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儿童康复从业人员现状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研究河南省儿童康复从业人员现状,为河南省及全国儿童康复医学质量控制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采取线上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全省儿童康复从业人员的职称、学历、医师执业注册范围、治疗师所学专业及从事专业等方面。结果:共收回258所医疗机构的有效问卷,其中三级、二级、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分别有63所(24.42%)、172所(66.67%)、23所(8.91%)。在人员结构方面,医师、治疗师、护士分别有1745人(25.62%)、2164人(31.77%)、2902人(42.61%)。在职称方面,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其它分别有452人(6.64%)、1741人(25.56%)、3949人(57.98%)、669人(9.82%);医师以中级职称为主,共有652人(37.36%);治疗师、护士则以初级职称为主,分别有1270人(58.69%)、2053人(70.74%)。在学历方面,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专科学历分别有314人(4.61%)、3775人(55.43%)、2722人(39.96%);医师、治疗师、护士均以本科学历为主,分别有1110人(63.61%)、1168人(53.97%)、1497人(51.59%)。医师执业注册以儿科为主,共有672人(38.51%);注册康复医学有206人(11.81%)。治疗师所学专业以康复治疗专业为主,共有1287人(59.47%)。结论:河南省儿童康复开展较为普遍,从业人员较多,但存在人员比例结构不合理、治疗师数量明显不足、高层次和专业化康复人才相对缺乏等问题;应优化儿童康复人员结构,强化人才培养,规范从业资质,促进儿童康复同质化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营养管理建议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定点医院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病例的集中收治场所,是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营养治疗是临床综合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改善COVID-19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康复率、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为规范定点医院临床营养诊疗工作有序开展,保障临床营养诊疗工作的医疗安全和质量,上海市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结合临床营养相关指南和诊疗经验编写了此建议,有助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指导各医疗机构合理、有效开展COVID-19患者的营养诊疗工作。本指导意见重点针对成人及儿童COVID-19患者的营养管理建议进行阐述,为临床营养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索并获取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运动康复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使用计算机、手工相结合的形式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有关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运动康复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1日。由4组循证小组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有争议的内容由医院循证小组裁决,并提取证据。分别采用AGREE Ⅱ评分、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文献评价标准、证据分级系统,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与等级划分。结果:共纳入证据15篇,包括指南4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1篇、随机对照试验9篇,最终总结了20条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归纳了关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住院期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可以为临床开展运动康复提供循证依据,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应结合患者文化背景与医疗机构水平,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JCI核心理念的问题管理模式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核心理念的问题管理模式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2019年1~12月由护理部通过指导甲乳手术外科护士进行学习培训,将问题管理模式引入到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比较实施前(2018年1~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12月)甲乳手术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患者预后情况、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率情况。结果:实施后甲乳手术外科护士设备管理、器械准备、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巡回护士配合技能、危急事件处理能力及护理质量总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腰肌酸痛、颈椎疼痛、切口疼痛、压力性损伤、意外拔管、跌倒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后患者对基础护理、护理沟通、风险防控、药品管理、医院感染预防等方面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JCI核心理念的问题管理模式可提高甲乳外科护理服务质量,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吸入疗法在呼吸康复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呼吸康复作为疾病管理的重要组成,已证实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各类存在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中可延缓疾病进展、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由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疾病特点,其在呼吸康复中普遍存在运动耐量减低以及气道黏液清除障碍等问题。吸入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与呼吸康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合理应用吸入疗法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呼吸康复中的运动耐量减低、提高气道廓清效果;而呼吸康复技术亦有助于提升吸气肌力量、改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等,从而提高吸入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因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学科知识体系不同,临床应用仍存在问题。为推动两者有机融合,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疗机构联盟组织呼吸病学、康复学相关专家共同制订了《吸入疗法在呼吸康复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都市康复医学学科专业人员配置现状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成都市多家医院康复医学学科的人员构成情况,探讨康复医学学科专业人员的合理配置。方法:通过调查成都22个区(市)县辖区内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康复医院的人员配置情况,结合国内外先进康复机构的经验,探索康复医学科的专业人员合理配置。结果:目前成都区域内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严重不足,缺口较大;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培养体系不完善、过程不规范,人员质量参差不齐。不同人员配置水平医院的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也有所差别。结论:康复医学科专业人员的合理配置应明确康复科医师的专业类别和职责,推动康复治疗师的规范化培训,建立注册制度,从而逐步形成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和共识的运作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协同论的医养结合服务衔接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识别文献中医养结合服务衔接要点,在协同论视角下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衔接机制,为促进我国医养结合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3年9月至2021年9月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医养结合相关文献,检索式为TI=医养结合AND SU=(衔接+转换+协调+机制),"北大法宝"和百度学术数据库进行补充检索。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筛选医养结合衔接要点,以协同论为视角构建医养结合衔接机制。结果:共纳入42篇文献,经分析得出8个医养结合衔接要点,包括医疗、养老、康复、护理4个横向衔接要点,居家、机构、社区3个纵向衔接要点,机构型医养1个核心衔接要点。基于协同论和8个衔接要点构建出"431"式医养结合服务衔接机制,即医疗、护理、康复和养老服务的横向联动,居家、机构和社区模式的纵向跳转,并以机构型养老为重心的发展模式。结论:医养结合服务衔接不畅是阻碍我国医养结合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难题,应积极推进"431式"医养结合服务衔接发展,做到横向联动、纵向跳转、资源共享,推进我国养老体系高质量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肿瘤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国家癌症中心肿瘤登记资料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293.91/10万,粗死亡率为174.55/10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肿瘤患者健康权益,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康复与安全,也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工作内容。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先后发布《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和《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国家癌症中心将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要求和指导,倡导各级医疗机构实施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强化肿瘤诊疗质量管理,规范肿瘤诊疗行为,力争进一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苏中心建设与管理急诊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我国心脏骤停总体发病率为97.1/10万,而心脏骤停患者出院存活率却明显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1,2]。如何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提供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给予规范的综合救治,已成为急危重症领域的焦点和难点。成立复苏中心为院外和院内心脏骤停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临床救治,同时开展复苏质量监测、科学研究、培训与健康教育等 [3],这对于提高我国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改善其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复苏中心的建设是促进急诊医学专科发展的重要途径。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因众多,复苏流程并不局限于单一学科,常可能涉及到现场救治-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复苏-专科处理病因-重症监护-康复治疗等多个环节,要求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具备有效解决复苏链条中相关问题的能力,还要求学科之间的高效协作、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因此复苏中心建设是全面推进临床专科能力建设、促进医疗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本共识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注册(PREPARE-2024CN411),经多轮会议讨论、广泛征求意见,整合了国内外最新文献与临床经验,供同行学习交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3—2023年脑卒中健康管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国内外脑卒中健康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为我国脑卒中健康管理领域研究提供思路。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检索国内外2013—2023发表的脑卒中健康管理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6软件对文献的发文量、作者、机构、国家以及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相关文献382篇,其中英文文献169篇、中文文献213篇,脑卒中健康管理文献数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脑卒中健康管理研究的热点领域与前沿主要集中在远程医疗、大数据与"互联网+"、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风险预测模型、生活质量、吞咽障碍。未来研究趋势可能聚焦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管理模式、风险识别、照顾者在远程康复干预中的作用等。结论:研究者可参考可视化分析所示的研究热点及趋势,重点关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健康管理模式和远程干预康复相关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