄(1∶2)匹配(卡钳值取0.03)的同时期在该中心诊断为T1DM且未参加过康乐营的患者作为未参加组。收集所有患者的血糖监测方式[血糖仪、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和(或)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每天自我血糖监测次数、目前胰岛素治疗方案、糖化血红蛋白(HbA 1c),采用青少年T1DM自我管理量表(SMOD-A)(包括青少年与父母在糖尿病管理上的协作、糖尿病日常照护行为、与糖尿病相关问题的解决、与糖尿病相关的沟通和糖尿病管理目标5个分量表)和成人T1DM自我管理量表(SMOD-CA)(包括日常行为表现、疾病管理协作、疾病相关问题应对和疾病管理目标4个维度)评估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 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最终纳入参加康乐营T1DM患者299例,同时匹配527例未参加康乐营患者。与未参加组相比,参加组T1DM患者HbA 1c达标率[分别为25.9%(131/505)和50.5%(139/275)]更高,使用FGM和(或)CGM[分别为15.4%(22/143)和48.5%(94/194)]、坚持每天自我血糖监测≥4次[分别为20.5%(30/146)和62.8%(125/199)]、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分别为16.2%(77/476)和24.2%(71/293)]的比例均更高( P<0.001)。此外,参加组的日常照护行为、相关问题的解决、糖尿病管理目标的掌握能力明显强于未参加组( P<0.05),但两组间在疾病管理协作方面的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参加康乐营的T1DM患者HbA 1c达标率总体较高。尽管自我管理的日常照护行为、相关问题的解决、糖尿病管理目标的能力掌握相较于未参加组较好,但是在疾病管理协作方面的能力仍然存在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青少年反刍倾向-风格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编制一套适用于测量中国青少年反刍倾向和反刍风格的工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参考压力应对模型、目标进展理论和问题解决相关理论,对反刍倾向和反刍风格概念进行定义和区分,以此编制与验证青少年反刍倾向-风格量表;于2022年5月对四川省一所初中499名青少年进行初测,通过项目分析对条目进行删减,形成正式量表;于2022年11月对北京一所初中1 299名青少年进行正式施测,使用 Cronbach α系数评估内部一致性信度,Pearson相关法验证重测信度;使用AMOS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量表结构效度,并以特质抑郁量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的严谨性因子作为效标变量,使用 Pearson 相关分析其效标效度。结果:反刍倾向分量表包含3个因子,19个条目;反刍风格分量表包含3个因子,16个条目;反刍倾向分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76~0.951,重测信度为0.704~0.807;反刍风格分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85~0.904,重测信度为0.719~0.846;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2个分量表结构效度均良好,各分量表的标准拟合指数(normed fit index,NFI)、增值适配指数(incremental fit index,IFI)、相对拟合指数(Tucker-Lewis index,TLI)、比较适配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CFI)拟合指标均>0.9,近似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标准化均方根残差(standardized root mean square residual,SRMR)拟合指标均<0.08;反刍倾向分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特质抑郁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364~0.612,反刍风格分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严谨性因子得分相关系数为0.336~0.587,效标关联效度良好。结论:青少年反刍倾向-风格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测量我国青少年反刍倾向和反刍风格的有效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炎症性肠病患者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及心理干预措施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及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采取整群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大五人格模型及应对方式问卷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等进行信息收集,纵向研究IBD患者不同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BD患者的五大人格特征中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及尽责性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BD患者的总体应对方式以解决问题-求助的成熟型为主,退避-自责的不成熟及合理化混合型较少;IBD患者解决问题-求助的成熟型应对方式与外向性、开放性及尽责性人格特征呈正相关、与神经质人格特征呈负相关( P<0.05);退避-自责的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与神经质人格特征呈正相关、与尽责性人格特征呈负相关( P<0.05);合理化混合型应对方式与神经质、宜人性人格特征呈正相关( P<0.05)。 结论:IBD患者的总体应对方式以解决问题-求助的成熟型为主,退避-自责的不成熟及合理化混合型较少,其中人格倾向于神经质或低责任性的患者更倾向于选择退避-幻想的不成熟型应对方式,临床中应重点关注此类人格特征倾向的患者,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以稳定其人格,改变其应对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学院校本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应对方式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本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情况及其应对方式,为促进其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3月9—16日选取西安医学院本科生883名,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民用版(PCL-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PCL-C评分为(24.34 ± 8.12)分,重新体验维度(7.19 ± 2.61)分,回避/麻木维度(9.87 ± 3.49)分,警觉性增高维度(7.28 ± 2.85)分,PTSD阳性检出率为8.2%(72/883)。大学四年级学生、应对倾向以消极应对者PTSD症状评分更高,分别为(26.37 ± 9.26)、(26.49 ± 9.48)分( F值为3.065, P<0.05; t值为-9.357, P<0.001);积极应对评分与PTSD症状呈负相关( r值为-0.130, P<0.001),消极应对评分与之呈正相关( r值为0.244, P<0.001);专业思想坚定的医学生PTSD评分更低,为(23.23 ± 6.92)分( F值为21.650, P<0.001)、消极应对评分更低,为(8.21 ± 4.65)分( F值为6.567, P<0.001)。 结论:医学院校本科生PTSD阳性检出率为8.2%,其严重程度与年级和应对倾向有关。应在医学生中采取适当的危机干预,促进积极应对,加强专业认同度,促进其心理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