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源性氟西汀暴露对雌性仔鼠慢性应激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母源性氟西汀暴露对雌性子代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HPA)轴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孕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孕11~20 d给予10 mg/kg的氟西汀和等量的生理盐水。取两组的雌仔鼠各10只,于出生后12周分别行旷场实验、电迷宫实验和物体识别实验,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和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浓度。然后给予21 d不可预见性慢性应激(Unpredictable chronic stress,UCS),并再次做上述实验。最后处死大鼠,取下丘脑组织,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和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的mRNA表达。采用SPSS 19.0进行描述和 t检验。 结果:UCS前,两组大鼠的各检测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UCS后,两组大鼠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较处理前均明显减少,且处理组大鼠的水平运动[(37.2±7.2)次,(50.8±8.5)次, t=4.73, P<0.01]和垂直运动[(10.6±2.0)次,(15.2±5.1)次, t=2.93, P<0.05]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大鼠的正确反应次数均明显减少,总反应时间明显延长;且处理组大鼠的正确反应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3.4±1.3)次,(4.5±0.9)次, t=2.36, P<0.05];处理组大鼠的物体辨别指数显著下降,且低于对照组[(0.11±0.04),(0.16±0.05), t=2.28, P<0.05]。UCS前后,处理组大鼠的ACTH变化率[(61.13±26.08)%,(29.83±12.73)%, t=3.67, P<0.01]和CORT变化率[(105.71±18.39)%,(74.15±39.24)%, t=2.34, 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下丘脑CRH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t=4.15, P<0.01)。 结论:未发现孕期氟西汀暴露对雌性子代大鼠HPA轴及学习记忆功能有明显的损害,但加重了慢性应激情况下HPA轴及学习记忆功能受损的易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髓过氧化物酶与结直肠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髓过氧化物酶(MPO)作为中性粒细胞溶酶体中的一种氧化酶,在激活致癌基因中间体和增强外源性致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通过产生次氯酸、活性氧等氧化剂激发体内氧化应激反应,诱导DNA损伤、突变、错配修复等基因不稳定因素发生,从而导致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MPO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与癌症的遗传易感性有关,MPO rs2333227-463G>A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针对MPO、MPO-463G>A的研究,将为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预防、病情评估及靶向治疗方案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有力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Graves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Graves病是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最常见的病因,是一种以遗传易感性为背景以及因感染、毒素、药物和应激等环境因素促发形成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抗甲状腺药物是儿童Graves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停药后复发率高,且不同患儿的复发风险差异也较大,确切因素尚未完全明确。既往研究表明,年龄、性别、微量元素、甲状腺肿大程度、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抗体水平、治疗持续时间、遗传等因素会影响儿童Graves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预后,但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尚不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胃肠手术患者围术期衰弱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衰弱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机体脏器生理功能和储备能力减退的综合征,表现为机体遭受轻微应激原刺激就可能出现严重病理反应,甚至脏器功能衰竭 [ 1] 。衰弱最早应用于老年人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能力的预测,被认为是与年龄增长相关引起的机体功能衰退。然而反映生理功能的衰弱与实际年龄之间并非线性关系,不同年龄阶段、多种疾病导致的脏器功能不全的人群,即使是婴幼儿,也会有衰弱易感性,出现严重不良临床结局 [ 2, 3]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孕妇产前抑郁情绪与抑郁症易感性人格、压力源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抑郁状况与人格、妊娠压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在该院或在产科住院的符合调查要求的290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确诊产前抑郁分为对照组(正常情绪组, n=245)与观察组(产前抑郁组, n=45),对比两组孕妇的人格状况与压力大小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P量表E量表,L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但N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压力源1、压力源2、压力源3、其他压力总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产前抑郁的相关因素有人格P、E、L、N评分,压力源1、压力源2、压力源3( P<0.05)。 结论:产前抑郁症的发生与孕期压力应激及孕妇的个性特征有关,医务人员应充分重视,将心理评估纳入产前检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衰老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衰老是一个导致体内组织和细胞功能减退及异常的退变过程。在衰老引起的视神经退行性病变中,损伤主要发生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通过引起能量生成障碍、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突变积累、蛋白质错误折叠积累、免疫炎症反应、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血流灌注不足、跨筛板压力差升高和筛板结缔组织硬化等改变,衰老增加RGCs对损伤因子的易感性,在视神经损伤及变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GCs年轻化是治疗青光眼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可以减弱,甚至逆转衰老对其造成的损害,促进RGCs的再生,为视功能保护提供了新的靶点。因此,衰老致RGCs损伤机制的研究将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思路。本文从衰老与RGCs损伤和RGCs年轻化的新思路2个方面就衰老在RGCs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维生素D、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桥本甲状腺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桥本甲状腺炎(HT)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是在遗传缺陷与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因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感染、应激、环境污染、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高碘饮食)等因素而诱发。维生素D是一种维持机体钙磷代谢平衡的类固醇激素,调节机体骨与矿物质盐代谢。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趋化因子CC家族成员之一,与趋化因子受体(CCR)结合后参与免疫炎症反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和MCP-1参与了包括桥本甲状腺炎在内很多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现就维生素D、MCP-1在桥本甲状腺炎中作用的研究新进展予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同氧浓度下氧化应激在未成熟肠道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不同氧浓度条件下所致的氧化应激会对新生儿及早产儿的未成熟肠道造成损伤。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肠道发育不全,免疫功能不成熟,对氧化应激的易感性增加,易发生肠道炎性疾病。缺氧或高氧均可能引发氧化应激,导致肠道损伤。组织学变化包括肠道屏障损伤、肠上皮细胞水样变性以及杯状细胞和绒毛减少,还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缺氧诱导的肠道损伤受多种信号通路的影响,包括CRF-TLR4、Grx1-HIF-VEGF、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miRNA-SIRT轴。高氧引发的肠道损伤则与TLR4/NF-κB信号通路、Nrf2/IL-17D轴、ASK1-MAPK级联有很大关系。该文综述缺氧或高氧诱导肠道损伤的组织学变化和分子途径,以建立潜在干预的框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新概念:定义与发病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随着十多年来眼底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的巨大进步,临床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AMD已定义为一种光感受器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进行性神经变性性疾病,其特征是RPE下或视网膜下的细胞外沉积,包括玻璃膜疣、基底线状与板状沉积,以及视网膜下玻璃膜疣样沉积,可演变为视网膜、RPE和脉络膜萎缩以及脉络膜和(或)视网膜的新生血管形成。尽管近年在AMD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AMD仍是老年人盲和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AMD是多因素疾病,涉及遗传与环境因素,包括衰老、高脂餐、心血管病等增加AMD易感性。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炎症过程(补体通路失调、炎性小体激活)、内源性(如光氧化)和外源性视网膜氧化损伤、与年龄相关的代谢损害(线粒体、自噬和内质网应激),尤其衰老的RPE自噬功能障碍和局部炎症导致细胞外沉积、细胞死亡和AMD。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将为AMD的早期防治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童年期虐待经历、近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医专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基于"易感-应激-应对"模型,分析童年期虐待经历、近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医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纵向研究设计,于2019年11-12月整群抽取合肥市和安庆市各1所医学专科学校的4211名大一新生开展基线调查,于2020年11-12月开展随访调查,最终有3662名医学生同时完成基线和随访调查.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分别评价童年期虐待经历、近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以及医学生抑郁症状.应用PROCESS软件模型1(双重交互作用分析)和模型3(三重交互作用分析)探讨童年期虐待经历、近期生活事件、不同应对方式对医学生随访抑郁症状的独立和交互作用.结果 3662名医专学生中男生976名,女生2686名,年龄(19.2±1.0)岁.童年期虐待经历、近期生活事件和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与基线和随访抑郁症状均存在正向关联(P<0.05),而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与基线和随访抑郁症均状存在负向关联(P<0.05).模型1中童年期虐待经历(β=0.097,95%CI 0.065~0.129)和近期生活事件(β=0.102,95%CI0.073~0.132)均对抑郁症状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二者的交互项(β=0.030,95%CI0.025~0.004)也与抑郁症状有正向关联.模型3中童年期虐待经历、近期生活事件和求助(β=-0.034,95%CI-0.061~-0.007)或幻想(β=-0.039,95%CI-0.065~-0.013)的应对方式三者对抑郁症状存在负向交互作用.结论 童年期虐待经历和近期生活事件是医专学生抑郁症状的易感性因素,同时二者可以相互促进作用于抑郁症状,而求助和幻想的应对方式能够弱化二者的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