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早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康复是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后,通过制定运动训练、呼吸锻炼、营养干预等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减轻症状,提高自理能力,改善长期健康状况的一种综合干预措施.自美国胸科医师学会于1974年首次提出肺康复定义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肺康复的形式及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仅仅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慢慢变成了一项综合性的治疗方式.目前肺康复主要包括呼吸肌锻炼、运动训练、辅助排痰、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等多个方面内容,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功能的康复作用已获得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同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后的入院早期进行适当的肺康复训练也已获得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来综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女性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管理: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妇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而老年女性是PONV的高危人群,PONV严重影响了妇科手术后患者的康复进程。PONV的综合防治策略重点在于预防,防治PONV不仅是麻醉管理的内容之一,也是妇科医师需要关注的问题,同时其也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PONV的诱因、发生机制、风险评估、预防措施及补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论述,以期为妇科手术后PONV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算法、硬件水平和数据库的提升,人工智能(AI)技术迎来第三次发展热潮,并为临床工作提供有力辅助。本文回顾整理了国内外AI应用于医学领域的相关经验,并结合最新研究文献及循证医学依据,重点介绍了在AI技术辅助下预检、病情评估、医学诊断、方案决策、外科手术、麻醉、护理、康复治疗、药理研究和医药开发等传统医学模式发生的巨大变革,旨在为国内临床医师全面介绍相关领域的概念与现状,并为AI未来在医学领域中的发展做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以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为表现的HIV阴性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道1例来自非流行地区且免疫功能正常的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临床表现符合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且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反应,一度疑诊为过敏性肺炎,后在肺泡灌洗液中培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而确诊,经伊曲康唑治疗后康复。以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为表现的马尔尼菲篮状菌病较为少见,特别是免疫功能正常宿主,本例值得引起临床医师的警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河南省儿童康复从业人员现状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研究河南省儿童康复从业人员现状,为河南省及全国儿童康复医学质量控制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采取线上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全省儿童康复从业人员的职称、学历、医师执业注册范围、治疗师所学专业及从事专业等方面。结果:共收回258所医疗机构的有效问卷,其中三级、二级、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分别有63所(24.42%)、172所(66.67%)、23所(8.91%)。在人员结构方面,医师、治疗师、护士分别有1745人(25.62%)、2164人(31.77%)、2902人(42.61%)。在职称方面,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其它分别有452人(6.64%)、1741人(25.56%)、3949人(57.98%)、669人(9.82%);医师以中级职称为主,共有652人(37.36%);治疗师、护士则以初级职称为主,分别有1270人(58.69%)、2053人(70.74%)。在学历方面,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专科学历分别有314人(4.61%)、3775人(55.43%)、2722人(39.96%);医师、治疗师、护士均以本科学历为主,分别有1110人(63.61%)、1168人(53.97%)、1497人(51.59%)。医师执业注册以儿科为主,共有672人(38.51%);注册康复医学有206人(11.81%)。治疗师所学专业以康复治疗专业为主,共有1287人(59.47%)。结论:河南省儿童康复开展较为普遍,从业人员较多,但存在人员比例结构不合理、治疗师数量明显不足、高层次和专业化康复人才相对缺乏等问题;应优化儿童康复人员结构,强化人才培养,规范从业资质,促进儿童康复同质化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全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多学科合作下糖尿病足防治专家共识(2020版)》是通过分析临床糖尿病足的实践过程,查询理论依据及其等级,给出的推荐意见。本共识主要阐述了糖尿病足的评估和诊断、治疗,以及高危足的保护与溃疡预防,内容涵盖内外科、护理和康复等学科,总共50条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糖尿病足提供步骤和方案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OPHF)是老年人常见骨质疏松骨折之一,发生率仅次于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OPHF患者骨质量差、骨折粉碎、愈合缓慢,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临床诊疗困难。在OPHF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方面,中西医累积了丰富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取得良好效果,但如何结合两种体系优势协同诊疗尚缺乏相关共识的指导。为促进OPHF中西医协同诊疗,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骨科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骨质疏松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和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订《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中西医协同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就OPHF的中西医协同诊断、治疗与康复方面提出13条推荐意见,旨在促进OPHF中西医协同诊疗规范化、系统化、个性化,改善患者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法胸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改良法胸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镇痛及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改良组[第3肋入路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胸大肌浅层肋间神经前皮支阻滞复合全身麻醉(STG组)]、SAPB复合全身麻醉组(SG组)和全身麻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组(GP组),每组20例。记录患者术后30 min、2 h、4 h、12 h、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1天、术后24 h的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术后当晚睡眠时长,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停药至苏醒时间,术后氟比洛芬酯用量,恶心、呕吐、头晕、穿刺部位感染、气胸、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STG组术后30 min、2 h、4 h、12 h、24 h VAS评分均低于SG组及GP组,SG组术后2 h、12 h、24 h VAS评分均低于G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TG组术后24 h QoR-15评分高于SG组及GP组[(137.85±2.81)分比(134.80±2.72)分、(133.80±5.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TG组与SG组术后当晚睡眠时长均长于GP组[(6.03±0.90)h、(5.48±1.12)h比(3.85±1.7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TG组与SG组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停药至苏醒时间均低于G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TG组术后氟比洛芬酯用量,恶心、呕吐及头晕发生率均低于SG组与GP组,SG组低于G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改良法胸神经阻滞可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提高患者早期恢复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成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3)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心搏骤停(CA)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发生再灌注损伤,导致机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称为心搏骤停后综合征(PCAS)。PCAS与CA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复苏患者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西医结合诊治是改善PCAS预后的重要手段。为指导和规范我国临床医师、护理人员、相关教学和研究人员对PCAS中西医结合诊治的认识和使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专家组,经临床调研确定中西医结合诊治PCAS的14个临床问题,对每个临床问题按照PICO原则制定检索策略,检索CNKI、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借鉴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E)指南意见形成证据等级和推荐级别。当文献证据不足时,经专家讨论形成推荐建议及推荐级别,结合可推广性、适宜性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围绕PCAS患者早期循环、呼吸支持及可逆病因解除,中期神经保护、改善凝血、防治感染、肾与胃肠保护及控制血糖,后期康复等3期14个方面形成28条推荐意见,为现阶段PCAS中西医结合诊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预期性姿势调整在脑卒中步态康复中的应用及脑机制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步行等动作开始前的姿势控制调整称之为预期性姿势调整,而脑卒中患者在步态启动前,由于脑损伤导致的异常预期性姿势控制模式可能会激活本不该被激活的肌肉,从而诱发异常步态。目前临床常见的步态训练更多注重患者行走时的下肢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以及支撑摆动相比值等参数,而鲜有针对步行前预期性姿势控制的临床干预。本文将针对步态启动前预期性姿势调整的相关概念、机制假说、治疗等方面进行简要总结,以促进临床医师更多关注和利用预期性姿势调整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