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体腹膜补片修补缺损血管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在进行腹腔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手术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大血管受侵犯的情况,这不但给手术增加了难度,也直接影响到了根治效果和预后。随着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扩大根治性手术相关技术的发展,外科医师开始采用自体、异体或者人工血管进行术中缺损血管修补,从而达到根治性手术的效果。但由于这些材料都有不足之处,所以学者们一直在寻求更好的替代物。鉴于腹膜间皮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在胚胎学、组织学和生理学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且腹膜组织相较于自体、异体或者人工血管更容易获取,将自体腹膜制作成补片来修补缺损血管在理论和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本文就目前自体腹膜补片修补缺损血管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索拉非尼通过调控Runt相关转录因子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路抑制肝癌血管生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抗肝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肝癌人源肿瘤异体移植(PDX)模型进行索拉非尼药效筛选和验证;采用小动物B型超声和活体激光共聚焦观察PDX 血管生成;采用免疫组化观察PDX组织增殖、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观察PDX组织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基因表达;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4例PDX进行索拉非尼药效筛选,PDX1对索拉非尼有明显应答,抑制率为68.07%;与对照组相比,索拉非尼明显抑制PDX1相对肿瘤体积(5.76±2.14比11.71±2.87, P<0.05);细胞分裂指数(39.50±7.72比67.10±9.14, P<0.05)以及Ki67表达明显降低(288.60±43.40比531.70±55.60, P<0.05);小动物超声可以检测到PDX1肿瘤有明显血流信号;活体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索拉非尼能明显减低PDX1肿瘤的总血管长度(1 573.00±236.21比2 675.03±162.00, P<0.05)和面积(11 145.33±1 931.97比20 105.37±885.93, 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索拉非尼显著下调CD34(27.55±3.76比45.47±5.57, P<0.0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33±2.86比22.77±3.20, P<0.05)蛋白表达以及减少微血管密度(38.75±6.01比55.50±8.61, 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索拉非尼明显上调RUNX3基因表达(2.14±0.71比1.00±0.36, P<0.05),索拉非尼组RUNX3基因表达量与VEGF阳性细胞比率呈负相关( R2=0.5097)。 结论:索拉非尼可能通过调控RUNX3-VEGF通路抑制肝癌PDX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肝癌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turge-Weber综合征所致难治性癫痫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接受大脑半球离断/切除术的Sturge-Weber综合征(Sturge-Weber syndrome, SWS)患儿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要点。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全麻下行大脑半球离断/切除术的SWS患儿的医疗记录。收集并分析人口统计学、围手术期及术后相关信息。结果:8例SWS患儿因难治性癫痫在全麻下行大脑半球离断/切除术,其中7例(87.5%)患儿颜面部存在葡萄酒色斑,4例(50.0%)患儿合并青光眼,未发现有患儿合并气道血管瘤造成困难气道。手术出血均在200 ml以上,所有患儿术中均输注异体红细胞,中位输注量260(146.3~357.5) ml。因术中出血较多,有4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低血压,较严重的1例患儿同时伴有低血氧饱和度现象。患儿围手术期均未应用使眼内压增高的药物。术后8例患儿出现中度以上贫血,颅内感染发生率较高(7/8,87.5%)。术后远期随访患儿癫痫症状控制Engel分级:Ⅰ级7例、Ⅱ级1例,术后均未见永久性功能障碍。结论:SWS所致难治性癫痫大脑半球离断/切除术中出血量较大,严密的术中监测和积极的围手术期管理对于维持循环稳定十分重要。患儿有很大比例合并青光眼,围手术期应谨慎应用使眼内压升高的药物。基于以往研究,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气道是否合并血管瘤,做好困难气道准备也是十分必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肺移植术后肺动脉狭窄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肺移植术后肺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方法:患者男,62岁,因“咳嗽伴胸闷1年余,加重2个月”入院,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同种异体左侧单肺移植术后肺动脉狭窄,观察其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以“肺移植”“肺动脉狭窄”“术后并发症”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以“lung transplantation”“Stenosis,Pulmonary Artery”“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到2022年12月。结果:2022年1月26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同种异体左侧单肺移植术,分别于术后22 h、2 d撤离体外膜氧合和呼吸机,术后12 d转出重症监护室,脱氧后PaO 2为50 mmHg、PaCO 2为40 mmHg,肺动脉CT血管造影和通气-灌注显像均提示左肺动脉吻合口狭窄。遂行球囊扩张术并肺动脉支架置入术,脱氧查动脉血气示PaO 2为87 mmHg、PaCO 2为42 mmHg。术后122 d康复出院,随访1年,预后良好。另检索出相关文献36篇,入组病例69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23例未标注性别,中位年龄为53岁(38.5~59.0岁),27.54%(19/69)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46.38%(32/69)进行单肺移植,71.01%(49/69)临床症状为低氧血症,43.48%(30/69)左肺动脉吻合口狭窄,65.22%(45/69)术后晚期诊断,44.93%(31/69)给予介入治疗,21.74%(15/69)死亡。 结论:肺移植术后肺动脉狭窄以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可通过肺动脉CT血管造影、经食管心脏超声、肺血管造影等进行诊断,早期诊断能显著降低病死率。介入治疗是肺移植术后重度肺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皮瓣移植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跟腱及周围软组织复合缺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跟腱及其周围软组织复合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7月至2022年8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应用皮瓣移植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跟腱及其周围软组织复合缺损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8~56岁,平均31.5岁。跟腱缺损长4.0~9.0 cm,软组织缺损面积3.0 cm×4.0 cm~14.0 cm×6.0 cm,所有病例均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缺损,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例,腓动脉穿支皮瓣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3例,皮瓣面积4.0 cm×4.5 cm~15.0 cm×7.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定期复查,出院后通过门诊、电话及微信定期随访,观察皮瓣成活、踝关节及跟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2年,平均13个月。本组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排斥反应。12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和受区均无溃疡发生。无跟腱再次断裂病例,末次随访踝关节活动度为背伸(13.4±2.6)°,跖屈(33.6±3.2)°;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为(88.7±5.6)分,其中优7例,良4例,可1例。结论:对于跟腱及其周围软组织复合缺损的患者,应用皮瓣移植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疗效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EGFR和NRF2对电离辐射导致的DNA损伤修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受到电离辐射损伤后的DNA损伤响应及修复作用。方法:将人宫颈癌HeLa细胞按2种处理方式分组:(1)采用小干扰RNA敲降HeLa细胞中的EGFR,采用 137Cs γ射线照射源照射细胞。将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HeLa siCtrl)、敲降EGFR组(HeLa siEGFR)、照射组(HeLa siCtrl+8 Gy)、敲降EGFR+照射组(HeLa siEGFR+8 Gy)。采用免疫荧光实验(8 Gy照射后6、12、24 h)检测细胞中磷酸化组蛋白H2A变异体(γ-H2AX)foci的数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NRF2下游靶基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GFR对HeLa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核质分离实验分离HeLa细胞的胞质蛋白和胞核蛋白;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NRF2、EGFR、血红素氧合酶1(HO-1)、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Rad3相关激酶(ATR)Thr198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检查点激酶1(CHK1)在Ser34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2)采用小干扰RNA敲降HeLa细胞中的NRF2,采用 137Cs γ射线照射源照射细胞。将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HeLa siCtrl)、敲降NRF2组(HeLa siNRF2)、照射组(HeLa siCtrl+8 Gy)、敲降NRF2+照射组(HeLa siNRF2+8 Gy)。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中γ-H2AX foci的数量。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方差齐)。 结果:(1)8 Gy照射6、12、24 h后,HeLa siEGFR+8 Gy组细胞中γ-H2AX foci的数量均多于HeLa siCtrl组[(94.00±1.00)%对(89.67±2.03)%、(72.33±1.76)%对(60.00±1.73)%、(43.00±2.31)%对(26.33±1.2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19、4.919、6.402,均 P<0.05)。与HeLa siCtrl组比较,HeLa siEGFR+8 Gy组的细胞G2/M期阻滞显著受损[(46.53±3.06)%对(37.90±4.6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84, P<0.05)。与HeLa siCtrl组比较,HeLa siEGFR+8 Gy组的HO-1表达下降66.66%(1.35±0.10对0.45±0.0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782, P<0.05)。敲降EGFR后细胞核内的NRF2蛋白水平降低,辐射引起的NRF2下游ATR-CHK1信号通路活化水平及HO-1蛋白水平均降低。(2)8 Gy照射6、12、24 h后,与HeLa siCtrl组相比,HeLa siNRF2+8 Gy组细胞中γ-H2AX foci的数量均多于HeLa siCtrl组[(96.67±0.88)%对(89.67±2.03)%、(77.33±1.20)%对(60.00±1.73)%、(54.33±2.19)%对(26.33±1.2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166、4.919、11.220,均 P<0.05)。 结论:电离辐射条件下,敲降EGFR可以减少NRF2蛋白入核,抑制ATR-CHK1信号通路激活及下游基因HO-1的表达,降低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DNA损伤修复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杭州标准肝细胞癌肝移植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的肿瘤间质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对杭州标准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符合杭州标准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的83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后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研究肝移植切除病肝中TILs密度,根据其是否超过10%将其分为TILs阴性组(TILs<10%, n=31)及TILs阳性组(TILs≥10%, n=52)。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并对甲胎蛋白、TILs密度、微血管侵犯对于符合杭州标准肝细胞癌肝移植预后的意义进行研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 Q1, 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同时运用Kaplan-Meier方法研究各个观察指标与总生存期关系并绘制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差异,并采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调整组间危险因素的分布。 结果:TILs阴性组术前甲胎蛋白为(15.69±1.21) U/mL,TILs阳性组术前甲胎蛋白为(12.17±0.13) U/mL,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TILs阴性组内微血管侵犯例数为8例,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级别肿瘤例数分别为8、23、0例,TILs阳性组微血管侵犯例数为3例,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级别肿瘤例数分别为2、31、19例,本研究结果显示TILs阴性组患者更容易发生肿瘤微血管侵犯,分化程度更差( P<0.05)。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TILs阴性组和阳性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0%、77.6%、69.8%和94.7%、91.7%、86.6%( P<0.01),通过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可知微血管侵犯( RR=4.474, 95% CI:1.172~17.072, P=0.028)、TILs阴性( RR=5.081, 95% CI:1.420~18.184, P=0.012)是影响杭州标准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符合杭州标准的肝细胞癌患者中,TILs密度与患者甲胎蛋白水平、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是否有微血管侵犯有关,TILs阴性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首诊的移植肾切除后髂外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58岁,因近2周出现右侧髂窝区疼痛症状,于我院行泌尿系及双侧髂血管超声检查。患者既往因慢性肾衰竭,于2001年11月在外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术后血肌酐及尿肌酐恢复正常,规律服用他克莫司抗排异药物等。2003年3月因严重排异反应,行移植肾摘除手术,术后于多家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自2008年入我院行规律血液透析至今。患者无糖尿病及风湿、狼疮等自身免疫病病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体小肠移植后再次行异体小肠移植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免疫抑制药物的改良使小肠移植成为不可逆性肠功能衰竭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1]。小肠含有许多淋巴细胞,因此移植后的排异反应相比肝、肾等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更强,这也是导致小肠移植发展慢且成功率低的原因之一 [2]。移植术后出现的血管吻合口血栓、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也提高了移植受体的病死率和移植物的失功率 [3],同时也提高了二次移植率。研究显示2001年至2009年成人再移植的数量比前十年增加了近5倍,但再次小肠移植的结果明显差于首次移植 [4]。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于2022年7月收治1例小肠肿瘤术后腹腔广泛转移患者,于2022-07-19行"自体小肠移植术",术后3 d出现移植肠缺血坏死,切除移植肠段,2022-08-24再次行"异体小肠移植术",经过治疗,恢复良好。本研究通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批[编号:(2023)伦审研第(0702)号],并已签署知情同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同种异体静脉置换在腹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静脉置换在腹部外科应用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15例术中行同种异体静脉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远期置换血管狭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最常见术式为胰腺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5.7%),最常见置换血管部位依次为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汇合部(53.9%)、肠系膜上静脉(23.5%)、门静脉(18.3%)。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6例(5.2%),发生并发症31例(27.0%),与置换血管直接相关并发症包括门静脉血栓形成2例(1.7%)。随访期间置换血管发生轻度狭窄8例(7.5%),中度狭窄12例(11.5%),重度狭窄14例(13.2%)。置换血管中重度狭窄半年、1年、2年发生率分别为8.0%、24.4%、34.5%。结论:采用同种异体静脉血管术中重建腹部大静脉短期、中期效果良好,术后抗凝治疗或可降低血栓形成或狭窄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