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MEA管理模式在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管理模式在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留置针患者中选择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软件产生自动序列号,将序列号放入密封的信封中,按照进入研究的先后顺序由患者盲抽,进而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病例数都是60例,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实验组给予FME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失效模式的RPN值(风险指数)、静脉炎、感染及堵塞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量表总分及静脉输液应用效应、护士基础护理水平、护士应急护理能力、护士服务风貌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12.072、9.250、4.467、6.381、12.136, P<0.05)。实验组静脉炎、堵管及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χ2=4.013、4.288、4.169, P=0.045、0.038、0.041<0.05)。实验组干预后输液装置连接期间不够紧密、穿刺部位选择不恰当、皮肤消毒不彻底、护士穿刺技术不够熟练、未熟练掌握敷贴粘贴方法、健康宣教不到位、未熟练掌握冲封管技术主要失效模式RPN值较干预前明显下降,( P<0.05)。 结论:FMEA管理模式在留置针护理中应用,能够降低静脉炎、堵管及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地市级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科技创新是实现公共卫生安全应急保障的重要支撑,完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科研管理机制十分必要。作者围绕应急科研管理要素,实施资源集中和平台建设管理,探索建立适合地市级医院的应急科研管理模式,以便更好地服务区域科技防疫工作,提升临床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车祸伤院前急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和高端模拟仿真系统,构建车祸伤院前急救虚拟救援场景,提高学生在复杂现场环境下评估、沟通、应急救援能力。方法:选取扬州护理学院2018级大学生213名为研究对象。以项目设计构建-项目应用-效果判断为主导线,采用虚拟场景下的真实案例模拟,将院前急救中"120接诊沟通""现场安全评估与判断""伤员伤检评估""现场急救""患者转运"的五个模块融合,应用于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完成"学习模式"、自行完成"训练模式"的课后练习、参加"考核模式"下急救能力考核。结果:车祸伤院前急救中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为患者转运;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和高端模拟仿真系统学习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学习合作能力能均较应用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和高端模拟仿真系统能给学生直观的抢救体验,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急诊科体外心肺复苏术快速反应医护团队的建立和实施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诊科ECPR快速反应医护团队的建立和实施效果,以探索更加高效的抢救工作模式。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抢救室自2017年11月至2022年9月启动实施ECPR的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急诊科主导的ECPR快速反应医护团队救治的14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将心外科主导的MDT模式的ECPR团队救治的27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团队ECPR启动的时间、管路预冲的时间、ECPR启动到ECMO成功上机运转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救治成功率。结果:两组结局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均 P>0.05),但急诊科快速反应医护团队实施ECPR的总用时(min)更短(20.86±10.86 vs. 23.04±11.40),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救治成功率也更高(28.57 % vs. 25.93 %)。 结论:建立成熟的以急诊科医护为主导的ECPR快速反应团队有助于提高抢救配合度和工作效率,从而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全链条的应急保障和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5G背景下健康管理应急反应闭环运作模式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管理流程优化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研究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2020年2月,确定以优化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流程作为研究主题;运用FMEA梳理某传染病医院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管理流程并分析潜在的失效模式;经评估,将人员防护不规范、人员到岗不及时、检测标本不合格及病房准备不充分4项列为优先改进风险,针对性制定改进措施。相关措施实施3个月后,上述4项风险的优先指数值均显著下降,应急人员到岗及时率、防护规范率、标本采集处置合格率及应急病房呼吸机完好率、心电监护仪完好率及防护用品有效率均明显提高。应用FMEA能够优化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其管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量化绩效考核与目标管理在眼科专科护士护理岗位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量化绩效考核与目标管理在眼科专科护士护理岗位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1~12月对眼科专科护士实施量化绩效考核与目标管理,从护理态度、技能培训、护理安全、护理质量、专科建设等方面实施量化绩效考核,以量化考核结果作为护士绩效评选依据,比较实施前(2018年1~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12月)眼科护士护理技能、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眼科护士专科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操作技能评分、应急能力评分高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护士护理态度、技能培训、护理安全、护理质量、专科建设等方面评分高于实施前( P<0.05)。实施后眼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 P<0.05),而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 P<0.05)。 结论:量化绩效考核与目标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眼科专科护士综合护理技能,降低眼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率,有利于学科建设,提高专科护理影响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风险防控及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风险防控及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先后顺序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9例。两组患者均结合其实际病情在该院接受骨科手术,围术期均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以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研究组以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两组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及护理质量改进状况展开评价。结果: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操作差错发生情况对比,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1起,护理操作差错发生12次,研究组无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护理操作差错发生4次。两组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评价对比,对照组总分(88.34±3.73)分,研究组总分(95.92±3.05)分。风险认知、预防、评估以及应急处理意识各个维度评分对比,研究组分数更高。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改进状况对比,研究组护理基础、操作技能、责任意识、护理积极性、药品仪器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中应用,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对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的提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有效提升了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质量控制在急诊降低救护车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诊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成果在降低救护车交接班缺陷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17年2~8月未开展急诊QC的救护车出诊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开展QC活动的救护车出诊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车管理模式,观察组以QC活动为指导展开急救车管理。比较两组出车情况(定期检查时间、出车所需时间、交接班时间)、救护车交接班缺陷发生率、设备、药物应急备用状态完好率及抢救成功率、无形成果、家属抢救满意度及社会效益。结果:①观察组定期检查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车所需时间、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观察组车载物品应急备用状态完好率及抢救成功率(99.80%、91.08%)高于对照组(92.98%、8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观察组救护车交接班缺陷发生率0.20%低于对照组的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④经调查得知,观察组家属抢救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⑤活动实施后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责任荣誉、沟通协调、工作能力6方面评分高于活动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⑥社会效益:通过近期对策实施,为院前急救危重患者带来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院前急救工作的安全性,提升科室形象,保障患者转运途中救治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为患者从院前转至院内争取宝贵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救治率。 结论:在救护车交接班工作管理中,QC活动能及时发现救护车交接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给出解决方案,降低救护车交接班缺陷率,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家属对抢救工作满意度,并可增强科室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社会效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立医院党委发挥领导作用的实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公立医院是主力军,而党的领导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根本保障。作者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为例,总结分析了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主体责任,保障人民健康。同时,从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强医院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常规管理与应急管理的迅速切换、积极探索医院多院区发展的新模式4个方面,对公立医院党组织如何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更好发挥领导作用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