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ARIMA模型的医用缝线使用数据预测与配置优化方案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探讨影响医疗机构使用医用缝线的相关因素,为医疗机构合理使用医用缝线提供依据与优化策略.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某院每月医用缝线使用金额作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医用缝线使用金额数据作为训练集,采用R语言建立ARIMA模型;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医用缝线使用金额数据作为验证集,以验证ARIMA模型的可靠性.利用验证通过后的ARIMA模型预测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医用缝线每月使用金额并比较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用于评估2021年1月执行医用缝线优化政策带来的效益.结果:建立的ARIMA模型通过了白噪声检验(P>0.05),且2019年全年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执行医用缝线优化政策后,某院医用缝线实际使用金额有所下降,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实际值远小于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RIMA模型的医用缝线使用数据预测与配置优化方案可以充分挖掘某院医用缝线的使用规律,为医用缝线配置合理优化和智能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传染病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建立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选择预测模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疗机构精准防治传染病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通州区某医联体覆盖区域内1 524例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将患者数据按照8∶2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测试集中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1 524例患者中,有417例选择社区首诊.文化水平、医保类型、职业、相对距离、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是传染病患者选择首诊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测试集的AUC=0.851,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论 通过建立传染病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预测模型可用来预测患者流向,帮助区域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区域内传染病患者基层首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效率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背景 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居民医疗与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探讨医养结合服务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发展,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的 评价北京市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服务效率,为改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 年 5 月对北京市养老机构现场调查.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产出导向的BCC模型,对北京市 62 家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分别进行评价.投入指标包括:机构床位数、医务人员数、养老护理员(护工)人员数.产出指标包括:完全失能/重度障碍老人数量、部分失能/中轻度障碍老人数量、自理老人数量.结果 北京市 62 家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中,DEA有效单元比例分别占12.903%、35.484%、12.903%,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平均值分别为 0.599、0.788、0.760.其中,规模报酬不变的占 12.903%,规模效益递减的占 70.968%,规模效益递增的占 16.129%.结论 所调查的北京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综合效率偏低,存在资源浪费、供需不匹配的现象.建议养老机构科学定位目标群体,提供精准服务,合理计算入住容量,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服务合作,而政府要继续贯彻相关扶持政策的进一步落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药学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回顾、项目设立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药学服务对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界定临床药师提供药学类医疗服务范围、梳理国家层面药学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设立现状的基础上,回顾了典型地区从试点设立"药事服务费"项目或修订现有项目阶段,到作为按现有价格项目子项目兼容方式加收阶段的转变历程,以药学门诊诊查费、住院诊查费(临床药学加收)、静脉药物配置费为例,比较了样本省份药学类价格项目要素和收费水平.典型地区做法给其他省市规范药学类价格项目管理以下启示:以临床价值和独立服务产出为导向,合理新增药学类价格项目;明确不同应用场景加收标准,合理修订兼容药学类价格项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背景下石河子市慢性病患者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石河子市慢性病患者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慢性病共病的精准防治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于 2022 年 8 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筛选 50996 例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使用分层模型对慢性病患者共病现状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网络分析法对共病模式的复杂性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慢性病患者中,共病患者13801 例(27.1%),女性慢性病患者的共病风险高于男性(OR=1.081,P<0.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共病风险增加(OR=1.026,P<0.001);病程增加,共病风险降低(OR=0.936,P<0.001);农村慢性病患者的共病风险低于城市(OR=0.891,P<0.001);交互作用发现,随病程的延长,农村慢性病患者的共病风险高于城市(OR=1.124,P<0.001).慢性病患者共病网络中,高血压节点加权度最高,对患其他慢性病的影响力最大;农村慢性病患者共病网络边数多于城市,网络直径小于城市.结论:石河子市慢性病患者共病现状较为严重,年龄、性别和病程是慢性病共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农村慢性病患者的共病风险随病程增加而高于城市,共病网络更加复杂.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内需优化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结构并进行合理配置,以改善日益严峻的慢性病患者共病的防控形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海市某三甲综合医院大型医用CT设备使用综合效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三甲综合医院大型医用CT设备的综合效益情况,为医院CT设备的合理配置及高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专家调查法构建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收集 2021 年 1-12 月份该医院运行使用的4 台CT设备数据资料,借助CRITIC权重法测算设备使用情况综合得分,从而评价医院CT设备综合效益.结果:在经济效益上,12 号CT设备月度利润率均在250%以上,其余几台CT设备各月份利润率方面表现较差.在使用效率及综合效益上,12 号CT设备月度服务量、工作时常、综合效益指数等参数均大幅超越其余3 台同类型CT设备.医院现有的CT设备已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但整体CT设备的使用分配不够合理.结论:上海市某三甲综合医院的大型CT设备的配置方法和依据有待完善,现有配置的设备数量已完全超出门诊需求.且当前CT设备服务及使用分配缺乏公平合理性.借助大型医用CT设备使用综合效益分析方法,其评价结果能够为医院管理者了解设备使用效率、优化配置、调整购置策略等方面提供依据,实现大型医用CT设备效益管理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6至2020年我国口腔医师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016至2020年我国口腔医师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进一步优化口腔医师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分别收集2016、2018和2020年国内及国际上相关口腔医师资源的数据资料以及相关各省份人口、地区面积等数据资料,运用卫生资源集聚度(health resources agglomeration degree,HRAD)和人口集聚度(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degree,PAD)等数值分析相关的数据。结果:2010至2019年国际范围内我国每万人口口腔医师数排第46位,国内口腔医师卫生资源数量呈上升趋势,性别分布较均衡,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5~44岁;专业技术层面中初级所占的比例可达全体人员的79.5%~83.0%。按地理面积和人口密度算出的口腔执业(助理)医师HRAD与PAD比值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省份的HRAD与PAD比值均大于1,中部和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该比值均小于1,东部地区配置过剩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不足。结论:我国口腔医师资源配置仍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国家层面要继续培养优质口腔医学人才,加大对基层和偏远地区的扶植力度;全面提高在职在岗人员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推动和规范口腔医师多点执业,促进口腔健康人才的合理流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共生理论的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作为医疗卫生领域新兴的诊疗模式,打破了传统医疗服务的弊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远程会诊与在线问诊可以更大程度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降低患者流动性,避免交叉感染,优化医疗机构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因此,远程会诊与在线问诊的融合发展势必会成为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服务形式。而目前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服务面临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交互标准,利益责任分配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运行与发展。将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可以将问题统一、简化处理,更好地解决困难,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作者基于共生理论,从共生单元、共生基质、共生界面以及共生环境等共生要素出发,探讨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的融合发展。通过对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平台、信息化水平、人员配置、运行机制、政策法规、医疗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进行分析,认为将医疗设备同时接入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系统,达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设施资源共生的关键;使医疗机构信息平台、信息设备以及医保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信息平台融合共生的关键;医疗机构各项机制科学合理的运行,是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高效运行的保障;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患者信任度、服务定价、医保报销等社会环境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远程会诊与线上诊疗融合发展的服务体系和流程,为政府、医院等部门完善制度、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等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医护人员视角机器人辅助下关节置换手术质量评价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对机器人辅助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质量评价的认知,以期为构建机器人辅助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1年5-10月以立意取样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6名医生、9名手术室护士进行关于机器人辅助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质量评价相关内容的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Nvivo12.0质性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并根据Colaizzi现象学资料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主题提炼。结果:共提炼出3个相关主题:①与护理结构质量评价相关主题,共包含2个小主题:护理人员配置和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②与护理过程质量评价相关主题,共包含4个小主题:环境与设施、院感控制、患者手术安全管理及专科手术护理;③与护理结果质量评价相关主题,共包含3个小主题: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效益。结论:基于医护人员视角提取的机器人辅助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质量评价相关主题,能够为构建合理、科学、高效、全面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新疆某三甲医院科研效率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新疆某三甲医院2016—2021年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的整体发展情况及动态变化趋势,为优化医院科研配置,提高科研效率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BCC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6年内临床科室综合技术效率平均值均未达到1。2016—2021年临床科室全要素生产率不稳定,呈升降交替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波动范围在0.749~1.140之间。结论:医院临床科室科研效率整体不高,医院应实施多层面科研评价,形成科研动态评价体系,合理优化并监督科研资源的投入及利用,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提升科研人员科研意识,促进科研人员技术进步,进而提升科研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